登陆注册
7329600000010

第10章 充.实(1)

这个国庆假期我过得很充实。用“充实”这个词儿显得像中学生,但还是用它比较贴切。还在放假之前,我就写下了一个清单,列出了“假期中要做的事”,近20条内容,现在回头看,只有一条没完成,有一条完成了一半。

首先,和全国人民一起庆祝国庆(这条是清单以外的,现在补上)。

写作方面,预期的三项任务都完成了,一个是某杂志社布置的一篇短文(已邮发);一个是已有初稿的关于旅行与文学的演讲稿(已邮发),最主要的任务是继续写长篇(假期中进展了2万字);

工作方面:去医院看望同事;为改革开放专刊约稿(约了近20个人,发短信发邮件);看了其中部分稿件,并转发给责任编辑;

友好往来:去邮局给爸爸妈妈订花篮(妈妈国庆节生日),去婆家与家人聚会,参加了一次战友聚会(整个国庆假期,就参加了这么一次饭局);在家里和朋友聊天一次,给朋友写信(邮件)若干(这个不好归类,先这么归着吧);

文化活动:看电影两场,《画皮》和《保持通话》(后者要好一些。在此之前还看了《李米的猜想》,大力支持国产电影);游泳一次。这个完成得不好,原计划多游两次的,但总是下不了决心出门。另外,在qq上打升级若干个小时(玩儿的事情应该归到文化活动里吧)。

家务方面:整理收藏了夏季衣物;清理出旧衣物和旧被单为节后的捐赠做准备;给资助的学生寄了一大纸箱衣物;清洗了所有的丝巾(不好意思说数目了),收拾好了刚刚下发的新冬装,包括安领花肩章什么的;给狗狗洗澡一次(很重要);逛商场购物一次(有收获)。

清单里唯一没有完成的条目是修电脑。虽然我也联系了修电脑的师傅,可是人家没空,我自己又搞不好(责任在对方)。是电脑附件出了问题,打印机和刻录机罢工了。所以还不影响使用,就等节后再说吧。

怎么样,确实很充实吧?其实别看我写得这么热闹,我的主要时间就是在写作。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晚上才出去看电影或者购物或者吃饭。虽然有些枯燥,但我觉得能这么安静地写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对了,还落下一条,昨天发生四级以上余震两次。虽然这个不能算我的,是老天爷的,但应该写入国庆大事记里。

七天很经用啊,可以做那么多事。要是明天不上班就更好了,嘿嘿。

我希望要求我写国庆周记的朋友,和来看这个周记的朋友,也来个自我总结吧,记录生活是很有意思的事。当时间流逝,记录会显得非常珍贵。

2008年10月5日

匆匆一瞥.绵长不绝

出差一周,每天都在路上,算算行程,有三千公里差不多。不过也没走出西南,就是重庆和贵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我曾经住过或去过的,故每一步都踩在了往事上。加上连日阴雨绵绵,就托着腮做了几天忧郁的文人。老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频频回头,不似年轻时只知道往前冲。但毕竟还没老彻底,一路的往事,都只在心里咀嚼,没有絮絮叨叨的说给他人听。

第一站到重庆。

说到重庆,我总会想起一个朋友给我讲的笑话,说的是一个重庆新兵住院,总想引起漂亮女护士的注意,女护士来打针,他就说,我是重庆哩。护士不吭声,重庆兵又说,你不晓得嗖,重庆是大城市哦。护士还是没理他。第二天护士来发药,他情绪不高躺着不动。女护士大喊一声:大城市的哈儿,吃药了!(哈儿就是傻瓜,重庆话。)原来女护士也是重庆的。用重庆话说,黑好笑给。所以我一到重庆就给朋友发信说,我到大城市了!

想当年我到大城市的时候,才12岁,非常的不情愿,因为离开了我最要好的童年伙伴,离开了我度过了7年快乐时光的石家庄。当我跟在父母身后走进“大城市”时,路上遇到一群女人聊天,一个个张嘴就说,老子如何如何。我万分惊讶地告诉娘:那些阿姨说她们是老子哎!接着又听到一个小屁孩儿跟另一个小屁孩儿说,他个龟儿子懂啥子哦!

一个老子,一个龟儿子,让我初识了重庆话的麻辣。可直到离开,我也没能学会这地道的重庆话,只是听着觉得亲切。

我们一行在解放碑附近的一个部队招待所住下。推开窗户,看到了曾经熟悉的高高低低的楼房。在楼房的空隙,有江水流过,不知道是嘉陵江还是长江?后跟人打听,说是长江。重庆就这么日复一日地枕着两条大江入眠,不当回事。

下雨,一直下雨。潮湿的房子,潮湿的树,还有潮湿的马路,让心潮湿不已。想起30多年前初来重庆时,也是下雨的天气。父亲去指挥部报到,母亲领着我和姐姐待在招待所等消息。生疏又无聊,我就趴在招待所的窗户上看着外面。我已经忘了那个招待所在重庆什么位置,但我清晰地记得窗外的景色。那是一大片岩石,岩石之上有楼房,楼房之上还有楼房,而我们楼下面也有楼房,我们仿佛住在梯田中的一格。由于潮湿,岩石上布满了青苔,石缝里斜出不少野草,还有蕨类植物。当时是五月,草尖上开着小花,花瓣儿嫩黄。雨水顺着岩石和青苔,滴滴答答往下流,发出单调的声音。

我盯着那片岩石发呆,心里怀念着刚刚离开的石家庄,那是多么大的不同啊。石家庄一马平川,阳光明朗,干燥透气,而这里却如此拥挤、潮湿、阴沉。眼前除了岩石什么也看不到,就是走出去也只能看到另一些楼房,目光极尽,也不过10米远。我因此很不适应。

我这个生在江南的人,却没来由的喜欢辽阔寒冷的北方,比如河北,比如西藏,比如俄罗斯。我的不适应表现在了生理上,或许就是精神因素躯体化?(这是抗震救灾期间我学到的心理学术语。)从那时起我得了皮肤过敏症,每年要犯两三次,每次长达半个月左右,我被它折磨了很多年,直到离开重庆后才缓解。

即使如此,我也无法轻薄重庆。对重庆我不能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表达,因为它滋养了我的青春,是我人生的出发地。我的初中和高中是在重庆完成的,我当兵的最初三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它是我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回到重庆(我说回到,就是把它当成了出发地)我总是心情复杂。

第二天我们去璧山。又是一个我曾经去过的地方。从重庆出发,也就不到一小时车程,当年我去时,可是走了半天,为此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绿色的山洼》,就是以璧山那个环境为原形的。

那时我是长话连的话务兵。根据惯例,我们连每年都要挑些表现好的兵,去壁山走访另一个长途台。一辆大卡车拉上我们这些“好兵”尘土飞扬地前往大山深处。记得快要上车了,带队的连长才对我说,你写个稿子,到那里代表我们连发个言。我一声不响应下了(搁现在,我肯定会抱怨不已,你怎么才说啊,哪有时间啊?)我上了卡车,站在卡车前面靠驾驶楼的位置,让两边的战友把我夹紧(或曰稳住),我就趴在驾驶楼的顶上迎着呼呼作响的风完成了发言稿,一张脸吹得生痛。到了壁山,我自以为很牛的拿给连长看,连长匆匆看了一下说了两个字,不错。竟然一点儿没对我怎么完成的稿子表示出一丝好奇或赞叹,他比我更牛。

如今到壁山,我已完全想不起当年此地的模样了,除了一个地名尚存,一切都已被岁月湮没。我们坐着中巴,前面有个越野车带路,下车后有人迎接,敬礼握手,捧上鲜花。貌似荣耀。可是,说得矫情一点儿,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我真想回到从前,站在卡车上,顶着呼呼作响的大风,呛着尘土,怀着兴奋,去向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地方……真想披着大氅变成超人,重回过去的时光再疯癫那么一回。

应该说重庆的变化还是很大的,真的像个大城市了。

由于地皮金贵,重庆多是高楼,而且一座座靠得很近,加上地势的特点,错落有致。一眼望去,名副其实的高楼林立,难怪有重庆森林之说。由于我们住处就在解放碑附近,每次出去回来,都要拐七拐八左弯右绕的,弄得头晕脑涨,好似晕车。望着窗外黑森森的楼房,我总是会想到逼仄这个词。看来我已经不适应重庆了。每每穿行其中,我就在心里为自己作假设,如果再让我回到重庆来生活,我会习惯吗?我能从中找到快乐吗?

不知道。

也许走过的人生驿站,就不能再回头了。即使回头,也不再是原先的那个。驿站变了模样,客人也华发丛生,小乔变老乔。

老乔也得往前走啊。

离开重庆的头天晚上,我们被宴请,地点居然在我30年前当话务兵的大院里。与此同时,有领导安排另一个聚会,我坚辞不去。无论如何,哪怕是在漆黑的夜里,我也想重回一下那个大院。

汽车进门就开始下坡,七拐八绕的,让人晕头。但我还是很快认出了通向我们连队的那条路,我曾多少次迈着行进的步伐跟着全连战友从那条路走出来,去集会,或者看电影。为了步伐整齐,连长总是让我们唱《大刀进行曲》;我也曾多少次请假上街,一个人从那条路出去再返回,黄挎包里塞着仅有的一件便衣。

大院里的树木依旧繁茂,这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那棵把我摔下来的杨树。连队搞基本建设,全连战士不分男女都做了临时工。我们分队因全是女兵,稍被照顾,安排传送砖头。那天我们从地面往二楼传,就在两棵杨树之间搭了块板子往上递,我刚好站在木板中间。站上去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木板会不会断啊?说时迟那时巧,木板与我的念头同步,咔喳一声就断了,我摔下来,一屁股坐在一堆砖头上。还好板子架得不高,加上我坐姿端正,没发生脊椎骨断裂那样的惨剧,只是臀部大片青紫,趴着睡了数日。

因为是集体活动,我不可能要求去我们连队的院子看看,去我上班的机房看看,去我住过的宿舍看看。晚宴期间我作轻描淡写状说,我在这里当过两年多的兵呢。满桌的人没有一个惊讶,连貌似惊讶都没有。后来想想,席间的人,哪个不是走南闯北经历丰富者?在某个地方呆过两三年算什么?你就是说你参加过某个战役,人家也最多说一声,是吗?

离开时,我仍专心地盯着黑乎乎的窗外,这次,我看到了那个大礼堂,似乎还是老样子。不知后来翻修过没有?考上大学离开连队时,我买了一个胶卷儿,跟我们班的战友们一起在大院里拍照留念,其中也在大礼堂的台阶上摆过pose。那天是重庆难得的晴天。

在三十年后浸淫着秋雨的夜里,我对留下了我三年青春岁月的大院,留下匆匆的一瞥,这匆匆一瞥里,有我真诚的感伤的苍老的酸酸的念想,绵长不绝。

离开重庆我们前往贵州。

第一次知道贵州,是初中课本上的《黔驴之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到现在我只记得这个开头了。第二次听到,是因为跟着老爸迁徙,在火车上路过贵州。老爸给我讲了贵州的“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寸平,人无三分银。(贵州的朋友抱歉哈,非老爸原创)

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在大二。暑假结束我从杭州回成都,贵阳中转。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贵阳大学生,贵阳师院中文系的。那个时候的我不像现在那么贫,基本不说话(大概积压到后来就满出来了)。他问我什么我回答什么。从杭州坐到贵阳,两天两夜,又是硬座,那么漫长的艰辛的路程,需要多少话垫着才能软和一点儿啊。我很感激他愿意和我说话,还讲故事。我记得他给我讲的是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这个小说之前我已经在《外国文艺》上看过了。但我不想扫他的兴(反正也没事),就认真地听他讲,讲到后来我忍不住纠正他讲错的某一处细节,他惊讶地说,你看过啊?我说是的,他有些窘,我安慰他说,听你讲一遍更有意思。得知我到贵阳转车,他自然提出给我做导游陪我玩儿一天,我婉拒。他没再坚持。那个时候男女青年都彬彬有礼,含蓄有加。到贵阳站后,我们互相留了学校地址(而不是手机号qq号电子邮箱msn……)就道别了。

我签好去成都的票一看,还有八个小时才发车。怎么混啊?没有网吧,没有咖啡屋,没有报刊亭,更没有招之即来的朋友。我打听了一下,贵阳最近的风景区是个什么溶洞,我就把行李寄存到车站,自己买了张公共汽车票去那个溶洞。到溶洞后发现游客很少。我也不知道害怕,自己就往溶洞里走。到洞口时有个人喊住了我,是个中年男人,不知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他说同学你是一个人吗?我点头。他说我看你还是不要进去为好,里面人很少,黑乎乎的,曲里拐弯的,有点儿吓人。前些日子刚出过事,一个单身女孩儿……我一听吓着了,现场的阶级斗争教育很管用,我扔了门票,返回火车站。还好那门票大概也就是两毛,或者五毛。损失不大。

今次坐飞机来,没再见到火车站,想来变化一定很大。坐车进城,一路张望,也不知道想寻找什么。忽然看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校门,一想,这肯定就是当年的贵州师院了。我竟然往这个陌生地方写了那么多信(10封以上吧),想想真有意思哈。

我跟那个火车上遇到的大学生大概通了一个学期还是两个学期的信,彼此之间始终有些拘谨,但还是聊了不少话题。他当过知青,比我懂得多。很快他就毕业了,分到哪个学校当老师去了,好像是安顺的学校,他是安顺人。此后我们没再通信。大概走上社会,他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更或者很快结婚成家了。车子路过那个学校门口时,我以微笑向往事致意。希望这位与我在人生路上相遇并且打过招呼的人,一切都好。

我认识的第一个贵州人,是住在重庆北碚的邻居邓阿姨。邓阿姨三十来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常常牵着老三,背着老四,忙里忙外。她背老四的那根背带,就是有着浓郁苗族特色的绣花背带,她自己绣的。据说她们那里的姑娘出嫁前都要绣好几根这样的背带,还要互相比着看谁绣得好。这么说来,她应该是苗族。记忆中,她常常端着一碗直接拌着辣椒粉的红乎乎的米饭,吃得稀哩胡噜的,鼻尖上布满了亮亮的汗珠。她还有个特点,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喝一小杯酒,谓之解乏。后来她丈夫转业,一家人回了贵州。我们再也没了联系。也不知这一家如今在贵州的何处?她是不是还那么能吃辣?四个孩子是不是都好?心中甚是惦记。

贵阳之后我们就去了都匀。去都匀那天老天爷破天荒放晴了,让我们看到了太阳。阳光令都匀这个黔南小城在我眼里漂亮了很多。但第二天起来一看,又阴了,仿佛就为了印证“天无三日晴”这句老话。都匀是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所在地,布、依、苗、水、瑶,五个民族为主。据说都匀最美的景色在荔波县,已经申请到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都匀人拍着胸脯说,九寨沟有的景色荔波都有,荔波有的景色九寨沟没有。这个,留待以后印证。

同类推荐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 心迹

    心迹

    胡渊的诗歌,也是坦然的。人生天地之间,仰可对天坦然,俯可对地坦然。回顾往昔坦然,向往未来亦可坦然。这是人生一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我想,胡渊的诗笔,不会轻易放下,以他的才智、毅力、韧性和聪明,更有他对诗歌的炽爱和领悟,他会写出更好的诗来,果如是,则人生何愧也。
  • 大刀红

    大刀红

    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的,分为神农架记事、传闻及野史、当代聊斋进行时构成。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听所闻,将以前听到的故事,重新演绎,用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故事,当你理解他,他便会馈赠你。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全职高校异闻录

    全职高校异闻录

    奉便宜老爸的命令来到A市最有威望的华清大学,几十年前的自杀案件和在她身边穷出不奇的离奇死亡。怪谈社神秘冷酷的社长,主宰命运的幕后黑手;为她奋不顾身的温柔学长,只是在他绝望却满是心疼的脸上,早就喜欢他了吧。
  • 丫环郡主

    丫环郡主

    世堪怜的孤女蝶儿身入王府做了丫鬟,乖巧的性子,被王爷安排在了生得美艳但胸无点墨,而且任性刁蛮的郡主身边做丫头。清静淡泊的性子、聪明却不张扬的好脾气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随郡主陪嫁至最受皇上宠爱的三皇子府,新娘子所爱非人,伤心之下跳水自尽,小蝶儿挺身相救,一桩喜事差点变成了悲剧。却不料灵魂错位,小丫头上了郡主的身,却要代替她在三皇子的盛怒之下活下去,更不幸的是两月后还发现这身躯有了孩子,而皇子却不认这孩子,这,这,这,故事到底如何发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痞子未婚夫

    痞子未婚夫

    《名门新娘》介绍:她是骆家收养的孤女,性格因为受他的影响,变得有些古灵精怪,也懂得是非之分!他说他的一切只为他而努力,可是为什么要拒绝自己呢?什么?没有满十八岁?那今天生日,够十八岁了吧!?什么,还太小?太过分了,这不是耍着自己玩吗?嘿嘿,有个邪恶的老师,那我们就大玩三点式,床上跳蹦恰恰,偶尔来点钢管舞当点心,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魅力!这个女人,看到眼前的一切后,骆飞扬只想说自己已经疯了……!嘿嘿,阴谋得逞后,有人喊打喊杀,可是不管自己的事——她的心愿完成了,人家死活跟她没有关系!《不入豪门》介绍:一次邂逅,让灰姑娘遇上了冷漠而滥情的他!乔伊因为走错房间而惹上了龙家大少爷,也因为一个无心而带走了比他性命还重要的戒指,却因此成为了寻物新娘……!龙傲然一直拒绝老妈安排的相亲,可是却不知道她突然的转性是因为抓到了他的把柄——从此以后,他悠然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到底谁能改变谁呢?%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央央把第二部的内容解禁了十几章,希望大家多多的支持!
  • 100个承诺:咱的友谊万年不变

    100个承诺:咱的友谊万年不变

    她们是好朋友,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快乐地生活有一天被打破了——一个转校的女生因为嫉妒,挑破离间,而单纯的她们。。。。。。绝交过后,她们还能重归于好吗?
  • 我忘了自杀的原因

    我忘了自杀的原因

    如果我没有放开江阳的手,他就不会死。如果我没有答应帮助江南驱逐江阳的灵魂,他就不会因为对我失望而沦落为怨灵。没有如果。从我放开抓住江阳的手那一刹那,我跟他的结局就注定了。注定绝望。注定痛苦。回过神时,我已经站在了教学楼顶楼。我站在江阳曾经跳下去的地方,透过栏杆看见追过来的江阳正站在楼底,抬头直直地注视着我。我想起江阳临死之前跟我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我等你。他其实一直都在等我。我来了。
  • 落寒银雪
  • 倾国之凤之绝色女妃太嚣张

    倾国之凤之绝色女妃太嚣张

    21世纪天才少女穿越成废材小姐,看看我们的女主会有何成就。
  • 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

    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

    男友劈腿,酒后被吃干抹净了居然还被嫌弃。她终于相信,世界之大什么人渣都有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当一穷二白灰姑娘被迫成为放荡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是默默接受命运还是反击?你虐我身,我虐你心。你让我乖乖听话,我让你抓心挠肝。人渣,放马过来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雪凌梦

    雪凌梦

    我会保护世界,我会保护你。在世人面前,你只是一个渺小的人,但是在我心里,你就是整个世界。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没有结局,一个故事的结束,往往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
  •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外人皆传江城凉薄寡言、冷酷无情,三尺之内无人敢近。只有苏小小知道,对方绝对是无耻到极点的腹黑大流氓!冲动结婚后,苏小小定下规矩。“不许叫我老婆!”“不许对我动手动脚!”“不许干扰我的私生活!”于是,在面对记者问何时停止商业帝国对外扩张时,江城看着记者堆里的小妻子,很无辜的问道:“孩子他娘,奶粉钱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