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4100000009

第9章 孙子兵法(8)

其实对于袁绍的结局有两个人早就预见到了,他们就是袁绍的谋士沮授和田丰。沮授和田丰都是坚决反对打这场战争的。据《三国志·袁绍传》田丰曾对袁绍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因此他提出应打持久战和游击战。首先要发展壮大自己,然后再派小股部队去骚扰曹操“分为奇兵,乘虚迭出”。意为曹操救援东边我们就打西边,救西边我们就打东边,“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这样“我未劳而民已困”,用不了两年就可坐享其成。袁绍不听,田丰强谏,袁绍又把田丰给杀了。袁绍既失民心于内外用不懂用兵之法,最后成了历史的笑话。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当时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战之后曹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主人公,可以说曹氏基业是从官渡始。

这一战中曹操用兵真可谓是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易,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而变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名家论战】虎钤经·袭虚

袭虚之术有二焉:一曰因,二曰诱。何谓因?曰:敌兵所向,我亦佯应之;别以精兵潜出虚地,或攻其垒,或断其后,或焚其积聚也。何谓诱?曰:欲敌之要地则不攻而佯攻其邻,大其攻具,盛其师旅,以诱敌兵;敌兵到则勿与战,复于壁守,潜以精锐袭所出兵之城而掩其内。此二者,皆袭击虚之道也。

军争第七

【本篇主旨】

本篇主要论述在两军对恃中,为将的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战术,本篇是对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和虚实结合之兵法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说明。在《孙子兵法》中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上兵伐谋”。关键就在一个“谋”字。要迂直交合,在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有利的因素,不仅要明白己方的意图,最重要的是也要看透对方的意图。不要被对方所左右。兵家交战开始打得可能是战术,最后可能就是拼军备的实力。所以强调了辎重与粮草的重要性。而这一点也贯穿孙子思想的始终。提出了在作战中用兵速度之重要性。在对敌作战中有八种情况是必须注意的--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1),合军聚众(2),交和而舍(3),莫难于军争(4)。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5)。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6),后人发,先人至(7),此知迂直之计者也(8)。军争为利,军争为危(9)。举军而争利则不及(10),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1)将受命于君: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

(2)合军聚众:召集民从,组织军队。张预注:“合国人以为军,聚兵众以为阵。”

(3)交和而舍:交,两军相对。和,古时军门称“和门”。舍,扎营。两军营垒对峙。张预注:“军门为和门。言与敌对垒而舍,其门相交对也。”

(4)莫难于军争:最难莫过于在作战中争取夺得胜利的条件。

(5)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迂,迂回、曲折。直,径直。争夺制胜条件的难点在于通过看似曲折的途径以达到近便直接的目的,把不利变为有利。

(6)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故意绕道迂回,并以小利引诱敌人。杜佑注:“已外张形势,回从远道,敌至于应,争从其近,皆得敌情诳之以利。”

(7)后人发,先人至:后、先均用作动词。意为比敌人后出发,却能先到达战略要地。

(8)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是掌握以迂为直之计谋的人。

(9)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危险的一面。曹操注:“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10)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举军,全军连同装备辎重。全军带着辎重去争利,就会无法及时赶到预定地点。张预注:“竭军而前,则行缓而不能及利。”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丢掉。捐,损失。如丢弃辎重轻装前进,那军备就会受到损失。杜佑注:“举一军之物行,则重滞迟缓不及利,委弃辎重轻兵前追,则恐辎重因此而捐也。”

是故卷甲而趋:于是收起铠甲轻装行进。

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处,停止,休息。倍道,加倍的速度。兼行,昼夜兼程。

则擒三将军:三将军,三军将帅。春秋时大国一般有三军。晋设中军、上军、下军。楚设中军、左军、右军。本句意为那么三军的主将可能被俘。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人马强壮的先到,体质弱的就落后,这样做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赶到。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蹶,挫败。上将军,前军将军。如果急趋五十里去争利,则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这样做只会有半数的兵力可以到达。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急奔三十里去争利,则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够到达。杜佑注:“道近则至者多,故不言死败,胜负未可知也。”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因此,军队如果没有辎重装备,没有粮草,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生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豫交,与申请专利侯结交。本句意为如果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谋划的,就不能与之结交。张预注:“先知诸侯之实情,然后可以结交。不知其谋,则恐翻覆为患。”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沮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本句意为不了解山林等形情况,就无法行军。曹操注:“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

乡导:即向导。

故兵以诈立:用兵作战以多变诡诈用奇的办法取胜。张预注:“以变诈为本,使敌不知吾奇正所在,则我可为立。”

以利动:用兵以是否有利来采取适当行动。

以分和为变者:分,分散兵力。合,集中兵力。作战时应根据情况变化,以兵力的分散或集中来变换战术。杜牧注:“分合者,或分或合,以惑敌人,现其应我之形,然后能变化以取胜也。”

故其疾如风:疾,迅速。指军队行动迅速时如疾风一般。

其徐如林:徐,舒缓。意为军队行动舒缓时,如森然不乱之林木。杜牧注:“言缓行之时,须有行列如林木也,恐为敌人之掩袭也。”

侵掠如火:侵掠,进攻。本句意为向敌军发起攻击时如同燎原之烈火,猛不可挡。

不动如山:部队驻军防守时像山岳一样不可动摇。张预注:“若山石之不可移,犯之者其角立毁。”

难知如阴:我军的作战意图使敌人猜测不到,就像阴云蔽天难辨日月。李筌注:“其势不测,如阴不能睹万象。”

动如雷震:军队行动时如迅雷闪电,使敌人不知所避。

掠乡分众:分兵多路以掠取敌国乡间之粮秣、财物。杜佑注:“因敌而制胜也,旌旗之所指向则分离其众。”

廓地分利:廓,原为扩,因南宋避宁宗赵扩讳改为廓。本句意为开疆拓土,分别利害轻重而据守。李筌注:“得敌地,必分守利害。”

悬权而动:权,秤锤。悬权,把秤锤挂在秤杆上,比喻衡量利害关系。本句意为权衡敌我形势之利弊得失来决定如何中采取行动。张预注:“如悬权于衡,量知轻重,然后动也。”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率等了解和运用迂直之计的人会取得胜利。杜牧注:“言军争者,先须计远近迂直,然后可以为胜。”

此军争之法:这是两军较量中争胜的法则。

《军政》:上古兵书,已佚。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战场上难以听清语言命令,所以设置锣鼓作为指挥的号令设施。擂鼓进军,鸣金收兵。

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作战时,以动作指挥人们看不清楚,所以设置旗帜作为联络的信号。杜佑注:“瞻见指麾,以为目候。”

所以一民之耳目:(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行动的。张预注:“夫用兵既众,占地必广,首尾相辽,耳目不接,故设金鼓之声,使之相闻;立旌旗之形,使之相见。视听均齐,则虽百万之进退如一矣。”

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夜间作战多用火、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指挥。

所以变人之耳目:变此处意为适应。杜牧注:“令军士耳目皆随旌旗火鼓而变也。”适应兵士在夜间或白天视听感觉不同的特点。

三军可夺气:夺,打击。意为三军的勇锐士气可以打击。

将军可夺心:心,决心。设法扰乱动摇敌将的意志和决心。张预注:“心者,将之所主也。夫治乱勇怯,皆主于心。故善制敌者,挠之使之乱,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惧,故彼之心谋可以夺也。”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朝,早晨。锐,旺盛。昼,白昼,中午。惰,懈怠。暮,傍晚。归,衰竭。军队早晨士气最旺盛,中午士气就懈怠,傍晚的士气就已衰竭。梅尧臣注:“谓兵始而锐,久则惰而思归,故可击。”

此治气者也:这是掌握士气规律的方法。

以治待乱:以我军之井然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贾林注:“以我之整治,待敌之挠乱。”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镇静沉着来对付噪动,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法则。贾林注:“以我之清静,待敌之喧哗。”

此治力者也:这是掌握运用军队战斗力的法则。

无邀正正之旗:无,通勿。邀,拦击,截击。不要迎击部署严整、旗帜整齐的敌军。

无击堂堂之陈:陈,同阵。不要攻击阵容壮大,实力雄厚的敌人。

此治变者也:这是掌握临机应变,因敌制胜的办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陵,山地。向,此处指仰攻。不要进攻已经占据高地的敌军。张预注:“敌处高为阵,不可仰攻,人马之驰逐,弧矢施发,皆不便也。”

背丘勿逆:背:倚靠。逆,迎击。不要正面进攻背靠丘陵地势的敌军。梅尧臣:“背丘勿逆者,敌自高而来,不可逆转战,势在必行不便也。”

佯北勿从:佯,假装。北,败逃。不要追击假装战败而走的敌军。贾林注:“知未衰,忽然奔北,必有奇伏要击我兵,谨勒士,勿命逐追。”

锐卒勿攻:不要进攻锐气正盛的敌人。

饵兵勿食:不要领图敌人故意引诱的小利。饵兵,诱人就范的小股敌军。张预注:“夫饵兵非止谓置毒于饮食,但以利留敌,皆为饵也。”

归师勿遏:不要拦截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人。杜佑注:“若穷寇退还,依险而行,人人怀归,故能死战,徐观其变,而勿遏截之。”

围师必阙:阙,通缺。本句意为包围敌军作战时要留有缺口。李筌注;“夫围敌必空其一面,示不固也。若四面围之,敌必入守不拔也。”

穷寇勿迫:不要紧逼已陷入绝境的敌人。梅尧臣注:“困兽犹斗,物理然也。”

【译文】

孙子说:综看用兵的法则,将帅们领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编成军队,一直到与敌军对垒,这其中没有比争夺胜利的条件更难的了。争夺胜利的条件中的难点,又在于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而直的目的,把困难转化为有利。所以要有意绕道迂回,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才是真正懂得了以迂为直的计谋。

所以说争夺制胜条件,既有利也有危险。如果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预定的地域;若是丢下辎重去争利,那就会损失了辎重。因此,如果让将士们卷起盔甲,轻装急进,昼夜不停,一天走两天的路。那么,这样急行军一百里去争夺先机之利,那稍有闪失三军统帅就有被俘的可能。因为这样的急行军,往往是体力强壮的先到,体力羸弱就会落在后面,而且一般也只会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到达目的地。若从五十里远的地方赶去争利,可能因只有一半的兵力到达而前军的将领就会损折。如果从三十里远的地方赶去争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依然难以取胜,更何况军队如果没有随军辎重就要被歼灭,没有储备军用物资器材作补充也会要被歼灭呢。

因此,不了解各诸侯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能与其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就不能行军。没有向导,就无法取得有利的地形。所以说用兵作战要靠诡诈取胜,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行动,随情况的变化而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要做到军队的行动快起来如疾风般迅速,行动舒缓时如森林一样严整,攻击敌人时如燎原之烈火,坚守阵地时如巍然之山岳。变化莫测如阴云蔽天,进攻起来如雷霆万钧。掠夺敌人的粮食要分兵行动,对占领区要分兵据守,总之一切都要权衡利害而后相机行动。只有率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人才会赢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一般法则。

《军政》中说:因为作战中用语言指挥,人们听不清楚,所以要使用金鼓,为使人们能看清楚指令而使用旗帜。鼓和旗是为统一军队的行动。既然军队上下行动已一致,那么勇敢的就不能单独前进而怯懦的也不能独自后退。这就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炬和锣鼓;白天作战多用旗帜,都是为了适应将士们耳目视听的需要。

三军将士,要尽量夺去它的锐气,军队将领要动摇他的意志。这是因为军队初战士气旺盛,继而渐趋懈怠,最后就会疲乏衰竭。所以善用兵者,一定会避开敌人的锐气,等敌人士气松懈疲惫后再去攻击,这就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付敌军的混乱无序,以我军的沉着对付敌军的浮躁不安,这是掌握心理的用兵方法。以自己靠近战场之利来对付敌人的长途跋涉,以我军的休整安逸等待敌军的奔走疲劳,以我军的粮饷充足来对付敌人饥饿不堪,这是掌握战斗力的方法。不要截击旗帜严整,队列整齐的军队。也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不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迎击兼背靠丘陵的敌人;不追击伪装打败的敌人,不进攻士气旺盛的敌人;不理睬敌人留下的小利;不阻击撤兵回国的敌军;包围敌军要留下一个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陷于绝境的敌军。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用兵之道。

【故事论述】

同类推荐
  • 战争没有规则

    战争没有规则

    这里已经不会有另一片土地,因为活着的不会永远活着。战争将教会你生存,但是没有人能教你怎么活着。寒被家族培养成一个超级特种兵。他为了淮疆不惜舍弃生命,到最后换来的却是利益和权利的背叛。那一刻他意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要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战争规则。
  • 坦克

    坦克

    从库尔斯克硝烟到阿拉曼战役对决,从柏林巷战中坦克的尴尬,到中东战争中,美、苏制坦克大比拼,都显示着坦克在战场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它漫长的发展史中,始终都伴随着硝烟与智慧、血腥与思考,以及一切关于死亡的惊悚记忆。索姆河战役:一群装甲怪物突然冲出阵地,吓呆了德国人。突袭波兰:德国坦克的“闪电战”,横扫欧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的“雪地之王”让希特勒吃尽了苦头。库尔斯克:真正的大场面,千余辆坦克的大决战。里纳瓦村血战:两辆坦克VS一个坦克团。
  • 振海号

    振海号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挣扎史!这是一曲赞颂英魂的赞歌!这是一部恢弘史诗巨著!二战开战之前,美籍华人杨振海,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他和当时留美的中国海军学院张凌霄、王文昭成为好友兼死党。毕业后,他陪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后,便不辞而别和二位好友回国参军了。回国不久,杨振海救下了海军上将陈季良将军的女儿陈文钰,四人便聚齐了。从此,四位青年成为中国海军。且看作者如何以他们四人的视角,还原中国海军悲壮抗战史。写作风格倒叙,绝非穿越,真真正正的历史纪实小说。(原名:宁海号)过几天将更正过来
  • 尖刀兵

    尖刀兵

    一个高中没有毕业的学生,因辍学离开学校,从此走上了从军的道路,自从他穿上军装的那一天,他就觉得自己有了重大的使命,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不断努力,再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尖刀兵!
  • 特种斗尊

    特种斗尊

    90年代,一份藏宝图惹起香港和东南亚十几个黑社会帮派的争夺。香港警方为了夺得宝藏,派了个小混混去接近东南亚大毒枭,想从那里得到藏宝图的讯息,却没有想到,小混混竟然是个特工……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猎妖小子

    猎妖小子

    建国初期妖魔横行于世猎妖人挺身而出由于死伤惨重乱世后,猎妖人迎来了衰弱且看主角如何由一名学生成为一名猎妖人降妖除魔PS:QQ群474423719,欢迎各位朋友一起讨论剧情,打屁聊天。
  • 我是孽龙

    我是孽龙

    吸江河,炼真身,化孽龙,引天劫,穿梭宇宙时空,灭杀姬,破恒空,粹阴阳,入邪道,纵横十界杀戮!世间一切皆为天定,我却偏要逆天而行,因为我是一条力量无边的孽龙!
  • 乱古大陆

    乱古大陆

    一个神秘的戒指..一具神秘的尸体..一块葬天碑,一段被尘封的秘史..是万年前的繁荣鼎盛..还是万年后的落幕萧条..是无敌于天地间,还是沉默于凡尘之中...############################################################弹指破天,一眼万年。############################################################
  • 辰阳传

    辰阳传

    深奥的法术,耀眼的法宝,数不胜数的天材地宝,有能者得之,这是一个强者生存的世界。
  •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更耐不住寂寞。人生自有沉浮,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住气,做到猝然临之心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当目标没有达成时,要沉住气,学会忍耐,等待机遇,继续努力;当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时,要沉住气,心态平和,靠毅力咬紧牙关。记住:能够沉住气,耐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 红楼之雍帝禛情

    红楼之雍帝禛情

    这红墙高瓦的紫禁城,别人见了都巴不得成为这里的主人,可是她偏不!为钱?她杏目圆睁!为权?她柳眉倒竖!哼!若不是我四哥在这里,谁稀罕!这一世,哪怕万人唾弃,她也要与他并肩作战!
  • 罂粟花

    罂粟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加勒比海盗

    穿越之加勒比海盗

    陈枫用电脑下载了一部加勒比海盗,结果发现这是穿越到异界的通道,他不仅可以自由地在异世界和现实中穿越,还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金手指——可以任意指定任何人穿越。教导处主任?不好意思,酒馆里还缺一个奴隶。公司老板?额,要不我把你丢进海里喂鱼?美女主管?咱的船上还缺侍女吗?前女友?这个真心可以带走。游荡在加勒比海上,躲避各国搜捕队的追杀,与各股海盗势力交锋,击败各种各样的怪兽,一步步壮大势力。权利、地位、宝藏、美女,这个,全部可以有。这是一个现代海盗的传奇一生。
  • 浮生一梦春芜长

    浮生一梦春芜长

    夕和想,她是快死了。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殷府最为卑微的六小姐,粗茶淡饭,粗布麻衣,还有无休无尽的奚落和侮辱;后半生,入宫多年不曾见过皇帝一面的和贵人,流光殿如同冷宫锁住了她渐渐老去的面容和日日凄凉的时光。夕和觉得好不甘,为什么她的一生尽由他人摆布,落至如此无尽凄凉?若是重来,她再不愿重蹈覆辙,若是重来,她再不愿任人践踏,若是重来,她只愿逃得殷家,逃得这似海宫门……可若真是重来,是否真的会有所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