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3500000002

第2章 笺经杂记(1)

余书藏中所收《坛经》不下十余种,其最佳者为明正统四年黑口刻本。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字大悦目,元椠本典型尚存,气象静穆可敬。其次则为嘉靖间五台山房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古意犹存,尚为佳帙。兹以两刻本,校勘其异同。正统本之优点,为法海所撰《坛经略序》,尚未改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序文亦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德净土第二》,嘉靖本改为《疑问第三》。正统本曰《定慧一体第三》,嘉靖本改为《定慧第四》。正统本曰《教授坐禅第四》,嘉靖本改为《坐禅第五》。正统本曰《传香忏悔第五》,嘉靖本改为《忏悔第六》。正统本曰《参请机缘第六》,嘉靖本改为《机缘第七》。正统本曰《南顿北渐第七》,嘉靖本改为《顿渐第八》。正统本曰《唐朝征诏第八》,嘉靖本改为《宣诏第九》,近刻本又改为《护法》。正统本曰《法门对示第九》,嘉靖本改为《付嘱第十》。其间字句之不同者尤不胜枚举。于以知《坛经》之窜乱,其在正德、嘉靖间乎?明人好窜改古书,已成为风俗,不独于佛经为然也。余尚有嘉靖小字刻本,及闵刻朱墨本,亦为《坛经》中之佳品。此外则有福建鼓山刻本、长沙刻本、金陵刻本、如皋刻本等,皆近时普通单行本也。

《坛经》最要之宗旨,在于示明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舍自佛而求他佛,但觅自心佛可也。其重要之下手处,在于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其所修、所行者,先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痴愚等十恶,再去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八邪。去十恶八邪,即是除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是之谓归依自性天真佛。故六祖谓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也。若不能依法实行,口善心不善,虽诵经念佛奚益?南辕而北其辙,其去真佛也远矣。

学者之于《坛经》,皆宜诵读之、讲贯之、思索之、体认之,以反求诸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六祖之所谓“心平何劳持戒”,吾则求吾心之如何能平。六祖之所谓“行直何用修禅”,吾则求吾行之如何能直。六祖谓“恩则孝养父母”,吾则求孝养父母之所以尽其恩。六祖谓“义则上下相怜”,吾则求上下相怜之所以尽其义。六祖谓“让则尊卑和睦”,吾则于尊卑思所以行其让。六祖谓“忍则众恶无喧”,吾则于众恶思所以致其忍。于此六者,无一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无一不能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以截断其旧习,以变化其气质。虽读此一经,而已入圣贤仙佛之境界矣。呜乎,独处不能谨,口诵不能实行,徒以经典梵呗,严饰乎外,伪也。欲以虚伪之善,盖真实之恶,自可欺,人不受欺;人可欺,佛其可欺乎?

禅家所有语言,皆机锋相对,因病与药,使参问者舍去执见,直入中道而已。故圭峰禅师曰:“性不易悟,多由执相。故欲显性,先须破执。”其所谓破执者,试以《金刚经》证之。经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又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曰:“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又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又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又曰:“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又曰:“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又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又曰:“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曰:“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曰:“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又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此等句,不及备录。录此以见谈般若者,随说随扫,以破人之执著之相也。后世之谈禅者,其法皆出于般若部。所以问者曰是,则答曰非;问者曰非,则答曰是;问者曰有,则答曰无;问者曰无,则答曰有。且即毁即赞,即赞即毁;即立即破,即破即立;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即言语非言语,非言语即言语。一时权宜相当,故有与甲相宜者,未必与乙相宜;与乙相宜者,未必与丙相宜。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故六祖为志道曰:“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虽然,立教皆为对机。对机者,除病除执也。若本无此病,即无庸服药;本无此执,亦更不必破。无病而药,无执而破,则无益而有损矣。善夫,莲池大师之言曰:“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各不相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所以黄檗禅师云: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见《传心法要》)。《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学者据以上数则,既知心性非异,可以读《坛经》矣。

六祖之碑铭及《坛经序》中有最难笺注者三处。王摩诘所撰《六祖碑铭》中之“泉馆”二字。余注曰:“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人避高祖讳,故改“渊”为“泉”。当时颇以未得确证为憾。后偶阅袁褧仿宋本《六臣注文选》中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原注曰:“渊客,鲛人,皆水中居,故筑室构舍于岩流之下。”此即泉馆之出处也。他日当为补入注中。又法海《坛经略序》中之“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三句,又德异《坛经序》中之“末上”二字。此三处皆不易笺注,学者慎勿滑过。“达摩”或作“达磨”,“惠能”或作“慧能”,皆可通用。第七品中之“羊鹿牛车”,近时新刻本改为“羊鹿之车”,大谬!万不可用。不知《法华经》****分四车,曰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耶?此略举之,其说详载注中。

数年前有客问余曰:《坛经》第一品中,“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此山何名也?又问第七品中,“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此泉何名也?第十品中“嗣法四十三人”,其名详于何书?何名也?余于时不能答,旁有座客代余答曰:此乃考据文字,于明心见性毫无交涉也。然余终以不知此答为憾。近来阅书稍稍留意,积久则此山与泉及四十三人皆确知其名。已详载《坛经》注中矣。

注中偶有重复之处,因经中往往有极机警、极爽利之话头,与极确实之理解,非仍引前注不能了然者,故又重复而用之。非若专门名辞,前已注过者,则每用注见前,或详见前注,可以了之。若理论则反,不如径将前注仍注一番,学者既省检查之劳,又获熟读之益。故注者不避重复之诮也。

《说铃》为说部丛书,内有《现果随录》一种,其九十一则载:江北沈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于父曰:吾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唐释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于此。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今慧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遂诘得法端由。于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于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发。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纪月岁云。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肇庆府志》曰:永宁寺在县(新兴县)南琅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又曰,六祖庵在县(四会县)东扶庐山下,六祖尝避难隐于此。后人因建庵祀之。

《广东通志》曰:光孝寺在南海县西北一里,相传六祖祝发于此。《图经》云,本乾明、法性二寺,后并为一。刘宋永初间,陀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坛前。唐仪凤元年,六祖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宋太祖改为“乾明禅院”。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今名。咸淳五年重修,元明屡经修建。有睡佛阁,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盌修。康熙十一年,东莞人蔡元真,以寺颓废,请平靖两藩重新之,有牌记。寺又名法性寺,有米元章书三世佛名。稍北为六祖殿,前为菩提坛,坛侧为发塔,其东南为达摩井,西为五祖殿。循廊而东,为风幡堂,堂前有池泓然。

《坛经》正统刻本卷尾有无名氏跋语一则,近世已无传本。语颇详实,故附录于下。其辞曰:宋太祖开国之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宋太宗即位,留心禅门,诏新师塔七层,加谥“大鉴真空禅师太平兴国之塔”。宋仁宗天圣十年,具安舆,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本州复兴梵刹。事迹元献公晏殊所作《碑记》具载。六祖禅师,自唐开元元年癸丑岁示寂,至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至大明正统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时正统四年岁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日重刊。

莲池大师曰: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高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倘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主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六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不自炫耀。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其言曰:彼亲传吾师钵者也。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竹窗三笔》)

唐圭峰禅师曰: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如上所叙),令绝诸缘。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达。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余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又思惟达摩悬丝之记(达摩云,我法第六代后,命如悬丝),恐宗旨灭绝,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任学者悟之浅深,且务图宗教不断,亦是此国大法运数所至,一类道俗合得普闻,故感应如是。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埋葬大师

    埋葬大师

    本书包括“舌头的功能”、“说嘴容易”、“文人风骨”、“吃的精神”、“街上流行人来疯”、“文人与粥”等文章。
  • 万神谱

    万神谱

    一场爱恋,他坠入红尘,只求与她世世轮回。一场争斗,奠定了他与他宿世的情怨恩仇。他洒脱出尘,机智过人!他阴狠狡诈、心狠手辣!谁将矗立世间,谁将叱诧风云?谁将抱得美人归,谁将酒池肉林?谁将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将巅峰称神?看他携一谱《万神》,谱写归神路的乐章!
  • 王妃别跑:我还要

    王妃别跑:我还要

    麒麟朝天一吼爪子生风朝着欧阳定熙扑去,欧阳定熙只觉得面前一股强风而过,他面色一惊很快的反应过来足尖一点飞离了麒麟的眼前,他松了口气,没想到这只麒麟的本事不小,攻击力够强,但是他喜欢挑战,敌人越强大他就越兴奋!云明荟眼底泛起一阵水雾她感动的点了点头,就算是失去一身武艺可那又怎样?至少她可以和叶大哥永远的在一起了。
  • 潜在威胁

    潜在威胁

    在每一场战争中,总会有一些人,会对战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就是,狙击手,“我只需一颗子弹,便能让你死亡,击透你的心脏...”
  • 神剑传说之六界

    神剑传说之六界

    你愿为爱情付出多少?当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你能开口说出那句爱你吗?这是一部讲述救赎与付出的小说……
  • 二续金瓶梅

    二续金瓶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原来你给我的是守护

    原来你给我的是守护

    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会有你。我可以等你,到地老天荒。
  •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他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没有说我想追求你,没有说我喜欢你,更没有说我爱你,他只是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这样焦躁不安的样子,这样的袁景瑞让董知微感到陌生与心软,之前的战栗被一种深切的悲哀替代。“不!”她在自己窒息之前开口说话,阻止他任何进一步的动作。她不是不知道他深爱着她,不是不知道他用情多深,只是在受过伤后,她不再勇敢、不再自信。她能做的,只能是拒绝与逃避。而这些,他不懂!
  •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