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0700000009

第9章 五千年政治,无外乎“平衡”二字(2)

张方平说:“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如马祖大师、坦然禅师这些人。”

王安石没听明白,意不甚解,张大人说的都是佛教中人,不是儒家的,乃问:“啥意思?”

张放平解释说:“因为儒门淡薄,皆归释氏焉。”

王安石恍然大悟,甚为叹服老张的见解。有人把他们的对话告诉了后来徽宗朝宰相的张商英,张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

这就是当时的士风与儒家的地位。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才能拯救大宋帝国。范仲淹带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去复兴儒学。“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高平学派在范仲淹的倡议下,北宋儒学成复兴之势。

此外,还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宋初儒学复兴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

三人儒学复兴之路与范仲淹大同小异,如胡瑗、孙复曾在泰山一道院中读书,同样非常刻苦。每次家里给来信,胡瑗只要看到信中有“平安”二字,就不再看了,直接扔山涧里,继续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就这么有个性。其后,三人与范仲淹多有交集。

每一学派发展皆蔚然壮观,是为两宋的主要政治力量。

高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戚同文、许骧、陈象舆、范仲淹、韩琦、富弼、张方平、张载(理学“关学”创始人)、范纯佑、范纯仁、李觏、欧阳修、曾巩、周敦颐(理学派开山鼻祖、濂溪学派创始人)等。

安定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胡瑗、程颐、刘彝、陈舜俞、周颖、钱公辅、杨适等。

泰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孙复、石介、文彦博、姜潜、梁焘、晁说之、祖无择等。

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即是:在“断虀画粥”的苦况下,而拥有一种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这显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觉。然而这并不是范仲淹个人的精神无端感觉到此,这已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早已隐藏在同时之人的心中,而为范仲淹正式呼唤出来。

范仲淹不是因为《岳阳楼记》中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伟大,是因为他这种时代精神呼唤而出,才成就不朽之名。之后北宋理学极为灿烂,仁宗嘉祐年间、英宗治平年间、神宗熙宁年间,先后出现了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蜀学、二程洛学(含张载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此是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时代框架下的“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又一黄金阶段。

他们在思想上相互交流,确立“明体达用之学”,形成了北宋时期的新儒学,后世称之为理学,他们成了理学上的先驱者。他们重新举起儒家“尊王攘夷”的政治旗号,排斥佛老,抬出孔子来矫正现实,试图改变社会现状,涤荡士风,恢复儒家思想理想中的道德社会。学术上的“尊王”与“明道”成为他们的骨干精神,所以后世又把理学叫道学,即是源于此。

宋初立国确定优待文人,高薪养士好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有了成果,这些人在帝国积弊已深的时候挺身而出。有了这么一拨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朝廷当然愿意与他们合作,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宋仁宗的愤怒与尝试·

宋夏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宋战败后,宋帝国建国八十余年的各种弊端充分暴露而出。

出现官吏组织庞大不作为、机构臃肿重叠严重、财政管理混乱、士兵战斗力低下等等“三冗三费”问题。宋仁宗焦头烂额,象征性处理了下定川寨战败的责任人,没过多久,将其调回朝廷,这时中央政局发生了变化。

庆历三年(1043年),宰相吕夷简(太宗朝名相吕蒙正之侄)致仕,时范仲淹、贾昌朝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骨干确立,另欧阳修、王素、余靖、石介、蔡襄等跟着跑龙套,组成了仁宗朝改革领导班子。然而关键时刻,主要骨干成员撂挑子,范仲淹、富弼辞职不干了。

前面把范仲淹拔高到一定精神境界,这时候也太掉链子了,事实如此。范仲淹宁愿在前线驻守,继续跟士兵打成一片,也不愿回中央搞什么改革。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共同点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不同点是范仲淹停留在口头上,不像王安石一直在地方考察,铁了心要改革。用范仲淹自己的话说,即“上用我至矣。然事有后先,且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能也。”意思说,士人贪图安逸,国家积弊已久,政治改革这事儿不好整!

不好整也得整!

宋仁宗要勇敢地尝试,国家不改不行,帝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西夏是消停了,辽国挑衅也结束,但付出了朝廷大量的财帛,谁敢保证过几年他们不再来寻衅闹事?改革之心盖由宋仁宗发起,而且很迫切。新领导班子组成后,宋仁宗向大臣们询问政策,可大臣们的表现让他很失望。他们态度明确:或者回避或者默然,没有人主动献策。

庆历三年九月三日,宋仁宗召辅臣来到天章阁。天章阁属于皇家博物馆级别的,典藏图书、符瑞、宝玩之物及宗室名籍等,绝对庄严神圣的地方。宋仁宗与大臣们虔诚地朝拜太祖、太宗遗像及参观生活用品,旨在告诉群臣改革是严肃而认真的,没跟你们闹着玩儿。仪式结束后,宋仁宗嘴皮都快磨出茧子,问题只有一个:可有改革良策乎?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吱声。范仲淹、富弼、韩琦持笏低头,假装没听见。

宋仁宗等了很久,大臣们连屁也不放一个,最后极其失望地摆摆手,散了吧!宋仁宗表示无语,口号喊得山响,关键时刻打蔫。他不禁要向大臣们发问:你们除了喝酒戴花之外,能不能干点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大事?

终于,宋仁宗怒了,灵光一现,想出了反制绝招。

还是在天章阁,范仲淹等人都快吐了,又是改革的事儿。

宋仁宗一言不发接受大臣们的朝拜,面无表情地说:“赐坐!”

小黄门给诸位官老爷摆好椅子,大臣们有点儿纳闷,今天官家唱的这是哪一出?

第一波小黄门摆好桌椅,第二波小黄门拿着笔墨纸砚摆在桌子上。

宋仁宗淡淡地说:“关于改革的意见,现在就写……”

大臣们再也坐不住了,惊慌避席,大家纷纷表示已经私下商议过,容臣等退而列奏。中!给你们时间。没过多久,以范仲淹、富弼为代表的群臣,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紧随其后,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力陈时弊,表示支持改革。

《十事疏》内容:“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十件政策,两大方向,即精简机构(1—5)、富国强兵(6—8),最后两条是如何把前面的工作落到实处。

精简机构是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

北宋因接了五代藩镇的烂摊子,确立的政治制度导致了机构重叠严重。譬如知制诰、翰林学士都有负责起草诏书的工作内容,区别只是办公地点不同,一个在办公室,一个在寝室。再如司法系统,宋代地方州县的刑事案件要汇总到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进行案件的判决。然后由刑部复核案件,没有异议之后再执行。皇帝觉得这两个司法部门不靠谱,为加强司法控制又增置了审刑院,复核大理寺的案件,造成了与刑部的工作重叠。

机构重叠必然导致官员增多。

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1004—1016年),官员总数为9758位,而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内外官员已达17300多位,还不包括尚待委派差遣职事的候补官员在内。四十年间,宋朝的官员增加了一倍以上。机构臃肿,官员膨胀,则必然导致以下弊端:一是一官三人共之,官员太多无法安置;二是养了一大批占据官职不干实事,终日享乐闲居的庸才;三是为谋取显赫职位,不少官员不择手段,弄虚作假。

·范仲淹被逼无奈的《十事疏》·

范仲淹被逼无奈弄出的《十事疏》,实际上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改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黜陟

改革官员的磨勘法。宋代规定,官员任期文官三年、武官五年,秩满到期调任到其他地方任职,不限内外、不看人品、不问政绩。宋代升官多数不看水平,只看资历,谁政治身份高、资历老,晋升就快。所以官员没那么多挖空心思放在升官上,“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大家都不需要拼命干,混年头即可。范仲淹认为改革必须从澄清吏治入手,改革这种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让有真才实学的晋升,不称职的全部淘汰。(宋之磨勘,明清时叫做“京察”,现在的公务员考核即是从此演变而来。)

二、抑侥幸

针对当时的恩荫提出的改革措施。皇帝每年南郊祭天总要赏赐大臣,其中包括恩荫。大臣家里没有那么多亲戚,就拿奴仆门客冒充。一次恩荫者多达上百人,年年都有,周而复始,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员阶层。他们不需要通过科举,直接入仕做官,这对十年寒窗的学子非常不公平,也给财政带来了负担。

三、精贡举

罢黜科举中的糊名制度。在老范看来一旦糊上名字,不知道是谁的卷子,仅凭文字之短长,无从稽考其人平日之行义。关于考生道德啊、修养啊无从考察,最后会造成录取有才无德的一帮家伙,还不如不要。老范的建议是兴办学校,考生需在学校学习三百天后,才有资格报考。老范想得很长远,欲从根本上去解决道德缺失问题。但是实际上,不糊名,会有更多的不公平。而且,兴办学校的想法一直到南宋时期才得以实现。

四、择长官

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再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长官。但是这一条,因没有更为客观明确的选择条件,所以会造成领导因喜好选人。老范就这样,看谁不顺眼直接下岗。老范拿着官员名册,看谁不行一笔勾之。富弼看不下去了:“你这一笔头下去,他们家必然痛哭。”老范说:“一家哭总比全省百姓哭好吧?”

五、均公田

中国历史上宋代贪官最少,盖因宋廷有“高薪养廉”的政策,那就是职田。不同级别官员,发给不同数量的田地,“责其廉节”,防止贪污。而“均公田”这一措施表明,老范希望官员按照级别从自己的职田里拿出一部分给没有职田的官员,以达到重新调配职田,防止贪赃枉法的目的。

六、厚农桑

每年秋天,提倡各地开河修堤,促进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

恢复唐代的府兵制度,即兵农合一,闲时种地,战时打仗。从京畿路开始实行,然后扩展到其他诸路。军队是大宋帝国一个敏感的问题,现在士兵战斗力虽然差,但真的提出改革方案来,大家一致反对。这条建议因为群臣反对没有被宋仁宗采纳。府兵制度后遗症导致军阀割据,祸害中国两百多年,但凡长个脑袋的人都会想一想,如何避免历史重复。以范仲淹之才能,必然明白这一点。(作者按:这条动机不纯,或者没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根本没考虑军事问题。前文已述,老范被宋仁宗赶鸭子上架,领导急眼了,他才拿出应付方案来。)

八、减徭役

徭役,简言之是农户无偿给衙门干活,如征税、维持治安、修桥铺路等等。徭役有很多种,比较典型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是管催赋税的。碰到横的不交税的主儿,或者农户跑路的,里正得自己出钱垫上,甭指望上面报销,不少人因此最后导致败家。哪个吏员看跟谁有仇就举荐他当里正,报仇效果还不错,并且名正言顺。老范的改革方法是合并州县,从而相对减少农户服徭役。

九、覃恩信

进行思想宣传,向广大官员及百姓说明朝廷的改革决心,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十、重命令

机构重叠的后遗症导致中央到州县颁布政令“烦而无信”,今天还说吃三顿饭,明天改两顿,后天全国斋戒。政令如同儿戏,一点不严肃不准确,一会儿一个样。针对这一弊端,范仲淹提出凡是要发布政令前,官员必须详细议定,删去繁冗,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议定成熟,再颁布。政令一出,必须遵守,随意更改者,处罚!

通过上述十条内容而知11世纪的中国社会积弊难返,必须要来一次大清洗。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意见,诏告天下,开始进行社会改革。

宋仁宗终于松了一口气,范仲淹等人在他逼迫下给力一把,以振帝国之沉沉暮气。似乎,新政将要把跑偏的大宋帝国拉回正轨走向辉煌的顶峰。然而,看似完美的《十事疏》中却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犹如定时炸弹,最终导致新政灰飞烟灭。

同类推荐
  • 唐朝大岛主

    唐朝大岛主

    老天爷把杨恒扔到了荒岛,而且还是一千多年前的荒岛,同时也给了他活下去的资本,从荒岛开始,冒充神仙弟子,收流民,搞建设,成就大岛主之名!
  • 重生之九纹龙大闹水浒

    重生之九纹龙大闹水浒

    一醉之后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水浒里面水泊梁山的好汉九纹龙,欲哭无泪,也只能听天由命,深知梁山好汉最后结局的他会让自己的这些兄弟们朝着原始的答案走去吗?
  • 太平江山

    太平江山

    那一日,他在数十万臣民面前,自断一指!那一日,他在数十万冤魂面前,许下诺言!总有一天,朕要创下一片太平江山,让尔等来世免受战乱之苦!
  • 傲世才子

    傲世才子

    超越《极品家丁》,风流玩转不一样的王朝!雷子第一本小说,请多多关照!
  • 侠义书生

    侠义书生

    简介侠与义的结合,情与爱的纠葛。原本只想平凡的沐生不得不走上侠义之道,在情与爱的纠葛中他该何去何从,一切尽在书生当中。
热门推荐
  • 双生牧师

    双生牧师

    五千年前,异界大陆,虚空界至高之权冲出结界,发动侵略。届时,山河崩乱,生灵涂炭。艾卡迪大陆第一代元素之子——亦冥带领大陆灵修奋起作战,最终以生命为代价,暂时封印了虚空界。此后每隔五百年,虚空界解封一次,元素之子出现一次。转眼间4000多年过去了。第九代元素之子马上降生……最后决战,即将到来!
  • 书凝

    书凝

    年少时,她与繁甜蜜相知。为求学,她赌气出了乡村,遇到了烙。谁能知道她竟是豪门三小姐,一入豪门,生活骤变,一切,从头开始。
  • 武匠录

    武匠录

    武匠,以武入匠。这是一个纹章的世界,算式的世界。不同的纹章秘技,不同的纹章物品,不同的生存境界。没有人能命令包宇,也没有人能左右或影响包宇。为了走出只属于自己的道路,包宇利用身为武匠衍生出来的计算师能力拼命与人抗争。只有努力才能创造出奇迹,这就包宇走出的武匠之路。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穿越斗罗大陆之迷惘

    穿越斗罗大陆之迷惘

    有兴趣看非三舞CP的同学请戳。三舞党慎点!咳咳,事先说明,本作者还素个初中生,学习重要,所以木有经常更新。(鞠躬)!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三生缘

    三生缘

    爱,到底能坚持多久?一生一生的等待,只是想再见你一面,不断坚持着要善良,只是想唤回你最初的模样。心,到底能受多少伤害还能继续爱?无论你做什么,我会用我的一切为你赎罪!
  • 我的故事中有你

    我的故事中有你

    故事中或许有你的身影,有你的样子,有你熟悉的感觉……内容写的是一个小说家为了写作,放弃去美国读书,选择和一群好朋友在一起,故事的曲折有着所有熟悉的人的性格,脾气,为了这些朋友做出了很多很多的选择,也放弃了很多很多的选择,这一切都是想让你知道,我的世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