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4100000006

第6章 风操慕贤(1)

风操第六

【原文】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译文】我看《礼经》上讲的都是圣贤人的教诲:在长辈面前怎样使用畚箕扫帚,吃饭时如何使用匙子和筷子,咳嗽、吐痰应该留意什么,如何使应答合理,如何持烛照明、以礼待客,以及如何端盆送水侍奉长辈盥洗等等,这种种事情的礼仪,都有精确的规范,说得已经非常完备了。但是此书已经残破,不再是完整的本子;而且有一些礼仪规范,书上并未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变迁而作相应的调整,于是博学通达之士便自己制定了规范,递相沿袭,予以施行,所以世人就称之为士大夫风度节操。然而各个家庭的情况颇有不同之处,对这些礼仪规范的认识也各有长短。不过,基本脉络也还是知晓的。从前我在江南的时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早已耳濡目染,就像蓬蒿生长在大麻之中,用不着依靠绳墨也长得很直一样。你们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自然是陌生的。所以我暂且将它们记录下来,用以传示子孙后代。

【原文】《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退。此并过事也。

【译文】《礼记》上说:“见到容貌与自己已故父母相似的人,听到与自己已故父母相同的名字,都会担心恐慌。”这是由于心中有所感触,引发了深藏心底的忧伤。如果是在悠闲舒缓的平常地方碰到此类事,或许应该把这种情感发泄出来。如果实在回避不了的,也应当忍一忍。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酷似已故的父亲,难道你能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永远断绝与他们的交往吗?《礼记》又说:“读写文章时不用避讳;在宗庙祭祀时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说话时不避私讳。”这就使我们更加理解:在听到与已故父母相同的名字时,必须先考虑一下自己该取何种态度,而没有必要慌张地急于趋避。梁朝有个谢举,很有声誉,但他一听到别人称呼自己父母的名字必定要哭,因此遭到世人的讥笑。还有一个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为人努力向上,修养品行,不败坏自家门风。梁元帝担任江州刺史的时候,派他到建昌督察公事。当地郡县的民众竞相给他写信,从早到晚聚集到官署,案桌上公牍和信札堆积如山。可是这位臧逢世在处理公务时,只要见到文书中提及“严寒”二字的,他就要伤感流泪,无心审阅文牍,因此经常误事。人们对此深感惊异和不满,臧逢世终因不称职而被免职。上述二人的做法都太过分了。

【原文】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译文】最近在扬都,有一位读书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人情同手足。姓沈的人给他写信,只署名字而不署姓氏,这就不合人之常情了。

【原文】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大凡要避讳的字,都一定用它的同义词来替代: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博戏中的“五白”就有了“五皓”的叫法;淮南厉王名长,于是“胫有长短”就被说成“胫有修短”。但是,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说成“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他的子孙都把“练”说成“绢”;可是,如果把“销炼”物品说成“销绢”物品,恐怕就有悖于事义了。关于有忌讳“云”字的人把“纷纭”说成“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更像是在开玩笑了。

【原文】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译文】周公给儿子取名叫禽,孔子给儿子取名叫鲤,这些名字只与被命名的人本身有关,自然无须阻止。至于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都取名为虮虱;司马相如又名犬子,王修名叫狗子,这就牵连涉及他们的父辈,情理上无法融通了。古人所做的一些事情,现在的人就觉得荒唐了。北方人常给儿子取名为驴驹、猪仔之类的,假如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者让他们的兄弟这样称呼,又怎么受得了呢?前汉有人叫尹翁归,后汉有人叫郑翁归,梁朝也有人叫孔翁归,还有人叫顾翁宠;晋代又有人叫许思妣、孟少孤,像这一类名字,都应当尽力回避。

【原文】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矣。

【译文】当今时代人的避讳,比古人更严格。人们在为儿子取名时,就应当设身处地为孙辈着想。我的亲朋好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情谊疏浅的人一时仓猝,很容易冒犯在座众人的忌讳,听到的人感到辛酸悲苦,弄得无所适从。

【原文】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译文】从前司马长卿敬佩蔺相如,所以就改名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因此就改名为雍。而后汉的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朝有庾晏婴、祖孙登,这些人竟然把古人连名带姓都选作自己的名字,也是一件庸俗鄙贱的事啊。

【原文】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译文】以前,刘文饶不忍心骂仆人为畜生,而当今有些愚昧浅陋的人却用这类字眼相互取乐,有的人还称呼别人为猪仔、牛犊。有见识的旁观者尚且听不下去想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

【原文】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译文】近日我在议曹与众人一起商议关于百官的俸禄问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显赫,他对众人所议的百官俸禄过于优待表示不满。有一两位原齐朝的士族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为后世建立一个典范,怎么能依然沿袭以前的关中旧规呢?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说罢彼此欢笑,竟然不嫌忌这种把戏。

【原文】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译文】很久以前,侯霸的儿子称自己的祖父为家公;陈思王曹植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母亲为家母;潘尼称自己的祖父为家祖。古人的这种叫法,现在的人就觉得很可笑了。如今南北各地的风俗,提到祖父及双亲,没有人称作“家”某某的;只有那些村野鄙俗之人,才会有这样的叫法。凡是与别人说话,涉及自己的伯父,只是按照父辈排行顺序称呼,而不冠以“家”字,是因为伯父比父亲年长,不敢称“家”。凡是提及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称呼;没有出嫁的,就以长幼排行顺序称呼。这是说女子一经行了婚嫁之礼,就成了夫家的人,不能再称作“家”了。对于子孙,也不可以称“家”,以示对他们的忽视。蔡邕在文集中称呼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在文集中也有家孙的称呼,这种称呼如今都不流行了。

古代人物【原文】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凡是与人谈话,称呼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以及长姑,都要加个“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在称呼前加个“贤”字,这是为了表示尊卑的区别。王羲之在书信中,称呼别人的母亲和称呼自己的母亲时一样,前面不加“尊”字,如今认为这样做是欠妥的。

【原文】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译文】南方人在冬至和岁首这两个日子,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的话,就等过了冬至、岁首,再穿戴整齐前去吊唁,以表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特别重视行吊唁之礼,这种做法在礼仪上没有明文约束,因而我觉得不可取。南方人在有客到来时不去门外迎接,宾主相见时只是拱手而不欠身,送客时也仅仅离开座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宾主相见时行礼作揖,这些都是古人所遵守的,我很欣赏这种迎送的礼节。

【原文】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觳,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译文】以前,帝王、诸侯都自称为孤、寡、不穀,从那以后,即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与他的门徒们谈话时也直呼自己的名字。后来虽然有人自称为臣、仆,但这样做的人大约也并不多见。江南之人不论尊卑贵贱,都各有称呼,这都记载在《书仪》中。北方人则大多以名自称,这是古代的遗风遗俗,我赞许他们直呼自己名字的做法。

【原文】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侃,梁初入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徵在座,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译文】每当提到亡父的时候,按常规应当悼念亡父的恩情,这对古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现在的人却觉得困难。江南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谈论家世,也一定是用书信的方式,很少当面议论的。北方人则没什么缘由便想找人聊天,就会互相访问。这种事情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不可以强加于人。如果别人把这样的事强加于你,就应当尽力设法予以回避。如果自己的名声地位都不高,又遇到权贵逼迫而必须言及家世,你可以暂且忍耐,随机应变,做一些言简意赅的回答,尽快结束谈话,不要让这种谈话变得繁复,使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受到污辱。如果自己的祖父、父亲已经去世,在必须提及他们的时候,就要表情严肃,坐得端正,口称“大门中”;提及去世的伯父、叔父,就称“从兄弟门中”;提到已过世的兄弟,则称死者儿子“某某门中”,并且要根据他们身份的高低、地位的贵贱,来定夺自己在表情流露上应该掌握的分寸,与平时的神情都要有所不同。如果与君王谈起自己已故的长辈,虽然也要表露出神色的变化,但还是称他们为亡祖、亡伯、亡叔。我看见一些名士,也有将已故的兄、弟称作兄子“某某门中”或弟子“某某门中”,这也是未必合适的。北方地区的风俗,都不这样称呼。泰山郡有个羊侃,在梁朝初年到了南方。最近我到过邺城,羊侃哥哥的儿子羊肃来向我询问羊侃的具体情况,我回答他说:“您的从门中在梁朝的情况如何如何。”羊肃说:“他是我的亲第七亡叔,不是堂叔。”当时祖孝徵也在座,他早就知道江南的风俗,就对羊肃说:“就是指贤从弟门中,您怎么不理解呢?”

【原文】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叔《左传》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译文】古时候的人都称呼伯父、叔父,现在的人大部分只单称伯、叔。如果伯父、叔父的子女父亲死后,那么在他们面前说话的时候,称他们的母亲为伯母、叔母,这是无法避免的。假如兄弟的儿子丧父,你在当着他们的面与别人讲话时,直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之子,也是很不礼貌的;北方人大多叫他们为“侄”。据考查:在《尔雅》、《丧服经》、《左传》等书中,“侄”的称呼虽说男女都可以通用,但都是相对于姑姑而言。晋代以来,才开始有叔侄的称呼;现在统称为“侄”,从情理上说是更合适的。

【原文】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飘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译文】离别时容易相见难,因此古人很看重离别的感情。江南地区在为人饯行送别时,谈到分离就掉眼泪。梁朝有位王子侯,是梁武帝的弟弟,他在前往东边的州郡任职之前,去向梁武帝告别。梁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非常伤心。”说完,两行眼泪就流了下来。王子侯也显出悲伤的样子,却挤不出眼泪,只能面有愧色地红着脸离开了皇宫。他因为这件事而受到指责,舟船在停泊处飘荡了一百多天,终于还是不能离开。北方的习惯,就不屑于离别的凄切,在岔道口说起别离,欢笑着分手。当然有的人天生就不爱流泪,即使悲痛得肠断欲绝,两眼依然炯炯有神。对这样的人,就不能勉强和指责他。

同类推荐
  • 终须梦

    终须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石缘

    金石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热门推荐
  • 天命难为

    天命难为

    一个平凡少年,莫名其妙来到修真界。在这里,科学为世人不屑,法制被实力取代,人命则贱如草芥,唯有修炼才是天下主流!少年无亲无故,一双小手尚且没有缚鸡之力,何谈想要在这食人啃骨的世界活下去?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天意难违啊!然而......古有盘古,怒战三千神魔,始而开天辟地;后有先祖,苦悟八卦玄道,方有千古美名;我虽微末凡尘,可心有血性,纵使天意不遂,又有何惧!
  • 倒逆的时光

    倒逆的时光

    我是犹以白,我的爱人叫唐书哲,我是男的,他也是男的,这是我和他的故事。其中有笑,有痛,有苦,有甜,虽然有些坎坷,但却很真实,不信你们听我娓娓道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沈沈夫夫,同时我也祝福“天下大同”。
  • 校草蜜恋:校花请准备!

    校草蜜恋:校花请准备!

    一次意外相遇,让六人心底最深处的爱情底线萌发了,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霸道的他遇上了冷酷的女主,将有怎样的相遇故事。逗比的他遇上可爱女二,将怎么结局。冷酷的他撞上淑女的女三,会怎样相互诉说心底秘密。他们的爱情将以什么方式结局。“喜欢上你了”“嗯,so?你喜欢我关我什么事”“做我女朋友”“让我想想,好吧”两人结局是喜是悲?(内容简介比较简单,看详情)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间医药师

    空间医药师

    前世好歹是个有点名气的外科大夫,一个电梯事故让她穿越到古代,大龄剩女转眼成为小萝莉,有房有车有存款变成没房没车没银子。不过好在老天附送了一个空间药田给她,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提亲的一个接一个,而她只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管他王族贵胄还是平头百姓,说啥也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封锁的记忆

    封锁的记忆

    古代吸血鬼因一场不该存在的恋情带来了不同种族,所以种族首领与首领继承人之间,封锁着各人的记忆……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断章翅膀

    断章翅膀

    离奇的开端,隐藏在深处的谋划,究竟是谁在最暗处。世界的轮回在这里,被注定的命运要如何改写?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打怪升级的世界和众多吐槽……请看作者作为“遗失人口回归系列”是如何接文的吧
  • 冷心情僵

    冷心情僵

    雪墓之内,我自黑棺之中坐起。一睁眼,世间已过去十万年。陌生的世界,科技修真共存。曾经无敌的我,成了蝼蚁。我本一心求死,直到女儿在我怀中神形俱灭,我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当今最强的叶家圣人叶星河,便迎来了岳父的复仇。
  • 异能狩猎

    异能狩猎

    从迷雾中找寻真实答案,揭晓黑暗深处无人所知的事实。但上演一幕幕恐怖之后到达尽头之时等待的却将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