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4700000001

第1章 出埃及记

在中东国家的陆地边境过关,一直觉得需要足够的耐心。这次也是一样。

站在埃及边境站的办公室门外,看着我们三个人的护照被放在桌上,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官员拿起一本翻了很久,我猜想可能是在找我们的入境图章,这让我产生一些担心,因为我的护照已经差不多盖满了,即便是我自己,要找到从开罗入境的图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非常的仔细。

结果,他把护照放下,开始从身边的窗口接收一叠叠的埃及护照。这些都是在利比亚工作的埃及人,根据利比亚政府的数字,有一百万人,军事冲突开始到现在,他们还在陆续地撤离利比亚的不同城市。

边境站办公楼门口,一批孟加拉国难民正在示威,他们高举着用纸皮做成的标语牌,上面写着:“wewantbus.”(我们要巴士。)这些难民已经在这个边境站滞留了差不多两个月。同样的,在突尼斯和利比亚边境,一批孟加拉国难民等待着孟加拉国政府派出巴士,把他们接到市区,登上返乡的飞机。只是,和那些同样滞留在边境站的非洲难民一样,他们的政府无法像中国政府那样,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撤侨行动。他们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似乎还缺少动力。办公楼内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孟加拉国大使馆”,旁边则是联合国难民署的标志。边境站外有一辆大型的流动厕所,上面醒目地写着联合国难民署,里面相当的整洁,不过只是提供给女性使用。当这些来自非洲的女性难民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她们很有礼貌地用阿拉伯语和我打招呼。从外表上看,她们的状态还算不错。旁边的办公楼下,难民署的工作人员正在派发午餐。虽然三餐不是问题,但是这种住在墙边临时搭起的帐篷里面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

看着那位官员似乎根本不打算处理我们护照的样子,我开始焦急,开始敲打玻璃。终于,另外一个年轻一些的官员走了过来。我指着那三本远远地放在桌边的护照,请他是否能够快点处理。其实我最担心的是,这三本护照会不会被混淆在其他护照里面,再也找不到。看着这些官员工作的样子,实在觉得会有这样的可能。

通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看到那个年长的官员,拿着我们的护照,和那个年轻的官员比划着。很快,这个年轻的官员拿着护照走了出来,不再带有笑容,很严肃,目光穿越过我,直接和我身后的我的埃及司机用阿拉伯语说话。我听不懂阿拉伯话,但是因为里面有VISA两个字,我有些明白,应该是说我们没有签证。我想解释,持香港特区护照进入埃及,本身就是免签证。但是,司机很怕事地拉扯我,让我跟着他离开。从进入这个办公室开始,司机一直很小心地站在一边,不敢和官员对话。看到我忍耐不住的样子,他会在一边朝我挥挥手,示意我不要着急。

跟着司机上了二楼。因为他只会几个英文单词,所以我无法搞清楚,是说我们没有埃及签证,还是没有利比亚签证。虽然我们是离境,但是根据我旅行的经验,比如坐飞机的话,航空公司如果发现你没有下一站要去的国家的签证,是可以拒绝你登机的。但是我们要去的是利比亚东部,这里已经被反对派控制,再说,所有的记者都是这样进入利比亚的,因为很难从正规途径取得利比亚签证,前往首都的黎波里。

二楼显然是这栋楼里面最高级别官员的办公室。当我们到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话。我想敲门,司机马上制止我,看得出来,他很怕因此惹得这名官员不高兴,把事情弄得更糟。

官员的电话很长,眉飞色舞了大约十分钟。就在他打电话的时候,另外一个年轻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显然他们是认识的,而且有事情要谈。还好,两个人讲了一半,官员终于把头转向了我们。司机向他解释了情况,递上我们的护照。他看了一眼封面,然后在我们的出境表格上写了一行字,边写边用英文向我们解释:“香港是免签证的。”

我自然陪着笑脸,反正这样的情形遇到了太多次,第一线的官员经常无法分别中国护照和香港特区护照,在找不到签证之后,总要花费不少时间进行解释。也许,对于这些出入境官员来说,他们实在是分不清楚,为何一个国家会有两种不同的护照,而且待遇还不太一样。

走到楼下,我实在是担心自己管不住自己的脾气,于是让司机把护照再交到那个年轻官员的手上。也许是因为有了上级官员的批注,司机显得底气足了很多,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唯唯诺诺。

看着他面对官员的样子,我颇有感触,至少说明在埃及,普通百姓和这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一点都不平等。这样的场景我并不陌生,在中国的不少地方,人们不也是用这样的神情对待那些公职人员的吗?即便这些公职人员正在做的,只不过是他们份内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他可以毫无理由地把你撂在一边,不加理睬。当然,这里不算过分。最让我心惊胆颤的,还是每次在莫斯科机场过关,我所知道的最长一次记录,是我的一名香港同行,过关的时候被晾在一边,长达三个小时无人过问。这一点,中国边检的进步真的好快,不管态度还是速度,表现都是一流的,每次过关的时候,我总是要在打分机上摁一下。当然,我从来没有经过陆路边检,不清楚那里会是怎样的。

年轻的官员取走了护照,依然把它放在桌上。负责盖章的那位年长的官员,依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的意思。他还在埋头处理那些埃及护照。这回是司机忍不住了,推推我,让我去找那位年轻的官员。我心里暗笑,看来司机的忍耐同样也是有限的,所以已经不再担心我可能冒犯官员。还好,也许是对自己刚才犯的低级错误感到有些愧疚,这名年轻的官员很快把盖完章的护照拿了出来,交到我们手上。

接下来,要找前往班加西的车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有很多利比亚的车等候在边境上。冲突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进入班加西的记者越来越少,除了像我们这样去替换已经在班加西的同事的记者,倒是离开的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天,传来了两名摄影记者在米苏拉塔被炸弹击中的消息,一大早,就有不少记者被总部要求马上离开。

找到了一辆埃及出租车,可以带我们进入利比亚边境十五公里的地方,据说那里有很多到班加西的车辆。那是我见过的最破旧的一辆出租车,没有玻璃窗,甚至没有门把手,开门需要司机利用特殊的技巧。之前我觉得见过的最破旧的出租车应该是在古巴的哈瓦那,我还记得坐进那辆车的时候,头撞到了车顶,因为没有想到车身要比正常的车辆低很多。和哈瓦那的那辆在城市里面咯吱咯吱行驶的出租车不同的是,这辆车看上去虽然更加破烂,开得却一点也不慢。

利比亚关口开了两个窗口。出境的门口排满了人,看上去应该是离开此地的利比亚人,正在等候盖离境的图章。入境的办公室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份表格,需要手写护照号码、名字,以及出生日期,算是一个记录。我很好奇,里面没有要求写签发护照的国家和地区,光凭这些资料,如何统计有哪些人进入了利比亚?当然,我的这种担心应该很是多余。

我和我的同事的护照上,盖上了利比亚的入境章,但是,看不出这个图章到底是代表利比亚政府还是班加西的过渡政府。总之,和之前进入利比亚的同事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这次算是合法入境了。

当我的这辆绿色的、没有门把手的车到了目的地,马上有十多个司机拥了上来,他们知道生意来了。出租车司机帮我们选择了一个看上去颇为斯文的司机,抄下对方的电话,然后打通埃及司机的电话,让我报平安。我终于明白,我们埃及的司机帮我们找到这个出租车司机之后,两个人在那里说了好久,然后交换电话到底是为了什么。这种方法其实并不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在我看来,在这样陌生的地方,运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人不淑,真的是运气不够好而已。所以,我很相信自己看人的第一感觉,特别是在选择长途司机的时候。而且我也相信,友善地对待别人,总是会有好报的。过去十多年的经验也证明,在陌生的地方,我总会遇到乐于帮助自己的人。

从边境到班加西差不多八百多公里。看沿途的建筑,利比亚这一边,要比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到边境的二百多公里显得富裕一些。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有一百多万埃及人,选择到利比亚工作。因为石油的关系,利比亚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利比亚的人口只有六百多万,这也使得它成为人均拥有土地面积最高的国家之一。

司机在路边的一家咖啡馆停了下来,帮我们一人买了一杯卡布奇诺。二十多年意大利的殖民统治,让这里的人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语言里面也总是夹杂一些意大利语。咖啡馆的外墙是橙色的那种,很有一点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风情,这和我们在离开亚历山大前往埃及边境的路边停留的咖啡馆很不一样。那家很明显是做游客生意,有不知道放了多久的糕点,太阳镜,围巾,价格显然是专门针对游客的。为了抵挡进入利比亚之后的风沙,同事买了一条阿拉伯黑白格子的方巾,结果花了八美元。我笑他,这个价钱应该和H&M这样的商店差不多了。到了班加西,发现几乎所有需要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大家很是为自己之前的判断感到好笑,还有点不值。

咖啡很浓郁,比埃及的那家咖啡馆要香滑好多。当时我们已经觉得,在我们从开罗开始赶了四个小时的路程之后,那杯热咖啡已经很不错了。总是要有比较,才会知道好的东西好在哪里,而总是需要有下一个尝试,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见识和体验还是太少。

司机拿着我带的地图建议,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走撒哈拉沙漠中的近路,不走海边。我发现,很多时候,身体语言,手写的数字,还有一两个英文单词,足够让语言不同的人们对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商讨,并且作出决定。这是在陌生的地方,一直让我觉得非常有乐趣的事情。

一进入沙漠,我们就遇到了沙尘暴。一开始很小,飞扬的沙子是透明的,像天上漂浮的云彩。很快,身边的景物变成了橙红色,可以听到沙子拍打在车窗上的声音,眼前就像飞机飞入了厚厚的云层当中,什么也看不见。我侧过头看司机,他偶尔皱皱眉头,看不到任何其他的表情。每次我们从沙尘暴中走出来,都会相视大笑一下,然后很快又会钻进另一个沙尘里面。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持续这样长时间的沙尘暴,只有一个担心,就是不知道我们这辆车的油是否足够。我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汽油,或者是汽车出现故障,而瘫痪在撒哈拉沙漠中间的公路上。我不觉得到时候,会有人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还是相信:运气。

虽然这只是一辆韩国的二手车,但是在海边的公路上,司机一直保持着160公里左右的速度。好几次,我都感觉我们快要撞到前面的车了,但他每次都能够从容地踩离合变换档位,然后相当顺畅地超过前面的车,扬长而去。从边境到班加西的公路上,绝大多数是韩国和日本的二手车。这和其他一些非洲国家一样,到处都充斥着来自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二手车。亚洲的二手车比美国二手车好的地方在于,驾驶的里程毕竟要少很多,也因此显得保养得好一些。在美国城市的二手车市场,虽然可以找到价格相当便宜的二手车,但是看看跑过的里数,再看看外表,总让人觉得这些车不该再出现在公路上。当然,这些被看不上的车,最终会出现在利比亚、博茨瓦纳这样的非洲国家,还有阿富汗、蒙古这些贫困或者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地方,它们是这些原本应该报废的二手车的最佳去处。这些地方的人,并不在乎这些车的好坏,而在乎是否有一辆自己能够负担得起的车,不管是怎样的车。

同类推荐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本书是青年导演杨树鹏创作的故事集,杨树鹏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写作者,他惯于用虚构的时空背景的来表达现实中情景、情绪,擅长利用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手法讲故事,他笔下的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热门推荐
  • 仙武剑踪

    仙武剑踪

    苏夜惊醒之时,发现的是自己逆生长的身体;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穿越也并非源于意外;遗弃之地,枷锁缚身,在绝望中沉沦,还是逆境中抗争?无需思考,因为——我为剑仙,斩尽诸天!
  • 进大慧禅师语录

    进大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在让我错过你

    别在让我错过你

    女主安梓然刚毕业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就看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男主柯翰林,可他当时却和另一位女生来往密切,女主渐渐想忘记他......后来柯翰林却喜欢上安梓然....疯狂的喜欢上了她....且看错过了女主喜欢时机的男主怎样坎坷倒追?
  • 哥哥也想当主角

    哥哥也想当主角

    十万年前,龙族、凤族、大鹏、火螭、饕鬄、三足乌、混世魔猴......等大妖纵横天地,天地间大妖无数。人类只有和众多种族一样,沦为妖族的奴仆和食物。直到五万年后的某一天,天地间那些家族传承困难的妖族大妖开始悄无声息的消失在鸿蒙大陆。人类发现了,于是开始和众多种族开始策划着反抗妖族的计划。再过五万年,一个家族被自己亲哥哥灭掉的小男孩,面对着自己哥哥的追杀,不得不开始逃亡之旅.....~~以上属于一本正经的简介,下面可无视:主角:火遁—豪火球之术。空中落下一把巨大的血红色镰刀,刀刃上布满了金黄色的花纹,那是鹰长空的武器——断月。要和我缔结契约吗?快唤起内心压抑不住的中二之魂吧。
  • 岳游纪行录

    岳游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围城迷城

    围城迷城

    通过故事主人公木子雨的所遇所感描写了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 缘定七界

    缘定七界

    缘由天定;爱有心生;诺言是何依据?话由口出;意由念定;为何如此执着!仰望苍穹;回眸大地;人生毫不称意!岁月沧桑;颠沛流离;只为心有所依……在广阔无边的大陆的上面并非只有一个汉王朝的存在,分别东北方的汉王朝。西南方的韩王朝。西北方的欧阳王朝。还有就是东南方的紫叶王朝。
  • 人心有鬼之诅咒的杀人木偶

    人心有鬼之诅咒的杀人木偶

    一个小山村的连环杀人案件,而在案件背后又有什么秘密呢?
  • 末代捉鬼人

    末代捉鬼人

    本书里的故事,都是我家祖上和我的真实经历。我们家祖传捉鬼手艺,要寻踪溯源,就得先从我高祖父那一代开始讲起。至于,为什么要取“末代捉鬼人”这个书名……我觉得,我可能是我们家最后一代了……
  • 辽海丹忠录

    辽海丹忠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