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7400000025

第25章 宋元(4)

回家以后,文同大骂苏轼不仅不懂画画,还学会了沽名钓誉——怕招人闲话,故意说易元吉技高一筹。就在这时,苏轼居然亲自登门拜访了。他单刀直入,说出文同的不足之处:“论画竹技法,你是集唐朝吴道子、五代、黄筌等各位名家的大成,可谓登峰造极。只可惜太重技法,而忽略竹之神韵。易元吉为了画猿猴獐鹿,常年居住在深山不毛之地,体会百兽的天然灵性,所以画作神采飞扬,虎虎有生。”苏轼告诫文同一定要体会竹之神韵。文同点点头,说:“我已经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三年之后,胜券在握。”苏轼不经意地苦笑起来。原来,苏轼发现文同并没有理解自己的真正意思,还是一心想着争一时之气,与易元吉比个高低,所以只能苦笑。

从那以后,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文同每天都沉浸在竹林里,他笔下的墨竹也渐渐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为自己写下一幅对联自勉:心虚屏众草,劲节逾凡木。一天,知州听说了文同的画功,亲自登门索画。文同满口答应,但画得并非青竹,而是一根依附大树的藤条。原来知州平日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文同是在用画来讽刺他呢!知州非常生气,拂袖而去,不久文同就被贬官洋州(治今陕西西乡县)。当他听说洋州以产竹出名,有一处叫笃谷的地方,雪海竹景甚为一绝,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感叹天赐良机。

文同到了洋州,整日沉浸于竹海之中,为了看到雪海翠竹的奇景,他在谷中守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冻死。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欣赏到了难得一见的天下美景,但自己也昏倒在竹林里。自此以后,他终于悟到了竹的真谛:竹之美在于傲骨节气,更在于虚静脱俗。

很快,三年之约到了。家人为文同收拾衣物,让他早点动身去找易元吉,但文同却不想去了。大家都无法理解:他不是一直耿耿于怀吗?为何又不去了?文同一笑了之。谁知易元吉却自己找上门来了,他一看文同的画便自叹不如,而此时的文同却再也不在乎这些了。

朱寿昌千里寻母

北宋时,有一个叫朱寿昌的人,从小跟随着母亲在尼姑庵里生活,五六岁时就被父亲接走,自此母子天隔一方,再也风筝没能见上一面。长大后,他每到一处,都苦心寻访母亲的下落,但从未得到过任何蛛丝马迹。眼看快五十了,他想到母亲若还活在世上,已经七十多岁了,一定需要有人侍奉,于是,他毅然决定辞官寻母。朱寿昌的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千里修家书严厉阻止他辞官寻母,但朱寿昌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可是,母子已经失散多年,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呢?朱寿昌天真地以为:母亲既然出家修行,我就找遍天下的尼姑庵。

朱寿昌找遍了四周所有的尼姑庵,却一无所获,但他并没有灰心,依旧执著地寻找着,因为他坚信母亲一定还活在世上。他千里迢迢来到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县),奇怪的是,他刚刚找家客栈住下,当地的知州便亲自来拜访。一番寒暄,朱寿昌才明白原来知州是父亲的故交。知州听说了朱寿昌的事以后,主动提出要张贴布告,帮助他寻找母亲。朱寿昌还告诉知州:母子以玉佩为信物。知州怎么会知道朱寿昌前来同州的呢?原来朱寿昌的父亲早已书信通知知州,让他阻止朱寿昌寻母,而知州主动提出张贴布告也有他的用心:如果朱母真的在同州,有了下落也是他先知道,到时候就可以做些手脚,蒙混过去……

朱寿昌听说当地深山的悬崖峭壁上有座尼姑庵,便不顾艰险地满山寻找,不慎坠入山崖,昏死过去。一个过路的好心老婆婆救了朱寿昌,并把他带回家中疗伤。朱寿昌苏醒后,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老婆婆和她的儿子党敏。老婆婆一听他要寻母,慌忙转过头去。朱寿昌觉出有点异样,刚要询问,老婆婆只轻轻说了一声“孩子,你早点休息”,就转身离开了。朱寿昌不禁莞尔:“我都快五十岁了,这老婆婆还叫我孩子。”深夜,朱寿昌在梦中大喊“娘!”……老婆婆泪眼婆娑地看着他,手足无措。朱寿昌渐渐地发现老婆婆的容貌、言行,与记忆中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会说同样的方言,会做同样的动作。有几次,他恍惚中差点真的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了。

而这时,老婆婆的丈夫党贵却对朱寿昌的到来非常不满。他是一个好吃懒做而又嗜赌成性的人。他认为朱寿昌白吃白喝,还要人照顾,实在是个累赘,所以有时当着朱寿昌的面说些很难听的话。有一次,重伤在身的朱寿昌实在听不下去,挣扎着爬起来,愤然离去,但老婆婆却一路追来,不由分说把他拉了回去。时间久了,朱寿昌慢慢地怀疑老婆婆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

有一天,知州突然派人通知朱寿昌:有人来揭榜了。朱寿昌欣喜万分,顾不得向老婆婆告别就匆匆下山,表情复杂的老人只喊了一声“孩子,小心别上了人家的当啊!”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充满期望的朱寿昌回到城里,知州把信物拿给他一看,满脸兴奋的朱寿昌顿时大失所望:信物是假的。原来这是知州的一个圈套:他想造成朱寿昌的母亲已死的假象,好让朱寿昌死了这条心。朱寿昌正失望间,党贵找上门来,也带来一块玉佩。万念俱灰的朱寿昌看也不看,说:“这种把戏已经有人玩过了。”就将党贵拒之门外。心有不甘的党贵又找到知州,知州一看玉佩,大吃一惊,连忙给了党贵三百两银子,吩咐他带着全家离开同州。

党贵突然发了一笔意外之财,得意忘形,大醉而归,不慎坠崖而死。朱寿昌得知消息,思前想后,终于恍然大悟,他立即寻找知州,质问事情原委,一个埋藏了近五十年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了:原来朱寿昌的父亲容不得朱母,便把她卖进了尼姑庵;朱母不愿修行,成了洗衣烧饭的佣人。朱寿昌这才明白为什么父亲严厉反对他寻找母亲。他顾不上多想,立即奔向老婆婆的住处,但已是人去楼空。朱寿昌不顾一切地沿着足迹拼命追赶,终于追上了母亲和弟弟党敏,并把他们接回老家,从此母子团圆,朱寿昌了却了一桩心愿。

苏轼戏设“三白宴”

苏轼少年时家境并不富裕,他和弟弟苏辙一起在眉山书院读书。富家子弟赵大宝每顿吃的是鸡鸭鱼肉,但读书却不用功,上课时老打瞌睡;苏轼兄弟俩吃的是干粮面饼,但学习非常刻苦。苏轼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一天,苏轼兄弟俩放学回家,苏辙说:“哥,今天是你的生日,家里准有好吃的,可以开开荤喽!”苏轼笑道:“瞧你这副馋相!”苏辙跑在前面,迫不及待地推门而入:“母亲,有什么好吃的呀?”兄弟俩抬头望去:案几上点着一支红烛,方桌上放着一盆白米饭、一碗白萝卜和一小碟白盐,这是一桌“三白宴”。苏辙忍不住问道:“母亲,今天是哥的生日,怎么就吃这些东西?”母亲反问:“孩子,这些东西难道不能吃吗?”苏轼说:“母亲,能吃!”苏辙却鼓起小嘴巴,咕哝道:“真寒酸!”母亲道:“寒酸?吃香喷喷的白米饭,吃甜滋滋的白萝卜和增长气力的白盐,这有什么不好?难道每天非得吃鸡鸭鱼肉不成?!”苏辙一时语塞。母亲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千万别沾染上富家子弟的奢侈和好逸恶劳的坏习气!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啊!”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请母亲放心,孩儿一定记住您的教诲!”

岁月如流。数年后,苏轼考中进士,一直在宦海中浮沉。他曾因牵涉朝廷新旧党争之事,被贬官到黄州(治今湖北黄冈市)多年,生活十分清苦。他带领全家在城东开荒种地,与当地的百姓同甘共苦,颇有政绩,这些都得益于小时候母亲的谆谆教导。

后来,苏轼被调往杭州(治今浙江杭州市)任知州,当地的商界巨子赵百万和乡绅们闻讯后,一起前往船码头迎接,却扑了个空。原来苏轼早就进城微服私访去了。赵百万和贾师爷、王乡绅等紧急商议,贾师爷道:“据说新知府为官清廉,很难对付呐!”赵百万笑道:“官场送往迎来、交际应酬,又有哪个官不爱吃喝和金钱的?!这好办哩!”王乡绅道:“赵大爷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第二天,赵百万带了金银珠宝前去拜访新知府,不料一见面苏轼就认出了他:“咳,你不是当年读书爱打瞌睡的赵大宝吗?”赵百万一愣:“哦,你……你是苏轼!”苏轼道:“幸会!不知赵大爷有何贵干?”赵百万说:“小的捎带一点薄礼,聊表心意!明日另备酒席为大人接风洗尘!”苏轼道:“本府立有规矩,送礼一律不收!赴宴嘛,可以考虑!”赵百万说:“爽快!明日在美食大酒楼恭候大驾光临!”老仆苏兴悄悄地问:“大人,明日真的去赴宴?”苏轼笑道:“逢场作戏,去去就回!”赵记美食大酒楼里,摆满了五十桌酒席,尽是山珍海味,可苏轼坐着就是不动筷子,说是旅途劳顿,偶感风寒,不胜饮酒。他举起茶杯道:“本人以茶代酒,向各位致意!”说罢,一饮而尽,声称公务繁忙,就匆匆离席而去。赵百万颜面扫地,骂道:“哼,好个不识抬举的苏老头!”

不料,隔日苏轼却送来请帖,说是回礼,邀请赵百万和各位乡绅去府上品尝“美肉宴”。赵百万等半信半疑地去了,待到上菜时一看,原来是一桌由白米饭、白萝卜、白盐组成的“三白宴”。苏轼说:“平日里各位鸡鸭鱼肉吃腻啦!今天咱们换个口味,这香喷喷的雪白米饭、甜滋滋的脆嫩萝卜,胜过山珍海味呀!”赵百万气得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轼惩治、戏弄奸商和恶霸,毫不留情!而对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却分外热情。他曾把自家的猪肉切成方块,亲手烹制成又香又酥的红烧肉送给民工们吃,后来人们就把这个菜称为“东坡肉”,直到今天仍然是杭州名菜。

宋濂苦学成才

元朝,大雪纷飞的早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正在一家朱门大户外苦求借书,乡绅看他已经是第十次前来了,便答应将书借给他,但只有十天期限。仆人不解地问主人:“为什么借给他呢?”主人笑着说:“我是让他知难而退。只有十天时间,无论如何是看不完的,到时候他就不好意思再来借书了。”

十天后,仍旧大雪纷飞。主人正在家里计算时日,思量道:“这么大的雪,宋濂肯定不会来了,不来倒也好,往后再也不会来缠着我了。”正在得意,忽见宋濂冒雪赶来,全身上下都是雪花。宋濂将包好的书恭恭敬敬地奉上,并主动承认没有把书看完。主人笑道:“往后你也别来借书了,书不是你这种人看的。”宋濂并不答话,将一本全是用蝇头小楷抄成的书奉上:“我怕辜负了老爷的好意,所以另抄了一本,待以后慢慢看。”主人非常感动,不禁重新打量宋濂,看他衣衫单薄,急忙招呼他来烤火,并答应他,以后想借什么书都可以。打这以后,人人都乐意借书给他看,所以尽管宋濂家中无书,他自幼倒也博览群书。

一天,宋濂拿着书卷正在苦思,一位好友来访,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学官告老还乡,在县城里开设学堂,劝宋濂前去求学。宋濂大喜过望,愿立即变卖家产前往。好友劝他等雪化再去,宋濂怕耽误行程,执意马上就走。临行前,好友忠告说:“学官性情古怪,一定要当心。”宋濂背着沉重的书箱在雪地上跋涉,翻了三座大山才到达县城,这时他已经筋疲力尽,倒在地上,好心的旅店老板将他扶到店里歇息……

学堂开学第一天,年逾古稀的学官就举行选拔考试,并规定如果通不过考试,就得回家。宋濂挥笔而就,首先交卷,不料却遭到学官呵斥:“你都会,还来干什么?回去重写!”宋濂只好回去,仔细思量,果然发现有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等到别人全部交卷,宋濂才将修改过的卷子交上。学官表情严肃地对他说:“自大是做学问最大的绊脚石,你要清楚,是你还存在着不足,才到这里学习的,学问无所谓快慢,只有好坏,你听明白没有?”宋濂点头称是。

学官夜间批改试卷,看到宋濂的卷子,非常欣赏,特地放到一边。等到第二天公布录取名单,宋濂满以为自己会被录取,不料,学官念到最后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他非常懊丧,黯然回旅馆打算回乡。宋濂刚走,学官的仆人急匆匆拿着宋濂的卷子找到学官说:“这张卷子落在桌角下,一定是老爷忘了拿了。”学官一看,连连责备自己健忘,急忙吩咐仆人追回宋濂。宋濂规规矩矩站在学官面前,学官又加以呵斥:“不自信是做学问的第二大毛病,我虽说没有念到你名字,难道你对自己的文章一点信心都没有?如果这样,你就回去吧!”宋濂急忙跪下认错。

一日,宋濂前来请教学官,正逢学官跟人下棋。宋濂不敢出声,站在一边等候。学官输掉一局,很不开心,因来人坚决要走,便不由分说拉着宋濂入座。宋濂知道老师脾气,故意输掉,学官开心过后突然责问宋濂是否作假,宋濂不敢言语。学官又教训道:“下棋呢,不要因为对手是你的老师,你就缩手缩脚。同样,做学问也不能一味的迷信权威,认为他比你有资格,他的那一套就是对的,天底下没有这回事,只要你是对的,你就是他的老师。”听了学官的教诲,宋濂只好承认学官棋艺不精,结果学官又不高兴了,拂袖而去。

五天之后就是学官的生日,同学们都在议论如何送礼,只有宋濂身无分文,非常惭愧。他听说老师得了寒热,便一个人上山去采草药,暗自给老师送去,并嘱咐学官的仆人千万别跟他说,怕他古怪的脾气又发作。学官服下宋濂送来的药,果然痊愈了。生日当天,学生们都手捧重礼前来贺寿。只有宋濂在门外徘徊。学官发现宋濂不在,让人叫他进来。众同学看他空手而来,备加奚落。

深夜,学官暗自叹气责怪宋濂:“我不要他什么礼物,可他不该迟迟不来给我祝寿啊!我以为宋濂能真正继承我的衣钵,真令人失望!”仆人知道他误解了宋濂,便将宋濂如何采药、如何心中愧疚……全部告诉了学官。学官听后,恍然大悟,遂决定将自己的所有学问倾囊相授。

同类推荐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前言几百年前的欧洲人对于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渴望和幻想。于是渴望一睹东方风采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挥别亲友,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漫漫长途。多年的旅行之后,一本风靡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了。里边详细记录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为欧洲人缔造了一个“黄金梦”,也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而对于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欧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摸样,在过去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都难以窥其全貌。当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时,不仅是平头百姓,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对这个鼻子高高,满脸络腮胡的外国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他长得和中国人不……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泛黄了,也就温暖了。在弥眼的黑、白、灰和暗黄色中,在一派古旧、沉静和悠然的格调里,刘鹏的老照片让我们领悟到感伤的温情。当老北京的味道变得愈来愈淡,巷子中“锯盆儿、锯碗儿、锯大缸”的吆喝声开始绝迹,挑着货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成为历史,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娱乐场所、城池街巷被拆迁和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脑海中许多原汁原味的记忆却也愈加深刻。于是,怀旧便成了我们的通病,像老照片这样的影像资料,则变成了医治我们的灵丹妙药,给予心灵些许慰藉和温暖。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像秒针

    tfboys之爱像秒针

    从国外回来的三个大小姐,在机场遇见了他们,在学校遇见了他们,在合作伙伴的公司的里遇见了他们,出现了搞笑,萌滴,很正经,怎样的故事呢?
  • 天尊红颜

    天尊红颜

    你修你的如来轮回不灭,他修他的鸿钧天道长生,我自修我顺心意!顺心而逆天,大道孤寡,却可红袖添香,道一声:美人研墨!
  •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宅男天羽,无名小辈,受尽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偶然遇到神秘老头,从此摇身一变晋级男神行列,看宅男天羽如何一步步改变成为男神的,敬请期待!!!
  • 穿越之哎妈穿成太监了

    穿越之哎妈穿成太监了

    她本是现代姑娘,工作之余喜欢玩宫庭计游戏,老是幻想可以穿越成为女主,有一天终于穿越了,美梦成真兴奋之余发现有点不对,拿起镜子一看,哎妈,咋穿成太监了,一边照镜子一边哭着说:人家穿越不是穿成帅哥就是美女,然后和男女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结果我两样全穿了,穿成不男不女的了。
  • 凤逆苍穹:主母太张狂

    凤逆苍穹:主母太张狂

    她,是食物链最高级的权力拥有者,无情?冷血?不过是一个人,终是逃不过一个情字。同归于尽的结局不是阴谋的结束,而是重生,是阴谋一点一点开始瓦解。她,将如何一身红衣,把这风云乱,苍穹破!那一身红衣何其张狂,如血如火!当她回眸,却总是他一身黑衣冷酷,只对她温柔轻笑。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他

    第一次写耽美的,求支持。春天是个单恋的季节,我没想到会遇到他。我曾经狠狠的感到耻辱,后来我接受了他
  • 霸女公主的撩人夫君

    霸女公主的撩人夫君

    当二十一世纪女孩附身废柴,看多宫廷剧,已有一世穿越的她会如何应渣妹,将国家收入囊中,让渣父渣妹为之惧怕,又如何寻找逆天亲生父母,最后事实解开公主却痛苦不已,看公主是选美男哥哥余生相依,还是坐拥天下千古成名......
  • 变色人

    变色人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想叙述的是人为什么犯错,如果这个错误必须承担太重的后果,会怎么样,他会不会逃走呢?他会不会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呢?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变色人”的故事。
  • 金陵鬼哨

    金陵鬼哨

    鬼哨,死亡的号角。据说听到鬼哨的人,死亡便随之离近。一所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人员失踪死亡案,究竟与传说中的恐怖鬼哨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