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8500000016

第16章 投资胜过投机,先保本后取利(1)

通胀转入滞胀,消费不景气,投资也不会景气。因此,滞胀之下,投资需要见好就收、落袋为安。提升自己当个投资者,就必须拨乱反正,拨开市价,找出市值。市价成了风筝也罢,币值变得无锚也罢,都无法撼动真实财富的坚实市值。一项投资下去,先保本,后取利,不要做一心牟利、忘了避险的赔本生意。

所有投机性投资潮的共同特点,就是用于投机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为什么借来银行的钱更容易造成风险?因为,假如我是个聪明的穷光蛋,那么,哪怕借来10亿,哪怕1年还款,哪怕利率极高,对我也很划算。我可能赚大钱,也可能赔得精光。我只管听天由命:或者发财了,或者破产了。反正我稳赚不赔,破产的只是银行。

--保罗·克鲁格曼

省钱不如挣钱,投资优于消费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民间谚语

贷款炒房,可能是精明的投机,也可能不是。贷款买房,可能是精明的消费,也可能不是。这其中,是与不是的变数,全在于市场时机。

但再精明的投机,也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正如再精明的消费,仍是消费,不是投资。所以,作为消费者,套利交易仍是变相赚钱,不是真的赚了钱。真正的理财,不是指会消费,而是指会投资。为什么?因为投资优先于消费,也难于消费。因此,只会消费不会投资的家庭主妇,再精明,也是个半拉子经济人。以我由消费者变身投资者的体验,这个变身,不啻是半经济人脱茧出蛹为完全经济人的羽化,也是个孩童变成人的跳跃。孩童只会消费,而且是白吃午餐,因而是半经济人。孩子不再白吃午餐了,从只会花钱到外出挣钱了,就从单一消费者变为“生产消费者”(托夫勒语)了,也就变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人了。

所以,真正的成人仪式不是16岁,而是“三十而立”,不再啃老。自己开始养活自己,父母也可以如释重负地撒手不管了,才是每个人真正的成年仪式。

这个世界上,只会消费、不会投资的不成熟经济人,一抓一大把。但会投资仍不会消费的人,你找不出一个。为什么?因为花钱的不一定会挣钱,但能挣的一定会花。其中的道理是这样的:消费行为可以不含投资,但任何投资行为必含消费。因为投资的本质,其实也是花钱。只不过不是一般的消费,而是真正的套利消费--把钱花到能赚钱的地方上,花到能赚钱的时机上。

因而,“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是说赚钱的总比省钱的精明,也是说投资是个高于消费的成熟复杂行为。

同一个人,他的投资行为也会精明过消费行为。即便是同一件商品,作为投资品与作为消费品的效用,也大不相同。与我同姓的一位邻居,最擅长把住宅改造成商铺。一座临街的200平方米2层别墅,他120万买来,改造成600平方米4层的商铺,280万再卖出去。他在其中的投资,花钱其实不多。其中一半是硬投资,花在建筑的拆改工程上。另一半则是“软投资”,花在不会把他变更房产用途当成违章建筑清拆的“有关部门”上。

再如1辆汽车,作为我的代步工具,虽然18年它才跑了13万公里,但累积计算,围绕这件消费品的全部外围花费实际已经超过了车价。但同样的1辆车,把它用来出租,当成赚钱工具,半年刚过,就跑了13万公里。投资品的效用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养活了的士司机一家三口。一般不用两年,投资者就能赚回车价和运营牌价。然后净赚钱,直至榨干、掏净这辆汽车的全部剩余价值,修无可修地报废更新,直至退役。

所以说,省钱不如赚钱,投资优于消费。不仅因为消费来自投资,还因为消费只是耗损,花钱只是花掉。而投资却是立足于增值,立足于回报,花钱是为了挣钱。消费具有过去值、确定值,投资却具有未来值、不确定值。

换言之,敢于花钱的,往往只是个消费者,像东北话里管“只管花、不管挣”的老婆叫“败家玩意儿”。不敢花钱的,往往是个投资者。为什么?因为你敢不敢花钱,能不能花钱,取决于你能不能挣到钱。凡挣不到钱的地点和时机,也是投资者不敢花钱的地点和时机。

老人不敢花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预期很低。年轻人敢花钱,则是因为他们对未来预期很高。明天要发薪了,你今天就敢透支信用卡了。马上进账一笔大收入了,你也在谋划一笔大消费了。消费总是指向昨天,只有投资才指向明天。所以,对于经济人来说,投资胜于消费,学会投资胜于学会消费。

投机的风险永远大于投资

人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受两种心理动机支配: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追求满足驱动人的经济行为,避免牺牲则阻遏牟利冲动。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如果只盘算收益,不盘算成本,只知套利,不知避险,不要说不够格投资,就连投机都不够格。所以,一项投资下去,先保本,后取利。犹如战士作战,保全自身,是歼敌制胜的前提。然而,市场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些“沉舟”、“病树”,都是做了一心牟利、忘了避险的赔本生意。

正因为“根本没有钱的人,必须投机”(科斯托尼语),所以,30年来,穷汉翻身的国内市场上,盛行拿银行的钱炒作投机。也难怪,“缺乏法治的权力”(韦伯语)导致营商环境多变,导致经济人缺乏稳定预期。加上刚刚脱蚕成蛹,经济人刚刚发育,缺乏办工业、管企业的技术、管理与耐心,倒不缺发财冲动和套利敏感。于是,踏踏实实的研发、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是你我的首选。投身炒作挣快钱,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首选。

我1992年创办公司时,在公司的名称里特意加进了“实业”二字,以区别于一些皮包公司。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企业需要运营实业才能赚钱,不能当只融资、不投资的皮包公司。但是,为什么市场商机大都演变成了投机,大家都玩起了一夜暴富的冒险游戏?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避实就虚,丢弃正干的实业不干了,转身投入了泡沫狂欢?说来说去,还是由于投资环境不利于办实业。搞科研、办工厂困难重重,不如炒股、炒地、炒房来钱快,也省力。

凡是投机,几乎都是政策投机,像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一样。当事人迷信政策多么灵验,跟迷信权力多么灵验是同一个误区。其实,稳健的研发、管理与市场拓展,还是要靠稳定预期与法治。既要靠产业链条的衔接、社会服务的配套,更要靠相对规范的管理,靠官员、企业家、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说到底,与早期淘金的短期行为不同,办企业要靠“持久性投资、持久性经营、持久性收入、持久性消费”(弗里德曼语)才行。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冯仑在海南经历过原始积累,经历过宁可胡作非为,也要攀比别人,不能善意获得,就要恶意牟利的阶段。老实说,这种经历我也有过。

但30年的市场积累,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不是身无分文了,应当摆脱“根本没有钱的人,必须投机”了,也应当摆脱穷汉翻身,只能投机的冒险游戏了。

当年,我常听老总们教导手下人:把自己的钱存起来,把银行的钱花出去。这种“聪明的穷光蛋”转嫁风险的手段,现在可以放弃了。就是说,私人积累也可以用于投资了。由此,你不难看出,“运作他人资金”者倾向于投机,运作私有资金者倾向于投资;打工者倾向于投机,真正的老板倾向于投资;无私产者倾向于投机,有私产者倾向于投资;无恒产者无恒心,倾向于投机,而有恒产者有恒心,倾向于投资。可见,没有长远预期的交易,倾向于投机。而超越短期行为的交易,就是投资。也因此,投资是个可以牺牲眼前利益的行为。而任何不顾长远、只顾眼前、任何能赚就赚的短期行为,都叫投机。

经济周期里,消费与投资历来共枯共荣。通胀转入滞胀,消费不景气,投资也不会景气。因此,此时要紧缩消费,需要锱铢必较、量入为出,奉行“剩者为王”的原则。滞胀之下,投资也需要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因而,滞胀之下的市场低迷,必然会压缩短期投机的空间,逼迫你不得不谋划长远,变投机为投资。投机者变身投资者的过渡,是个冒险变稳健的渐进。一手稳健,一手仍冒险。或者叫一手投资,另一手仍投机。

投机者只看市价变化,投资者则能透过市价看出市值。因此,投资之所以能胜于投机,在于追随市值胜于追随市价,搏击市值比搏击市价安全。

巴菲特有名言说:“投机家是全身心地猜测未来价格,而投资家则集中精力关心潜在资产。要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不管在任何年代,在任何社会的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永远要大于投资。”投机与投资,原本是个连体双婴。投机的原义,即“投资于机”。二者的动机相同,过程相似,你几乎无法分辨。能分辨的,只能是后果。

经济人的任何行为,动机可能相同,但后果肯定不同。因而,凡是难以按动机区分的,都可以用成败后果论英雄。“投资是一种成功的投机,而投机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你能否摒除不确定、不可控的风险。而能否控制住风险,正是投机与投资的本质区别。

你学习巴菲特去买绩优股,却不会像他那样,详尽分析该企业的所有财务报表,从而有了确保任何投资首先不亏本的安全性。能否确保不亏本的安全性,就是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为什么?因为任何投机,都有较大的运气概率,也即不确定概率、失败概率。能把运气概率、不确定概率、失败概率统统降至最小的,就不叫投机而叫投资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记机会成本法则权力的随意性有损经济运行的可计算性,投资往往得不到可预期的经济回报。

--马克斯·韦伯

投资胜于投机的理由,是投资的失败概率小,而投机的成功概率小。对此你会说,这个大小概率,国内市场上无法验证。你反驳我说:“你说投资的成功率高于投机,但实际上,往往是投资不如投机。认认真真投资的,赔的赔,砸的砸。而炒一把就跑的,赚的赚了,不赚也赔不了,你怎么解释?”我承认投资常有虚掷、虚耗,也承认投机虽然玩的是心跳,但往往赚得多,赔得少。其中的原因,还是我一惯的看法:市场原始积累阶段,法制缺失,政策多变,缺乏稳定预期,等于鼓励了短期行为,鼓励了投机。

仅看书店里的经济类新书,你就不难发现,由于崇尚投机,市场在由实变虚。10年前的书架上,吸引你眼球的,是卡内基、艾可卡、松下幸之助等经营管理明星。市场心理信奉实业积累财富。后来的书架上,流行比尔·盖茨与《数字化生存》《、学习的革命》。市场心理开始相信智慧带来财富。而近年的书架上,热销的是索罗斯、巴菲特一类投机明星与股票、基金之类游戏。市场心理变得崇尚机遇,靠运气博取财富。

与财富观念一起由实变虚的,是产业的由实变虚。不论国有、民营,也不论规模大小,企业家纷纷放弃研发与管理,抽出资金,转投房地产与股市炒作。轻松赚大钱,带起了消费的烧钱摆阔。投资的急功近利,转化为消费的浮夸奢靡。投资与消费行为的随机性、投机性大增,市场上的末世心态、短期行为占据了上风。

但这些只是表象,真相不是这样。表面上看,是投机风潮席卷了市场。实质上,是企业由选择投机还是投资开始了分道扬镳的分化。那些越来越成功的好企业,不但没有转向投机,而是恰恰相反,从短期投机转向了长期投资。类似美的、比亚迪、复星、康师傅、海尔、双汇等制造业企业,转入了稳健运营。而那些在投机风口浪尖上冒险冲浪的企业呢?相继倒下的南德、银广夏、德隆系、蓝田、科龙等,都是栽在一门心思投机上。

其实,无论是民营还是国企,国内企业普遍经历过一个绝地逢生、起死回生的拐点。这个拐点,就是由短期投机转向了长期投资。拐点的关键节点,是间接融资变为了直接融资--企业由依赖银行借贷、民间集资、高利贷,转变为依赖资本市场直募。通过上市与增资扩股,募集到了不需要还款的资本金。从此,企业从狼撵屁股般喘不过气来的财务恐慌中解脱了出来,能够从容谋划长远投资了。

炒风盛行的海南,盛行“船将沉,鼠先逃;人将庾,虱先跑”。那些飞来飞去的炒家们,大多是枪声一响、拔脚就逃的惊弓之鸟。他们哄抬起市价来,炒一把就跑,身后留下全国换手率最高、空置率最高的海南楼盘。到处黑灯瞎火、无人问津的楼盘像怨妇一般,成了被人始乱终弃的炒作工具。可叹的是,这一幕在2010年又重演了一回。

当年,熊谷组在海南洋浦炒了一把就跑,新能源公司在万宁石梅湾也是炒了一把就跑。抢第一桶金就跑的例子,充斥着原始积累的市场。只知抢先的,是赚快钱、赚小钱的投机者。而不惧殿后扫尾,坚持“持久性投资、持久性经营、持久性获利、持久性消费”(弗里德曼语)的,才是持久赚大钱的投资者。

我的邻居是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从事幼儿教育10余年,终于把儿童游乐项目做成了管理精细、声誉鹊起的连锁店。我熟知的一位同乡,坚持开发蜈支洲岛16年,终于守得云开日出,一手推出了升值百倍的优质资产。

你若能看透市场,就能抢得先机。但实际上,谁也无法囊括海量的市场信息。因而,谁也无法确定自己有最大的成功概率。于是,投机的最大特征就是争先恐后、一拥而上,挤破了门槛,挤砸了满篮子鸡蛋。这类满盘皆输的投机风潮,你已屡见不鲜,我也有惨痛亲历。1993年至1994年间,海南人人借钱,争购内部股。130多家股份公司后来垮了90%以上,150多亿的股本金、血汗钱打了水漂。人人竞相投机,争吃免费午餐,必然会小赢大输,先赢后输,甚至满盘皆输。成功概率最小,失败概率最大,过度投机的后果,只能是这样。

海南盛行炒风,也收获了连串的一曝十寒:先是炒免税,炒出汽车热后,凉了3年。后来是炒特区政策、炒洋浦封关,炒出了烂尾房地产,凉了10年。当下炒国际旅游岛,又炒出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又成了记吃不记打,还得凉几年?

机会成本法则,就是没有免费午餐:一顿吃伤,三顿喝汤。区别投机与投资,也是靠机会成本法则。换个说法,就是想占便宜必定吃亏--泡沫鼓励了人人投机,而人人投机又吹大了泡沫,赚到手的钱充了气,缩了水,成了死海的苹果,喂进嘴里,化为灰烬。

偏好投机,投机就会成风。投机成风,投机会发生亢进。海南原本投资实业的大小公司,一时曾纷纷转行,变长期投资为短期投机。市场也跟着逆转,产业由实变虚。资金抽离了热带农业、制造业,纷纷转投虚拟炒作,炒起了全国最大的地区性泡沫与通胀。“钱虽好赚,但钱不值钱”,是每个过来人的由衷感叹,也是今天投机者的感叹。

规避风险,确保安全第一

若要财富多于别人,只有两种可能:1.别人没赚到钱,你赚到了;2.别人赔了钱,而你没赔。

--理财箴言

市场上法治不彰、信用溃败、营商环境不安全,但你总不能坐等市场环境变好了,才下手赚钱吧?况且,市场就靠参与者的良性互动,才能改良。所以,市场上也是只有最适选择,没有最佳选择。市场上也是只有最适规则,没有最佳规则。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 比较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刻怀念何匡同志。1999年春天,我们还在一起聚会,谁知同年夏天,他就永远离开我们了。遵照遗志没有开追悼会。但是,他对我的教诲永远铭记在心。
  •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本书介绍和评价了魁奈、杜尔哥、斯密、马尔萨斯、哈耶克、科尔内、熊彼特、刘易斯、谢林等32位名人的经济学思想和著作。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这本书就是为年轻人,也包括企业家和金融家们讲述金融历史和观念的。”我想,这是作者的明志之句,需要呼应一下的。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据作者之见,“缘于我们有太多的金融观念似是而非。而建立在这些糊涂观念基础上的思维模块混沌不清,但常常潜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金融思想”。这是说,深藏在人们观念里的“想法”可不是无关宏旨。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思想。思想受了影响又怎么样?那就表现为行为,因为人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断的选择,其中思想的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常常是实际行为的第一步。
热门推荐
  • 腹黑小宠:主人我们杀神去

    腹黑小宠:主人我们杀神去

    靠,刚来就遇上个主子。这我不计较。精灵树!你给我了个如此笨的人格是怎么回事!之前冷艳的我怎能这么呆萌?总算恢复正常,还要跟神族打打杀杀!就不能让我轻松会吗。喂喂喂,主人,你手放哪!
  • 大剑之远方来客

    大剑之远方来客

    无名无姓,不知来历,独自流浪的黑发女孩娇蛮残忍,外形却清纯可爱的西之深渊相遇于血色黄昏这是故事的开端风儿在耳边低语,带来异世的轻吟ps:这只是某只萝莉的萝莉养成计划罢了,清水百合类
  • 萝莉小姐:少爷,别追我

    萝莉小姐:少爷,别追我

    许洛洛刚到言家的时候,言默飞执意认为,那天的许洛洛看起来像一只鸡……被驴踢了脑袋的落汤鸡。天知道为什么那天会下起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也许是连老天爷都在怜悯她,让她从一个垃圾堆里的灰姑娘一夜间变成了城堡里的小公主,而且,还有言默这个有点腹黑有毒舌的王子。
  • 玄阳葬梦

    玄阳葬梦

    本书没有主角,只有重要角色。本书没有主角,只有重要角色。本书没有主角,只有重要角色。重要的事说三遍。
  • 追寻真爱复兴的少女

    追寻真爱复兴的少女

    四个女孩应身上的使命来到了A大,和四大校草展开了一段甜美青春的浪漫爱情。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海战:海天绞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海战:海天绞杀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7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所选的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全书从摩萨德暗杀机器、美国暗杀谜案、失败的暗杀行动、被暗杀的国家元首、政治变革中的暗杀行动、民国刺杀疑案等几个方面为广大读者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扣人心弦的暗杀事件。
  • 世界末日的约定

    世界末日的约定

    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将主人公与方舟联系在了一起,那是惺惺相惜的两人,也是终究悲剧的存在形式。
  • 武逆极

    武逆极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名武者,因为不入武便只能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可是,难道真的只能从先武之气入先天之武者么?有没有更为强大的道路呢?也许我可以,也许我能打破极致,踏上一条新的路途!我要逆极一切困难,我要武破一切障碍,踏上最高峰。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在作品创立页面的作品介绍栏里面我被要求做作品介绍,还要求二十字,要求真多,这就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