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300000010

第10章 四言中兴(2)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羆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丰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首诗主要是以结构独立而意思连贯的四言句来写景抒情,其中“鹍鸡晨鸣,鸿雁南飞”,“水竭不流,冰坚可蹈”等诗行,虽然前后句句法相同,两两相对,但各句意思却是独立的,类似于一句一意的五言诗句。曹操四言诗中完整独立诗句的增多和复叠排沓句式的减少,有利于加大作品的意义容量,从而强化了四言诗体“文约意广”的特征。故沈德潜言:“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年版,103页。

建安之后,嵇康上承曹操,为正始时期又一位四言大家。许学夷以为嵇康四言诗“得风人之致”,而其五言“或不免于矜持”。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85页。王夫之也曾说过:“中散五言,颓唐不成音理,而四言居胜。”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83页。后者对嵇中散五言诗未免贬抑太过,但嵇康的四言创作成就确乎是远远超出其五言、六言、楚歌体诗的。“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颜延之《五君咏》,载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上册卷二一。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嵇中散生性清超峻洁,“不喜俗人”,亦不以仕宦为怀,临刑尚要“援琴而鼓”,并为“雅音于是绝”而叹惋。

这样一位从里到外都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非常”之人,追求的是一种与道逍遥的艺术人生,其风采、气度大致可以折射出他的审美理想:清远、自然、峻整、绝雅。嵇康四言诗中的人物形象清雅绝俗,意境也极为幽雅旷远。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尘嚣,寄身于山林草泽,或与隐者高士为伴;在心理时间上远离现世,“抗心希古”,“托好老庄”,要在诗中包含如此旷远的时空,难免篇幅增大。如《代秋胡歌诗》七章共八十四句,《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共一百四十四句。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中的人物形象洋溢着得道者的风采,他们或者乘良马,驾轻车,“风驰电逝”,“顾盼生姿”,“仰落惊鸿,俯引渊鱼”,或者“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或者以四海为宅,与松乔同游,抛弃了一切纷纭世故。

《世说新语·雅量》记叙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晋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于宴席之间,谢安“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史载桓温“入赴山陵,百官拜于道侧,在位望者,战栗失色”,这样一位权臣却能为谢安的“旷远”所折服,岂不以中散清雅之诗更助谢公渊雅之量邪?

东晋末年,陶渊明再度使四言诗放出异彩。宋代刘克庄曾说过:“四言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高,《停云》《荣木》等篇,殆突过建安矣。”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第3页。近人郑宾于亦认为陶渊明“不特是五言的宗匠,也是四言的翘楚”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第二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7-58页。。

陶渊明对四言诗的一大创举是将其从冗长巨制、日趋呆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它重新回到篇幅精短、表现灵活的道路上。四言“文约意广”的特点符合魏晋时人们追求的风尚,但对四言诗体的选择很快使诗人们陷入一种难堪境界:四字一句的诗体固然在句式上获得了“简约”,却难于很好地表达日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人类感情,难于收到“意广”的效果。为了弥补因句式“简约”而带来的缺陷,诗人们有意无意地加长了诗歌篇幅。把《诗经》、曹操四言诗与嵇康、陆云四言诗进行比较,这种篇幅越来越长的发展趋势是极显然的。粗略统计,《诗经》中除了《大雅》和《颂》的一些诗歌篇幅较长外,《国风》和《小雅》的绝大部分作品篇幅都很短,《国风》绝大多数诗歌篇幅在十二句到二十四句之间,《小雅》绝大多数诗歌篇幅在三十二句到四十八句之间。

曹操的四言诗篇幅也较精短,最短的《善哉行》是二十八句,最长的《步出夏门行》四章共六十四句,与《诗经》的篇幅相近,但已有增长的趋向。发展到嵇康时,四言诗的篇幅明显增长了,如《代秋胡歌诗》七章共八十四句,《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共一百四十四句。陆云四言诗篇幅比嵇康诗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答孙显世诗》十章八十句,《答兄平原诗》甚至达到了二百四十二句的长度。这种动辄近百句甚至上百句的鸿篇巨制,虽然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四言句式过于短促容量不足的缺点,却因此而出现了“文繁而意少”的毛病,使本来灵活自由的四言诗呆滞化。追求句式的简约却带来了篇幅的冗长,这一矛盾决定了四言诗在魏晋时代繁荣复兴的同时,也给四言诗的衰微敲响了丧钟。

陶诗则不同,除《命子》一篇较长,共有八十句外,其余都是较为简短的作品,如《停云》《时运》《荣木》《归鸟》《赠长沙公》等五首均为三十二句,《答庞参军》《劝农》为四十八句,而《酬丁柴桑》则仅有十四句,与《诗经》的篇幅基本相同。陶渊明四言诗篇幅的精短化,使四言诗从冗长呆滞中解放了出来,前人对陶诗的这一转变作了不少精辟论述。钟嵘虽然只把陶诗列为中品,但对陶诗的精短特点非常推崇,誉称之为“文体省静,殆无长语”。明人许学夷认为:“靖节诗不为冗语,惟意尽便了,故集中长篇甚少。”诗歌篇幅的精短化,是陶渊明四言诗在形式上的最重要特色。

陶渊明四言诗变魏晋四言诗的古质典雅为清淳淡远,把行将呆滞的四言诗体变得自由灵活。魏晋诗坛由于受玄风务求古雅的影响,诗歌风格上出现了对古质典雅凝重的追求。钟嵘《诗品序》中认为当时诗坛“贵黄老,尚虚谈”、“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并指出“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经》”。而评论到具体作家时,也多用“古雅”来概括当时作家的创作风格,如评曹操诗为“古直”,应玚诗为“善为古语”、“雅意深笃”,这些都概括了当时的普遍诗风。

陶渊明诗也受到这股务求古雅思潮的一些惯性影响,在个别作品中表现出古雅的特点,如叙写“悠悠我祖”的《命子》诗,前半部分就被前人称为“雅穆”、“安雅”,但这并不是该诗的主要特色,更应值得我们注意的应是诗歌的后半部“抒写淋漓”、“笔腾墨飞”的特色。在陶渊明四言诗中,最主要的风格特点应是清淳淡远,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又在《与子俨等书》中说:“少好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如《停云》《时运》等篇,就被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称为“清典简远,别成一格”的佳作,试看《时运》一诗: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诗中虽有“黄唐莫逮”之叹,但整首诗的“清闲淡远”的风格是极其明显的。其中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花药分列,林竹翳如”等句子,不仅状物工肖,而且能透过这些清新自然之景流露出无穷的韵味。其他的四言诗风格也是如此,如“冬曝其日,夏灌其泉。勤靡余荣,心有常闲”等等。甚至飞鸟都被笼罩上了一层闲静色彩:“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他的《赠长沙公》被清马璞《陶诗本义》卷一称为“情真语朴”,《答庞参军》被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评为“通首隽逸轻清”,《劝农》被清张谦宜《现斋诗谈》卷四《评论》称为“词淡而意浓”等等,所有这些论述都表明了陶渊明四言诗的清闲淡远的艺术风格,读陶渊明四言诗自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外。

刘克庄曾说过:“诗四言尤难,以《三百五篇》在前故也。”而在四言复兴的魏晋时期,曹操、嵇康、陶渊明都以自己独特的心智、才能、个性、情思浇灌了这一古老诗体,使之再现辉煌。魏晋时期,四言诗的黄金时代早成过去,因而锐气大减,已呈弱势,只能退居于一些特定领域发挥余热,或渗入其他文体去派用场,所表现的主要是某些带有“古”、“雅”色彩的内容,难以满足反映多彩现实的需要。而且这一诗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已没有多少潜力可以发掘,诗人“难于其中自出新意”,于是“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王国维《人间词话》,谭汝为校注,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年,第47页。尽管此时出现了有利于四言诗滋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少数有才力的诗人也创出了一时之新,但终究无法挽救其衰落趋势。与此同时,五言诗却正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渐至中天,这一诗体是应表现新内容、新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大的拓展空间,它在玄风盛行时已经“腾踊”诗坛,而在“庄老告退”后更是独领风骚。章太炎说:“《三百篇》者,四言之至也。在汉独有韦孟,已稍淡泊。下逮魏晋,作者抗志,欲返古初,其辞安雅,而惰弛无节者众……非其材劣,固四言之势尽矣。”章太炎《国故论衡·辨诗》,见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4页。

同类推荐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膺教授主编,精选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杭州研究》2009年全年的理论文章中部分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内容涉及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服……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中国文学原型论

    中国文学原型论

    为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原型理论的专著。作者所提出的中国文学有抒情和叙事两种原型体系等一系列学术观点,至今仍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作者在新的历史视域和理论高度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改。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热门推荐
  • 夏夜微凉

    夏夜微凉

    不会主动去爱一个人,也不会被动去爱一个人。只是想等到你而已。
  • 上古世纪外传:不朽庭院

    上古世纪外传:不朽庭院

    这是一个被称作光芒和玫瑰的时代这是一段关于神与英雄的记载这是一个爱恨交织,毁灭和拯救的故事
  • 必谈的数学趣闻

    必谈的数学趣闻

    《必谈的数学趣闻》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借力改变自己

    借力改变自己

    《借力改变自己》依据作者多年的人生经验,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如何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用诸多事例生动、形象地阐述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认识。
  • Man of Property

    Man of Prop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和爱情的故事。她怀着复仇的目的地去接近他,却引起他的热烈的追求。得知她把他当做了别人,他仍然继续爱她;明明知道她怀着复仇的心,他却仍对她宠溺无度。他为何能够如此毫无原则地爱她、宠她?款款的深情、无限的宠爱背后,是狡猾的阴谋?还是大海一般的深深感情?他们的未来,是像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凄美憾终,还是化解了两家的仇恨幸福地携手人生?
  • 傲娇男神拿走不谢

    傲娇男神拿走不谢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瞬间起了波澜,她以为从此会脱离现实的轨道,他却突然改变主意,为她遮挡面临的风风雨雨。他的商界奇才,帅气多金,冷峻霸道,拒绝了所有的柔情,却将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当误会、阴谋、阻挠接踵而来时,他是否能守住她拨开云雾……
  • 华园都

    华园都

    冷漠、无情的心终究在那场屠杀中有了一丝松动。片段:他的目光划过她蝴蝶微憩般的睫毛,红润的嘴唇,最后落在裸露在外的香肩,洁白如牛乳般的肌肤,呼吸不由得一紧.....“为何出现在我房间里?”果然还是这样清冷啊,“我说这是巧合,误会,你信吗?”说完还扬起那个放荡不羁的笑容,若是在大街上或许还会迷倒一片小姑娘,只不过站在他对面的是旬尘。“信!”.....片段:旬尘伸手愣愣的抱住梅姨的头,眼睛涩涩的,凌冽的风扫过脸颊,在眼睛里时进时出。似乎有那么一刻感到了温暖...一切的相遇都那样巧合,但每一次的遇见都像是命中注定...
  • 斗破魔武

    斗破魔武

    国家战争,家族战争,一切的战争,离不开战争,所有的幻想世界
  • 热土丹青

    热土丹青

    本书围绕“独山子百年发展历程”这一主题,宣传1897年至2011年独山子的发展历程,向人们所讲述的是一百多年来独山子人所进行的开天辟地的事业,惊天动地的事业,翻天覆地的事业。“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让历史忠诚地告诉未来,让未来永远地不忘历史,激励当代人不断开拓创新,让后来者理解创业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