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2800000009

第9章 领导者的包容思想(2)

我们不紧张,部属才会紧张;我们很紧张,部属当然不紧张了。而我们往往是到最后一天才急,有什么用?员工最厉害的一招是前一天才跟我们讲没做好,我们当然很生气:“你不行早跟我讲,我可以随时找别人,你最后一天才跟我讲,让我措手不及……”生气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一定在交办任务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第二节)宽大包容功过与信任

问题:

如果你是总经理,在总部急需你帮助栽培一个绩效很不错的部门领导时,他不但不理会你,反向你邀功,你该如何处理?见表2—3。

事实上,当初还是你把他提拔起来的。你可不可以立即惩处他,展现领导者的权威?这时候你其实是弱势,你脾气大,如果被这个得势的部属倒打一耙,你会很惨,所以你没有发脾气的权力。但是,如果你怕惹他生气不再对公司有所贡献,笑嘻嘻了事,那你也完了,这会让他更看不起你。

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开始你一定要忍下这口气,但是一逮到机会,一定要给他教训。

领导者要能宽大包容人才。刘邦、李世民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韩信容易骄傲,目中无人。刘邦被项羽包围,而韩信那时候一直打胜仗,刘邦屡次向韩信求救,韩信却不理他。有一天,韩信派使者送给刘邦一封信,刘邦以为救兵到了,结果居然不是,韩信在信中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刘邦看完信后当场把信丢在地上:“假齐王?我现在命都快没了你还封王?”这时,旁边的张良用脚踩了一下刘邦,告诉他当时的情况如果不满足韩信的要求,可能会起变故。刘邦是有智慧的人,立马就明白了,当前项羽是大敌,必须先团结韩信,于是他把信捡起来,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只好派兵救刘邦。

所以,刘邦是因为能够包容人才才得救。刘邦还有很厉害的一点,懂得抓住机会牵制韩信。古代的虎符,一般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和在一起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刘邦曾去韩信的帐篷里面把他的虎符偷走,来调兵遣将。

我们再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例子。

有话直说的魏征,其实差一点被唐太宗杀掉。有一次,唐太宗退朝以后跟长孙皇后讲:“我迟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他发这么大火,问道:“不知道陛下想杀的是谁呢?”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面顶撞我,不给我留情面!”长孙皇后回到自己的内屋,立刻换了正式的礼服,向唐太宗下跪说:“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他敢犯颜直谏,正说明您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唐太宗这才释怀。虽然我们不可否认长孙皇后的话作用很大,但毕竟魏征逆龙鳞,所以这件事同时也说明唐太宗有宽广的胸怀。

老板都是从部属过来的,绝对了解部属的心情,而部属没当过老板,所以常常会忽略在公开场合尊重老板威严的必要性,触犯老板逆鳞。所以老板只有宽大包容部属,才能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实,领导者能够包容部属,往往也是对部属的一种信任。

问题:

如果你是总经理,当公司年度营业额产生重大亏损时,你会如何有效改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转亏为盈?怎样找到原因?见表2—4。

你如果马上展现魄力,严厉指责大家找出解决方案,这是没有用的。作为总经理你怪谁都可以,但是越怪别人越找不出原因。

为什么?因为你脾气很大,你说:“今年营业额这么差是谁的问题?每个部门好好检讨检讨。”还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你的脾气就那么大了,部属谁还敢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你那么严厉,我再承认是我的问题,那我不是找骂吗?打死我都不承认”。所以,原因永远找不出来。

如果你怕严厉指责会造成士气不振而不敢检讨,那就会继续错下去,公司也许撑几年就倒了。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真正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的领导者,都有一个特色,他一定会先检讨自己,而不会先怪部属。有很多人就担心地说:“老师,不能这样做。假如我承认错误,说企业今年营运亏损,我作为总经理,要负最大的责任,我要好好检讨,因为我领导无方,那所有的干部肯定都在心里说,对对对,就是你领导无方,就是你的责任。”

其实,这时候我们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是领导。在我们好好检讨自己后,如果每个部门还是不愿意把问题讲出来,那我们已经仁至义尽,可以马上翻脸无情:“我刚才说是我的问题,你们就真的觉得全部是我的问题是不是?每个部门都好好检讨检讨,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句话可以让部属主动悔过。所以部属知道,当总经理再主动认错的时候,得赶快举手检讨自己,等到被点名的时候就太丢脸了。这样,问题自然就找出来了。

但是,在此要强调一点:并非所有问题,领导都要道歉。一般来说,重大的事务,领导先致歉,部属才愿说出真相;一般事务,领导无须道歉,应责备部属为何有委屈不说出来。遇到问题,领导动不动就道歉,会让部属觉得他的决策能力很差,根本就是决策草率,这样还怎么让部属信任。

所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事务的等级、事务的性质,做出不一样的配套处理。

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小事上难免判断错误。比如,本来不是员工的错,结果我们错怪了他,跟他道歉,那我们的威严何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不会道歉,反而会骂道:“错怪你,你要讲啊,我错怪你了你都不讲,很委屈是不是?”如果这时部属说:“对对对,你骂错了。”那他的前途将一片黑暗。如果这时部属说:“没有,我多少有点错,你并不没有错怪我。”那他可能会连升三级,结果完全不一样。

因为部属一句“你并没有错怪我”,会让我们觉得他很信任我们,他很会配合我们,他从来不怪我们错怪他。我们不是神,每件事都做对不现实,所以一般的小事情做错了,根本不需要道歉。其实,我们一句“错怪你,你要讲啊”,部属就很高兴了,因为在部属眼里,这就是我们对他的信任,这就是我们在跟他道歉,根本不用多说什么。

一般的领导者,为什么80%都非常没有效能?因为一般的领导者都是争功诿过,有功劳,就想办法争为自己的,使部属很失落。比如有的主管很贪功,员工一有功劳他就抢走,这会使得内部不能合作,这是不好的。

功劳是让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成功的领导者会让功争过。我们把功劳推让给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将功劳推给我们。部属将功劳推让给主管,主管会说:“谢谢你们,都是因为你们的功劳才有我的功劳,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让来让去,最后大家都有功了。让比争要高明,我觉得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懂得争,懂得争的人才会把争埋藏起来。所以我们经常用“以让伐争”来描述中国人的争,中国人让来让去,其实都是在争。“以让伐争”可以收到真正争的效果,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

那么,有过错的时候呢?一般的领导者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导致别人很埋怨。而成功的领导会率先承认过错,然后大家也都愿意承认过错。

现在为什么很多夫妻相处会出现问题,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为什么常常失和?就是因为没有让功争过的观念。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妈妈是全职的,爸爸一发现儿子成绩不好,马上就会骂妈妈:“你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让你在家带小孩却带成这样子,这种成绩能看吗?”妈妈一听,觉得很委屈,于是每天在儿子面前数落爸爸:“不要相信你爸爸那一套,我没有负责吗?我没有照顾你吗?我其实是最照顾你的,真正没有照顾你的是你爸爸。”

妈妈把所有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儿子也开始怪爸爸不负责任。这种结果是谁造成的?是爸爸自己造成的。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爸爸经常指责妈妈,那妈妈就不会维护他,导致遇到事情就推给对方。如果妈妈经常指责爸爸,也是同样的结果。

一有功劳呢?双方又都争着领功。比如看到儿子考了第一名,妈妈心里很高兴,马上说:“果然是我教得好,不错!”爸爸笑道:“我跟你是同学,我还不清楚你,常常考最后一名的就是你,会读书的基因应该是遗传我的吧。”两人争来争去,都很气愤。

如果是会当爸爸的人就不一样了,看到儿子考得好,会这样对儿子说:“儿子,你先要谢谢妈妈,没有妈妈的照顾,你的成绩有可能这么好吗?”而会当妈妈的人也会这样说:“儿子,你要谢谢爸爸,没有爸爸那么努力工作,我们会有今天吗?你能好好地安心读书吗?”大家都让功,所有人就都有功劳了。

“让功争过”或者说“以让伐争”的中华文化渊源是道家和儒家。道家主张礼让功劳,“功成而弗居”“不自伐故有功”“功遂身退,天之道”。儒家主张争取过错,有过错反而要积极地去争取,

“反求诸己”“过则勿惮改”“不二过”。如果在企业里我们能够强调让功争过,我想这家企业到最后一定会其乐融融。

(第三节)领导者的目标与胸襟

有人说,胸襟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领导者最可怕的毛病是没有宽广的胸襟,包容不了比自己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一般讲话时都是目中无人、咄咄逼人的。所以领导者如果缺少包容的胸襟,常常会受不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双向圆成。

第一,要反求诸己,把自己修炼得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够包容更多人才。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大业?就是因为他能够包容任何顶撞他的人。刘邦有随时应变的能力,一开始他可能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他马上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很多领导者不是这样的,一遇到顶撞,一时之间下不了台,就会恼羞成怒。这样是不行的。

第二,要挑跟自己频率对的人,确定他会配合自己。

内在的和外在的双向都做到了,自然而然用人就不是问题了。西方的管理从来不考虑双向圆成,因为西方人是很理性的,他们是就事论事,不会考虑那么多。

而中国人是非常情绪化的。我们一看到“中国人是非常情绪化的”,就觉得这是负面的,其实也可以从正面去看的。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很感性,很讲理。但是,中国人一生气就不讲理了。中国人又常常生气,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常常不讲理。

脾气是不能乱发的,我们为什么常常做错事情?往往是因为时机不对乱发脾气。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发脾气?

西方人认为领导者没有资格发脾气,但是中国人没有不让领导者发脾气,只说领导者应慎怒。不怒则不威,领导者总是不发脾气,部属会把他当病猫。

但是,发脾气要掌握时机。怎么掌握时机?出大事的时候不要发脾气。一般人都是遇到大事的时候发脾气,这叫怒火攻心,只会于事无补。会发火不会灭火的领导我见多了,遇见大事他就怒火冲天,结果把自己活活气死。遇见小事却纵容部属的过错,结果因小失大,部属越来越差。

成功的领导者不是不发脾气,而是他刚好跟一般人相反,都是遇到小事时发脾气,给部属下马威。其实,领导很理性,他是故意发脾气给部属看的,只是想吓唬部属,让部属知道要少惹他,惹他的话部属自己看着办,他绝对不可能放过部属,因为他是有脾气的。但是遇到大事时他知道发脾气于事无补,所以反而从容不迫,本着“把事情解决比较重要,怪谁没有用”的原则,来化解危机。

遇事不乱发脾气,说得轻松,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有包容的思想和大度的胸襟。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人,更应该重视修己。修己最重要的是实践,要将情绪跟理智密切地结合,一方面要有高涨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有清明的理智,这叫作“情智交融”。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缺点改掉,把自己调整好,才会豁达、目标远大。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的销售指导书,内容涵盖销售领域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销售常识、能力素质、形象气质、销售礼仪、寻找客户、接近客户、促使成交、售后服务等方面。本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案例分析,在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本书浓缩了众多销售精英的成功经验,并详细阐述了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各种方法和技巧,采用一年365天、每天一堂销售课的形式将这些举足轻重的销售知识串联起来。读者每天只需花费5分钟,就能让自己的销售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系统训练与提升。本书不仅适合销售新手、销售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还非常适合作为各大公司销售员工的培训教材。
  • 飞翔的懒蚂蚁

    飞翔的懒蚂蚁

    《飞翔的懒蚂蚁——企业家的创新经营》这是懒蚂蚁企业家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企业家的天职是领导企业图谋发展,因而经营工作是其最基本的份内工作。在经营中持续不断地创新是懒蚂蚁企业家的高明之处,也是现代企业成功腾飞的关键所在。
  • 用沃伦·巴菲特的脑子赚钱

    用沃伦·巴菲特的脑子赚钱

    还在为选什么股票烦恼?不知道何时买进卖出?不知道投资哪里?“通向金融天堂的捷径”帮你用沃伦·巴菲特的脑子来赚钱!沃伦·巴菲特如何投资?作为一家拥有 2800 亿美元总资产的公司的主席,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决定自然与其他绝大多数投资者有些小小的不同。
  •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珍藏版)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珍藏版)

    为了争取客户,也许你忙到凌晨才睡下,可一大早又被公司的电话吵醒了。虽然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但你还是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公司。会议室里,中层干部们早就已经在等候你了。满室的烟云,显露出他们等你做决策时的焦虑情绪。工厂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生产线已经停了。事故的善后赔付、生产线怎样重启、耽搁的订单怎样才能如期完工……突如其来的种种麻烦刺激着你尚未完全苏醒的神经。而你心里明白,这些都只是近忧,你还将面对更令人困扰的远虑。
  •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要一下子描述出冯仑的公众形象,是有点儿难度的。他有一间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互联网上有网友为其总结的“冯仑语录”,媒体圈称他为“商界思想家”……而冯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本书经过全新修订,以经典的“管理日志”形式再现了冯仑的经营管理之道。从创业者的心灵成长、价值观、学先进、战略领先、政商关系、董事会治理、商业模式等12个主题,解读了冯仑的商业智慧和思想理念,同时进行了翔实的背景分析,并配合以行动指南,展现了冯仑“复合”和“多元”的特色,博大精深的行者和智者形象。
热门推荐
  • 遗伤纪

    遗伤纪

    从命运的堕落到生命的辉煌,可能就在一刹那之间。辰夏用着不同常人的生活。走到了,生命发光的巅峰。
  • 秦时明月之等你在千年之后

    秦时明月之等你在千年之后

    一朝穿越,情系大秦。诸子百家,不过烟云。梦醒之于,已过千年。我本是21世纪的绝顶杀手,却因为一次意外而穿越到了秦朝。什么,我是燕国的大公主?开什么玩笑,我是身穿好不好怎么可能会是公主呢?我究竟是谁,是燕国公主,还是杀手冥月,又或者是凌悠在,亦或是阴阳家的月魂。这一切还只是未知数。
  • 边城剑侠

    边城剑侠

    剑——百兵之王,那么天下第一剑,毁天灭地还是守护一方和平,取决于用剑之人。
  • 摄政王的小狼妃

    摄政王的小狼妃

    她,21世纪的无名小记者,一朝穿越,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只狼!他,天启国的摄政王,手中有权有势,一次外出回城时,无意在虎口救下了它一日下午,丫鬟来禀报:“王爷不好了,白狼把张家小姐给咬了!”萧王闻言却眉眼一扬:“早就看那女人不顺眼了,狼儿做的不错,中午赏它个鸡腿。”公公前来说道:“王爷,您养的狼把太后娘娘的爱宠给弄死,您看这要如何处理?!”萧王爷依旧不慌不忙:“不过是一只猫而已,死了拉去埋了便是。”最后一次,在自家府中丫鬟行色匆匆跑来书房:“王爷,这次真的是出大事了!白狼它...它在花园里散步...忽然变成人了!”这次萧王终于不淡定了,眼睛一亮就从椅子上站起来往花园奔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蒙牛攻略

    蒙牛攻略

    蒙牛大胜局书系以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蒙牛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以及营销策略与品牌攻略等几个方面入手,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蒙牛速度”背后真正的奥妙。例如:无论是创立之初精妙绝伦的比附策略,还是后来蒙牛酸酸乳与超级女声的完美结合,抑或是体现出蒙牛管理迈向标准化的三权分立、矩阵式变革,更毋庸说闻名于业界的“蒙牛商学院”,提倡大公有制的草原精神,更有贯穿了蒙牛的整个发展过程的牛氏魅力……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了蒙牛的独特魅力,希望能使读者对蒙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全新的视野以及获得一种全新的感悟。
  • 泪梦寒之亲密爱人

    泪梦寒之亲密爱人

    她爱钱,却偏偏爱上一个没钱的男人,更可恶得是,这个男人还不爱她。她恨,发誓要拆散这对男女,偏偏不能得手,直到她绝望了,想要离开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不过是在演一场戏而已。
  • 送赵六贞固

    送赵六贞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衣神葬

    布衣神葬

    民间多奇闻怪事,尤其是对于死人,那更是有着诸多的禁忌。人死之后,那些抬棺材的人,扎纸的,吹唢呐的,种类繁多,只为送死者最后一程。丧葬习俗延续千年,自古重规矩。我是一名送葬师,人称布衣神葬。但是没想到,我第一次送葬的,却是我自己的爷爷。但是随着爷爷的离奇死亡,我惊恐的发现在他的脖子上出现了一个和我太爷爷死前一模一样的紫色印记,一个惊天的秘密随之浮出水面。全村人竟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我听信了风水先生的话,被活埋进棺材,想不到醒来之后却....为了探寻真相,我不得不重操旧业,担负起张家的使命,继续做送葬师傅······
  • 三界秀衣

    三界秀衣

    苏秀衣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年少的时候快意恩仇,爱就奋不顾身,恨要穷凶极恶,老了之后就云淡风轻,儿女绕膝,听你讲过往种种。苏秀衣很悲哀,他的母亲为他求药吹了一夜山风死于重感冒,他的父亲只是在她母亲肚子里种下伟大种子之后下落不明。他认为修行者寿命很长,但是经常得了长生,却忘了人生。若能在修行世界里经历爱恋与分离、娶妻与生子、等待与忘却,若能阅尽千帆,方为人间大善。南山喃神宫、北海悲道谷、西域戏魔寺,一一拜访。云梯、筑基、灵池、奇骨、造化、知北、而后逍遥,一阶一景,徐徐图之。这是一个男孩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交友原则,不要脸不要命的对敌政策,一路高歌勇进,最后笑傲三界的玄幻热血腹黑虐恋爽文!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