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3200000010

第10章 纵横宝库《战国策》(1)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典籍,因而不是个人著作,没有统一的书名,西汉以前主要以《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等名称流传,刘向考订整理后,认为这些名称都不能概括出书的内容实质,便根据书中涉及的时间大致在春秋末至秦统一之间,又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于是定名为《战国策》。全书按国别汇辑,分别是东周一篇、西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共三十三篇。

由于书中所收主要是策士的著述和史臣的记载,所以在古代的四部分类中一直存在分歧,大致而言,当是综合了史、子、集的性质,因此日本战国策研究家河越关修龄“窃谓《策》多战国杂说”(《关修龄战国策高注补正·序》),认为《战国策》思想异常活跃而丰富,但是主要是纵横家思想,在政治上实施纵横长短之术,在语言上驰骋纵横游说之巧,在谋略上尽展韬略阴谋之方。因而,《战国策》在古代被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思想所排斥,但又总是被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来效法:“录往者迹其事,考世者证其变,攻文者模其辞,好谋者袭其智。”(李梦阳《初刻战国策·序》)《战国策》在今天影响也十分广泛。

世界各国对《战国策》的研究也很重视,如美国阿安伯著有《谋略:战国策研究》、柯润璞著有《战国策及其小说》、捷克普实克著有《战国策新解》、日本横田惟孝著有《战国策正解》等。

长短纵横

长短纵横之术是从《短长》、《长书》而来的,司马迁说:“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纵横家在进纵横之策时,往往要论述纵横各自的短长,但是这种短长又因时因人而不断变化,而且在具体实施时,突破了纵横本身的局限,向政治等方面延伸。因此,由纵横策的短长而发展成为一种“权变”的谋略。纵横家主要用来指导君主驯服臣下、处理内部纠纷、解决外交困境、争夺军事胜利等。其核心是“一切为之权变”。

公仲好内,颜率好士

【原文】

颜率见公仲,公仲不见。颜率谓公仲之谒者曰:“公仲必以率为阳也,故不见率也。公仲好内,率曰好士;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且正言之而已矣。”

公仲之谒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见之。

【译文】

颜率拜见公仲,公仲没有接见他。

颜率对公仲的传达官说“公仲一定认为我华而不实,所以不接见我。公仲好色,而我却说自己好士,公仲对钱财吝啬,而我却说自己博散好施,公仲行为不正,而我却说自己急公好义。从今以后,我将直言不讳评价他的行为了。”

公仲的传达官把这事告诉了公仲,公仲赶紧起身,去接见颜率。

主圣臣贤,各得其所【原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乃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

“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应侯曰:“然。”蔡泽复曰:“复归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天下继其统,守其业,传之无穷,名实纯粹,泽流千世,称之而毋绝,与天下终。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应侯曰:“然。”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死,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旧交,虏魏公子卬,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贵富不骄怠。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惑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一起君父为戮辱,怜其臣子。夫待死之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于是应侯称善。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刚成君。秦十余年,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以后,因而想去韩国或魏国,不料在途中被人抢劫了他的炊具釜、鬲。正在困顿的时候,蔡泽听说应侯范雎所荐用的郑安平、王稽都获重罪,应侯内心惭愧不安。于是,他西去秦国,准备拜见秦昭王。去秦国之先,蔡泽派人四处扬言,以激怒应侯,他这样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才智杰出的俊士,他一见到秦王,秦王必会任命他为相国,将夺去您的相位。”

应侯听说后,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进来后,只对应侯拱手施礼,应侯心里很不痛快,以后又见他态度傲慢,便责问他:“您曾扬言要取代我为秦相,真有这种事吗?”蔡泽回答说:“是的。”应侯说:“愿听听您的道理。”蔡泽说:“啊!

您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迟钝呢?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各任其事,人也应该动、静、屈、伸各依其时。人生下来手足坚强,耳聪目明,心智颖慧,这难道不是有识之士所希望的吗?”应侯说:“是啊!”蔡泽说:“具有仁心,坚持正义,行仁义之道,施恩惠于他人,对这样的人,天下的人内心喜悦,便心怀敬爱,都愿意尊他为君王。这难道不是明智之人所期望的吗?”应侯说:“是的。”蔡泽又说:“既富且贵,显赫荣耀,善治万事,各个人都能享尽天年,每个人都不会夭折。天下人民都能保持他们的传统,维护他们的业绩,传给无穷的后代,名实兼而有之,恩泽流传万年,受人永远赞美,和天地同其始终,虽说这不是施行仁义的结果,不也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吗?”范雎说:“是的。”蔡泽说:“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也都完成了他们的愿望了吗?”

应侯知道蔡泽是为了要使自己陷于窘境,于是,趁此机会以问为答,说:

“为什么不可以?说起商鞅辅事秦孝公,终身尽忠,绝无二心,公而忘私,赏罚分明,秦国大治,竭尽智能,表露赤心,然而却招致秦国人的怨恨和责难,他为秦国而欺骗老朋友,俘虏魏公子卬,最后终于为秦国擒获魏将而大破魏军,扩充疆土达千里之多。吴起辅事楚悼王,绝对不以私损公,更不用谗言来隐蔽忠节,每当遇到应行的大事,就不顾毁誉,一心想要使君王成就霸业,国家富强,而且不畏惧一切灾祸和邪恶势力。大夫文种,辅事越王勾践。当君主陷于困辱惨境时,他忠心爱主而不懈怠,君主虽然被敌人俘虏,仍然竭诚尽智没有背弃国家,而且功劳再多也不夸耀自己,即使富贵也不骄傲。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的极致和忠贞的典范。所以,君子总是以牺牲性命来完成仁义大节的,只要是大义所在,即使牺牲生命也无所懊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明,而且臣子贤能,这都是天下人民之福;君主英明,臣子忠贞,这是国家之福。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讲信义,妻子有贞节,这是家庭之福。

然而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维护殷朝的存在;伍子胥虽然贤能,却不能使吴国保存不灭;太子申生虽然孝顺,而晋国仍然不能避免内乱。这就是虽然有忠臣孝子,国家仍旧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忠言良策的缘故。所以,天下因为君父不仁不义而蒙羞,臣子也因此而难免受其害。假如一定等到死才能尽忠成名,恐怕就连微子也不足以成为仁人,孔子也不足以成为圣人,管仲也不足以成为伟人。”应侯听后,认为蔡泽的话很对。几天后,应侯入朝对秦昭王说:“在臣的宾客中,有一位是刚从崤山东面来的,他的名字叫蔡泽。这个人能言善辩,臣所见过的人实在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这位辩士,臣实在远不如他。”于是,秦昭王就召见蔡泽,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昭王对他很满意,当即拜为客卿。应侯就称病不朝,并且请昭王允许辞去相国职位。昭王一再挽留他,他说他的病很严重,昭王最后终于接受他的辞呈。昭王就采纳蔡泽新进的策略,任命蔡泽为秦国相国,往东吞并东周。

蔡泽出任秦国相国几个月,就有人开始诽谤他,他害怕因此身遭不测,也赶紧装病辞去相国职位,秦昭王封他为“刚成君”。以后蔡泽又在秦国居住了十多年,历经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还在秦始皇朝任职。他也曾为秦国出使燕国,三年之后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内固其威,外重其权

【原文】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风度际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之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所变之国也,寡人不能秦。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范雎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处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者,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权焉得不倾,而令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用赵,灭食主父,百日而饿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

昭王谓范雎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

【译文】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绕泾水、渭水,右有陇坻、蜀山的险塞,左有函谷、崤山的阻隔,有战车千辆,勇士百万,凭秦兵的勇悍,车骑的盛多,用这样的实力来对付诸侯,就像驱使良犬韩卢去追逐跛足的兔子一样,霸王之业拱手可得。现在您却紧闭关口,不敢出兵对付崤山东面的诸侯,这是因为穰侯魏冉替国谋划不忠,大王决定大计也有所失误的缘故。”

秦王说:“请您告诉我,我所决定的大计有哪些失误?”范雎说:“大王越过韩、魏,去进攻强齐,这是打错了主意。因为少出兵,就不足以损伤齐国;多出兵,又对秦国有害。我猜测,大王的计谋是: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全力以赴对付齐国,这样是不合适的!现在的情况很清楚,盟国是不可信赖的,又越过别的国家去进攻敌国,这样怎么可行呢?实在是疏忽失算了。从前,齐国越过别国,去攻打楚国,在垂沙一战中,战胜了楚军,杀掉了楚将,又开辟了千里的领土,结果是没有得到尺寸之地。难道是齐国不想扩充土地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形势不可能让齐国得到土地。诸侯见到齐国疲弱,君臣之间又互不信任,于是出兵进攻,结果齐国君主受辱,军队惨败,被诸侯耻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齐国越过别的国家去进攻楚国,却让韩、魏两国乘其疲惫而得渔翁之利。这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贼寇,把粮食送给强盗’,让自己受害,让别人得利的愚蠢做法。大王不如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样,得了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了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可现在您不这样做,却去实行远攻,这不是大错了吗?况且,从前中山国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被赵国灭亡以后据为己有,成就了功业,显扬了名声,得到了好处,诸侯都不能侵犯。现在韩、魏两国处于中原之地,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建立霸业,必须使韩、魏两国亲附,而让秦国掌握天下的中枢。这样,可以威胁楚、赵两国。如果赵国强纵横家词条大就使楚国亲附秦国,如果楚国强大就使赵国亲附秦国。楚、赵两国都亲附秦国,齐国就必定害怕秦国,也一定会言语谦恭,用大量钱财来讨好秦国。齐国既已亲附秦国,到那时,灭亡韩、魏两国只是举手之劳罢了。”秦王说:“我是想让魏国来亲附,可是魏国反复无常,我不能使它亲附,请问如何才能使它亲附呢?”范雎说:“您可以言语谦恭,多给钱财去讨好它;这样不行,就割地送给它;还不行,就出兵讨伐它。”

秦王于是出兵进攻魏国的邢丘,攻下了邢丘,魏国终于要求亲附秦国。

范雎又对秦王说:“秦、韩两国接壤,地势像锦绣一样地交错。韩国对秦国来说,就像树心生了蠹虫、人患了心腹之病一样。一旦天下发生变故,对秦国为害最大的莫过于韩国,大王不如先去制服它。”秦王说:“我想制服韩国,可是,韩国不听从,怎么办呢?”

范雎说:“可出兵进攻荥阳,这就能使去成皋的道路不通了;北面切断了太行的道路,就能使上党的援兵被截住。这样,大王一出兵,就可将韩国分隔为三段,互不照应。韩国见自己必定灭亡,哪有不听从之理呢?如果韩国听从大王,那么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建成。”秦王说:“好!”

同类推荐
  • 创造的进化论

    创造的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热门推荐
  • 解剑师

    解剑师

    百年前,封妖大阵离奇被毁,封妖九剑散落天下,不知所踪。妖族重临人间,掀起了腥风血雨,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百年后,有少年名唐剑,手执铁剑,自昆仑而来,建解剑斋,势要手刃仇敌,修成一代剑皇,令万剑归宗,令众妖归界,令天下太平。
  •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生活

    我不是什么主人公,也不是什么…只是一个平凡的满大街都能看见的初中生…但如果以我为主角写一部作品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悲剧…
  • 霸天狂刀

    霸天狂刀

    一名世家家主的大少爷,莫名遭到袭杀,最终被迫跳下万丈深渊,却因祸得福,得霸天刀皇传承!为了找寻暗算他的仇人,他开始走向精彩斑斓的修真界······且看,主角一人一刀如何在寻找中走向巅峰!
  • 淡定的追悔

    淡定的追悔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钱够多,权够高,房够大,就是幸福"果真如此吗?他聪明,内向,自卑,自尊……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忍痛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山里人世俗的眼光,无情的嘲笑,讥讽。离开大山的那一刻他发誓一定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用钱赎回失去的一切。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撑起一片蓝天的时侯物质财富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找到幸福了吗?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片面追求物质步入生活误区的人们。(作者QQ1401115668)求点击,求推荐,求票票,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QQ:1401115668〕
  • 妃同一般:王妃要休夫

    妃同一般:王妃要休夫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两个身份尊贵的男人同时对她钟情,一个是青梅竹马,一个是一见钟情。一个是南泽国王,一个是北冥摄政王。她会何去何从?
  • 新宋·十字2

    新宋·十字2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在变法必然失败的定数下,来自现代社会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宋都汴京城。在震惊平息之后,他开始运用千年的知识积淀,对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进行惊险的干涉……
  • 暗之刺客

    暗之刺客

    一个普通少年,路过救起一个陌生人,却“被”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原本的普通少年,竟是天生的刺客!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逐渐成长为一代刺客宗师!
  • 外国现当代童话

    外国现当代童话

    童话,是少年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幻想的模板,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摇篮。那些优美、充满趣味的童话,永远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由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编著的《外国现当代童话/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汇集了外国现当代经典童话30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内容上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本经典童话读物。
  • 都市妖隐

    都市妖隐

    一个妖怪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故事……
  • 穿越之嫡女成凤

    穿越之嫡女成凤

    神马?这种事情居然降临在她头上,嫡大姐的出走,姨娘的猖狂,庶姐的欺负,她受够了!一切都来的太快,她措手不及直到遇见他,世界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