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700000032

第32章 始信文缘是苦缘

对缪斯的钟情,可以追溯到幼年就读私塾和进入初中之后。就是说,从读过了《诗经》《史记》《古文观止》和鲁迅、冰心、朱自清的散文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当然,读书还不等于创作,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两码事。

我没有新中国许多同辈作家和一些文学新秀那样幸运,有机会上文学讲习所、北大的作家班,或者创作伊始就能得到知名作家、文学编辑的指教与培植。我的走上创作之路,纯粹是靠着独自的摸索、磨练,所以,常有悟道太迟、事倍功半之叹。我们这一代人,实在是耽误得太多、荒废得太久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县里工作,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一家报社的一位驻县记者,有时间我们就在一起谈论有关文学创作的事。他见我文学功底比较深厚,又有较好的生活积累,潇湃的创作激情,便鼓励我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并答应带回去送给副刊发表。这对于一个僻处县城、孤陋寡闻、“两眼一抹黑”的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确是难得的机遇。

于是,我就尝试着以散文、小说的形式,描绘农村的新生活,抒写自身的独特感受,先后写了《绿了沙原》《插在货郎担上的一束鲜花》《红粱赋》《春夜》等四五篇作品,居然都连续见报了,而且,据说反映不错,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当时,虽然嘴里没有冒出“文豪赋客宁有种乎!”那类狂言壮语,但悠悠乎、飘飘然的心态还是有的。

天遂人愿。不久,这家报社发来了调令,要调我去做农村部的记者。其时,正值1962年春节后的雪消冰泮时节。因为隔着一条大河,当时又没有修桥,报社批准我,河川解冻、通航之后再去上班,但我等不得,硬是带上行李,搭乘火车,绕经省城前去报到。一路上,我认真盘算着怎样采访新闻,如何深入农村,怎样同基层干部交朋友,想到要买一辆轻便的自行车和一件雨衣。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进了市委大院,到宣传部报到时,部长竟亲笔在我的调令上批了“我的意见,让他去编文艺副刊”的话。我暗自思忖,这可能同那几篇文章的见报有直接联系。来到了报社,同样获得了上下的青睐。总编辑自然尊重宣传部长的意见,这样,我便开始了四年多副刊编辑的生涯。

这段经历,对我日后登上文学创作之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有一种鼓励人成材、上进的氛围。总编辑在大会上公开地号召,要立志当名家,要敢于出头、冒尖。他说,有人讲,不想当元帅的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不想当名记者、名编辑的,也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报人。这番话,对我来说,不啻空谷足音,晴天炸雷。

因为过去在我所供职的单位,漫说公开讲这种话,即便私下议论,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在那个年月,哪个敢冒“走白专道路”的大不韪呢!那里是“武大郎开店”,我不行你比我更不行才好。一次,我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散文,编辑部准备釆用,发信给所在单位了解作者情况。这一下可翻了天。主管文秘的是个女同志,不敢作主,便把公函送给了“头头”,“头头”不但把信压下,还在大会上不点名地批评,“有的人名利思想严重,只专不红,不务正业,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一连串甩出三顶大帽子,实实地扣在我的小脑袋上。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我。反正也就这样了,此后,我倒大大方方地往外投稿,但心头却像坠着一块沉铅,总有一种压抑感,又像干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错事,觉得抬不起头来。调到这个报社之后,总算把它消释了。

副刊编辑这个岗位,使我有条件接触到当地数得上的一些文艺界、学术界的名流,结识了许多文友,无论是孔子说的“以文会友”,还是庄子谈的“乘物以游心”,都有了着落。由于整天生活在文学的圈子里,显着地增强了创作意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大家相竞而生互争雄长,想偷懒也不成,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颇有益于人才的成长。

不久,由总编辑创议,以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为榜样,在副刊版上开设了一个专栏,每天发一篇杂文、随笔,基本上由编辑人员包揽。这样,写出作品来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只怕你江郎才滞拿不出东西,可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加之,每期版面上都有一些补白和随感式的言论,要靠编者待稿子凑齐之后即兴撰写,这种短平快的“点睛之笔”,时间紧,要求高,最能锻炼笔头子。本事往往是逼出来的,逼的次数一多,“鸭子”慢慢也就学会上架了。

编辑部里人才济济,素有“四大金刚”、“八元、八恺”之誉;单是副刊编辑除我之外还有一老一新,各有“应手家伙”,“三人同行,我师在焉”。再就是向书本学习。编副刊有机会披览各种报纸,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观摩内部放映的影片;而且,编别人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借鉴。

这里,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当时的评报活动。编辑部向例:本报重要稿件发排后,先打出小样交各组讨论,大家尽情修改,作者为谁,不遑计也。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便是评议当天出版的本报,往往一张报纸画得朱墨琳琅,而且,常有不同意见交锋,气氛十分热烈。读报、评报,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当时我曾写过两首小诗,以纪其盛:

史笔千秋重是非,无须曲意定依违,

摘疵辨误挥朱墨,不管文章属阿谁。

编采由来问舆情,每从议报见分明。

阿侬不是初笄女,头脚人前任品评。

我还写过一首《听课》的诗:

昼采新闻夜拜师,青灯课读似儿时。

苏洵发愤年同我,学海扬帆未觉迟。

为了帮助编采人员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写作能力,报社特意从高校聘请专家学者前来讲授古文,开办外国文学讲座,当时听课者颇多,甚至包括市委机关的一些干部。予年二十七,故有“苏洵发愤”之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培植了我的勤于动笔、敏于思考的习惯。在尽力参与办好自家报纸的前提下,我几乎攫取了一切业余时间,为各地文学报刊撰稿。也就这样,纵身跃上了文学创作之舟,至今还在上面晃荡着。

当时写了一首七绝,以抒怀纪感:

于斯初上缪思船,史海文渊结厚缘。

短棹一挥人去也,灯遥岸阔任浮潜。

谁知,盛筵易散,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的狂潮把这一切都冲毁得七零八落。首先是总编辑被作为“三家村”黑店的代理人揪出批斗,紧接着,我们这几个所谓“四梁八柱”的黑爪牙,也进了牛棚。在批判《燕山夜话》的大会上,报社造反派扎了个纸人,身上用墨笔写上“邓拓”的名字,并打了个大“X”,我们几个人由总编辑领头,披着纸糊的孝衫,站在两旁,被勒令交待与北京黑主子的关系,开办反党专栏的罪恶意图。讲不清楚,就拳棒交加,一站就是一天,晚上腿肿得连床都爬不上去。

主持批斗会的,乃是当年因为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而又妄自尊大、不肯学习,曾遭到总编辑严厉批评的一个编辑组长。戏曲里有个“张五可”,他的外号叫“张三渴”,来源于老师讲授《曹刿论战》,由他领读,他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竭”读成了“渴”。弄得满场哄堂大笑,从此,他就获得了这个外号。总编辑嫌他给报社丢脸面,立逼他坐下来三天,学字典,读古文;还在全体编采人员大会上点名批评,引为鉴戒。这口恶气一直出不来,“文化大革命”给了他报复的机会。他用加厚的铁板特意做了一个大牌子,穿上两根细铁丝,挂在总编辑的脖子上,头一天就勒出了血口子。

我写过一篇题为《镜子上面有文章》的杂文,里面引了唐人刘禹锡的五言诗《昏镜词》。诗的前面有个小引,说磨镜工人摆出十面镜子出售,其中只有一枚明澈,其余全是昏暗的。镜工解释说,不是我的制镜手艺低劣,乃是为了适应世人的心理需要而有意这样做的:凡是来买镜子的都要照一照,面目姣好的自然喜欢明镜,但这样的人极少,仅占十分之一吧?而陋貌衰颜者都喜欢模糊的镜子。诗的主旨是讽刺那些护短自欺、文过饰非的人。

按说,这类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无可取,刺他一下也是应该的。可是,却被造反派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污蔑现实,给新时代抹黑”。无论怎么检讨,横竖过不了关。

后来,斗争对象重点转移到“走资派”了,我们这些“黑笔杆子”、“反动文人”,才被当做“死狗”搁置在一旁。群众造反组织自然没有资格加入,最后被分别送到工厂劳动改造。于是,我在一家纺织厂,天天去跟着女工学习接线头。也倒好,下班后我又可以看书了。灯下,偷偷地写下了一首七绝:

始信文缘是苦缘,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灯孤影鲜清欢。无悔无尤对逝川。

同类推荐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

    本书内容包括1999年后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印象记、对话录、后记、著作目录、大事年表、影集、手迹、小传等内容。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菊花禅

    菊花禅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或叙述与胭脂口红有关的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或对某种草木的描述与解读中,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盗仙偷天

    盗仙偷天

    他是土鳖,也是要成为盗仙的男人。他不是好人,但立志成为一个不坏的人。美女,金钱,权利?太low了,咱可是要成为神仙的人,目标必须是星辰大海!
  •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惹火上身:腹黑总裁狂宠妻

    惹火上身:腹黑总裁狂宠妻

    被人算计,她钻进他的怀里水眸含情,温声诱导,“我、软吗?”一夜迷情,得知她错上之人身份显赫,她全速逃离。世界却好像忽然变小了,或者,她变成了猴子他变成了如来,她怎么翻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没人不知倪家大少只钟情于一人,为她甘愿百花丛中不沾衣。他想拿她当做是个替补?做那个女人的赝品?没门!没门是么?可惜我们倪大少特别执拗,没门就夜夜苦练,凿一扇属于他的门!
  • 是否忘了曾经许下的诺言

    是否忘了曾经许下的诺言

    她,甜美温柔,贫苦却不失温雅,是不招人喜爱的女孩。他,冷俊如冰,高贵绝然,是跨国公司的神秘总裁,商界的传奇。一个美丽的错误,让他与她相缠此生。看到她为钱,把自己依进其他男人怀里,他满心的愤怒,霸道掠夺她的爱,用一纸婚书,把禁锢她在身边,让她逃无可逃。残情的交易,她成了他的妻,以为会是幸福的开始,可最终换来是他无情的摧毁。为了他心爱的女子,他错手将她推下楼。看到腿间的鲜血染红衣裙,痛了是谁的眸,伤了又是谁的心。纤弱身影从他的世界消失,他才知她早已融入了自己坚硬的心。知悉她的过往和一切,让他在无边的悔恨中徘徊,他又该怎样挽回逝去的情。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神级大老板

    神级大老板

    你是经商奇才?你是科研狂人?你是修真人士?别嚣张!我只要一秒钟,就能把你变成对我忠心不二的手下。为我努力工作是你的命运,也是你的荣幸!
  • 我不爱你 我们结婚吧

    我不爱你 我们结婚吧

    【小本言情】简介:上官蛮儿、刘梦璐、王美琳、是好友,从小一起长大,但是她们很善良,很团结,不许别人欺负自己姐妹,她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南宫明轩,一个名为南宫集团的总经理,父母是很早去世,留下一个弟弟和奶奶,和凌薇以前是一对,但是凌薇抛弃明轩,和别的男生在一起了,而此时明轩的奶奶生病了,她希望能看到明轩娶到妻子。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呢?偶然的机会,明轩的奶奶遇到蛮儿,被蛮儿的善良打动,她不在意蛮儿的身世,决定让明轩娶蛮儿。明轩是否会按照奶奶的意愿和蛮儿在一起?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当蛮儿从小爱恋的人物却在此时出现在她的身边,在这个男生之间,她又会做出怎么的选择呢?自己从小喜欢的人和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在经历一系列得事情后,她最终会选择谁呢?
  • 网游之料理传奇

    网游之料理传奇

    灵魂莫名其妙进入了游戏世界,不能下线,死亡还会丢失记忆。这让老饕害怕战斗,害怕死亡。但是,在朋友在伙伴的鼓励下,一直不被看好的料理师职业,却在这个游戏世界大放光彩。---------------------新书《都市猎头》已经上传。把猴子安排去犁地,让黄牛上树去摘果子。一个人才如果不能放在合适的位置,那么其结果只能是一个悲剧故事。我们的口号是,寻找人才,发掘人才,让人与职位能匹配,公司与雇员双赢,才是我们猎头的最终目标。
  • 穿越:腹黑杀手横出世

    穿越:腹黑杀手横出世

    她,性格乖张,随心所欲只为快意江湖;他,变幻莫测,隐于乱世之下。她与他能否相忘于江湖?各路危机,险象丛生,他们能否化化险为夷
  • 冷血魔君的废柴妃

    冷血魔君的废柴妃

    她是轻冉大陆里赫赫有名的白痴废物花痴。所有听到她颜倾城的名字无不惊恐地抖三抖,只要是男的都怕被她黏上。她是二十一世纪风华绝代的女赛车手!全世界中拥有漂移驾照唯一一个女赛车手,倾城容貌绝代风华。一次意外,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她。“搞什么?白痴废物?这是说我?”颜倾城指着自己的鼻子惊讶地问道。“你娘亲有没有告诉你不礼貌是要被打的?!”“我要变强!废物白痴这两个词永远都不是属于我的,我颜倾城只能是风华绝代的天之骄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