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3700000020

第20章 将心比心做人,在因缘中干好分内事 (1)

木樨盈树幻兼真,拆赠家家拂俗尘;

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

——清·澄波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分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地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待人应似春风,处世须像夏莲,律己宜带秋气,利他犹如冬阳。以己心度他心,是为人的根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遇怒缓一缓,不迁怒于人

【佛心智语】

迁怒是一种掠夺,情感的掠夺。在遇到问题时,不迁怒于人,是做人最重要的涵养之一。

不迁怒,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有极高的修养。我们常常会看到“迁怒”的现象,有的时候明明是自己在外边受了气,却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在亲人的身上;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控制不住内心的火,就乱发脾气,惹得大家的关系都很紧张;有时,甚至因为自己内心的不满便对社会和他人采取报复的手段。

人如果能够做到不迁怒,就是道德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迁怒于人,是做人最重要的涵养之一。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小则使人际关系紧张,大则导致事情失败。佛家说,人生的大病,就是时时刻刻盘踞在心中的贪、嗔、痴。

嗔是人生的大病,是心底的毒。之所以会迁怒于人,就是因为控制不住心里的怒气。

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小事生气,她觉得自己这样不好,所以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示。

高僧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只把她带到一座禅房中,锁上门便离开了。

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半天,高僧也不理会。妇人于是开始恳求,高僧仍不理她。最后,妇人终于沉默下来。

高僧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生我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受罪。”

高僧说:“连自己都不原谅,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

“因为气也没用。”

高僧说:“你的气还没有消退,只是压在了心底。”

当高僧第三次问她时,妇人答:“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微笑道:“还在衡量值不值得,说明心中还有气根。”

妇人问:“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

妇人盯着地上的茶水看了许久,终于领悟。

什么是气?气就如同倾洒于地上的茶水,泼出去便收不回来。有时我们对某人生气,并不是因为讨厌这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从其他地方受了委屈,于是迁怒于某人。当我们对人发怒时,这股怒气在人际关系和人情上造成的伤害常常是无法弥补的。

易怒的脾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来源于对人对事的“不爱”。与人有怨仇,所以不爱;别人做事不能如自己的意,所以不爱;爱自己胜过爱别人,所以容易对他人起嗔怒。有时候,不懂得嗔由心生的道理,而将自己脾气的暴躁归于天性,这也是一种迁怒。

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但这是我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能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因事而生、因境而发的。你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的。”

学僧听完后,若有所悟,惭愧而退。

佛陀说:“嗔为毒之根,能灭一切善。”当一个人嗔心一起,所有的善念就都会被遮盖,还会迁怒于身边的一些人和物。

迁怒一般都有一个规律,即迁怒于弱者,迁怒于物,迁怒于对自己没有巨大威胁的对象,以此来寻求所谓的平衡,这其实是一种阴暗的心理。

迁怒是一种掠夺,情感的掠夺。迁怒者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忌被迁怒者能否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是被迁怒的对象,而同时又是迁怒者。这种角色之间的转换给人带来尊严与心理的损害是很大的,甚至无法弥补。

在嗔心生起之前,在发怒之前,应当先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多为他人考虑一下,要知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靠生气是解决不了的。生气只会伤害他人,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每个人都不希望承受别人的怒气,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对他人倾倒怒气。

多要求自己,少苛求他人

【佛心智语】

应当对自身的习气有所自觉,在指责他人之前,应该先看清自己的心,自己的毛病。

佛家认为,重的错失是烦恼,轻的过失叫习气。譬如,有的人上台讲话,习惯低着头自顾自地讲,不看下面的人,这就是习气;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买什么东西,也叫习气。传说大菩萨已经到达等觉位,却不成佛,因为他要“留惑润生”,即留一点习气,好让众生亲近。

这些都只是无伤大雅的习气,也就是小过,人最大的恶习是不自知。不自知,便不能知人,或者在知人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一切不好的习气都来源于不自知。有一种说法叫“烦恼易断,习气难改”,就是说不好的习气是不容易更改的。我们经常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却要求很低,所以总是指责他人而轻易原谅自己,也就是所谓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就是一种难改的习气。

《大乘要语》中说:“习气不离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应当对自身的习气有所自觉,在指责他人之前,应该先看清自己的心,自己的毛病。

金陵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情洒脱,为人豪放不羁,不受世俗的羁绊。其他人不满于他的无所事事,总是对他有成见,然而法眼禅师却非常器重法灯禅师。

一天,法眼禅师问了众人一个问题:“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铜铃解下来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吱声。法灯禅师坐在角落里,眼睛眯着,俨然一副已经睡去的样子。旁边的僧人不满地推了推他,他睁开眼睛,看到法眼禅师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便开口说道:“我们怎么能解下来呢?谁系上去的谁才能解下来啊!”

法眼禅师点头称赞他回答得妙,并在事后对众人说:“心铃是自己系上去的,所以也只有自己解得开,法灯早已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而你们的却还挂在那里,所以你们不能小看他。”

在法眼禅师眼中,我们自己就是心铃的系铃人和解铃人,而法灯已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解铃还需系铃人,那些嘲笑法灯的僧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抛不开心头的成见,眼睛只看见他人的坏处,却看不见自己已经被自己亲的心铃所束缚。僧人们正是因为没有留一双心眼观照自己,所以心中有铃而不自知,也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还自己自由。

这就是习气难改的道理。然而,难改并不等于不能改。许多人认识到了自身的习气,却期望依赖他人的规劝和教诫来改变。殊不知,他人的帮助只是外力,只有自己勇于认错,决心改过,内心具备恒心和毅力,时时砥砺自我,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恶习。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身处的世界是个不平等、不公平的世界,确实,世间的事很难平等,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不仅对别人一视同仁,更要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一起观照,对自己要求多一点,对他人包容多一点,彼此尊重,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

多自我反省、自我忍耐、自我批评,眼睛多看自己,少看别人,才能在看到他人的缺点时,先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在对人对事少一分不平之气,多一分平和之心。

不以自己的标准度量他人

【佛心智语】

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沾光?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与本性,这也是佛家中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视发展人的自身潜能,主张自修自悟。同样,佛家也主张推己及人,因为事物的好坏与善恶本没有绝对的标准,所谓的是非正解由各人心中所得。每个人自以为的正解未必就是他人心中的标准答案,所以,不要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头上。

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与处世的标准就会不同,于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便会产生差异。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够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

一个屠夫的妻子因病去世了,他请一个禅师到家里来为亡妻诵经超度。做完法事后,屠夫问禅师:“这一次法事,我的妻子能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回答他:“佛法是普度众生的,所以,不只是你的妻子得利而已。”

屠夫听到这样的答案后着急了,他说:“我妻子身体虚弱,长得也娇小,众生都能得到利益,那她肯定会吃亏的。禅师,你可不可以单独只为我妻子诵经?”

禅师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你这是自私的表现。修法有一个非常讨巧的方法,那就是用自己的功德照耀别人,让大众均得到法益。所谓因果、事理的关系就是这样,就好像一支蜡烛点燃千千万万蜡烛,这支蜡烛的光亮并未因此而熄灭,反而引燃了别的蜡烛,也照亮了自己。”

屠夫似乎有所感悟,又似乎没有真正领悟。他又说:“你说得有道理。那就不需要单独为我妻子做法事,但是我想提个小小的要求。”

禅师问:“什么要求。”

屠夫说:“我有一个邻居,他以前老找我的碴儿,想尽各种办法来害我,欺负我。既然禅师说做法事众生都会得利,那可不可以把他从这个众生中抽去呢?因为我真的非常讨厌他。”

禅师厉声说道:“既然是众生,哪还有除去之说?”

屠夫被禅师的一句话点醒了,翻然悔过。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内容分六章,具体包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的目标、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找准成功之路、寻找生命的意义。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 小故事 大感悟

    小故事 大感悟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是睿智的人生,先辈、哲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造;先辈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一代的创造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感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它不但意味着知识的渊博、处世的精明,语言的机灵,更意味着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本书揭示了快速告别“穷忙族”的18个秘密。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空有才华的穷人,人人都想摆脱穷忙成为富闲一族。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显然,任凭命运摆布的人是不能成为富闲族的。只靠辛勤劳作而不知道思考的人也不能摆脱穷忙。本书阐述了一些让你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的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有成为富闲族的想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富闲族,从而在心里形成财富暖流。其次是,要培养财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敢于冒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行动……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测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
  •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如何读书,如何培养读书能力,并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
热门推荐
  • 至尊女凰邪王追妻忙

    至尊女凰邪王追妻忙

    她生来便有异能,家人将她保护的很好,却因她惨遭灭门,因身负血海深仇,被他捡回了组织,他给了她生命却也亲手杀了她,魂穿异世穿越到了皇城四大家族中的最大家族苏族中,爹疼娘爱,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她,会在这片大陆上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浪。
  • 玄天古墓

    玄天古墓

    童时被父皇赶出皇宫,导致母亲死亡,他日长大,以另一个身份进宫报仇,不料父皇竟然重于于他,这却使得复仇计划拖了又拖,这个仇到底是报还是不报?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座玄天古墓引发,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切精彩尽在玄天古墓。
  • 守护之主

    守护之主

    我愿以全部生命,守护家人、爱人、亲人、友人以及天下人……
  • 明刻话本四种

    明刻话本四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曼珠

    守护甜心之曼珠

    “”亚梦,亚梦……”边里唯世“”别这么叫我!亚梦是你叫的吗!我是雅玲曼珠!雅玲曼珠!边里唯世!你给我记住了!”
  • 春秋兵燹之刀剑封魔录

    春秋兵燹之刀剑封魔录

    和我的作者名一样,这是我开的一个小号,用大号发的话大概会被读者骂之前挖的坑都没填完又来挖坑了。更新不用期待,这从一开始就是个坑。书名和虽然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很像不过和霹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大概),原本我是想起刀剑春秋这个书名的,可惜已经被人抢先了。具体简介我也没想好,硬要写的话那就是:穿越者、重生者统统都给我去死吧!别再来祸害土著了。废柴宅男就给我乖乖的宅在家里看新番,战争不是小孩子的游戏。毫无合理性的系统、主神、金手指、娘化都给我滚一边去!
  • 长阪坡刘备

    长阪坡刘备

    三国的故事,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中年刘备,在长阪坡丧师败军之地,重新崛起,桃园结义,一世兄弟千古不渝,卧龙凤雏,子龙不败,文长雄烈,千古风流,并世双雄数曹刘!
  • 末世丧尸王之吸血公主

    末世丧尸王之吸血公主

    前世,她被家人背叛而被实验室的人活剥,她是丧尸王也是吸血公主,不会因为这点小伤而死亡,直到有一天她用自己的精神力控制一只高级丧尸,那只高级丧尸带着上万只丧尸攻打实验室,虽然实验室没了但是她也因为精神力消耗过度而死亡,可是上天却没有就这么让她死掉,她重生了,她变得强大了,她要报仇雪恨,。。。。。。
  • 苍茫仙旅

    苍茫仙旅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来自深山村落的放牛娃在命运的安排下踏上了修真这条不归路,沧海桑田过后,却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 庶女轻狂:凤倾天下

    庶女轻狂:凤倾天下

    她被妹妹所杀,落下悬崖意外重生。重生。她被爱她至深之男子所救。她还是她,只是不以从前之身份生活,她改名陪在他的身边。为了复仇,她利用了他。她的利用,他知,却是甘之如饴。他只说:“你要恨的人,我陪你一起恨;你要杀的人,你陪你一起杀;若你要覆了这天下,我便陪你一起,覆了这天下!”心中的柔软似被触动,她为他而沉沦。不曾想,随着复仇一步步的实现,更大的阴谋也随之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