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500000002

第2章 见大篇(1)

冯梦龙在《智囊》一书开篇说道:“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把这段文字翻译过来就是: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能正好适合当时的局势则是最高明的。因此那些愚昧之人有时在某件事上也能有高明的见解,相反,那些通情达理之人则失误于精思百虑之中,道理何在?这是因为具有高明智慧之人虽然没有用心去思考什么,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合乎事物发展规律,这非千思百虑所能达到的。别人从小处着手,我从大处着手;别人只看到眼前,我则看到未来;别人愈是忙于做事,事情则愈乱,我则泰然处之,事情当然顺理成章;别人遇到棘手的事便顾虑重重,不敢放手去做,我则信手拈来,轻易而解。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困难之事便化为容易之事了,庞大复杂之事都化为一个个细小的事情了,我在无声无息中运用智慧,我的所作所为当然都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有些事在刚开始时好像不顺从,发展到后来却合乎自然规律。有些在表面看来相反,实则是顺应其规律的。在我悠闲自得之际,豪杰们都用疑虑的眼光审视我;在我对某件事做出断然决定的时候,即便是圣贤之人也无法改变它。唉,这就是我的智慧,难道不是高明上等的智慧吗?高明的智慧是学不来的,即便是乐意学者也只能取法于上等智慧而得到中等的才干。抑或像古人所说的:“下等愚昧之人,往往具有上等高明的智慧。”或许他们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其才智便会受到触发而表现出来。我把这些智慧分条排列出来,举其概要,条分缕析,归为四类,叫《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并把它们统一命名为《上智》。

历史上的故事总是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把很多这种故事加以编排和综合,就是一种完整的智慧。故事总是于小处见大,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思考和揣摩,我们总是能够抓住智慧的影子,把他们印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智囊》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冯梦龙在《智囊》一书第一卷中把《见大》篇说得非常的透彻:“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翻译过来就是:“办大事的人,随着自己的意向来把持支配,往往超出常人的意料之外。一般人感到惊奇不已的事,而俊杰之士却能心领神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做成一番大的事业,要有一定的毅力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远见和方法。在《智囊》中“使马圉”的故事充分地论证了这个观点。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他的马跑到了一位农民的地里,吃了这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十分生气,于是就扣下了他的马。学生子贡就代老师去要马,子贡说了好多低声下气求人的话,但仍未能索回老师的马。孔子看后便说:“用别人不愿听的话去说服别人,就像用祭品去供奉野兽,以《九韶》的美妙乐曲去打动飞鸟,那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于是孔子就找了一个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也不在西海旅游,今此相遇,我的马能不伤害你的庄稼吗?”农民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地把马还给了孔子。

人们都喜欢与自己脾性相近的人接近。在山野村人面前大谈诗书之理,这正是腐儒误国误民的根源所在。养马之人的话听起来是很合情合理,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假若改换子贡去说,那位农民照旧不肯还马。为什么呢?儒生与农民气质不同,外貌不同,他们的精神自然相差很远。孔子起先怎么不派养马人去,而是让子贡前往?因为孔子知道,假若先派养马人去,没有对比,子贡心中自然不会服气。只有子贡被顶撞之后,养马人的妙用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来。圣人能通晓人情,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全部发挥出来。而后来人却以各种法令束缚人,以资格大小限制人,还指望每个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在《见大》篇中,有很多智慧故事,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第一节)“小人”智慧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实不可用。壬人金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日:“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少正卯之被杀正是说明了小人之才其能量是巨大的,但是少正卯正好碰上了一个与之同时的孔子,不想孔子却有过人之才。一代小人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才智”来,就被诛杀了,算上来总让人觉得有点心不甘,历史是总会让人有点想法的。

在历史上,以小人而名的人不胜枚举,小人之所以能够以小人之身而立足于历史,不可否认,他是有才的。冯梦龙说得非常之好,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有时,并非有什么过人之才,有中上之才,足矣。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去见蔡襄(字君谟),就伪造了一封韩魏公韩琦的信,蔡襄见了这封信,虽然心中有点怀疑,可见此人士气豪爽,遂给他3000钱,并写了封回信,派4名兵卒送走他,还带了不少果品给韩魏公。那人到了京城后,拜韩魏公谢罪。过了一会儿,韩魏公才慢慢说:“君谟权力不大,恐怕难为您办事。夏太尉在长安,您可以去见见他。”并当即给他写了介绍信。看到老师这样做,韩魏公的弟子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能原谅他就不错了,没有必要再给他写介绍信。韩魏公说:“他能假造我书,且又感动了君谟先生,可见其才智不同凡响。”后来那人来到关中,夏太尉果然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由此也可以看出,夏太尉的权利在当时是很大的。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出任过杭州知府。在他上任不久,都商税务就押解来一名偷税者,是南剑州的乡试合格举人吴味道。此人带着两个巨大的包袱且冠以东坡名衔,送到京城苏侍郎(东坡)的住宅。东坡问他包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吴味道胆怯地皱着眉头说:“小生今秋承蒙乡试推荐,乡亲们筹集了百千贯钱资助我去参加省试,于是我就买了建阳纱二百卷。因为考虑到一路之上所经过的很多地方都要抽税,到了京都后就剩下一半了。小生认为当今天下最有声望且喜奖掖后学的,只有您翰林学士大人苏侍郎了。即使我的破绽被识破,您也能同情宽恕的,于是我就借先生您的名衔,封好包裹来到这里,不曾想先生您已在此上任,我实在是罪过难逃啊。”听了吴味道的一番话,苏东坡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笑呵呵地叫掌管笺吏的人去掉包上的封皮,贴上他亲笔题写的新封皮,送交东京竹竿巷。并且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味道,说:“您现在就是上天也无妨碍了。”第二年,吴味道考中了进士,亲自来拜访苏东坡。吴味道可谓小人之痞,但其才是不能不让人佩服的。“小人之才”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可以称之为大才。

宋朝的奸臣秦桧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却是正宗的状元出身,是千中选一的人才。虽然秦桧一生做了不少的坏事,但在历史记载中,有很多故事却体现出了秦桧的才能。

在秦桧当权的时候,曾经有个读书人假借他的名字,写了一封信去拜见扬州太守。太守发现此信是假的后,便扣下书信并将那个盗名之人押送到秦桧那里。秦桧见了那人后,不但没有处罚他的假名之罪,反而当即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问秦桧这是什么原因,秦桧说:“此人有胆量敢借我的名义写信,必不是一般人,若不用官职束缚他,他就会向北跑到胡人那里、向南跑到越人那里,给我们造成威胁。”在西夏侵犯宋朝之际,有姓张、姓李的二位青年想为宋朝当权的韩琦、范仲淹出谋划策,却又不好意思毛遂自荐,于是就在石碑上刻了一首诗,让人拖着从韩琦、范仲淹二位大人面前经过,故意让他们看到。韩琦、范仲淹二人心中怀疑,也就没启用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此二人便投奔西夏,化名为张元、李昊,到处题诗。西夏国主元昊对此很是奇怪,随后召见二人,并与他们谈话,听了他们的一番见解,元昊非常高兴,便封张、李二人为谋士,后来这两个人成为宋朝最大的祸患。我们不得不承认,奸臣秦桧的举措,远胜于忠臣韩琦和范仲淹,这就是说,即便是次而又次的人,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很高明的智谋。

秦桧的才智如果用到正道上,那将是大宋的幸运,但很可惜,他大都用在了诬陷同僚上,被他陷害的大臣有很多。而他也的确对得起他的“大才”,数千年后,人们还是会记得他。只不过是其才不正,不是名垂千古,而是遗臭万年。

这里我们来详细地介绍一下秦桧的简史,以便对他有更多的认识。秦桧字会之,江宁人,南宋劣迹昭著的投降派代表。宋徽宗政和五年考中状元,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后来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卖身投靠金太宗之弟挞懒。女真贵族将他放纵南归后,他又被任为礼部尚书,做过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被宋高宗赵构宠信。他杀害了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力主和议,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代表人物。

秦桧出生的家庭还算富裕,他家是当时的一个中小地主。他的父亲做过静江府古县令,这在宋朝统治阶级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官。秦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快速地飞黄腾达,因此他曾经做过乡村教师。但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天天不停地发牢骚,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不再靠束脩自给,也就可以了。但当他考中进士以后,他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也不仅仅就满足于几亩薄田了。

靖康元年的时候,金兵攻打宋朝的汴京,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于是南宋派秦桧和程璃作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因为能够坚持上述意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受到皇帝赏识,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议论纷纷,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让那三镇土地,但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除了燕山一路,别的地方坚决不能割让。

公元1127年四月,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军俘获,大宋面临无君的境地,女真贵族要宋朝遗臣推立张邦昌为傀儡,秦桧坚决反对这件事。他认为张邦昌过去附会有权势者,干的是有损国家利益的事。而大宋江山倾危,人民苦不堪言,这虽然说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但他是推卸不掉责任的。对此,人民群众非常痛恨他,就像痛恨仇敌似的。如果给他地盘,又让他统治百姓,那么,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联合起来鞭责讨伐,张邦昌最后不但成不了大金的重臣,反而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一定非立张邦昌为帝,则“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从秦桧提出对金的意见、割地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反对立张邦昌为帝的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秦桧还没有卖国投敌的迹象。此时,秦桧已经做到了御史中丞,手中拥有较大的权势。

靖康二年的时候,金人将秦桧俘去,原因是他反对立张邦昌为帝,同被掳去的还有他的妻子王氏及侍从等人。这时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就写了封书信给金帅粘罕,与约和议,叫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秦桧还以厚礼贿赂粘罕,金太宗把秦桧送给他弟弟挞懒任用。从此,秦桧开始追随挞懒,事事讨好他,慢慢地成了粘罕的亲信。

建炎四年的时候,金将挞懒同秦桧一道,带兵进攻淮北的重镇山阳。为什么要让秦桧同行呢?因为挞懒认为,只有诱以和议,内外勾结,才能将南宋灭亡。这个“内”,只有秦桧可用。而秦桧卖身投靠女真贵族的面目,在南宋朝野还没彻底暴露出来,所以金统治者认为秦桧是最合适的人选。为此,秦桧南行前与妻子王氏密商计议,作了一番戏剧性的表演,以便让王氏也同自己一道回宋朝。于是王氏就故意大喊大叫说:“家父把我嫁给你,当时有资财二十万贯,要你我同甘苦。现在大金国信用你,你就把我丢在路上。”争吵不休。挞懒妻子一车婆听到了,就把王氏请到家里问是怎么回事。王氏全告诉了她。这一车婆又说给挞懒,于是挞懒也叫王氏以及侍从同秦桧南行。山阳城被攻陷后,金兵纷纷入城。秦桧等则登船而去,船行到附近的涟水时,被南宋水寨统领丁祀的巡逻兵抓住,要杀他。秦桧说:“我是御史中丞秦桧。这里有没有秀才,如果有应该知道我的姓名。”这时正好有个卖酒的王秀才,虽然从不认识秦桧,但却装作认得秦桧的样子,一见就作个大揖说:“中丞劳苦,回来不容易啊!”大家认为王秀才既然认识秦桧,就不杀他了,再加上他是中丞,就很周到地招待他,后来还把他们这一行人送到了都城临安。

同类推荐
  • 与心灵有个约会

    与心灵有个约会

    本书正是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提高交际处世能力、调整心态、和谐家庭生活、掌握职场生存要领的一部智慧宝典。本书通过大量经典的、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和深刻洞悉人性本质的阐释,使读者朋友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获得在人生各个关键时刻,一些温馨的建议或提醒。从今以后,在你身上散发出的心灵智慧,将照亮你所到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
  • 思考是快乐的

    思考是快乐的

    本书文集包括两辑:第一辑“出版者的思考”,是作者在出版一线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思考、经验总结,尤其是对少儿图书及市场的研究、思考、建议第二辑“言为心声”,是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见解。
  • 跟谁都能说上话

    跟谁都能说上话

    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没用,路人皆知的招数不灵!只需要此别人了解得更深入一点,你就能在人际场如鱼得水,轻松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顺利地交友办事。本书教会你十部100个最一针见血的交际必杀技!
  • 豁达是本草,心宽是良药

    豁达是本草,心宽是良药

    超然是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一盏智慧的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超然所展现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彻大悟洞悉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超然了,方可以坦荡,可以无拘无束,更加无尘无染,更加安然自在。当然,超然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我们要用超然之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活在凡尘俗世要看得开,放得下,悟得透,握得住,才能超然洒脱,才能豁然心安。
  •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本书将让你和100个成功的人成为朋友。10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犹如100个锦囊妙计,在你需要的时候,一一打开,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开阔。
热门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青鸟の恋

    青鸟の恋

    一个大大咧咧且对感情不感冒的女生的生命中注定有两个温柔优秀的男生的参与,她陷入在现在与过去的沼泽中,她该何去何从?谁才是她今生的牵绊与至爱?
  • 大荒神尊

    大荒神尊

    天才少年周阳,刚成年就被妖姬迷惑,盗走元阳,修为不增反跌,沦为武修界的笑柄。但是,一遇风云便化龙,自获得古剑止戈后,他踏乱世,斩邪祟,除妖魔,一步一步杀出一条血路,为人族担起守护之责,重现武道至尊!
  • 道破苍武

    道破苍武

    玄武大陆,武道为尊,强者为王。强者能一挥手就可以代替腥风血雨,而弱者却只能俯首为臣。在这里没有公平二字,只有残酷与血腥。弱肉强食本就是这世界的最高法则。人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在这里不同的命运,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天赋,可他们的最终,目标,那就是成为强者。为什么要成为强者?哪有很多理由。想要保护亲人,想要自力更生,想要争霸天下,想要享尽天下美女。道为何物?道义又是什么?武道是否有尽头?且看我如何【道破苍武】
  • 异世永安

    异世永安

    穿越而来,莫名被他囚禁在扶摇阁中,莫名被噩梦缠身,本以为躺在他怀里,便能够酣然入睡,却不料,他是她的另一场噩梦。十指缠欢,原是金玉良缘,却不料一纸休书,从此步步生怨。朝堂之争,他亲手喂她喝下堕胎药;沙场之战,她亲手刺了他一刀。“璟风,我来了,从此,再无人拆散我们……”
  • 王俊凯不要抛弃我

    王俊凯不要抛弃我

    剧情不算太虐心,大家可以放心!曾经的我们难道在也回不去了吗,当初的你为什么要一声不吭的就走...
  • 雪球专刊第028期:股市防忽悠指南

    雪球专刊第028期:股市防忽悠指南

    炒股这么多年,见识过带头大哥那个时代的QQ群炒股,后来的微博大V开二级圈子炒股。见识过中金在线要钱,知钱俱乐部要钱,还有某光头微信圈5000好友要红包。大多的论调都是:我是股神,你给我钱我包你赚钱,什么?你不给,那你滚吧,有的是人排着队等交钱呢!
  • 守护甜心之彼岸公主

    守护甜心之彼岸公主

    她。本是英国皇室大公主,第一首富千金。夜忧墨染。因为一场意外。她丧失了记忆,变成了日奈森亚梦。多年以后。他的亲生父母找到了她。她又变回了原来的她。在这之前。第38首富独女白初云陷害了她,守护者也不相信她。在她离开的三年以后,一场复仇行动开始。。。。。读者莫心急。千万不要相信我说什么一周四更这是瞎说。笑~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小说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小说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小说卷》所收录的均为新概念作文十六届获奖者的经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着优秀小说特有的叙事结构,行文脉络,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
  • 蓝蔷薇血族的女儿

    蓝蔷薇血族的女儿

    在十海边缘的架空大陆艾戈兰匹亚斯上血魔以及兽人和人类、精灵、夏亚进行了数年的战争,最终由人类精灵和夏亚组成的深林联盟击败了血魔和兽人组成的黑血联盟,封印了血魔第一始祖的灵魂把血魔一族悉数赶回了下界之门。故事开篇发生在这场席卷大陆上所有种族的战争结束后五百年,表面安澜的大陆实际则暗潮涌动,血与火的洗礼中种族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