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10

第10章 评及估教体育制背的景社分会析文化(1)

我国教育评估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是与本国的国情、管理文化以及教育系统的特点和目标息息相关的。只有理解了国情、管理文化及教育系统的特点和目标,才能真正理解教育评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才能真正把握我国教育评估体制创新和整体发展的脉搏。

一、教育评估与国情

各国的教育评估体制就像教育体制一样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因素决定的。我国教育发展的状况以及教育评估体制的现状与国情密切相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我国同时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完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不断取得全面进步。我国的立法和政策制订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两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近几年来,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管理非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这些国情比较吻合地反映到了我国教育评估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中间。

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穷国办大教育,数量、质量、效益都要搞上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广大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教育投入的制约尚未解决,市场的制约和管理的制约又接踵而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教育首先是谁的责任?评估教育绩效和质量又应该是谁的责任?由谁说了算?这些一时间变得模糊了。家长、领导、专家、同行、高校和用人单位、政府、学校自身以及社会应该在落实教育责任和教育质量保障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也变得不那么清楚了。如何实事求是地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是多一点公平,还是多一点质量与效率,是多一点一视同仁,还是多一点分别对待,教育评估将处于一种关键却尴尬的位置,其作用的发挥将受到种种限制,但又必然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不论是正面的作用还是负面的作用。教育评估无法回避和逾越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等现实问题,也难以摆脱评估系统内外的环境、政策和能力等方面的种种制约。

目前在我国相当严重的“应试教育”等教育问题以及教育评估方面的问题均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除了教育评估面对的现实制约以外,文化传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国历史悠久,从古代社会开始历来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同时强调“子不教,父之过”的家长责任。而在教育评估方面,又历来重考试、轻评估,在科举制度下没有形成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有机结合的教育传统和有利于现代教育评估发展的社会氛围。“均贫富、等贵贱”的社会公平理想和“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理念,也是与通过公共考试来选拔人才和实现社会升迁的实践相一致的,这种社会与教育公平的思想在过去的教育中主要是在科举考试中得到某种体现,而在我国现代公民社会中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另外,在我国还有中庸之道的儒家传统以及讲究人际关系和好面子的世俗文化遗风,这与评估本身重事实、重证据、重实证、重独立判断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在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往往强调只要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大家的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对于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数据和事实不能太认真,对于评估结果也不能太较真。这些传统和特点使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诚信原则在现实中受到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发展的环境正在得到积极的改善,人们对于教育质量保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教育评估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教育评估将会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完善不断走向现代化。

二、教育评估与管理文化

除了尊师重教、“中庸之道”等文化传统以外,我国古代也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天人合一”“君亲师三位一体”“君臣之礼”等传统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社会历史的改造,但仍然多多少少对当今的现实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大一统思想、人治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以及“一放就乱、一统就死”和轻实证等现象的背后,仍然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子。

从教育评估方面来说,造成实践中的诸多不足和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的原因除了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外,也有管理文化的制约问题。总体而言,缺乏评估的经验,对于有些评估的概念的理解仍比较模糊,对评估理论、模式与方法认识不够,这是造成教育评估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评估受现有管理文化制约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如把评估主要看作是行政管理的工具而不是专业服务,把评估的功能定位在绩效改进而不是质量保障,把评估程序中的学校情况介绍会称为汇报会,现场评估或实地访问称为考察,观摩教学或观课习惯地称为听课甚至是推门听课,同行复核称为专家审查等。

要从根本上纠正对于评估的认识偏差,必须首先通过改进对于评估的概念的理解,改造现有的言语系统,转变观念和评估理念,在把握教育评估的世界趋势的同时,与时俱进地从理论与文化层面进行重新反思和重新构建,克服现有管理文化中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为评估实践的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一直习惯于一切由政府包办代替,政府在管理上强调一竿子到底,学校也已经习惯于政府的大包大揽,如果要把学校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学校就感到不适应。这样那些政府管不到或者管不了的、学校也不能管或者不想管的就变成了管理的真空。这种管理的真空和责任的缺位主要应该归因于政府功能的定位。那么现代政府应该做什么?

首先,应该在民主法制基础上,依法治国、服务社群、尊重和保障作为个体和组织的国民的基本权益。最近以来,民主法制、依法治国和保障权益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这勾勒出了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主要的基调,也为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创造了契机。现代政府是守法政府,即便是这个法律专门就是制约自己的也是这样,它参与社会规则制订但从不凌驾于规则之上;现代政府是取政于民并还政于民的政府,它主张并服从民主原则;现代政府是实施非集中化管理的政府,它在通过法制来实现社会控制的同时,用民主来维持社会的活力、和谐和凝聚;现代政府是有限责任政府,它只管好自己该管的事,不会去干涉甚至侵害本来就应该属于你的权益,更不会今天用一只手给你的权利,明天又用另一只手把它拿回去。

那么,拿这样的政府观来看待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尊重学校和学生的国民待遇,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中维护他们的应有权益;不仅要科学管理,而且要人文管理;政府、社会、学校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对于政府来说,评估是间接实施宏观监控的手段,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行政权利的延伸,更不是权利的变相集中,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一种公开化的社会专业服务,而对于学校来说,它是在外部协助下的一种质量自我保障的机制。只有明确学校是教育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学生是学习质量的主要责任人,才能实现教与学的质量责任主体和教育拥有权的回归,才能真正把“要我评”转变为“我要评”,才能实现教育评估中从政府本位向学校和学生本位的“哥白尼式”的中心转移。

要建立现代政府,引领先进的管理文化,一定要抛弃万能政府的迷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要政府来负责全体人民的全部大小事务。在人民不需要政府服务的方面,政府就不要去过多地干涉,政府主要管好自己的该管之事。同时,你为他服务,不能到最后变成是他为你服务,跟着你转。总体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政府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包打天下的情况已有好转,但是,教育评估却很可能成为最后的、最顽固的堡垒。除了它涉及到权利和权力的延伸,还由于它本身是一个管理环节,不太好与行政管理严格区隔,同时它作为一项专业服务本身也还十分稚嫩。但是,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要建立可靠的教育质量保障和改进机制,必须对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职责进行区隔、界定,并制度化地相对固定下来。

三、教育评估与教育系统的特点

教育系统本身的一些特征对教育评估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使得教育评估也比其他普通的项目评估更具复杂性,因此,任何简单化的或者轻描淡写的评估方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同时,教育变革的长效性要求教育评估不能成为一蹴而就的工作或者是一槌子买卖,而要关注过程和长期的影响。而教育工作的人本特性则要求评估工作特别要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参与和人的感受。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你真正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未来的机遇和财富在哪里吗?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都面临着回答这两个问题。《说中国》是一部集30年思想探索之大成,给千千万万中国人带来希望之光的书。全书详细分析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实,一一解剖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困境、政治理想、文化冲突、历史环境、个人梦想,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中国经济和个人生存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当下的中国人面临着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的焦躁不安史无前例,只有由下而上培养公民社会,推广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并自上而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打动亿万中国人,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和富强。
热门推荐
  • 青瞳之大出天下

    青瞳之大出天下

    她被亲爹“二次打包”送去和亲,策划出逃,青梅竹马的男人却松开了她的手,这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男人却要和她私奔!可笑,只不过,为什么在见到他上演苦肉计的时候,那颗冰凉的心,竟然微微的暖了……
  • 修仙上界有个坑

    修仙上界有个坑

    修仙?人间食堂奇葩,仙界食堂简直就是魔鬼好不!为毛还是一门强制必修课?历练说得很恐怖似的,其实有个毛,毛都没有。忽略特高端人群,修仙就是属于逗比的世界。最擅长,一本正经的……说瞎话。没有太多恐怖,后来才明白,这是一个被人操控着的休闲安乐区。后来?玩够了就回来罗,哪有那么多后来!
  • 我们才是:奇葩

    我们才是:奇葩

    难到不是这样的吗?这个家伙哪里冒出来的!
  • 永镇荒宇

    永镇荒宇

    不知几度险死还生,几度魂碎欲亡。一路高歌伴苍茫白骨,血雨腥风!一垄青衫,一柄血剑,一声狂啸!杀意凌九霄,桀骜屠天骄!平凡少年,不甘平庸,偶得神秘残剑,从此鲤鱼跃龙门,离家族,拜宗门,游苍玄,修武道。。。。。前方无路,便染血成海,白骨成舟,缔造传奇,接受信仰,成为传说,永镇荒宇!
  • 设局

    设局

    认识岑昱之初,孟词以为他是男神、暖男,认识岑昱之后,孟词才知道,他就是一藏着尾巴的大灰狼。而他为她做的一切,只为引她入局。
  • 耕心铸魂

    耕心铸魂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内核在哪里?社会变迁、经济转型北京下企业领导人如何看待、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本书通过对中航工业西航改革、发展、提升、突破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进行系统总结,给读者展现了当代中国企业走向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画卷,值得广大企业管理者阅读借鉴。
  •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

    能力比成绩更重要,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素质。这本书就是培养与学习这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独生子女,宅男,独来独往,个性等越来越多的热词,将孩子们从小就围困在“自我”之中,走入社会,会茫然失措,提前学习生活常识,会让孩子们更健康! 世界如此险恶,我们要提前为自己储蓄能量。本书中有80种方法,60多个小故事,30种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打开本书,提前面对,就是提前为自己储蓄能量。在学校中也要“做人、做事、做强者”“为人、处事,做朋友”。 “中学生学常识”系列,共分“人际交往”“心理暗示”“演讲口才”,读了这几本书,学了这些事,你的人生将会与众不同。
  • 黑篮二三事

    黑篮二三事

    没有看过漫画,与剧情无关,或许有些小白,但是很温馨,无cp只有纯纯的友谊,不喜勿入哦(?-ω-`)酒井优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她在一起,你得活跃气氛,你得卖的了萌。且看一个少女来到诚凛与黑蓝众人发生的日常生活吧!
  • 乱世秦歌

    乱世秦歌

    大秦第一猛男,嫪毐;战国第一小受,龙阳君;华夏第一阉贼,赵高......在这硝烟四起的战国末年,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穿越两千三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唱响这乱世秦歌。
  • 青春里的悲伤与美好

    青春里的悲伤与美好

    青春,我们一起疯狂,一起悲伤,一起放纵的那些岁月,如今当我们站在青春的湮灭处唏嘘时,还有没有一种悲伤,有没有一种记忆,有没有一种友谊,总让我们点墨成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