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600000029

第29章 颠覆性革命的对冲基金投资(1)

“只需要注意坏的方面,好的方面会自行增长。”

——约翰·保尔森约翰·保尔森:金融风暴中的贪婪者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巴菲特的这句投资格言广为流传。如果要将它演绎为一幕剧,约翰·保尔森当是最佳男主角。

约翰·保尔森(JohnAlfredPaulson),是Paulson&Co.公司总裁,这家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对冲基金。约翰·保尔森,亿万富翁,是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最大赢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肆做空而获利,因此被人称为“华尔街空神”。

2006年,深秋的上午,纽约中央公园,秋叶似火。

沿着湖边的小径,约翰·保尔森缓步慢跑,与其他心情轻松的晨练者不同,他看起来眉头微皱,心事重重。当时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如中央公园这满园的枝叶,红火而繁荣,这使得约翰·保尔森专门做空抵押债券的基金一直在赔钱。更要命的是,关于房地产市场利好的消息铺天盖地,乐观的房产市场专家和贷款机构们,不断地鼓吹着房价将持续上涨,或是美国联邦政府将降低利息以维护市场。

但是,约翰·保尔森坚信,冬天一定会到来,到那个时候,再红火的枝叶也会在寒风中凋零。

53岁的约翰·保尔森并不是根据标准的华尔街金融高手的成长轨迹出现的。1978年他毕业于纽约大学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紧接着考入哈佛商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MBA学位,随后进入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咨询集团担任管理咨询师。

在此过程中,约翰·保尔森练就了出众的财务分析能力,这使得他后来的投资策略与传统的金融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思维并不受制于华尔街的金融体系中的条条框框,他也并不依赖信用等级评级机构的打分,而是喜欢海量收集财务信息自己分析,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1984年,他转投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负责并购业务。他的一个客户——马蒂·格鲁斯管理着一个非常成功的风险套利公司格鲁斯合伙基金。这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但是获利颇丰。约翰·保尔森意识到:“虽然贝尔斯登的收益也相当丰厚,但它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赚取佣金,这与投资业务的盈利相比显得相当有限。基金投资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与其帮人赚钱,不如自己行动,在贝尔斯登任职4年后,他决定从投资银行转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鲁斯合伙基金,成为合伙人之一,正式开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保尔森用200万美金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当时的公司只有两人,保尔森和他的助理。由于在贝尔斯登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公司合并业务了如指掌,他将这支基金专门用于合并套利的投资,即同时买入及卖出两家合并中的公司股票,从而获取无风险的利润。

2007年以前,在高手如林的华尔街,约翰·保尔森仍然名不见经传,但他时刻都保持着警觉的目光,如同蛰伏在灌木丛后的猎豹一般,伺机而动。

在房产借贷市场中,贷款公司为了分担风险共享收益,找到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其债券化,就产生了CDO(担保债务凭证)。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倍~30倍的杠杆操作。比如有一家阿呆投资银行的自身资产为30亿美元,采用30倍的杠杆操作,即以30亿美元的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如果投资盈利5%,那么阿呆投资银行就获得45亿美元的盈利,相对于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但是杠杆操作风险高,按照正常的规定,阿呆投资银行本不愿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是CDS(信用违约交换)。

阿呆投资银行找到阿瓜,阿瓜可能是另一家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阿呆为杠杆操作做保险,每年支付给阿瓜5000万美元的保险费,连续10年总共5亿美元。如果CDO没有违约,除了5亿美元的保险费,阿呆还能赚40亿美元;如果CDO有违约,反正有阿瓜来赔。

对于阿呆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投资。但阿瓜也不是傻子,通过统计分析,在繁荣的市场中违约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笔保险,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美元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美元。

这是一笔多好的买卖啊!华尔街大多数的“阿呆”与“阿瓜”们,在美国房价长达十余年的增长中,尽情享受着一场空前的财富狂欢。

2006年初,人们普遍认为,房价绝不会在全美国范围内下跌;房贷专家们不断地鼓吹着,楼市和住房抵押市场将持续红火;利好消息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华尔街的绝大多数大腕们也持同样的论调。信用(证券)等级评定机构也纷纷为华尔街的金融产品打出AAA评级。

在华尔街的财富狂欢中,约翰·保尔森却异常冷静,他敏锐地发现了美国房贷市场的泡沫。

“专家们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蒙蔽。”约翰·保尔森摒弃了评级机构的打分,他亲自带领自己45人的团队,追踪成千上万的房屋抵押,逐个分析所能获取到的个人贷款的具体情况。

“从最开始就要选出那些埋藏着地雷的个人按揭贷款证券。”那段时间,约翰·保尔森和他的团队在办公室里分析各种资料,直至深夜。随着逐渐地深入,他越来越深信投资者大大低估了房贷市场的风险,债权人越来越难以收回贷款。

透过写字楼的窗户,看着深夜的华尔街,约翰·保尔森隐隐觉得,一股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将从某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里迸发出来,不可收拾。他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恐惧者即是清醒者。

华尔街为房贷市场发明的两种金融产品——CDO与CDS之间的关系是:CDO的风险越高,为其担保的CDS价值就越高。在房产繁荣时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CDO没有太大的风险,所以CDS的价格非常低。

凭借清醒的分析,约翰·保尔森剥开了房产繁荣的虚表,他费尽周折地劝说投资者们,要使他们相信美国房产市场正面临极大的危机,而要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的资产,进而获利,做空CDO则是一本万利的最好选择。

然而,盛世危言,信者寥寥。

许多投资者疑虑重重,甚至嗤之以鼻,因为做多CDO使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还是有少部分约翰·保尔森的长期合作伙伴给予了支持。

2006年7月,约翰·保尔森筹集了1.5亿美元,为第一只用于做空CDO的基金建仓。他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基金操作模式:一边做空危险的CDO,一边收购廉价的CDS。

随后的几个月,美国房产市场却依然繁荣,丝毫看不到萎靡的迹象,约翰·保尔森的基金一直在不断地赔钱。有投资者好几次急匆匆地问他,是不是应该止损。他断然回绝:“不,我还要加注。”

虽然他对投资者表现得镇定自若,但他自己的内心却一直不能平静。一方面,与当时主流投资方向全然相反的基金操作方式,使他感到压力重重;另一方面,在不断地追踪大量个人按揭贷款情况的过程中,他又清晰地感觉到巨大的成功正一步一步地临近,正如猎豹已经锁定了笨重而软弱的猎物,那种激动与欣喜已经无法平息。

2006年年底,次贷危机已经初见端倪。约翰·保尔森的基金已经扭亏为盈,升值20%。他的信心越来越足,紧接着又建立了第二只同类基金。

2007年2月,寒意袭入华尔街。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预报季度亏损。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投资次贷的两只对冲基金也相继垮掉。这一切无不意味着,大规模的信用违约已经到来,华尔街的“阿呆”和“阿瓜”们精心构筑的财富大厦,其根基已经开始松动。在金融市场中,CDO风险陡增,其价值大幅缩水,而CDS大幅增值。

这一切,正是约翰·保尔森在过去那些华尔街不眠夜里所预见到的,而他管理的两只基金在华尔街的冬天异军突起,至2007年年底,第一只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也升值350%,基金总规模已达到280亿美元。

据《阿尔法》杂志统计,约翰·保尔森在2007年的收入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

大规模的危机终于在2008年爆发,贝尔斯登倒下了,雷曼兄弟死掉了,华尔街弥漫着恐惧的气息。正当另一个著名的保尔森——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为金融危机焦头烂额时,约翰·保尔森正在与乔治·索罗斯共进午餐。

“只需要注意坏的方面,好的方面会自行增长。”这就是约翰·保尔森的投资信条,而他的贪婪似乎才刚刚开始,“我们只实现了预期收益的25%,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将在接下来的三年逐步显现。”

但是,变数永远是投资的主旋律,也是它吸引着人们甚至使人如痴如狂的最大魅力。

金融风暴之中,投资银行不行了,保险公司也忙于自保。对美国政府来说,“阿呆”和“阿瓜”们已经靠不住了,他们开始把信心寄托在诸如约翰·保尔森这样的“贪婪者”身上,更希望这些“贪婪者”能够挺身而出,成为“拯救者”。

2008年11月13日,约翰·保尔森与其他4位排名前5的对冲基金大佬,出席了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

正处于恐慌中的人们永远不会了解:当这5个在2007年收入分别超过10亿美元的大佬,结束一天的会议后,走出美国众议院办公大楼,对着华盛顿清冷的夜空,心中升腾着的是怎样一种使命感。不过,人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次契机,也将是一个转折。

听证会后,约翰·保尔森一反常态地开始买入CDO。风暴中的贪婪者,已出手力图挽狂澜于倾倒……

截至2007年6月1日,保尔森公司管理着125亿元(95%的金额来自机构),到2008年11月时,基金已经跃升为360亿美元。在他的指挥下,保尔森公司在抵押赎回证券市场获利。2008年,他决定发起一家新的基金,用来投资那些因为次贷风暴而面临危机的投资银行及其金融机构。2008年5月15日,保尔森在第一季度买了5000万股雅虎的股票,表明他支持CarlIcahn代替雅虎董事会。在2008年初,保尔森公司聘请了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

2008年9月,保尔森在英国最大的5家银行中的4家身上押宝,3.5亿英镑用于巴克莱银行;2.92亿用于苏格兰皇家银行,2.6亿用于劳埃德TSB集团,他最后获利2.8亿英镑。2009年8月12日,保尔森购买了200万股高盛股票和3500万股RegionsFinancial股票,他还购买了美国银行的股票,预计到了2011年会翻一倍。2009年11月,保尔森宣布他创建了一只黄金基金,用于投资开发金矿的公司和进行黄金投资。

约翰·鲍尔森的8个启示

美国纽约的对冲基金管理人约翰·鲍尔森(JohnPaulson)通过做空楼市和大型金融企业,他的公司在2007年到2009年年初之间赚了200亿美元。鲍尔森个人所得算下来接近40亿美元,平均每天超过一千万。这比罗琳(J.K.Rowling,《哈利波特》作者)、温弗莱(OprahWinfrey,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和伍兹(TigerWoods,著名高尔夫球手)3个人2007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

鲍尔森是怎样办到的?

2006年,鲍尔森相信楼市即将崩溃,拿出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购买以高风险抵押贷款产品为标的的套保产品。楼市崩溃、抵押贷款大幅贬值的时候,鲍尔森的套保产品疯狂升值。这一年,他的一只基金涨了超过500%。2008年,他做空了金融股,当金融企业纷纷倒下的时候,他又赚了。

他的成功之中,有没有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习的投资技巧?有的。当然这些技巧不能保证成功,但鲍尔森和其他一些投资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确实给那些愿与华尔街专业人士一决高下的人带来了鼓舞。

鲍尔森这笔200亿美元的史上最赚投资之中,有8条投资经验可供借鉴:

1.专家所言,不可全信

2007年和2008年楼市崩溃、股市狂跌的时候,很多投资者都“亏大了”,但谁也没有那些深陷不良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亏得多。而创造这些投资产品的,正是这批银行家。就在鲍尔森和其他人做空这些投资产品的时候,华尔街的资深分析师们还信誓旦旦地为其安全性打包票。

经验:华尔街推出“不容错过”的新产品时,留个心眼。

2.泡沫等于麻烦

一些理论派的人士说,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了。但从楼市、能源、科技到亚洲货币,近几年的一连串金融泡沫说明,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容易失去方向,越来越容易跑过头。今天,大大小小的投资者都看同样的文章,看同样的商业电视节目,追捧同样的热门投资秘诀。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同时挤向一个门口。

经验:留条退路,也要留出现金预防市场重挫。

3.关注债市,发现问题

很多投资者跟踪股市的涨跌,对债券市场的起伏却只有模糊的了解。这是不行的。从过去的情况看,问题的萌芽都出现在很少有人关注的复杂市场,比如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这些问题最后整垮了楼市和股市,也整垮了整个经济。鲍尔森和他的团队准确地预测到了这一排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经验:债市对问题的预测能力强过股市。

4.掌握新的投资品种

鲍尔森通过买进信贷违约掉期(CDS)这种为债务提供担保的衍生品,获得了巨额利润。当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债券重挫的时候,鲍尔森这些套保产品的价格大幅上升。但很多专业人士对CDS合约缺乏了解,或者是懒得去学习这种相对较新的投资品种。

鲍尔森及其团队当时对CDS合约一点经验也没有,但他们花了时间去了解。

经验:学习各种新推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其中一部分可以在投资组合中起到宝贵的作用。

5.用好套保产品

一些投资者曾担心楼市崩溃,但很少有人为此采取应对措施,尽管当时CDS等套保产品都在卖白菜价。价外看跌期权(一种只有在市场重挫时才会得到回报的期权)当时的价格也很合理。便宜归便宜,但很多专业投资者还是忽略了套保产品。

经验:不要低估看跌期权这些“安全网”的价值。

6.经验就是财富

危机中的一些最大赢家已人到中年,有人觉得这些人早已风华不再。但他们经历过以往的市场低迷,而一些银行家只识繁华,在危机到来时措手不及。

经验:以古通今,利莫大焉。

7.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同类推荐
  • 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研究

    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研究

    本书以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为研究中心,按照从理论研究到风险收益模型的构建,再到结论分析的研究逻辑,对我国股票收益率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的典型事实,包括股票市场收益率的统计特征以及动态行为、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销售中的心理学

    销售中的心理学

    多拿订单,提高业绩可以说是每个销售人员的心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销售人员付出了辛苦,却收效甚微。其实,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攻心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不要畏惧客户,也不要担心自己搞不定,只要能把握客户的心理,与其结成心理同盟,那订单就是唾手可得的了。本书通过对概念的阐述和翔实案例的分析,旨在指导销售人员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看透客户的内心,更好地促进销售工作,实现成功销售。
  •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它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它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犹太人进行世界交谈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活的智慧和触及万物的力量。
  • 任正非这个人

    任正非这个人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热门推荐
  • 遇上你是我的缘

    遇上你是我的缘

    沐芊晨,虞梦紫都是高中学生,她们是因为有喜欢的男生在那所高中里,至于他们能不能在一起,还需要经历一个奇幻的经过……韩氏、皇甫氏还有单氏这三大集团是世交,他们儿子也都是好兄弟,三人长得很帅,有很多的女生都喜欢他们,但是他们会选择谁……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神奇而又美好的旅程……
  • 少年医圣

    少年医圣

    王峰,一个经常受到欺凌的农家子弟,一次意外获得医门传承成为修者,从此在大都市当中混的如鱼得水,他脚踩敌人,怀抱美女,走上世界的巅峰。
  • 重生校园之妖娆

    重生校园之妖娆

    一场意外,让她获得了新生,当然也伴随着那一天重生神器,让我们来看看。她这一生将会称为什么?最终守护她的人又是谁?她的心又在谁身上?敬请期待吧
  • 桃花圣手

    桃花圣手

    王阳,浙江省金陵市龙门镇靠山屯人士,职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表面上来看是一个穷的饭都吃不起的无名青年,隐藏职业为富三代,官三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阳王大官人轰轰烈烈的诞生了。王大官人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人惊奇的发现,刚刚出生的王大官人胸前长着两块发达的胸肌,肱二头肌也是若隐若现。王大官人的跟班周小星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夸张的描述描述:王阳,江湖人称风流才子神医王阳。生于靠山屯村西头,生时有狂风,有雷电,有浓眉,有腿毛,有胸肌…
  •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三年婚姻,苏婉忍受自己的丈夫与旧爱藕断丝连,李欣然的设计陷害,让她陷入抄袭风波,而她的丈夫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是第三者!名存实亡的婚姻令她心力交瘁,原来费尽心机得到的,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梦。离婚之后,她在职场大放光芒,原本瞧不上她的前夫却厚着脸皮贴上来,不仅破坏她的相亲,还搅黄了她的约会,厚颜无耻,“你还欠我一个孩子!”
  • 冷血三公主校园复仇

    冷血三公主校园复仇

    家族的尔虞我诈,友谊的背叛,爱情的虚假,她们因为有着共同被伤害过的经历而走到了一起。她们发誓,要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伤害过她们的人后悔。三年的魔鬼训练,让她们在杀手界里名声大噪。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一次任务中,她们与他们相遇,一次次不分上下的交手、被迫的合作,是敌是友分不清的界限,让他们兜兜转转。摩擦的火花中,谁对谁暗生情愫?最后,她们能否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呢?求采纳!!!
  • 蛊妃嫁到: 王爷夜来袭

    蛊妃嫁到: 王爷夜来袭

    舜华王朝皇帝与已故狄国公为当时未满周岁的狄国公长孙女狄灵儿与年仅八岁的六王爷祁连凯定下婚约,待狄灵儿及蒂那一年便迎娶为正妃。时光流逝,狄国公逝世,国公府日渐衰败退居江南,不负往日繁荣,机缘巧合之下,苗族蛊女狄灵儿穿越而来取代狄小姐身份,嫁入豪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界尊宠

    魔界尊宠

    那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围攻,看着满地的尸首,血流成河。魔界尊者魔珞儿仰天长笑,刹那间满头青丝瞬间变雪发,湛蓝的眸子释放出幽红妖邪的光芒。在整片赤红的,如血如荼的彼岸花海中,魔珞儿强行开启异次元空间,身体幻灭冰冷的话语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荡进心中。“我入轮回道,待我叱咤风云觉醒时,定报仇雪耻!诸天万界,唯我独尊!”看着满地的横尸遍野,他站在妖异的花海间驻足良久,内心的空当让他忍不住叹息。“轮回么?无论多久,我等你。”
  • 九与鸟

    九与鸟

    八年前,她是富有正义感的女孩,保护弱小,俨然街头霸主,而他是邪恶小男孩,无恶不作……八年后,她是捉妖派掌门人,而他则是千年鸟妖。两人的之间谱写了一首虐恋的爱歌……
  • 仙君他要我还债

    仙君他要我还债

    第一次见重宴时,酒幺还是一株月桂。他锱铢必较,对赠她的十年甘露谨记在怀。三百年后,蟾宫复见,夜色初上月华未露。他风姿卓绝,一派谦谦君子。她笑意盈盈:“祝殿下早生贵子。”“欲行此事,怎可以少了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