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600000041

第41章 最大众的商机最多(5)

尽管这笔生意让“斯卡蒂那商行”获利不少,但是,阿马迪·贾尼尼想要做更大的生意。他并不满足于现在商行的中间商的业务所得,他要减少中间环节进而能降低进货价格。他跑到农家去收购果菜,在农作物尚未采收之前就和果农们与菜农们签订收购合同。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先支付一部分定金,可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他想要低价收购和低于其他经销商的售价出售成为了现实。他所销售的蔬菜和水果的价格甚至比码头上的同类商品还便宜许多。这样一来,阿马迪·贾尼尼不仅从贩运商手中夺得了利润,而且比贩运商们买来的还便宜。果农和菜农也很高兴,因为他们还没有采摘果实就已经获得了收入的一部分,而他们所生产的农作物的因被预订而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同时也减少甚至避免了因气候突变而造成的损失。阿马迪·贾尼尼的这种做法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而他那时才19岁。

从此,阿马迪·贾尼尼被周围的人视作是一个经商的奇才、鬼才。

同年,阿马迪·贾尼尼提出了他的“农民银行”的构想。他的这个构想的基础源自他在经营农作物合同交易过程中所注意到的农民的贫苦。而当时大多数的意大利移民所从事的正是农民这一低技能低收入高风险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一旦陷入困境,他们贫病而死的几率远远高于街头的流浪汉们,因为,流浪汉们没有什么资产可以失去,并且流浪汉们多少还是能从乞讨中获得一点收入,或者是去救济场所获得救助,而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很难放下自己所耕种的土地,而一旦破产,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会让他们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毕竟不是每一个破产的农民都会因为还不起高额的利息和不多的本金而拿起枪杀死债权人的。而农民的耕作离不开农具和种子,收成不好或卖不出好价钱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低到他们不得不为了买农具和种子而将自己的农田作为担保以便向放高利贷者借钱,而那时代银行是不愿意冒任何风险给可能无力还贷的的农民放贷的。正是基于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和记忆和自己在经商中所见所闻,阿马迪·贾尼尼才萌生了向那些可能无力偿还贷款和利息的农民提供贷款的念头。阿马迪·贾尼尼的这一想法中包括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不收利息。而他盈利的模式则是用贷款的形式取得借贷的农民下一季收获的买卖契约。这就是他最初的“农民银行”的雏形。阿马迪·贾尼尼最终成功地将这一构想付诸实施时当然不是在他19岁的时候。

经过几年的奋斗,阿马迪·贾尼尼的事业确实有了一些成就。1892年,他和银行家科涅尔的女儿结婚了。没有人会想到这婚姻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正是这一婚姻改变了世界金融业。当然,首先改变的是阿马迪·贾尼尼。

1902年,阿马迪·贾尼尼的岳父科涅尔去世,科涅尔给自己的女儿留下的遗产中包括哥伦布银行的一些股份。而正是这些股份使得阿马迪·贾尼尼有资格继承他的岳父的位子——根据阿马迪·贾尼尼的岳父科涅尔的股份比例,阿马迪·贾尼尼有权进入哥伦布银行担任该银行的董事,而事实上,他确实那么做了。于是,阿马迪·贾尼尼的名片上就有了“哥伦布银行董事”的头衔,作为银行董事的阿马迪·贾尼尼自然要履行他的职责,他来到银行开始了他的新工作。阿马迪·贾尼尼与下属的关系处理的很好,他也确实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他和和银行的创建者却会经常发生争执,原因是他们之间对哥伦布银行的经营方针的看法距离过大。阿马迪·贾尼尼希望哥伦布银行能够对贫民放贷以此拓宽经营范围,而哥伦布银行的创建者则要坚持按既往的经营方式继续这家银行的运营。经过多次争论后,阿马迪·贾尼尼意识到自己想要影响哥伦布银行的创建者是不现实的。他决定自己开一个按自己早已形成的经营思路运行的银行。

恰在此时,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了旧金山,当地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在“东道主”的市场中抢得客户与市场份额是作为进攻一方的外资银行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外资银行因为有大规模的资本作为后盾,同时,他们在进入旧金山前就已对旧金山现有的银行做过调查,可以说,“入侵者”对于旧金山现有的当地银行的经营方法与策略及市场份额乃至每家银行的营收情况、资本金多寡都了然于心。而作为守方的旧金山现有银行从业者们也不会坐以待毙,这样,在决战之前的攻防战开启前的对峙局面必然存在一段时间。而事实上,当时的对峙确实存在着。金融家们的对峙可不像我们在看拳击或搏击擂台赛时的对峙环节那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后自己摩拳擦掌准备攻防。作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每天都必然会有一笔可观或不可观的钱进或出。而对于当时的银行家来说:或是从事投机,或是目光紧盯着大企业,没有一家想到小本经营的贫苦农民。商业鬼才阿马迪·贾尼尼注意到这些情况,他知道自己要开的银行只有将那些不被当作客户的农民作为自己即将开办的银行客户,他的银行才能有立足之地。

现在的阿马迪·贾尼尼可不是单枪匹马,他和他的9个朋友商定合股开办银行。根据他们的商讨所达成的共识,作为银行的10个股东的他们的股份只占银行股份的1/3,另外的2/3的股份将向普通人募集,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家银行的股东,无论是鱼贩、菜商还是在农场里耕作的农民。因为,募股对象实际上主要是意大利移民的缘故,所以,这家银行的名称就叫“意大利银行”。

阿马迪·贾尼尼的构想与当时的银行业通行的做法是完全背离的,当他将自己的构想告诉那9位合伙人时,他们最初并不理解,但是,在阿马迪·贾尼尼的解释下,他们明白了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扩大他们的这家即将成立的银行在普通人中的影响,从而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以后的事实将证明,正是由于阿马迪·贾尼尼的这种经营思路,意大利银行才能够以从很低的起点上飞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美国第一大银行。

无论想法如何贴近现实,但是,离经叛道的模式意味着要获得开办银行所需要的全部资本金与股金决非易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刚开始募集股金时,阿马迪·贾尼尼和他的合伙人们确实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游说他们的投资人。而在美国北海岸的意大利移民的一个存钱的习惯也是阿马迪·贾尼尼和他的合伙人们必须要在游说中解决的问题:这些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更愿意将自己的金币藏在床垫下面也不愿用来买股票、当股东。计划中的那2/3股金的募集确实不顺利,阿马迪·贾尼尼和他的合伙人们并没有将时间和精力无限期地花费在游说他们意向中的投资人身上,他们决定自己增加投入以凑足开办银行所需要的股份。

1904年10月17日,意大利银行正式开业。

阿马迪·贾尼尼的意大利银行开业后的存款额业务尽管是月月上升,但是与他之前担任董事的哥伦布银行相比,距离还很远。但是,贾尼尼对自己的银行业务会将哥伦布银行远远地抛在后面是有信心的。因为,他知道在他的银行里,小业主和农民不用担保就能获得25美元低额贷款。这可是其他银行所不会考虑到业务,而这一地区的低收入农民的数量早已为阿马迪·贾尼尼所了解。他经常一家一户地拜访那些农民家,他要说服他们将钱存到他的银行里来。阿马迪·贾尼尼的做法确实是在帮助那些农民和小业主,而这些人一旦赚到了钱,自然会成为意大利银行的忠实储户——无论是意大利人还是意大利裔的美国人,他们的感恩心理都是同样来自意大利的阿马迪·贾尼尼所熟悉的。

1906年4月18日上午,旧金山突发大地震。因为是突然发生,所以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阿马迪·贾尼尼的运气倒是不错,他的意大利银行所在地尚未遭到很大损失。载阿马迪·贾尼尼亲自监督下,他的职员们将银行8万美元现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正是这8万美元现金的安全与及时的转移,为他的银行能在灾后迅速恢复营业提供必需的支持。

2天后,旧金山各大报纸共同发起倡议,呼吁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灾后重建工作。阿马迪·贾尼尼参加了这次紧急会议。会上,几乎所有的与会商人都要求银行发放贷款,而银行方面则基于自身的财产的安全而拒绝放贷。会场上争吵不断。就在商人们与银行家们吵得不可开交之际,阿马迪·贾尼尼站了出来,他说:“我是意大利银行的贾尼尼,我们会在明天正式开业!而且是露天营业!”这段并不长的话顿时将会场上的银行家们与商人们吸引到阿马迪·贾尼尼身上,他们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是真实的。

1906年4月22日,也就是大灾难后的第4天,旧金山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意大利银行正式开业,时间照旧,露天营业,不受地震威胁!”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是,阿马迪·贾尼尼的意大利银行的这一广告登出来后,前来意大利银行存款的人比取款的人还多。这其实并不难解释原因:因为鉴于地震引起的火灾,人们认为钱还是存在银行比较保险。这次行动令那些拒绝开门营业以求自保的银行家们后悔不迭。

在这次地震后,意大利银行再也不是一家小银行了,它迅速发展成为了旧金山地区众人皆知的大银行。

1903年~190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恐慌如同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储户们纷纷提取存款,银行业大有雪崩之势而难以控制。加尼佛尼亚州的情况虽然没有其他地方那么严重,但受大气候的影响,形势也丝毫无法乐观。与其他同业相比,阿马迪·贾尼尼的意大利银行算是比较幸运,他的银行并没有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破产或从此一蹶不振需要救援。阿马迪·贾尼尼注意到在整个旧金山地区只有一家银行没有受到影响,那就是加拿大银行。

为此,阿马迪·贾尼尼专门去做了考察。通过考察,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加拿大银行在全国各地均设有分行,所有的分行形成一张网,而通过这张网加拿大银行从全国各地吸收存款汇集到总行,这样一来,加拿大银行就具有很强的机动支配能力。这和当时的美国金融体系大不相同。在当时的美国,各地方银行是将他们的黄金集中到华尔街的大银行去。而华尔街一旦出现危机,各地银行也就失去了保障。

阿马迪·贾尼尼意识到:意大利银行要想长久发展和壮大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行网!

随后,他开始了一次当时的美国银行家们所没有想到或不敢想或想到而不敢做的事——逐步收购、兼并一些经营不善的地方银行。

阿马迪·贾尼尼兼并的第一家银行就是他的故乡圣诺耶的一家高利贷银行。尽管美国的法律禁止单一银行取得其他同业银行的股份,但法律是有漏洞的,他只要买下除了为首的那个家族之外的小股,总股份超过半数,吸收合并就是合法的。而像这种经营不善的银行,小股东正巴不得出让股份呢。因此,阿马迪·贾尼尼顺利完成收购。

1910年,阿马迪·贾尼尼收购了旧金山银行和旧金山机械银行,此后不久,他又成功地收购了圣玛提欧银行。但这些银行都不是阿马迪·贾尼尼真正的目标,他的目标是洛杉矶。1913年,阿马迪·贾尼尼来到洛杉矶继续他的收购经营不善的银行的工作,当他正打算继续买下另一家即将破产的联合银行时,引起了当地的银行业的警觉,他们随即组织起来反对阿马迪·贾尼尼的收购计划作为抵抗的前奏曲。当地报纸当时有一个标题就是“打击意大利的侵略”。

阿马迪·贾尼尼当然知道自己必须对此作出反应。他也确实做出了反应,准确地说是对洛杉矶银行家们的反击。他在次日的报纸上刊登了整页广告:“贫穷的意大利借钱给贫穷的小市民和劳工。意大利是贫穷人之友。”

当时的意大利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贫穷国家,当时的意大利移居海外的人口多达87万。除了刊登那一整页广告作为还击洛杉矶银行业对于自己这个入侵者的抵抗外,他还用7国语言登出了自己银行的广告,他将加州的普通人及移民作为自己的宣传对象。走“市民路线”再次获得成功。

及至1918年时,阿马迪·贾尼尼在加州的意大利银行分行已经发展到24家,成为全美最大的分行制银行。

1928年夏天,积劳成疾的阿马迪·贾尼尼离开了刀光剑影的纽约华尔街,他像其他意大利人一样要回到风光旖旎的家乡意大利去休养了。阿马迪·贾尼尼的故乡就在米兰。

尽管,阿马迪·贾尼尼人在意大利的米兰休养身体,可他的心却仍然在美国的纽约。阿马迪·贾尼尼始终密切地关注着万里之遥的纽约华尔街的情况。一天,贾尼尼突然被一条新闻惊呆了:“贾尼尼的控股公司纽约意大利银行的股票暴跌50%,加州意大利银行的股票亦出现36%的跌幅。”

原来,意大利银行收购旧金山自由银行之后,金融巨头摩根怀疑阿马迪·贾尼尼野心勃勃要控制全美国的银行业,因此在摩根控制下,纽约联储银行以意大利银行涉嫌垄断为由。强迫阿马迪·贾尼尼卖掉公司51%的股权。私下里摩根财团则悄无声息地吸纳意大利银行的股份。

阿马迪·贾尼尼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的行动迅速而又果断。他一方面以退出意大利银行为条件,以求拖延时间。一方面到德拉瓦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泛美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意大利银行。但由于它的股票分散在大量的小股东手里,因而外人很难再怀疑它有垄断嫌疑。

而后,这家由阿马迪·贾尼尼控制的新公司买进正在因摩根的操纵下而导致暴跌的意大利银行的股票。暴跌的股票是不需要花多少钱的。双方皆在悄无声息中竞相抢购着意大利银行的被暴跌的股票,而摩根和他的合伙人们却因此而无法独力迫使意大利银行的股票成为垃圾股——因为交易一直在进行,也没有大规模的抛售。就这样,阿马迪·贾尼尼挫败了摩根等人欲置意大利银行于死地的阴谋。阿马迪·贾尼尼的意大利银行非但没有垮掉,而且越来越壮大了。后来,意大利银行甚至还吞并了美洲银行,阿马迪·贾尼尼将各分行都全部改名为美洲商业银行,真正创立了自己的帝国。

1949年6月,奋斗了一生的阿马迪·贾尼尼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此时,他的美洲银行的总资产已达到了20亿美元。但是,他的全部遗产却只有价值43.9万元的私人住宅等不动产。

同类推荐
  •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是一本着眼于培养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的教材。本书以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本书设三篇,共九章。第一篇管理内涵篇,主要介绍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第二篇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一般职能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篇是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篇,主要介绍创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 超越精神:论企业家自我的发展

    超越精神:论企业家自我的发展

    本书分为企业家自我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当代中国企业家自我发展的历程及其反思两篇,描述了当代中国企业家自我发展的历程。
  • 《论语》管理日志

    《论语》管理日志

    很多人都在研读《论语》,但没有多少人从管理的角度做过分析。本书将作者自己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多年研读《论语》的心得相结合,从中国式管理的源头入手,将西方的管理思想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读物综合在一起,发现最为实际有效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本书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论语》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还能从人性品格塑造的高度为企业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功用。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基石,本书欲以严谨而通俗的方式,讲述《论语》中蕴含的企业管理之道,并期望以此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参考。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易经》是历代君主将相必参之经,素有“群经之首”之称。其中所涵盖的领导智慧涉及了如何修身、用人、沟通、经营、决策、用权、把握中庸之道以及如何协调各方等方方面面,这些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智者之虑,对于各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及高级管理者以及对国学感兴趣的人群来说,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热门推荐
  • 狼人与猎人

    狼人与猎人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叫《死亡游戏之逆转人生》的电影,深受剧情的启发,于是便打算把电影改编一下,我把电影中“死亡游戏”的角色代入了小说中,连对角色的定义也只作了略加修饰就照搬了过来。但对故事情节并没有照搬,而是写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小说的类型被设定为游戏小说,于是故事的内容也就被设定在游戏的世界里。刘玲、柳萍、董平、苏佳以及其他的许多人共同在这个游戏的世界里生活着、战斗着,当死亡降临,生命凋谢,是谁来拯救谁。狼人与猎人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 江山风月

    江山风月

    杀倭寇,护百姓,现代军人穿越明朝。事商贾,富一方,成就非凡事业修身齐家平天下,携美闯荡大明帝国篡改历史,开启大航海时代
  • 一纸契婚:总裁宠妻无度

    一纸契婚:总裁宠妻无度

    一纸协议,为父抵债,她成了他的地下情人。在她最无力承受之时,他却绝情离去。她以为,她是他的唯一,却不曾想她只是一枚弃掉的棋子,伤心欲绝之下,她选择离去,可是终究逃不过他的手心。她雨馨,真的是祸害么?而于萧默钧来说,她真的只是一个生育工具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考日记之二零一五

    高考日记之二零一五

    二零一五年六月七日高考,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假若高考是个错误,愿这一份日记成为我直接的回忆。?我每天会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写就这本日记。但我也不知道会不会一直写下去,或许学习紧了,或许我颓废了,或许我逐渐忘了……
  • 毒狼

    毒狼

    深山之中,有毒枭利用山民的无知跨境贩毒。他只为一斤生活所需的盐便与父母一同踏上一条不归的深渊,在眼睁睁看着父母身首异处后。他被好心的缉毒警察收养,见到了那个从此一生不离不弃的人。世道无常天意弄人,两个男孩终究还是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前方荆棘丛生的道路,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 双阳逆天

    双阳逆天

    试看新一代天骄如何成长,东方玉龙初入异界修真。
  • 一世倾城邪魅幽幽女

    一世倾城邪魅幽幽女

    她,一朝穿越,寻找神秘身世,却迷雾重重。废材?孤女?小小废材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攀上这云海尽头,直达顶峰?丹药?神宠?只不过是手到擒来!他,谜一般的存在,一举一动都宛如图画中的人物,一见误终身。美女?金钱?至宝?都比不过她。许多谜团的背后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敬请期待~
  • 盛宠:名医庶女

    盛宠:名医庶女

    遭人白眼的庶女,嫁了人,不但独守空闺,还遭人折磨。常笑却是任人闲言碎语,我自悠闲自得。庶女如何?与夫家斗,其乐无穷,与皇族斗,乐趣丛生。烽烟四起,国恨家仇,常笑只当自己一介区区医女,却硬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绽放出风华耀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月祭世

    血月祭世

    一个随心写作的作家在一次空难中坠入一个和地球时空平行的时空中,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神秘的炼金术和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他卷入惊心动魄的魔族与人族的斗争中,最后的结局却是这般...
  • 全能废材:魔后,别想逃

    全能废材:魔后,别想逃

    她,冰冷嗜血,杀伐果断;她,花痴懦弱,一介废材。当她变成了她,看废材如何翻身!一粒高级丹药?呵,那算什么?我送你一桶要不要?圣器?我可有一大堆神器!魔宠?真是没见过世面,本尊招手,兽尊来称臣!看弑凰与魔尊大人一同携手,再次登上世界巅峰,秀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