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600000044

第44章 最大众的商机最多(8)

“节俭”的沃尔玛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迅速扩张。现在,沃尔玛在美国拥有连锁店1702家,超市952家,“山姆俱乐部”仓储超市479家;它在海外还有1088家连锁店。2000年,沃尔玛全球销售总额达到1913亿美元,甚至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位居世界第二。沃尔顿家族5人2001年包揽了《福布斯》全球富翁榜的第7至11位,5人的资产总额达到931亿美元,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高出344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当然,山姆·沃尔顿自己也非常节俭,在他的身上,有着母亲那种艰苦勤俭的品质,还有阿肯色州那种朴实的文化底蕴。直到后来成为美国首富,他和家人还是驾着一辆老旧货车在沃尔玛连锁店购物,他依然恪守珍惜每一分钱的原则,和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为了表彰山姆·沃尔顿的贡献,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在沃尔玛公司总部的大礼堂亲自授予山姆·沃尔顿总统自由奖章。山姆·沃尔顿说:“这是我们整个事业最辉煌的一刻。”

亚洲首富李兆基:1000元闯香港

李兆基1929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在家中排行第四。这也是多年后,许多人都亲切称呼他为“四哥”或“四叔”的原因。李兆基出生时,他的父亲李介甫先生已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李兆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里学习做生意。母亲本来有点担心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应付那些年长的伙计,但李兆基似乎是天生的生意人,没过多久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而且聪明机智,拥有极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铺行业,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银偷银”的俗语。李兆基进入店铺后,发现自己家的金铺也存在这个问题。他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父亲,好让父亲采取措施,但铸金匠在当时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他担心铸金匠离开后影响金铺的生意。进退两难中,他决定自己学习铸金技术,以后不再受制于人。

到12岁时,李兆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并很快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其鉴别黄金的眼光和炼制黄金的技术都令人称赞不已。他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当老板,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大洋纸买卖依然活跃,因为人们都认为它到光复之日仍能使用。也是这个原因,大家都只喜欢保留完整、平直和光洁的纸币,因为这样到光复之日才不至坏损。这样一来,残币、脏币在交易时的价值就下跌三到四成。因为家中同时兼营纸币买卖,所以,这个问题也引起李兆基的注意。之后,他从洗衣中得到灵感,发明出一个旧币换新颜的办法:将旧纸币泡在水里,用漂白粉洗去污渍,再涂上一层蛋白,使它变得硬朗,然后风干熨平。

此招生效后,李兆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一般票号都拒收残币、脏币,他却专爱收购此种纸币。因为他以六至七折收来,悄悄清洁整理一翻后,却以十足价钱兑换了出去,不但赚到不低的利润,还额外得到做生意的道理:货物无论何时何地要畅销,就得要好好包装。

他的父亲李介甫先生在广州湾也有生意,需要频频来往照应。看到儿子已能独掌大局之后,他干脆将顺德的两间店铺全都交给李兆基经营。15岁担当重任的李兆基也不负厚望,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大陆地区百废待兴,加上战争中的假钞多多,当时的政府所发行的货币极度贬值,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尽管李兆基经营有方,将父亲交给自己的两个铺面管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市道与江河日下,李兆基的父亲希望他另谋他路,找寻更能施展才华的天地。

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得到充分磨炼的李兆基,带着1000块钱只身前往香港。虽然对于到港后的前途还是未知数,但是动荡时局下的货币大贬值,已让他对生意有了新的认识:实物比货币保值价值高。

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他的父亲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并无区别。李兆基凭借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他先是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其时正值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不少大陆的财主跑到香港躲避战争,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这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后,英国率先承认了中国大陆政府的合法性并与中国大陆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李兆基意识到香港将成为中国大陆通向世界的桥梁,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做起了五金和进出口贸易生意,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很快发现了另一个商机。

当时,从中国大陆逃出的大陆有钱人有不少落脚香港,这使得香港的人口剧增,也使得香港的工商业有了发展,当时的港英政府和市场上的房屋兴建计划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早就认为实物比货币更为保值的李兆基看到了商机,他很快锁定目标客户,他要向实物(地产)进军了。李兆基曾回忆说:“我7、8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要做地产投资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李兆基当时的财力并不足以支撑他单枪匹马做这件事。不过,在商场上,要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1958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等共8人合作成立永业公司,正式踏入了地产经营的行列。

李兆基等人推出“分层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向他们的目标客户——中低收入阶层的市民推销他们的楼宇。

这是与之前的豪宅卖给有钱人,富豪买房如卖菜的供求关系截然相反的经营策略。出乎其他地产商预料之外的是,李兆基和他的合伙人们这种经营方式大获成功——他们所建的楼宇均销售一空。

站稳脚跟后,他们8个人的永业公司乘势收购了沙田酒店。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与其他5位合伙人分道扬镳并将永业公司重组更名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拥有40%股份的郭得胜先生担任集团主席,拥有股份30%的李兆基则担任副主席兼总经理。李兆基的职责是负责是建楼的图纸设计、买入土地及楼宇的销售。

关于李兆基的故事很多,据说有一次,他在得到皇后大道中励晶大厦旧地业主郑宗枢有意将地皮出让并已口头答应卖给别人的消息时,他立即追问:“谁跟郑宗枢相熟?”左右人等都无法作答,但他们提醒李兆基说对方明天就要在律师楼签订买卖合约了。李兆基听了,点点头说:“那即是说我还有今晚这一夜的时间。”随即,李兆基多方打探后找到了与郑宗枢接触的办法,他在次日凌晨时通过电话找到了一位与郑宗枢相熟的朋友。没几天,那块地皮就落入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手中。

对于签约在即的消息,一般人听听也就罢了,即使有兴趣,在获悉双方已经谈好签约在即后,通常也就不再考虑强行介入了。但是李兆基可不是这样。他说:“只要肯动脑筋去想,方法自然会生出来。越是难度高,越能考验头脑,越能锻炼能耐,而且也一定越有厚利可图。”

在楼宇销售上,李兆基创新不断。当时香港的物业大都是整栋出售,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对此望洋兴叹,而他却创造出一个分层销售和分期购买(按揭)的办法建楼卖楼,结果大受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就在香港地产界名声鹊起,获利颇丰。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因此被香港地产界冠以“三剑侠”的头衔。李兆基所创的“分期购”也被同业争相模仿,而今,不仅是香港的地产界仍然在使用他的这一销售方法,就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房地产业也是将此方法作为房产销售必用伎俩。

1972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与此同时,李兆基与冯、郭两人也分道扬镳。分手后,李兆基分得约值5000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他又用这些物业于1972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为副主席。

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1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1.7元,李兆基获利颇丰。就在李兆基大获其利之后不久,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香港地产业也随即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有的是现金,就在地产商们纷纷抛售手中的地产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时候,李兆基非但没有出售自己的地产,反而乘着其他地产商低价抛售的时候大肆收购他们的土地和房产,甚至连旧楼他也不放过收购。

及至1975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

恒基兆业成立后的两年间,香港经济因石油危机的冲击陷入低潮,市道一直低迷,而李兆基的的解决之道其实早已备好。

恒基兆业成立之后,李兆基计划是将恒基兆业上市。他选择了一个最便利的方法——买壳上市。所谓借壳上市就是收购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后将之改造,以崭新面目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与人合股的永泰建业公司。他以物业换取了永泰1900万股的新股,随即成为了永泰建业公司的最大股东,这样,李兆基就取代胡宝星连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后,他又故计重施,将当年起家的把目标客户确定为中低收入阶层的方法用于永泰建业公司的经营策略中,收效显著,永泰建业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上涨,由原先不足1元涨至1976年初的3到4元。在李兆基经营下,永泰建业公司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长。到1979年时,由于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决定派送新股,这样永泰建业公司的股数逾亿股,市值已达9亿多元,拥有二十多个楼盘。按香港法律规定,在香港运作的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拥有超过75%。李兆基在永泰建业公司已拥有70%的股票,有鉴于此,李兆基不再扩大永泰建业公司的经营。他的下一步是要将作为永泰总公司的恒基兆业直接上市。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1.5亿元,楼盘20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上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然后拆建出售。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发展潜力惊人。为了能收购到远离香港的屋主在香港市区的旧楼,李兆基先人一步,他安排人手长年在欧美的中文报刊上刊登广告,发布他的公司要收购香港的旧楼的信息。只此先入为主的一招,既方便了远离香港的香港市区旧楼屋主,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获得得最优化的效益。在收购了一层旧楼后,李兆基会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陆陆续续地将整个楼都买下来,然后再如法炮制就将周围的楼宇买下。在他的公司收购香港市区旧楼的后期,即使屋主报价价格较高,李兆基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因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竞投合算。李兆基是用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的。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另一波狂潮中,李兆基的恒基兆业成功上市,一举集资10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这笔钱使得他能在香港人对香港1997年的主权移交的恐惧而引发的移民潮所导致的香港经济落潮中平安无事。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1988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恒基发展又宣布发行12亿新股。由于该公司拥有28.7%的香港小轮公司股权和26.4%的中华煤气股权,更显得实力雄厚。拥有恒基兆业地产和恒基兆业发展这两个实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举跃入香港10大富豪榜中。

李兆基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认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独到眼光,方能先别人一步。除目光长远外,因地制宜的产品,良好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以及薄利多销策略,也是恒基兆业成功的秘诀。李兆基有句名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他认为,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艰苦奋斗,他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吃吃喝喝的应酬之上。而做大生意,最紧要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

李兆基虽只是小学毕业,但却身怀绝技:用算盘计算快过电脑。他看得远,算得准,记忆力和执行力惊人。对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副业,他都了如指掌。对集团属下的业务,他都亲历亲为。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并将自己当作用户,设身处地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次,他看到一张专为中小家庭设立的面积较大的房屋示意图。拿起来就对设计师说:“中小家庭很少会在家里招呼亲戚朋友,同事互相拜访的情况亦不多,有什么喜庆宴会,都是光顾酒楼茶室,因此客饭厅反而不必太大。多出的面积应设一个浴室放在主人房里,就更有特色了。”后来,他的这个发明大受欢迎,并被迅速普及。

根据1996年美国《福布斯》推出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李兆基名列第4,之后,又在1997年7月中旬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再次蝉联第4位。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认清客户心理,用不同的推销方式推销,会使你的业绩提高得更快。那么在你推销的道路上,怎样才能看懂客户的心理呢?《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正是为所有期待掌握客户心理、引导客户消费的推销人员而作,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销售人员,相信此书能够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的作者是墨墨。
  • 成功的本质

    成功的本质

    1850年,贫穷的苏格兰移民小男孩安德鲁找到了一份周薪2.5美元的工作——当小信差,他感觉自己进了天堂:脚下就是梯子,要不断向上爬!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突然顿悟:他已经不需要更多财富,“在巨富中去世是可耻的”。他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
  •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本书介绍了从管理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始的50部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内容涵盖全面,兼顾了全方位的管理学知识。从时间上看,成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从国别上看,则主要集中了欧美国家管理大师的著作。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可以轻松地学习到各种管理知识。
  •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结交有益的朋友是一门学问。做好生意赚大钱,交好朋友成大事。一个人缘好、会选择朋友并懂得维护好朋友关系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的经商心态并且有生意头脑的人,就能够把握和利用好各种场合,轻松交益友,顺利做成生意,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汇聚了众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卓越商人和知名企业家的经商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维护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如何把握好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等诸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生意场上更好地结交朋友,成功做生意。
  •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冯仑,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该如何解读多面冯仑?本书分别从投资之道、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品牌战略、人际关系、政商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详细讲解了冯仑在商海驰骋多年的商道智慧。冯仑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智慧贯穿全书,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当中理解冯仑的管理理念,并对其进行学习和吸收!
热门推荐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步步仙途:拐个神兽小相公

    步步仙途:拐个神兽小相公

    一朝穿越,她由千金大小姐变成落魄小孤女,万幸的是遇到一只被封印的神兽,这修仙之途才有些乐趣。可是,可是,没人告诉她帮那只神兽解除封印还要搭上自己啊!等她发觉时,她已然落入人家的陷阱而不自知。
  • 主宰神封

    主宰神封

    一个乱世下出生的皇族后代,机缘之下获得来自伪仙界散修两大攻法。得知天外有天,破碎大陆不过渺小一角,爱人死后,他寻求复生之法,只为让爱人重生。哪怕天道不允,也要做,如果天要阻我,我便主天。
  • 不同世界之爱依旧

    不同世界之爱依旧

    我错了吗?不,不可能!可是,妈妈为什么那么伤心,我为什么总惦记着你?
  • 闪婚蜜爱:总裁宠妻上瘾

    闪婚蜜爱:总裁宠妻上瘾

    前世被渣男贱女挖心而死,叶念一朝重生,只想痛快复仇。没想到,却遇到了他。他说:“谁欺负你,我欺负谁。你欺负谁,我帮着欺负谁。”从此,她杀人,他递刀,她放火,他浇油。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她愤怒离开。他将她抓回,笑容邪肆:“你连自己的醋也吃?”兜兜转转,他爱的人,一直是她,从未变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军海外征战记(上册)

    美军海外征战记(上册)

    本书共分66章,按照以史为经、以事为纬的思路,以章回体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以来美军的主要战事和主要军事战略变化。
  • 异横录

    异横录

    人族,妖族,精灵,巨人,矮人,龙族。。。各族争霸,群雄割据,内外纷争,魔族威胁。。。这是个不算蛮荒但战乱不断的世界。吕毅阴差错的来到这里,再阴差阳错的把这里给捋顺了,摆平了。这世界上没有一拳摆不平的事,如果有,那就是两拳。————武极大帝
  • 褪凡

    褪凡

    男儿血,仇必雪!此生为男,当踏尽一切仇敌!此生不求超脱,只求今生不愧此男儿身!若时间真有轮回,那在踏进轮回之前,我也要将我的仇敌送进地狱!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这是一个活在底层世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不为超脱,不求永生,只求这一世不愧为男!
  • 穿越花古:圣魔之恋

    穿越花古:圣魔之恋

    她是21世纪的考古大王,却意外穿越;他是魔界之王,人人惧怕,却唯独对她例外。她对他说,他对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看两人会创造出怎样的旷世爱恋。
  • 秦风.流云醉

    秦风.流云醉

    现下已是大秦帝国,天下一统,无限的荣耀。身为帝国最受宠爱的公主,却身陷仇恨的泥潭,万劫不复。你的恨是什么?你的仇是什么?为什么不肯向我明言?我是一无所有的白丁,却愿为你,不惜一切,只要能助你冲破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