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04400000027

第27章 北洋时代(7)

但是卢永祥可不乐意啊,虽然他的部将是上海方面的长官,但是镇守使比护军使低了一级,本来护军使是不受督军辖制的,但是镇守使就不一样了,这么一来,表面上他得到了官位,实际上不就相当于江苏还是拿到了上海的管制权?所以,浙江方面很不高兴,这既包括卢永祥的部下也包括杨善德留下的旧部,他们请愿去了,拍电报示威,意思是那么处理有失公允。但是,如今北京可没空管他们了,因为中央快要打起来了,直皖之战已经一触即发,哪有工夫去理睬地方上的这点弯弯绕呀!浙江方面一看,中央不理他们,这还不是李纯搞的鬼?何丰林以前是李纯的学生,就写信问罪去了,好像是李纯欺负他这个学生。其实,这还真跟李纯没关系,完全是中央最近比较忙,无暇顾及。李纯这个人号称是和平督军,在护法时期就总嚷嚷着和谈,这回当然也不愿意跟皖系撕破脸皮,所以也去了一封信为自己辩解,但是,浙江方已经认定了此事,不愿意听信李纯的辩驳。这样一来,剑拔弩张,双方整顿军队,准备好好干一架,好在江苏的有钱有权阶层不愿意打仗,一致呼吁和平,李纯也不辱其名,总算是按捺住了,没打起来。

李纯这个人挺倒霉,居然在直系大败皖系之后没多久就死掉了。关于他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官方说是自杀,有人说是因情所死,而这个情的问题也有几个版本,另外还有版本说是部将齐燮元所为,反正是乱七八糟。可以肯定的是,他死得很诡异,真是自杀也肯定是被自杀。但是齐燮元因此被扶正了,成了江苏督军,那上海呢?按说直皖大战直系大胜,上海也应该归入直系了吧?齐燮元有个想法,自己资历不够,而且几个直系的老将也不大看得上他,所以他不愿意跟皖系有龃龉,就送了个人情,保举何丰林做淞沪护军使,所以,尽管皖系输了,但是上海方面却占了便宜。

上海的问题一直都挺乱,大家看着我说一定也觉得乱,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乱,但是,这个乱也恰好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就是各方军阀争夺地盘的混乱局面,上海还算好的,没打起来,有的地方就直接打了起来,比如湖南。

湘乱几时休?

湖南这个地方很特殊,在和平时期,没有人愿意用正眼瞧一下,甚至从湖南走出去的也没几个愿意回去造福家乡的。但是在战乱年代,这里又马上变成了香饽饽,基本上只要打仗,就一定少不了湖南,而且一般来讲,这里打仗的数量一定远超各地的平均值。在战乱年代,基本上没几个地方的人是干得过湖南人的,有句话叫无湘不成军,说的就是湖南人打仗牛逼。而浙江人虽然在战乱和和平年代比较均衡,都挺牛逼,但也比不上专业打仗的湖南人。

湖南从太平天国起,就开始打仗了,到了民国当然就更得打了,两湖嘛,打仗都得从这两个地方来。要说湖南,确实挺乱,这个乱到了护法战争时期达到顶峰。简单地说,一个湖南基本上各派势力到齐,直系的,皖系的,奉系的,西南的还有原先湘系的,整个一杂烩。湖南是护法时期南北战争的主战场,各方面,不管中央的,地方的都得过来掐架,湖南也是在各派手里转来转去,最后弄了个平分秋色。南方的程潜、风向多变的赵恒锡、绰号甘草的谭延闿以及背景复杂的汤芗铭,皖系张敬尧都曾经掌管过湖南,就从这点来看,我们就知道湖南有多乱了。

直皖两系撕破脸皮矛盾公开就是因为吴佩孚领兵攻湘立得大功,但最后湖南的督军却被张敬尧领走了,所以恼怒的直系就私自和南方议和了,南北战争就此终止,但是这也同时埋下了湖南以后混乱的种子,因为督军张敬尧并没有掌握全境,而且即便在张敬尧的统治区长沙,也有直系的部队在内。

当然了,如果张敬尧好好干,确实能够治理好湖南,跟各派搞好关系,其实也不太闹得起来,毕竟老百姓都不愿意闹,但是湖南之所以能打起来,就在于老百姓都自愿去闹,理由当然是张敬尧这个人确实不是东西。张敬尧一家四兄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尧、舜、禹、汤,按说他的父母也知道要孩子以后发达了效仿先贤,但是可悲的是,张敬尧兄弟实在是玷污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以尧舜之名,行桀纣之实,整个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张敬尧的恶行罄竹难书,其部队号称是北洋军中军纪最败坏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张敬尧自己也是搜刮钱财的一把能手,只要能来钱,就不问手段,贩毒,盗矿,基本上能赚钱的他都干。就这样一个货,居然被我们的老段安排去湖南这么个老百姓极有血性的地方当督军,能不出乱子?要说段祺瑞确实没什么用,用的人不是徐树铮这样的,就是张敬尧那样的,反正逃不过一个字——恶。所以段祺瑞最后败了也是有道理的,他确实当不了一个好领导。

当然了,长沙百姓对“张毒菌”是相当不满,他们的想法是能把他换了就换了,整个好点的来呗。于是,他们把能去请愿的地方都去了一遍,南方政府,北方政府,吴佩孚那(大家应该都记得吴佩孚当时还在衡阳),然后是上海和会,但是统统没用。原因当然是湖南的局面很复杂,各派势力相互纷争,撤换张敬尧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免不出乱子。当然了,张敬尧是皖系的,段祺瑞总不能抽自己的耳光吧。

湖南人也知道先礼后兵,请愿不成,那就只能请子弟兵了,毕竟湖南人自己的部队总该比张敬尧强吧。湖南民风确实彪悍,但是真要打仗也不是闹着玩的,湖南人这次决定请人来打仗,确实是不堪忍受张敬尧的淫威,把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根本就不好惹的湖南人。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子弟兵确实实力有限,此时的湘军归赵恒锡管。赵恒锡也是老革命党人,职业军人,曾经跟过大名鼎鼎的蔡锷。但此时赵恒锡的这支部队算是要啥没啥,没钱没枪,更关键的是,还有一部分是杂牌军。本来湘军是商量好和陆荣廷的桂系联合作战的,但是大家也知道陆荣廷是个什么货,简单地说,他是个投机分子,打仗的时候从来都先上别人,后上自己,看着不行就溜,反正湖南这地方不是他的,能拿最好,不能拿也犯不着赔上老本,所以,湘军最后还是只能孤军作战。

最后谁赢了?肯定有人说是张敬尧赢,因为赵恒锡的部队确实不行。有没有说是赵恒锡赢的?恭喜你,答对了。让我们听听名宿吴佩孚的意见,当时,他已经从衡阳撤兵了,毕竟他是有大志向的,不想在湖南蹚浑水,吴佩孚认为肯定湘军赢,因为湘军穷,打仗不要命,而张敬尧的部队都发了小财,肯定惜命,一打就溜。

实际情况是,吴佩孚真是神仙啊,全对。张敬尧除了连连向北京求援,就只剩下逃跑的分了,湘军虽然军力有限,但是天时地利人和,老百姓都巴着他们赶跑张敬尧呢,甚至有些老百姓还亲自上阵打游击。看来打仗这项运动在湖南确实是群众基础雄厚,就这么些个没路数的穷兵蛋子打得张敬尧的部队满地跑。

张敬尧求援,段祺瑞也确实放在心上,毕竟是自己下属,当老大要对小弟负责的嘛。他说这是南军单方面撕毁条约,应该起兵征讨,但是大总统不同意,徐世昌知道湖南是怎么回事,他也收到过请愿,他的说法是这是地方自己的问题,跟南北和战没啥关系。所以任凭张敬尧求爹爹告奶奶,反正就是没人回应,北京方面甚至还发电报奚落张敬尧,意思是你有七八万的人马,还收拾不了这帮乌合之众?还好张敬尧没收到这个电报,要不然非得气死不可,这不是赤裸裸的嘲讽吗?张敬尧之所以没收到电报,是因为他已经在电报到达之前开溜了,要说开溜,张敬尧绝对能耐,还没怎么打,就忙着布置把老婆孩子先撤离了。一个主帅,不想着先迎敌,而是先撤家眷,这个仗还打得了吗?

最后的结果是赵恒锡大胜,谭延闿风风光光地过来掌管湖南。一帮穿着破破烂烂、仅有3000支枪、弹药还严重不足的部队打跑了七八万的正规武装,看来,北洋系中确实有很多军队不行,尤其以皖系为最。

最后介绍一下张敬尧的归宿,他逃离长沙后,去了岳阳,先杀人放火解解气,然后就撤了,最后投靠了伪满政权,然后在1933年被国民党暗杀。如果给北洋系中的负面典型找个代表,张敬尧毫无疑问应该入选,不单是为人贪腐,而且还没有民族气节,整个一败类。

但是,湖南的混乱并没有终结,北军虽然走了,但是南军内部又要互相较劲了。自赶走了张敬尧之后,湖南一下变成了鼎足而三之势,谭延闿、赵恒锡、程潜三派势力成掎角之势,混乱也是一触即发。小小湖南,经济本不算宽裕,又兼遭受张敬尧盘剥,已是不堪重荷,湖南人早有独立自治、不问外事之意,无奈,外敌虽走,内乱难平,军人主政大抵如此。此时湖南的领袖是谭延闿,其素有甘草之名,行冯道之术,纵横官场多年,于清朝、北洋、国民党之间四处逢源,八面玲珑,虽有立宪派之名,但其实派性色彩非常浅,或者说是个没有什么派性色彩的人。谭延闿是个文人,看不惯武人嚣张跋扈的模样,加之湖南民生凋敝,军队粮饷无着,因此便有裁兵之念。

但是当兵的刚刚抛头颅洒热血赶跑了张敬尧,本想着可以从此翻身做主当老爷了,不承想谭氏竟有裁兵之意,将领们当然不乐意,毕竟,没有了部队,将军就成了空头司令,一生奋斗成空。程系人马(程潜是湖南的同盟会老人)率先发难,理由是省里欠饷,他们虽然地盘少,但是战斗力确实不错,一开始声势挺大,直逼长沙。关键时候解决问题的还是赵恒锡,他以开会为名,将程系叛将捕杀,自此程派湘军宣告解体。谭延闿和赵恒锡本来是一体的,在倒张之役中也是合作颇佳,但是谭延闿在程系的叛乱中失去省长之位,而赵恒锡获取军政全权让谭系势力颇为不满。他们想借着搞掉临时省长林之宇的机会顺道倒赵,以此迎回谭延闿充当老大,为此他们颇费心力,但是最终也没有成事,反倒是赵恒锡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将其轻松驱逐,坐稳了湖南的第一把交椅。

湖南这个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颇多,民众饱受其苦,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各为主张,民国时期的湖南就是乱世的缩影,南北外争,而后南部内斗,总之,为了些许小利,百姓也是不甚其苦,毕竟乱世中受灾的总是百姓。好在赵恒锡上任后喊起了“联省自治,湘人治湘”的口号,因此,湖南百姓算是能过几年安生日子了,只是,这样的安生日子又能过多久呢?

以直易直,鄂人治鄂

虽然历史上习惯于将冯国璋和曹锟各自统帅的派系都称为直系,但实际上二直还是有所区别的,冯国璋的直系主要力量是长江三督——江苏李纯、江西陈光远以及湖北王占元,而曹锟的直系亲信力量则为吴佩孚、王承斌一干人等,因此,尽管同为直系,但也是亲疏有别。湖北原是冯直的重要据点,但现如今冯直变成了曹直,虽说湖北王占元也算是自家人,而曹锟也素有忠厚长者之名,本不好意思动手,但世界上的事哪说得准呢?

王占元也算是北洋的老资格了,当年跟着袁世凯鞍前马后的,虽说没有太出彩,但苦熬多年,好歹也熬出了个脸面。前段时间天津召开了个四巨头会议,与会者是曹锟、张作霖、靳云鹏和王占元——曹锟和张作霖都是一派之尊,地位崇高毋庸多言,靳云鹏原为皖系四大金刚之一,三次组阁出任总理,也算个风云人物,王占元虽然叨陪末座,但能跟上述三人并列,也看得出分量了。北洋那么看得起王占元,一方面是老爷子资历很深,另一方面也是荆襄要地非同小可,王占元坐镇要冲,算是为北洋看场子的要角。

我们知道,与湖北隔着个洞庭湖的湖南是民国的火药桶,在护法战争中便是主战场,自吴佩孚衡阳撤兵以来,湖南更是迭遭变乱,先是地方民军赶走了张毒菌,然后又是程潜、谭延闿和赵恒锡三派斗法,可说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但是湖南热闹对湖北可不是什么好事。湖南老打仗,产生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军队多了,而湖南这个地方本来就不是啥有钱的地界,再加上各地截留税款,现在赵恒锡可是犯了愁,军饷从哪来呢?而要是喂不饱军队,这湖南能太平吗?说来也巧,湖南这段时间来了几个湖北乡绅,见天就撺掇赵恒锡援鄂(援是民国黑话,就是攻的意思),这几个人是看外来督军王占元不爽,但是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湖北有汉阳兵工厂,可以解决武器问题,然后也有钱,可以接济湖南兄弟,最后两湖一体,也能造出个联省自治的响动。赵恒锡听了这话,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他刚刚答应孙中山那边说要援桂,现在湖北佬要过来说要援鄂,他也没有三头六臂不是?

不过,赵恒锡拿不定主意,可有人拿定了主意,比如谭延闿系统的鲁涤平,比如宋鹤庚,当然,他们也是穷疯了,因为援桂远水不解近渴,拿下了广西又咋样?该没钱不还是没钱?因此,算来算去,还就是援鄂比较经济,只要攻下就相当于开采了一座金山,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虽然赵恒锡是对着王占元许愿发誓,说只有援桂之意,无援鄂之想,要他放宽心云云,而王占元也不含糊,枪械子弹能接济就接济,就是图个吉利。但是,湖南这事也不是赵恒锡一个人说了算的,就在他风风火火准备援桂之时,手下却擅自主张,援起了鄂。

话说王占元确实也在湖北不讨巧,当时湖北人喊说鄂人治鄂,这王占元是山东人,本就不易得到当地青眼,再加上自己没处理好相关问题,自然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王占元也是个敛财能手,别的本事有限,生财有道,在北洋这么多号人中,数他有钱,但是这老爷子再怎么想捞钱,也不能跟当兵的过不去啊,当兵的累死累活地打仗,过了今天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容易吗?王占元倒好,捞钱捞到了当兵的身上,居然敢克扣军饷,胆子着实不小,当兵的当然不好惹,于是湖北三天两头就闹兵变,这不,王占元刚志得意满地从巨头会议上归来,手下又有闹事的了。

先是宜昌爆发了小规模的打砸抢烧事件,因为坏了洋人产业,还受到了洋人的外交压力。这事还没闹停当呢,武昌又闹起来了,这王占元越想火越大,决定要治一治这帮不听话的。还别说,王占元真有损的,他先是安抚武昌这帮闹事的士兵,说你们别闹了,我给你们发军饷,你们要不想当兵了,我一人给20块大洋的遣散费,你们抢到的东西我也不追究了,如此之类,这当兵的听了挺高兴,心想王占元总算办了件人事,兴高采烈上了火车准备回家。没承想,他们刚上火车,就被埋伏在那的一旅部队给收拾了,1800多人的闹事士兵最后仅有十几人趁乱脱逃。当然,军饷和遣散费又被收回去了。大家说,这王占元那么办事,手下的弟兄们能满意吗?能高兴吗?能不盼着他被雷劈死吗?

同类推荐
  • 商周风云录

    商周风云录

    商朝末年,执掌天地的两位圣君,阳仪、阴仪,转世轮回为昔日大荒东夷九族后氏一脉的少年英雄后非和西岐圣主武王姬发的兄长伯邑考。十八年后两位正神的元神苏醒,恰逢商纣帝辛受千年九尾狐迷惑逆反人伦残暴苍生。两仪圣君辗转九州布道天下,神兵仙器玄妙绝伦,经过多番磨难与战火的洗涤,敖然而立于天地人三界,成为神、人、魔、妖、兽五族无可厚非得修真首领,四象八神诸多修真高手,纷纷拜服之后与其成为挚友协助武王姬发征讨朝歌,大商天下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虽有闻仲武庚等能臣良将,但天意使然,大周当兴。——本书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意欲封神试比高,值得期待——
  • 明朝四有新人

    明朝四有新人

    穿越新新人,温吞的日子也有波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首先得有钱!购得大屋无数间。其次要有地!良田万顷无间隙。再次需有家!娇妻爱子团几圈。最后有产业!财源滚滚无昼夜。有钱有地有家有业,从无到有的明朝模范地主.-----------------推荐好友好书:《重生之民以食为天》
  • 史记全鉴

    史记全鉴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本书在《史记》原典的基础上,参考史学名家们的研究成果做了注释和解读,以便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
  • 天才仵作

    天才仵作

    身中一刀,头部遭到重击,但死因却是溺水。银针探喉发黑,明明是中毒而死,却死于自缢。蝇虫为何最先叮咬尸体头部。枯井之中为何倒映明月。…………且看宋小仙如何凭借着一身的验尸本事,让死人说话,让骷髅讲述,来为无数冤狱沉冤昭雪。改了状态,大家可以收藏了。
  • 人元史

    人元史

    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
热门推荐
  • 光暗审判者

    光暗审判者

    死亡山谷,黑暗之神与光明之神遥遥相望,大战一触即发,一位少年突然出现在两人之间。晓风左手持审判之杖右手持噬神刀,看了看身边的绝与无,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预言中的审判日终于到来。
  • 弑天成魔

    弑天成魔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胜者为王,谁管是非对错!宿命姻缘由天定?天凭何定!只因我背负了宿命,佛要我活着我便能活,佛要我取经我便取经,佛要我死我只能去死!我命由我不由天!谁稀罕那天赐的宿命,谁在乎那虚妄的荣誉!你想我死,我就偏要活给你看!你拈花一笑,毫不留情猎杀着却说众生平等立地成佛,那我便将你莲台宝座倒置,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破天成魔!
  • 西夏事略

    西夏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灵岛·石头里的哥哥

    幽灵岛·石头里的哥哥

    《幽灵岛》还原了处于青春期、富于冒险精神的少年追寻悬疑事件真相的过程,情节惊险刺激,结局发人深省,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石头里的哥哥》讲述了暑假里,中学生张觉华只身一人隐姓埋名从老家来到江南小城琴川,实施“XB行动计划”——寻找“包德”。六年前,张觉华在琴川师范学校读书的哥哥张俊华,为救三个少年与歹徒搏斗而光荣牺牲,之后张觉华家不时会收到署名“包德”的汇款。张觉华在琴川遇到一连串的怪事,由此产生了许多误会。最后,他和琴川的新伙伴一起抓住了贩卖假币的罪犯,不仅误会消除,思想感情也得到升华。
  • 战斗让天空颤抖

    战斗让天空颤抖

    他生活在星际时代科技社会之中,却要肉体踏碎一切规则。他是一个来自斗气世界,崇尚肉体修练却必须生活在科技社会的人,势必要踏碎盛世烟花才能走入巅峰。绝对爽的战斗,绝对搞笑的情节。(如果能看完前三万字,相信你就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也就不会选择放弃了)激情流、热血流,开始啦!!
  • 七战九霄

    七战九霄

    在这风云四起的九霄大陆,一位天赋平凡的武者最终一步一步,走上了九霄大陆的巅峰。
  • 双星守护者

    双星守护者

    由神所创的渺小世界,栖居着两颗互相连接的双子星。因为扭曲的出现,开始了和邪恶势力在两颗不同星球之间的千古孽缘……毕里迦,作为神在此所制造的第一个人类,开始为保护世界,保护女神Alice而行动着。带着灵魂的伙伴,巫女。还有千千万万的同伴。在这漫长的轮回中,等待着的时机终于成熟,而已被诅咒的双星成为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舞台。一切恩怨,都将在这一世了结!
  • 风雨辽河畔

    风雨辽河畔

    清末民国初,无疑是中国风云多变的时期,东北更是多事之秋,北有沙俄的觊觎,东有日本的野心。东北人民不甘心被压迫、受奴役,自发起来与沙俄斗,与日寇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剧。
  • 神奇宝贝之小轩传

    神奇宝贝之小轩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哈,神仙系统有卖Z纯精啦,哎哎,这位客官喷火龙的mage石要不要啊?卡洛斯?阿罗拉?这些都是小轩要去的地方,展开新的冒险吧!
  • 我意飘渺欲修仙

    我意飘渺欲修仙

    世界背景:凡界、仙界、魔界、佛界、妖界、冥界、神界、天界等。修真境界分为炼精化气(筑基、开光、融合)、炼气化神(心动、金丹、元婴)、炼神还虚(出窍、分神、合体)以及炼虚合道(洞虚、大乘、渡劫)四大境界。修真每个阶段又分上、中、下三个时期,而每个等级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