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08600000009

第9章 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1)

——家庭教育最忌简单粗暴

家长都在拼命地“为孩子着想”,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却很少有家长会思考:这样的教育是否正确?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有益?教育是为了什么?

家长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因为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现在的家长,打着“为了孩子的将来”的旗号对孩子进行了很多不正确的教育。比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干涉太多,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设想成长,以不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尊重孩子的要求,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有些家长当众批评孩子,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不仅感到焦虑、紧张,甚至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错误的教育,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不但需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教会孩子读书的方式;不但需要教会孩子各种技能,更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发展。真正的家教应该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是一种引导性的教育,而不是强迫的“填鸭”式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让孩子自由地发展的教育。

1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无法放下身段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自然也不会把家长看成自己的朋友。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需要放下身段,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不违背孩子的意愿,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近黄琴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儿芳芳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了,没事就躲进房间看电视。黄琴觉得很奇怪,也很焦虑,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是受了什么刺激,但无论她怎么问,芳芳就是不回答。无奈之下,黄琴去咨询了专家,经过专家分析,黄琴才知道,有问题的不是芳芳,而是自己。

黄琴和丈夫是大学同学,而且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自从上高中后,黄琴就变得自卑起来,她觉得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就自己没有。上了大学之后,她更是发现大家多才多艺,而自己,却一无所长,什么都不会,她也曾想学习一些才艺,可是苦于没钱。成家后,生活水平还不错,所以,她认为不能让芳芳重蹈自己的覆辙。因此,在芳芳6、7岁的时候黄琴就给芳芳报了几个兴趣班,钢琴班、小提琴班、舞蹈班等。虽然自己除了上下班还要接送孩子很辛苦,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她认为自己辛苦些也是值得的。芳芳对于妈妈的安排虽然也曾提过意见、闹过情绪,可是都被黄琴的说教、打骂“说服”了,但让黄琴没想到的是,几年下来,芳芳不但对所学的东西兴趣越来越淡,还变得沉默寡言了。

专家告诉黄琴,孩子之所以这样,她负有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没错,可是黄琴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了孩子身上,由于学习很辛苦,在孩子提出抗议的时候又遭到了黄琴的打骂“教育”,这不仅使得母女关系僵化,还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无疑是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可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平等地与孩子对话,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将对话变成命令或者争吵。

不尊重孩子,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在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模式中。

一种是限制型的家庭模式中命令式的教育。在这种家庭模式里,父亲或者母亲具有绝对的权威,他们的话语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反抗,否则孩子就要挨骂或者挨打。他们的说话方式也是命令式的。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孩子就是一个“接收者”,对父母的话只能无条件地接受与执行,不容许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在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要么变得十分听话,一切以父母的话为标准,缺乏主见,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性格内向,懦弱;要么就变得十分的叛逆,无论对错,事事针对父母,父母说东,他偏偏向西,独立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容不得别人的一点否定。

另一种是放任型的家庭模式中放羊式的教育。父母从不干涉孩子的生活,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毫不关心。过分溺爱的家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是皇帝、公主,从不违背孩子的意愿,孩子想玩就玩,想学习就学习,不想学了就不学。这样的孩子很任性,缺乏坚定的意志,不懂得分享,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做事可能非常极端。对孩子毫不关心的家庭,一切顺其自然,孩子的事情完全由孩子做主,父母不会干涉。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特别强烈,也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缺乏爱,不懂爱,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过于“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几乎不存在对话,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父母不会有意见,如果父母提出了意见,就会引发亲子之间的争吵和矛盾。

其实这两种家庭模式衍生出来的两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尊重孩子。命令式的教育方式,毫无疑问没有尊重孩子,没有平等对待孩子。放羊式的教育方式,表面上是尊重了孩子,其实也是没有尊重孩子,没有平等对待孩子,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懂,很迷茫,也不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发展,这时候孩子是需要家长对其作出指导和引导的,也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意见,协助自己做出决定。

如果真正地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就应该放下身段,将孩子当作“小大人”来看待,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和出气筒;多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发展空间,在大方向上做出决策,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涉及孩子自身发展的事情,要与孩子商量,比如是否报兴趣班,报什么样的兴趣班等;尊重孩子、平等的对话并不表示任何事情都听孩子的,家长也要发挥作用,对孩子的言行作出指导,在孩子意志力不够或者失败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激发其潜能,在孩子有了进步的时候予以表扬等。这样,孩子才能把父母当朋友,而家长也才能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节家教智慧

家庭教育是关乎孩子成长的大事,家长一定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要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的意见,但这也并不表示凡事都依着孩子的性子,家长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

2

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要做的不是焦虑,

而是想办法去改变他

孩子任性的主要表现是固执、反抗、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而不服从家长的管教、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大哭大闹。 任性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孩子的一个通病。那么,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先不要焦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理智处理。

有的孩子任性可能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反应。

灵灵今年3岁了,可灵灵妈却感到非常苦恼。她不明白为什么灵灵现在变得自私又任性,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抢过去,抢不到就哭,怎么哄都没用。昨天邻居的孩子斌斌拿着自己的机器人来找灵灵玩,灵灵一看到斌斌的机器人就要抢,可是斌斌都5岁了,灵灵怎么抢得到?于是两个孩子就打了起来,灵灵边哭边喊:“我的,我要。”任灵灵妈怎么哄都不管用,灵灵妈实在气急了,就动手打了孩子,可是孩子还是不停地哭,不停地抢。灵灵妈无奈极了。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1~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期,这时候,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孩子会使用“我”、“我的”等为重要标志,并且,这时候孩子并没有同时发展出“他”、“他的”等概念,所以孩子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以为自己感兴趣的就是“我的”,就会要求占有它,甚至会为此大打出手。同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也不会与他人分享。因此,这时的孩子会显得非常“自私”、“任性”。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焦虑,也不要因为孩子任性而过多地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对孩子进行劝解,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言行,并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向正面发展。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的“任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他”、“他的”的意识会慢慢地发展起来,这时候孩子的任性就会自然消减。如果孩子喜欢抢东西,就让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玩耍,让大孩子对其进行约束,让孩子的行为得到一定的收敛;如果是别的孩子抢自己孩子的东西,那就让他与更小一点的孩子玩耍,减少被侵略,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注意的仅仅是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碰壁,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照顾别人的权益和感受,摆脱强烈的自我意识。

而有些孩子的任性是由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的。人的一生,要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对个体成长影响最大也是孩子所接受的最早的一种教育,而家庭教育还会影响到学校与社会教育。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中具有绝对的地位,一切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因此,这就养成了孩子不懂照顾别人感受、任性的性格特点。为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

首先,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包办。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动手意识,鼓励支持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其次,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能对孩子的所有需求都给予满足,要让孩子懂得需要的“延迟满足”。比如当4岁孩子在11:50的时候对妈妈说:“我饿了,我要吃巧克力。”这时候家长不能说:“去吧,去吃吧。”而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对他说:“孩子,先不要吃巧克力,妈妈现在做饭,马上就可以吃饭了。”对孩子的需求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能什么都无条件地满足。

最后,家长可以用名人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教育孩子。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懂得分享;通过模仿,让孩子不再任性。

当孩子已经养成了任性的不良性格时,家长也不用过分焦虑担心。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消退孩子的任性。当然家长要先了解到孩子的任性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孩子任性的形成,可用“强化理论”来解释。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对个体某一行为进行奖励或者撤销某种惩罚而增加该行为与反应的频率。孩子的任性也是这样,因为某次或者某几次的任性,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任性就可以使本不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于是,孩子就更加任性了。比如,一个小孩,在吃饭的时候说:“我要吃巧克力。”因为正在吃饭,所以父母肯定不会给的,于是,这个小孩子就重重地放下碗筷,并且大哭大闹,过了一会,父母被吵得不行,于是说:“别吵了,马上给你吃。” 这个孩子本来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吃不到了,准备就此算了,可是这时候父母的妥协让孩子发现:只要我一吵闹,一直哭个不停或许就可以吃到了。下次继续这样,他发现果然是只要他一直吵闹下去,父母就会满足他的需要。于是,任性的性格就这么形成了。

了解了孩子任性的形成原理,家长就可以对症下药了。纠正孩子任性的习惯,家长可以这样做:

第一招:坚持立场。

当孩子开始任性时,家长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认为不满足孩子的需要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恰恰相反,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良性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得到的而什么是不可以强求的。比如孩子想要买一把玩具枪,而孩子已经有几把玩具枪了,家长不想买,这时就要坚定立场,坚决地对孩子说:“不!”并对孩子说明理由。

第二招:冷处理。

当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也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同情,漠视孩子的吵闹,甚至可以暂时离开。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再怎么任性也不起作用,自然而然就会消除这个坏习惯。

第三招:约法三章。

孩子坚持要的东西,家长可以与其约法三章。比如孩子要玩手机,可是现在又不能给孩子玩,那么可以和孩子说:“现在不能玩,一会爸爸不用了再给你玩,而且只能给你玩一会,一会爸爸还要用,那个时候你就不能闹了,一定要给爸爸。”

或者和孩子讲明条件,要达到要求才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把这个故事看完,我就把手机给你玩,不然不给。”

孩子要跟着去上街,可是孩子总是要求买玩具,而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好,今天不能吵着买玩具,不然不带他去上街等。

第四招:激将法。

孩子都是好表现的,模仿和好胜心都很强,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对孩子说:“乖孩子都是会吃饭的,都是吃完饭再去看电视的。宝宝只看电视,不吃饭不是乖孩子。”或者用故事或身边其他孩子的事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激励。

当然,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如果孩子不吃饭,家长就可以把饭菜收起来,并且没收孩子的零食。当孩子饿了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吃饭”教育,让他明白因为没吃饭,所以饿了。以后孩子也就自然会按时吃饭了。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还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小孩子注意力不稳定,当孩子任性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也能达到显著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很小的孩子。

对于处理孩子的任性,也应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家长要了解原因,和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不能打骂孩子。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惩罚并不仅仅是打骂,还可以不给零食吃,不给玩具玩等。特别要注意,不能恐吓孩子,恐吓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更加恐惧,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中国人哄孩子很喜欢用恐吓的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在哭,家长常常用这样的方法哄孩子:“别哭了,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结果,孩子一听就更加害怕了,哭得也更厉害了,恐吓还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最后,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也很好强,在亲戚朋友面前或者陌生人面前批评孩子会使孩子感到没面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本节家教智慧

同类推荐
  •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发言,甚至老师点名的时候会内心慌张,说话语无伦次。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是只愿意成为“听众”,而不愿意成为“说者”。这种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说话的孩子,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在孩提时代家长最应该值得关注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理论加生动的事例的方式为各位家长详细描述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如何在生活中让孩子熟练运用口才的能力和技巧,让孩子从先就系统地培养和锻炼出一幅好口才!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的素质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语:“要理解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由飞翔!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既注意生动的故事,给家长生动可感的形象和 启发,更注意理论总结。因为故事虽是具体的,却是别人的,再好的故事也只能说明别人的成功。人是不同的,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因此,作者 胡挺飞努力为家长寻找家教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实践。《先让家长优秀起来》选取的八大矛盾,就是八个基本原理。这既是 每一个家长都很容易遇到且一定会处理的问题,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掌握了这八大矛盾处理方式,就基本解决了家教的主要问题。
热门推荐
  •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幻神物情侣

    奇幻神物情侣

    她是奇幻小萝莉,他是温柔大帅哥,他们是从小玩到大的七人组,是天上的守护天使,却因其中一人背临天灾而重新投胎,分散在人间各地,,只有重新聚集在一起才能破开诅咒,否则,死!可是,命运既然安排了这样一出闹剧,又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神王宙斯不仅封印了他们的神力,不仅抹去了他们的记忆,还改变了他们的性格!使得他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这种种阻碍下,他们能否唤醒他们之间的感情,唤醒他们之间的爱......
  • 黑魂者

    黑魂者

    一切证据都依托于这个世界,证据本身不能成为证据。证明定理1的是定理2,定理2需要定理3证明。。。。。定理N却需要定理1去证明。在一个诡异的梦里醒来之后,主角郭轶群就被卷入了一系列超自然的事件,在生死危险中,他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似乎有些问题。
  • 天启九路

    天启九路

    上万年前,由于空间崩坏,天启九陆世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上古十帝战死七人,十六神器也流失大半。在那之后的万年间,一个新生命正在孕育,终有一天,他会站在世界的顶峰,他会拥有万物的力量,他会达到无人可以逾越的巅峰,他会在这片天启九路上,名垂万古!天荡雷霆,地起尘埃,召九条成神路,筑万古辉煌!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幻龙诀

    幻龙诀

    这是一个宇宙洪荒的世界,传说洪荒宇宙之中十大魔神各领一方,而在十大魔神之间战争永无休止……纪家:成也无涯,败也无涯。纪无涯:为武而生,为武而死。士族出生的纪铭,因为其爹是纪无涯,而受到整个家族的排挤,只有少数几人能够理解。而心性坚韧、孤傲的他,却从不会因为命运而被轻易打败,即便是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补给,他也要为自己创造出资源,创造出条件,就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然而在这样一片残酷而现实的土地上,他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屹立于众生之巅吗?历经一次次的磨难坎坷,经历太多变迁,纪铭他的心性又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呢?
  •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个小小阁楼,是城市的安静之处。里面的人做着自己的买卖,里面的香散发自己的味道。里面的主人,戴着自己的面具,活着自己的命。人们来这里做的买卖既简单又不简单....
  • 复仇之血之花

    复仇之血之花

    三个女孩,同被一人陷害。去魔法学院,变身富家大小姐,与仇人斗争!
  • 错惹总裁反被撩

    错惹总裁反被撩

    宋小羽初见陆锦凉,是在酒店的房间。她装备齐全,手拿相机,他却只有一物蔽体。看着对方蓄势待发,宋小羽急中生智:“你……我是男人。”陆锦凉:“没关系,我就喜欢男人。”她被父亲和继母联手欺负,他及时出现:“我是她的债主,她还债之前,谁都不能动。”她和继妹大打出手,他笑眯眯地看着,还场外指导:“打得好,就是力气小了点,要勤加练习!”宋小羽怎么都想不明白,她这是拍出来个神助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铁血独立营

    铁血独立营

    1937年,日寇侵略,民不聊生。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抵抗侵略者的势力,共产党,国民党联合作战奋勇杀敌。王大庆,小王庄一个唯一幸存的村民,全村几百人都死在了日寇手里,为了报仇,他被迫上山当了山匪,随后带领山寨兄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成立了一支番号为独立营的分队。杀敌日寇闻风丧胆,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