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2400000011

第11章 明代:浮华世家(2)

武宗的南巡于1519年秋得以实现,江南的美景和气候给他添加了兴奋剂,他和江彬等人在扬州、南京游荡了八个多月。

在北返的途中,他们停留在清江浦,忽然想当渔夫。武宗自己单独驾了一条小船去捉鱼,翻了船,泡在水中,被侍卫救起。虽则是救起了,但因受寒,得了重病。

正德十六年(1521年)初,武宗在他的豹房殡天了,享年不满30岁。

如何评价武宗

朱厚照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但是他一辈子都这样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生活着。他的一生都在谋求抗争,可惜的是虽然他拥有天下最高的皇权,依然改变不了自己生命的轨迹。他的故事,是由好多喜剧组成的一个大悲剧,不论是对他,还是对这个庞大的帝国。

明代的大臣们一直把皇帝作为一个神话的偶像来塑造,他们要给万民描绘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个人感情、没有脾气的神。可武宗不想做“神”,他想做“人”,他用超乎一般人的勇气执着地与臣子们进行对抗,并想尽一切办法来戏弄这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

那是一个精彩的时代,从最高的皇帝,到读书的士人,都呈现出一种叛逆传统道德的倾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诗既可以形容唐寅,也可以形容朱厚照,以及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而王守仁心学的创立,更是在守护传统的大明王朝的夜空里燃起的一朵绚丽的烟花。从此开始,一个国家伟大的转型时代开始了。

心学大师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8),心学的集大成者。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与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并称“陆王”,故“陆王之学”也就是“心学”的同义词。

王守仁出生于明代中期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出任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的少年时代,正值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他也深受影响,立下了“读书学圣贤”的志向。据说,他曾对朱熹佩服得五体投地,遍求朱熹遗书阅读,并按照朱熹“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教诲,去“格”屋外的竹子,在竹林里苦思冥想了三天,竹子的道理没有格出来,他反而大病一场。这一病,使他对程朱理学的圣贤之道产生了迷惑,甚至怀疑自己与圣贤是否有缘,于是转向辞章之学,同时也留心武事,学习兵法。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七岁的王守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资格,成为兵部的官员。三十四岁时,年少贪玩的武宗即位,宦官刘瑾专权,南京有几位官员联名上书皇帝,弹劾刘瑾,结果遭到逮捕监禁。王守仁出于正义感,上疏相救,结果被廷杖四十,贬谪到贵州荒僻的龙场驿去做驿丞(驿站站长)。

龙场地处深山丛林,毒虫瘴气,比起北京来,自然是天上地下。但王守仁并未消沉,远离政治旋涡,倒给了他冷静思考的机会。就在贬谪贵州的五年之中,王守仁完成了从程朱理学到陆九渊心学的思想转变。

据他后来回忆说,他在龙场“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有一天,突然悟出了“格物致知”的真谛,原来“圣人之道,就在我心中,过去求理于外在事物中的做法是错误的”。他由此得出“心外无物”的结论。

王守仁曾同朋友到山中游览,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些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与我的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沉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则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正德五年(1510年),年届不惑的王守仁结束了贬谪生活,到江西任知县,数年间就被提升为南京鸿胪寺卿。在此期间,他开始著书立说,招收弟子,与程朱理学彻底分道扬镳。由于程朱理学是钦定的官学,王守仁不便公开宣称朱熹不对,就将朱熹文章中和自己主张相同的某些片段摘录出来,编成了一篇《朱子晚年定论》。意思是告诉读者,朱熹晚年也修正了自己早年的观点。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法无非是为了给自己的异端思想争取到“合法”地位。正德十一年,他奉朝廷之命,以都察院左佥都史(正四品)的身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平定了当地民间的叛乱,并在各地兴办社学,实施儒家的道德教化。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全国震动,王守仁率军攻克南昌,生擒朱宸濠,被封为伯爵,并出任南京兵部尚书。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其影响也迅速扩大。他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宣称这才是“孔门正法眼藏”,是“孔孟圣传一点骨血”。这个“良知”,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之”的“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而所谓“格物致知”,就是格去物欲而求得“良知”,这与朱熹“即物穷理”而获得知识的主张是完全不同的。他因此被正统儒家视为“病狂丧心之人”,王学也被斥为“伪学”。但王守仁的主张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思想界刮起了“反传统”的旋风,促成了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浪潮。

阳明心学在日本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梁启超也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1906年,蒋介石留学日本,亲眼看见日本军官几乎人手一本《传习录》。他也买了大量有关王学的书刊(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买不到的),进行研究。

王阳明心学是日本反对德川幕府朱子学的思想武器,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武器,对日本近代变革维新、迅速崛起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日本民族魂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日本企业家的必修课。

不尊孔子的李贽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大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官学”。他的思想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代代相传的统治思想。谁敢对他不尊重呢?就是皇帝到了孔子的庙里,见到孔子的像也要拜上几拜。

究竟有谁这么大胆,敢向中国的孔圣人挑战,敢对这位孔圣人不尊呢?

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君,福建泉州晋江县人。祖上几代都从事海上贸易,父亲和祖父都是回教徒,李贽也信奉回教。

李贽自小聪明过人,悟性极高,26岁那年考中了福建乡试的举人,30岁开始做官,先后做了20多年的官,但是他当的都是些公务不少,薪水不多的小官。他51岁的时候,从南京刑部员外郎调任云南姚安知府。知府可是捞钱的官职,然而李贽并不想发财,他只想在知府任内积攒些钱,日后为自己潜心治学做准备。可是由于李贽为官清正廉洁,三年知府下来仍是两袖清风,只积攒了几卷图书而已,因而生活十分贫困,两个女儿因为饥荒饿死,祖父、祖母死了50多年,因为买不起一块地,一直没有安葬。岳母双目失明,思念女儿,他却没钱让妻子回家探望母亲。穷困的生活中,他认清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困苦的生活也磨炼了李贽不怕苦、不怕穷,一心追求真理的锐气。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始终是传统的孔孟儒学,宋代以后演化成程朱理学,又称为道学。封建道学家们认为“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都是天生就有的,借以来束缚和压迫当时的人民,为封建统治摇旗助威。然而随着道学思想的逐渐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反动学说的危害。江苏泰州盐丁出身的王艮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即“泰州学派”,来反对道学家所称颂的道,揭露道学家的假面具和他们言行不一的丑行,因而遭受到当时统治者们的极力迫害,诬蔑他是“左道”、“妖人”。李贽在75岁的时候也被统治阶级以“妖人”的罪名逮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贽在北京做礼部司务的时候,就和泰州学派的学者赵大洲交结密切,在云南的时候,拜王艮的儿子王襞为师,钻研泰州学派的思想著作,因而也成为泰州学派杰出的学者。

20多年的坷坎仕途和官场的生活,使李贽认清了明朝政治的黑暗腐败,看清了道学先生们言行不一的丑恶嘴脸,因而他要反对,要抗争,要揭穿道学家的本质,于是便揭起了反封建反理学的大旗,因而也被作为“妖人”抓起来,进行迫害。

李贽厌恶封建官场的生活,从云南回来后就决心回老家。他来到湖北黄安的朋友耿定理家里居住,教耿家的几个孩子读书。他决心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再用封建道学思想来束缚孩子天真活泼的本性。然而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是个道学家,自然不同意李贽的意见,两个人便发生了矛盾。

泰州学派著名的学者何心隐,是耿定向的一位朋友。统治者们因为他宣传反封建的思想逮捕了他,并且要杀死他。当地数万人为他鸣冤叫屈,然而作为何心隐朋友的耿定向,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虽有能力相救却置朋友的生死于不顾。李贽亲眼看到这位道学官僚的丑行,看透了这位伪君子的本质,在朋友耿定理死后,把妻子送回老家,?摇自己也愤然离开耿家,来到黄安邻县麻城县龙湖上的芝佛院,剃发独居,潜心治学。在这里他多次写信揭露耿定向言行不一的虚伪本质,信中说:“你和一般人一样买田置地,读书求官,遍寻天下好风水宝地以求子孙免灾得福,那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一点替别人着想。可是一开口谈道学便满腹经纶,口口声声为别人着想。你的言行连一般百姓都不如,我劝你以后不要再说假话了。”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李贽写了《 焚书 》这本名著,很快便流行于世。这本书讽刺、挖苦、揭露了一批像耿定向一样的封建道学家的丑恶嘴脸。耿定向等人看了《 焚书 》怒火中烧,就发动一批道学门徒向李贽发起攻击,说他是“妖人”、“妖言惑众”、“蓄意谋反”,然而李贽并不害怕,坚持自己的立场。随后又写了《 藏书 》,书中提出了自己反道学的独到见解,把孔子说成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腹压迫人民的经纶,认为宋朝的程颐、朱熹等人只是些靠说假话骗人的人。这些人都是应该被从历史上除掉的人。李贽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胆向孔子挑战的思想家。

与此同时,封建统治者对李贽的迫害更厉害了,他们对已经74岁高龄的李贽加上“有伤风化”的罪名,扬言要把他居住的芝佛院削为平地。李贽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在朋友的保护下逃到通州(今北京通县)。

但是封建势力强大,耳目众多,李贽来到通州,陷害也跟踪而来,说他攻击朝中大臣,谋图造反,皇帝便下令逮捕他。

李贽来到通州时已经病了,入狱后病情更为严重,他决心以死与封建统治斗争,来坚持他自己的理论,并写下了“我今不死更待何,愿早一时归黄泉”的诗句表达决心。

万历三十年(1602年)三月十五日,李贽喊人给他剃头,剃完头便趁别人不注意,拿起剃刀自刎而死,终年75岁。?摇?摇

李贽虽然死了,但是他向封建统治者提出了严厉的抗议,对传统的儒学思想进行了猛烈冲击,激励着后人为反封建斗争而抛头颅洒热血。

李贽之墓

孔子的学说是儒家的经典,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的层层包装与异化,它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孔子本人也成了封建统治者所拥立的一个偶像。李贽这种不畏权威,不迷信偶像的行为,即使在今天,也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敢于挑战权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有所超越,取得成就。

李贽死后,被好友马经纶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朝重臣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湖北江陵人,世称“张太岳”或“江陵先生”。他从小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即为明诸生,巡抚顾磷看到他的文章后非常惊奇,认为他有治国之才。不久居正乡试中举人,顾磷解下自己的犀角腰带赠给他,并且说:“日后你将成为国家栋梁,腰缠玉带,这犀带还不足以显示你的身份高贵。”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每天研究学习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内阁大学士徐阶等人对他十分器重,授予他翰林院编修一职。中间曾因事还乡,不久又回京任职。

张居正面目清秀,长须垂至腹部,办事果断,敢作敢为,自认为有豪杰之风。但他为人深沉,有城府,别人都难以揣摩他的性格为人。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忌恨徐阶,与徐阶相好的都回避严嵩。张居正则能相处自如,严嵩也很器重张居正,任他为右中允,主管国子监司业之事。他与国子监祭酒高拱相处得很好,高拱期望他能进入内阁。

不久,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任职,又任裕王府讲读官,教授裕王。裕王认为他很贤能,王府里的宦官也都与他相处甚好。当时,李劳多次找张居正请教书中经义,双方经常谈到国家大事。不久任右谕德兼侍读,进为侍讲学士,并负责翰林院事宜。

徐阶取代严嵩为内阁首辅,十分信任张居正。世宗死时,徐阶负责起草遗诏,许多问题都曾与张居正共同商量谋划。不久,张居正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因为裕王继承了皇位,一个多月后,便将张居正与原来裕王府的另一名侍讲官陈以勤一起召入内阁,张居正的官职是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又充任《世宗实录》的总裁官,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并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头衔。这时,离他任五品学士官才一年多。

当时内阁首辅是资格很老的徐阶,徐阶和内阁另一名大学士李春芳都待人谦虚有礼,张居正进入内阁最迟,但他却俨然以宰相自居,对六部官员十分倨傲,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偶尔谈点自己的看法又很中肯,因此,别人都有点敬畏他,把他看得比其他阁臣还重要。

徐阶退休回乡后,要他的三个儿子都小心地为张居正办事,听他的话。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对徐阶十分痛恨,唆使言官几次弹劾徐阶,徐阶的几个儿子都被牵连有罪。张居正在高拱面前为徐阶一一解释,说好话,使高拱心里稍稍有所改变主意。

这时,高拱的一个门客又诬告张居正收了徐阶之子三万两银子,高拱于是讽刺张居正。张居正脸色大变,指天发誓绝无此事,言语恳切良苦,高拱只得道歉说自己失察。从此两人就有了些隔阂。高拱又对跟张居正很好的宦官冯保有意见。穆宗病危,张居正和冯保一道秘密安排后事,将冯保引为内助,而高拱则要去掉冯保。穆宗死,神宗继位,宦官冯保以两宫太后的诏旨驱逐高拱出内阁,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当时神宗仅仅九岁。

明神宗一切委任张居正,张居正也以天下为己任,内外各官员都听张居正的。张居正劝神宗遵守祖宗以来的成规,不要随意有所改变,至于讲学、亲近贤臣、爱护百姓、节省开支等,都是当务之急,神宗十分同意。张居正又施行大计,考核朝廷官员,对那些不称职的、追随高拱的官员一概排斥不用。又以皇上的名义下诏,当廷申饬教训大臣们,百官一时都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言。

同类推荐
  • 南国传说

    南国传说

    在纷乱的五代十国,中国的西南域孕育出一位烁古耀今的伟大人物。他犹如一颗“震天雷”烟花,先于黑暗中划过一道微不可查的上升轨迹,待到达适当的高度那一刻,便伴着震撼人心“轰”的一声,迸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照亮一段悠久的历史时空!彼时,此人创建了一个空前绝后、政通人和的社会新气象,就算放眼于现代社会仍是熠熠生辉!述古宜今,诸位放点耐心请细细品一品!
  •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先有刘邦称帝,后有王莽夺权。汉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媲美罗马帝国的王朝如何走向衰败?奇人异事、帝王秘史,带你揭露汉高祖开创的时代。
  • 我为夏桀

    我为夏桀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揭开层层迷纱,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于史书的话题。谁真?谁假?臭名昭著的桀,也许并非传说中那般荒淫无度,也许并非史官书写的残暴凶恶?换了胜利者,历史就得改写!
  • 劫明

    劫明

    猛醒不觉来时路,归去方知血染刀。陈平意外回到明朝末年。其时,天灾频仍、兵连祸结……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而曾经辉煌的文明行将在天翻地覆的浩劫中,遭到毁灭性的蹂躏和摧残。一个穿越者,该如何面对?是登高一呼、聚众而起,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混迹十丈红尘,携佳人于江南的断鸿声里、落日楼头,倚栏目睹这历史上最后一个汉王朝惨烈地谢幕?且看被诬陷为“素怀操莽之志”的主角,如何在绮靡悲怆的晚明,一步步叱咤风云、逆天改命……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男儿本应重危行,铁甲在身、锐器在手,劫财、劫色、劫天下!停更通告:由于发现文存在问题,需要仔细排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停止更新。谢谢各位曾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点。有负各位的抬爱,深感抱歉。祝各位生活一切顺利。
  • 贞观血歌

    贞观血歌

    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而被废贬,两年后的某个晚上,病入膏肓的废太子竟然遇刺身亡!帝王大怒、雄城不安,皇子心动、群臣顾盼。有些人悲痛,有些人郁闷,也有些人窃喜。。。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被抹杀在萌芽状态。
热门推荐
  • 月光散

    月光散

    有些人太近,让我们在失去时才想起去了解他,而有些爱太远,隔着江山与社稷。他难得温柔的看着她,她却神使鬼差的低下头大嚼米糕。他叹了口气“我不在你身边,你该怎么办?”他紧握着她的来信,跳上马便向城外而去,跑着跑着,觉得自己累了,于是他放开缰绳,任马往回走。回到家,他提起笔犹豫了好久,终于写下一行字:“你和他好好相处,不要任性,如果觉得不合适,不要勉强自己。”她站在城墙之上,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曾经那些不好听也不起眼只是另有深意的话在她耳边回放。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头,只要他回头,她便立即拉弓杀了他妻子,抛下这江山与他远走高飞。可他没有,决然而然的走了,永远的消失在她视线里。背后一只手饶有兴趣的玩弄着她的头发,猛的一扯,生生扯断了她数根发丝。他伸出舌头,慢慢的吮吸她的耳垂,低语,“言舒沫,你记住自己的身份,你只能是我未来的皇后!”
  • 拳剑

    拳剑

    在小的时候,一个修道者称叶子期是极阴之体,恐活不长久。父母愤极,大骂道士,道士骂一句愚昧,一挥袖将他们一家扇下石佛崖去,几呼吸的时间便着了地,上去敬香却足足要走两个时辰。叶子期的父母吓破胆,回家烧香拜佛几天都不敢出门。果然……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通玄真经缵义

    通玄真经缵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魂艺校女生

    惊魂艺校女生

    一所艺术高等学府,一个惊魂事件频发的女生宿舍,适合女生看的鬼故事!你是女生,你不得不看!
  • 宅男异界纵横

    宅男异界纵横

    一个深居简出的宅男穿越到异界风凌大陆附身于一落魄少年之身最终称霸大陆成就一代传奇。
  •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俞白雨十年演艺圈摸爬滚打,终成影后。没料想识人不明,嫁入豪门,丈夫跟自己的姐妹勾搭,娱乐圈的世界一朝崩毁。留给她的,不过是失足流产,坠楼而亡。重活一世,还能被人蒙了眼不成?用光华闪耀藏起内心的伤痛疲惫,只要站在镁光灯下,她还是完美影后。
  • 穿越之王者无双

    穿越之王者无双

    主角穿越,异世的身体丹田气海被毁,神来帮忙,会发生什么呢?一切都将浮现。。。。。
  • 修仙之超级商人

    修仙之超级商人

    仙界,仙人多如狗,一草一木都是稀世珍宝。灵界,元婴满地跑,天才地宝数不胜数。凡间,筑基称霸,结丹称王,灵气匮乏,物质稀缺。陈洛,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宅男,带着一个能随意穿梭各个空间的异宝,来到里了这个神奇的仙侠世界,他将仙界的物品的贩卖到灵界,又将灵界的物品贩卖到凡间,干起了倒买倒卖的活计,成为修仙界名副其实的超级商人。
  • 花花公子拽千金

    花花公子拽千金

    “给我从我的房间出去”时娜美的脸气的通红,羞愤的指着躺在自己床上没皮没脸的无赖“不要嘛~~~~伦家一个人睡觉会害怕的啦”某男瞬间变为小受,娇嗔的对着时娜美撒娇时娜美无奈的扶额走到床前,连人带被子扔在门外,邪恶的笑道“既然你会害怕,那你就睡我房门外吧,这样你不害怕,我也不会害怕,多好啊”某女双手叉腰,毫无形象的把门重重一关,留下在风中凌乱的某男“媳妇,伦家错了啦,让伦家进去吧”“..........”某男气愤的对着房间里的时娜美怒道“时娜美,你最好别让我抓住,不然我让你三天下不了床”房间内的某女一头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