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1500000021

第21章 古代复印机:活字印刷术

复印机在当代是极为普遍的事物了,文字的传播甚至开始逐渐摒弃传统的纸张复印。但在古代印刷术是革命性的,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有一定启示作用。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凸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没有被采用。

毕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我们一无所知,幸亏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毕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黏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黏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黏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随着社会生产的逐渐进步,后人出于对文化发展的需要,尝试着不断改进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宋人周必大(公元1129—1204年)曾被封为济国公,老年时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点小改动,把铁板改为铜板。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易使粘药熔化,但铜板比铁板价格贵。元代的姚枢(公元1201年—1278年)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昇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昇原有技术。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公元1718年,山东泰安人徐志定制成陶活字,印《周易说略》。他将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用以排版印书,采用的仍然是毕昇用过的方法。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公元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公元1962年,发现了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公元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王祯是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100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做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这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年间(约公元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万—200万个。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鸟与昆虫

    鸟与昆虫

    本书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了常见的鸟与昆虫。主要内容包括:留住大雁;天鹅仙女;“爱情的象征”;导航鸟;神秘的鹤;稀世珍鸟;亚洲“鸵鸟”等。
  •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着眼于为农民朋友解决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难题,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解答关于农业生产产前、 产中、 产后的一些政策与法律问题;二是解答关涉农民民主权利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三是解答农民民生方面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中国是一个孕育浓烈神秘色彩,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的国家,千百年来,那些曾显赫一时,呼风唤雨的名人在华夏大地上演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解之谜。本书力求再现历史原貌,揭秘名人疑案背后的真相,使读者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五千年来中国名人的真实与传奇的故事,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增长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激发进一步探索历史名人谜团的兴趣。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本书从科技、交通、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科学小常识,使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去指导工作、安排生活,避免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以提高生活质量。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化传说中,开天辟地是关于地球形成的最早传说。传说天地本是一片混沌,这时我们的祖先盘古氏用一把巨大的斧头将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的身体也随之无限地长高。后来,盘古氏再也无法顶住天和地,累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美丽的神话讴歌了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
热门推荐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 无情帝王家之修罗杀手妃

    无情帝王家之修罗杀手妃

    她,冷凌,是杀手界的王。拥有逆天的异能和灵力。超强的神兽一大群,收来当小弟。组织的陷害和搭档的背叛让她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王朝:紫萱王朝。成了当今将军府的废物二小姐尹梦玲。从小与当朝三皇子紫莫麒拥有婚约。却因为大婚前一天的一纸休书而撞墙自尽。灵魂交替,当她变成她,又会在紫萱王朝卷起多大的轩然大波!
  • 花开千年

    花开千年

    张起灵宠溺的揉了揉吴邪的长发,那唯一的温柔,那唯一的宠溺,那唯一的笑容,只给予一个人,那个人,不能是别人,也不可能是别人,那个人,只能是吴邪。吴邪悄悄地瞥了一眼张起灵,脸颊染上了一抹绯色,“我担心你……小哥……三个月……够久了……”“我……想你,吴邪。”张起灵把头埋进了吴邪的肩窝,他深深地嗅了嗅,他闻到了吴邪的味道,“我好想你。”“小哥……”吴邪低声呢喃道。天知道,这三个月他怎么过来的。不知什么时候,张起灵这个人,在吴邪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不能失去的角色。三个月,谁知道他脸上的淡然和笑容,花费了他多大的心力。
  • 帝妖焚天传

    帝妖焚天传

    上古时期,大地疮痍,创世之神的灵石碎片,被上古妖族所获,九尾妖狐的传说,是否真实的存在,九尾之上,九尾是否就是巅峰。九天之上的神话,维护人,魔,妖,仙的四大创世神器是否已经毁灭,仙界已灭,人间动荡,凶魔乱世,创世之神的遗迹是否流逝于虚无,谁?又能来拯救乱世苍生。且看半妖楚沐贤,为追寻自己的生世,父母的死亡,一路修妖,为成天地中的妖帝,寻神器,逆生死,练仙药,下至黄泉上至九天,唯我独尊,逆我者,亡!
  • 女帝之男儿心计

    女帝之男儿心计

    本土女尊,大女子主义严重,冷血、嚣张、霸道。一夕宫主,一夕为奴,这是他,不甘的他,挣扎不止,她既然不珍惜他,又凭何让他心甘情愿依附于她?万年追随,满心满意,这是他,顺从的他,天姿国色,玉貌花容,这是他,恐慌的他,医术超群,仙界一尊,这是他,退缩的他,不想再看见她了,她又不喜欢他,可是她一个命令,他还是乖乖会到,因为那是他的主子,那是她。还有他,他,他他他……他们都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命运将一生系在了她身上的男人。这不单是女主的故事,这还是属于一堆男人的故事。
  • 将婚就爱

    将婚就爱

    一纸协议,她被迫为了钱成为代孕妈妈,卖了孩子,心也跟着沦陷。他事业成功,相貌堂堂,却宁可放弃结婚,选择代孕生子,对她纠缠不休,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她逃不掉,躲不开,这辈子只能就此沦陷...
  • 神医嫡女偶遇腹黑邪王

    神医嫡女偶遇腹黑邪王

    恋人背叛,魂穿古代,可偏偏不穿越到王公贵族,穿越到了王公贵族,越没人疼,没人爱。姐回归,前呼兵马,后唤魔兽,身份一层层、身世一层层,可姐扮猪吃老虎。可偏偏偶遇他,被制服得死死的,却被他宠溺似蜜,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有兴趣,加进来吧。邪王溺爱已弃,重新改编,翻版!
  • 神道主宰

    神道主宰

    一个默默无闻的现代打工者吕蒙,身带异宝却不自知,浪迹于都市之中以打工为生,无意之中异宝救命,吸收上古神力,拥有想想不到的能力。为追寻疑问,搜寻各种传说故事。探险深山幽谷,各方传说福地。走向天险绝境,海底山巅。在凶险与命运苛刻之中,誓战命运之神,改变命运,为达永生努力修行。在现代都市与蛮荒世界之间崛起。升异界,斗凶兽,战仙魔,勇闯宇宙,独步永恒世界,大战上古神人。凭着一身智慧,外加勤修苦练,一步步走向真神的世界,成为一代创世之主,傲立众神之颠,永恒于宇宙之外。
  • 无上神道

    无上神道

    天赋异禀,抱钟而生,身具太初真龙血脉,却因此而成为禁忌与不祥的体质,遭人残忍迫害,欲夺其真龙精血与伴生青铜钟,他顽强而坚韧地活了下来,伴生青铜古钟指引他开启血脉潜力,以热血谱春秋。黄金盛世,各种古血体质当世,奇才、妖才层出不穷!无尽天骄踏骨而行,追寻传说中诸神的天位神道境界!少年自龙渊泽破封而出,踏古今第一路,横推同代无人敌,以真龙血脉威震十方世界,无上神姿压万古。神道路,天骄当歌踏骨行,一指星河断,一拳日月殇,一念万道崩,一世尽飞扬!
  • 茅山志

    茅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