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5100000072

第72章 数字人生

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睹道尽人生。

这一结论或者感慨是六七年前由一些琐事麻烦所引起的。当时觉得孔老老夫子若是生活在所谓二十世纪工业先进国家,恐怕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的,至少会略微让步让小子先学会数一到九,学会运用这些数字,体认这些数字的变化无穷,光芒四射。

我对一些数字肃然起敬,已是中年以后,可以说成熟得相当晚,这是客观条件使然,因为我到海外栖迟,早已年逾不惑,也许正因为如此,对几个数字能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尊敬之外还带几分惊恐。上段说起感慨或者结论是琐事麻烦所引起,琐事是指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一次是大小女从寒舍驾车下山,转弯时大约略微偷工减料,使左边来车在角度上无法不碰,车身当然受了一点微伤。可是祸不分大小,报起帐来手续同等麻烦。尤其令我自尊心略有不安的是向保险公司报案时,报完姓甚名谁之后,对方说:“更重要的是阁下保险单号码。”好像贱名无足轻重,可以等闲视之。接着就问当事人驾驶执照号码、对方驾驶执照号码、保险单号码,以及判断是非责任警察的号码,总之在抄号码报号码的忙乱中,我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另一次不但是“祸不单行”韵德语显灵,而且是“祸从天外飞来”。就在前祸未平之后两天,大小女携二小女若森荪俱乐部游泳,第二辆车在停车场给人把尾灯撞坏了。回家带来一张闯祸的人留字,文曰:“亲爱的会员同道,对不起,我倒车不慎把你的尾灯撞破了。我曾经请俱乐部管事的用扩音器报出你的牌照号码,等你出来当面说明,可是等了一刻钟还等不到你,我得回家晚餐了,我的电话号码(一堆数字)、我的保险单号码(一堆数字)、我的驾驶执照号码(又是一堆数字)。这是我的错,我的保险公司会负责赔偿的。请与我联络。”这次我有经验了,立刻用各种数字把自己武装起来。而且不再用“来将通名”的方式,不再等对方问有关数字,径行把各种号码像唱山歌一样报出去,效率比得上电话接线生,伶俐有如洋机关中的女书记,自己也要哑然失笑了。

这一晚我似乎是意犹未尽,竟然起了历史考据癖,把皮夹中支配我生活的各种数字,分类排开,看看我是如何沦落到仅剩一堆数字的。呜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字亦如病菌,侵蚀的过程也是渐进的,渗透之后,就呼朋引类,扩张势力,日子一久,范围愈广,泥淖也就愈深了。回忆我初到异域定居,和我有关的数字并不多,而且都是必要的,如护照号码、社会安全保险号码之类。那时我还十分遵从量入为出的好习惯,凡事都是银货两讫,相信欠债总不是好事。我当然亦知人国问俗,而且二十多年前就来游历过,并非初履斯土,但是不欠债是美德已经先人为主,不容易改弦易辙。我的一位美国老朋友说:“迟早你会发现你的美德是行不通的。”他的理论是:长安居,大不易,不赶快建立信用就更不易,而建立信用不能靠美德,美德是抽象的东西,不易捉摸。可以捉摸的是银钱往来。质言之:“欠债能还始有信。”

朋友预卜我的美德行不通,很快就灵验了。因为不出一两月,我进出加油站,付现钱等找钱,感觉到的确不便,这一转念之间,就等于尼姑动了凡心,大势不好,抵挡不住诱惑了。于是自言自语“申请一张购油信用卡吧,”焉知道教训跟着来了,因为表上有一栏叫做“信用资料,”本人只有从缺。某日油公司大约是管欠帐的部门来电话查询了,我们的对话,回想起来,是颇足令人莞尔的。对方问我何以这一栏是空的,我说就是没有资料,但并不是没有信用。“那么阁下买车也是全部付清的?”我说岂只是汽车而已,所有的购买都是银货两讫。我想她一定以为我是从火星上降下来的怪物。但是生意上门,万不得已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冒一下险吧!”过几天信用卡就寄来了。

从此水闸一开,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了。有时是动了“方便”的凡心,自投罗网,有时是不请自来,多少表示阁下信用卓著,自愿来笼络投效了。不出两三年,我就有了三种不同牌子的加油站信用卡,两家大百货公司的信用卡,三家“放诸四海皆准”的信用卡。所谓“放诸四海皆准”者是指全球各地通行,无论是飞机公司、观光旅馆、百货商店,以及盛宴小酌,一律可用,“方便”的结果是身无分文,身外有债,被一堆数字支配到俯首称臣,旧时常说忙来忙去就是为了开门七件事,现在是为了维持这一堆数字屹然无恙。而且日子一久,就成了习惯,几乎是相依为命了。

当然这些数字除去帮助建立了信用卓著,亦确有其实际功用。某次在法国南部一小镇朵颐称快之后,发觉囊空如洗,问侍者接受某种信用卡否。答曰“唯”。这时就难免不感谢信用之无远弗届了。可是欠帐不难,还帐只要心底里还尊重量入为出的大原则也不难。难的是数字泛滥,尤其错不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是古代的观念推理。今天一切所谓“电脑”化了,记帐亦然,据说电脑出错的机会不多,可是不错则已,一错就难追究。我曾写过若干封信给“亲爱的电脑计算机,”有时亦庄亦谐,有时语中带刺,有时是苦苦哀求,可是电脑无情,不为所动,一笔错帐往往经过几个月的纠缠,方能水落石出,最后恐怕还是靠了一点人的因素。然而当今之世,不进入“电脑化”是不行的,这是大势所趋。记得若干年前有一位老作家一向住在新英格兰某小镇,小镇上有一小银行,彼此相识有年,老作家不惯随身带支票,需款时,就用银行中的空白支票提款。但是某一天这小银行也开始电脑化了,老作家还想依惯例提款,抱歉得很,办不通了。因为他不记得帐户号码,而电脑没有那一堆数字,就自然挡驾。老作家真是所谓“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去的,他说就像失掉了老伴,觉得天下大变了。

事实上,支配我们生活的还不仅仅是一堆与欠帐有关数字,证明我们身分的有驾驶执照号码(一堆数字),管我们病痛的有医药保险号码(一堆数字),还有一种保险是深恐我们身后过于萧条家属衣食不济的,当然又另是一个号码,又是一堆数字。此外你可能是某些团体的会员,免不了另有一堆号码。日常你必需记得的数字,可也不少哩。如电话号码,因为随时会有人殷殷垂询的;如汽车牌照号码,否则扩音器中传出停车场中某个号码的车忘记关灯,你就得每次自作多情,移步去看个究竟。我们读古人传略,常觉得古人名字真多,某公讳什么,号什么,字什么,又亦字什么,再加上斋名、笔名等等,写上一两行,不足为奇。百年后若有人考证,今人没没无名,而号鹤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漪软盛哉,无义无情。比不上字与号,斋名、笔名能约略传出一个人的神采。可是一堆数字的魔力实在未可小觑。拿本人来说,代表我的各种数字,除去形容不出吴某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以外,其它比较具体的事,如岁人若于,旅行次数多寡,买哪一类的衣服,吃哪一等的馆子,都可以有案可稽,一目了然。

我有时偶发奇想,觉得人类不大安分,小焉者如女人,上帝已经给她一张脸了,她硬要不惜工本另造一张;大焉者如男人(多半是男人),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把大地糟蹋得体无完肤,而且自鸣得意,说是进步,劝落后的地区赶快跟着工业起飞,飞起了之后再去担心空气污染吧,河流污染吧。凡是在大工业城市住过的人遇到风平浪静之日,污染的空气,特别浓得化不开,呼吸自然短促,很有点此恨难平的模样。东坡居士若是生在今朝,有幸住在工业先进地区,恐怕会把那首《临江仙》的下半阕改为:

长恨此身非我有,一堆数字为凭,夜阑风静气难平,湖海污染尽,何处寄余生。

同类推荐
  •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后存者101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他一生共写小说7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惨世界》一种,名为翻译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实则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苏曼殊的创作,所以也应算作苏曼殊的作品。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翻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等多种专著。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篓

    观其《篓》中收获,装满“鱼虾蟹蚝”,捞尽“江海河鲜”,而且偶意深邃。作品取材于乡土民情,贴近社会,紧贴生活;恣情解剖人间的善恶奸邪,狡狯贪婪。他抽丝剥茧的手法,幽默风趣的笔调,寓哲思,见智慧,人情练达。诚好文章也。
  • 爱的城堡

    爱的城堡

    本书选用了《读者》19位签约作家最优秀的部分短篇作品,他们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作渲染,把生活中最至情、最感人的故事勾勒出来。这里包括父母之爱的伟大、爱情的崇高、友情的至真、陌生人的温暖。全书由“两只手套的爱情”、“婚姻是张带黑点的白纸”、“母亲的短信息”、“父亲的格言”、“上帝的宴会”、“雕刻在深秋的爱”、“爱丁堡的长椅”、“善良做芯,爱心当罩”八个篇章组成,从各个角度诠释爱的含义,给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震撼。
热门推荐
  • 微信小农民

    微信小农民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一飞这样说:“我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种地,因为一不小心让人别人没地可种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该赚那么多钱,因为那对我来说只是一串数字!我这辈子最庆幸的事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民,因为我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我们农民不比任何人差!”“什么?怎么成为像我一样成功的农民?很简单嘛,你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先把你们县里的地承包了,赚他一个亿!”微信在手,种田不愁!
  • 万千宠爱《老婆,敢不爱我试试看》

    万千宠爱《老婆,敢不爱我试试看》

    她是一个无害心善又软弱的天使,他是残忍的恶魔......青梅竹马的男友居然是杀手,还想刺杀那个恶魔。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就被定格为人质......她说:慕先生,你受伤了...她胆怯的说:慕先生,对不起,对不起,雪球刚刚亲你了,不过......它的口水有利于你的伤口......她哭着说:慕先生,真的对不起,我从来没有爱过你......他说:在你的心里最好把我当做神,不然我会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也能让你从天堂掉进地狱......他说:这是你咎由自取,谁让你偏偏喜欢一个杀手,你就替他慢慢接受我的制裁吧......孰不知,越想要留住他的心,却伤的她越深......
  • 雪妃驾到:冰王萌妃伤

    雪妃驾到:冰王萌妃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纪王,是女子如衣裳,却疼惜她,心甘情愿地栽在她身旁。他是万千女性魂牵梦绕的男人,更是皇上器重,却异常冷酷的冰王,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能力,却偏偏溺爱她,愿放弃一切只为她,究竟是出于阴谋?还是动了真情?【本文纯属原创】
  • 嫡女策:一等傻妃倾天下

    嫡女策:一等傻妃倾天下

    简介:她本是反恐部队的精英,不料被人出卖,最后落的个惨死收场!一朝穿越,一缕幽魂竟俯身在一个被人遗弃的柔弱女子身上,虽然是嫡出,但因生母早亡,过的竟是嫡不如庶的凄惨日子。一朝醒来,眸中光华霎现,面对深宅后院里的步步惊心!她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高干精英该如何应付?居心叵测的后母,薄情寡义的生父,甚至那心机似海的庶妹!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和她平日所要面对的枪林弹雨到底会有何区别?她又该如何才能保全自己?他本是帝王朝隐忍不发的腹黑皇子,只因那日不经意的一瞥,便将那个清高孤傲的女子视作他棋局里最为重要的一颗棋子!一场皇权争夺下来,他却发现,到头来,他除了皇位,已经全盘皆输!“宇文宸,我说过,没有人可以计划我的人生!其中也包括你!”女子眸底凌厉,殷红的唇角挂在冷冷的笑意。宇文宸:“我也说过,普天之下,如果我想得到的东西,没有谁可以逃的掉!”..............(本文极爽女强,强强对决,精彩不容错过,嘎嘎~~)
  • 剑傲圣天

    剑傲圣天

    传说这天有九重,一重二重三重为凡人界,四重五重六重界为修仙界,七重八重九重为神界。一人获得惊天奇遇,从家族废物到手拿一剑傲世圣天的故事......
  •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她是人族尊贵的世家小姐,她也是仙族不朽的珑玉夫人,她更是兽族最无可替代的复苏女神。她是是丈夫眼中的毒妇,却是初恋心中永远不老的少女,也是情人心头难以抹去的一滴眼泪。她坚持了半生的自然法则,原则信仰,却是让她失去初恋,失去亲妹,失去父亲,失去爱人和幼子的罪魁祸首。她翻手之间就能拥有世间所有财富,奈何所嫁非人,得非所愿,满目疮痍。一场盛世仙婚,成了别人的梦,毁了自己的梦。一场由她的情和恨引发的浩劫,就让天地都一同崩毁好了!仙商独绝,珑玉夫人,她注定是一段血泪传奇。
  • 玲珑曲

    玲珑曲

    喻家三小姐出生的那天,雪花漫天飞舞,千树万树梨花开。喻家老太爷正意态闲适把玩着一个玲珑剔透的手把件,听说添了个小孙女,随口说道:“是个丫头,叫玲珑吧。”喻三小姐便叫玲珑了。玲珑心肝,幸运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系统1

    超级系统1

    萧峰在偶尔间获得系统,成为牛逼闪闪的修仙者!
  • 刺魔传

    刺魔传

    从小被各种手段训练,训练他的人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家门变故,还被几股势力夺来抢去,他身上又隐藏着什么样惊天秘密?面对一个弥天大谎,一个精心的设局,他只有努力去寻求真相追元凶。他的敌人是人?是魔?还是神?人魔大战一触及发。最终,幕后黑手是否能一一揪出。那些可怕敌人,他是否能击败,登上武学最巅峰。《刺魔传》不一样的精彩等你来。友情提示:不精彩把作者往死里踹。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