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9300000044

第44章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5)

“遗诏”是否为真?此事又出现了矛盾的意见。我倾向于毕沅的意见,也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遗诏”,这里所谓的“遗诏”很可能是后人补制。第五种说法,可以命名为“正史说法”。最初来自于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后被正史所采纳。李焘《长编》更将与此相近的一些记录集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丰富而又矛盾的“传奇”。太祖之死,最大的谜团是:死因不明。司马光没有说清楚,李焘也没有说清楚,《宋史》的主编元人脱脱也没有说清楚。据我对宋史的理解,似乎不会再有人能说清这个问题了。太祖之死,将会成为一个恒久之谜,即使是正史,也充满了矛盾。历史文本,太多谜团,试图搞清所有谜团,让历史干干净净地呈现出来,这个愿望,太过奢侈。

根据司马光和李焘的记录,太祖之死的现场大约是这样的--夜半,谯楼更夫已经敲响了四鼓,不久,太祖驾崩。当晚,宋皇后守在老赵身边。太祖一死,皇后急忙派大宦官王继恩去传四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

这位宋皇后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是忠武军节度使宋延渥,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宋延渥又是后唐庄宗的外孙,他的生母则是后唐义宁公主。宋皇后等于三代人家都在皇室,《宋史》说到宋氏家族用了“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八个字。宋皇后母仪天下,见多识广,做事非常有分寸。她比老赵小二十五岁,甚至比老赵次子赵德昭还小一岁。老赵生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子都早亡,故眼下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宋皇后不去召赵德昭,而去召赵德芳,也是一个不解的谜团。有说法认为德昭与宋皇后年岁相仿,皇后有避嫌的想法;而德芳要比宋皇后小七八岁,嫌疑要小得多。但是召德芳,就是要立德芳为君吗?这也是后人无法解释的问题。以宋皇后之明智,她会不懂召晋王进宫吗?

她没有召晋王,但宦官王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这句话证明了他很可能也是“金匮之盟”现场的人物之一),干脆背叛了宋皇后懿旨,不去见赵德芳,而直接来到了开封府召晋王。

王继恩夜半进入王府,发现左押衙程德玄先生正在等着王府开门。程德玄是晋王的心腹,善医术。王继恩问他为何在此。程德玄说:“我今晚在信陵坊相国寺睡,夜里听到有人疾呼‘晋王召’。出来看时,却没有人。这样好几次,我担心晋王有疾,所以过来了。”王继恩听说后,很奇异。于是告诉他太祖驾崩之事。二人叩门一起来见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闻言,大惊。史称“犹豫不行”。窃以为“犹豫”这两个字在此时此地格外传神。往日虽有太祖传位于晋王的“意思”,但从未有明文法典白纸黑字,老赵也正当壮年,五十岁的年龄一般也不会有人想到他会“英年早逝”。忽然一个晚间过来,老赵不在了!这个事实着实令人心生疑窦。如果赵光义是谋害哥哥的人物,此际不当“犹豫”。这两个字可以为晋王洗却千年冤枉。我读史至此,越发相信晋王无辜。

据《长编》,晋王听到哥哥猝死的消息,“犹豫”后,对王继恩说:“吾当与家人议之。”

然后进入后堂,久久没有出来。王继恩催促他道:“事久,将为他人有矣!”于是,三人在大雪中步行到皇宫。到了日常值班之处,王继恩要晋王止步,说:“王且待于此,继恩当先入言之。”他要进宫禀告宋皇后。程德玄听到后说:

“现在就应该直接进去,何待之有!”于是与晋王一起进入太祖寝殿。宋皇后听说王继恩到了,就问他:“德芳来了吗?”王继恩说:“晋王到了。”

史称皇后见到晋王,“愕然”,但她很快就反应过来,知道了怎么回事,马上称呼晋王为“官家”--这是对皇上的敬称,并且说:

“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闻言流泪道:“共保富贵,勿忧也!”这就是今天可以约略复盘的赵匡胤的死亡现场。

“兄终弟及”

种种记录证明:金匮之盟规定的“兄终弟及”之权力继承模式,虽然还有若干谜团无法解释,但在各种复盘中,却是比较值得相信的。应该说,老赵是认同并真诚执行了金匮之盟的。杜夫人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慰。在这个问题上,与阴谋论相关的各种“生动”的故事,也即讲述赵光义谋害赵匡胤的离奇说法,我,不相信。还有讲述赵匡胤提防赵光义的说法(譬如,迁都洛阳,就是太祖要削弱赵匡义的力量,等等),我,也不相信。因此,我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烛影斧声”。赵氏兄弟,没有那么阴毒,皇位继承,也没有那么惨烈。老赵从没有给予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更高的权力,却不断给予赵光义仅次于皇位的最高权力--开封尹、晋王、同平章事。如果老赵提防赵光义,只需要给两个儿子更高权力就是了,但他没有。故,“烛影斧声”之类的故事,很可能是小文人的想象。如果确实存在着“烛影斧声”的事实,赵德昭、赵德芳这么刚烈的皇室帝胄,会对“篡逆”的叔叔不做“异动”?元人编纂前朝历史会不将这类故实列入?这都说明“烛影斧声”故事创作的不合理之处。

读史至此,我,还是相信第五种“正史说法”为佳,不做猎奇想。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史以纪实,不可深文周内,亦无庸过为前人掩护,读正史者宜得其定论矣。”读史书要知道纪实之义,不必从中寻求可以罗织的蛛丝马迹,一定要将人看成必有阴谋,也不必为前人掩蔽什么过错。如此读史,就应该能够得到正确的定论了。我赞同毕沅先生这个意见。

老赵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传位于赵光义,让大宋帝国顺利通过了可能的“瓶颈”时段,跃上了更辉煌的军政平台。

“金匮之盟”“烛影斧声”,被人们讲述了一千年,今天已经没有更多新的故事可以挖掘。至于故事中的衍生故事,如杜太后言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太祖之子,诸如此类说法,略通逻辑,即知道故事的“坊间色彩”,不再赘述。关于历史上连篇累牍的评论意见,也大略不过说“阴谋设计”或“社稷为重”,也几乎没有更多新意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就是一个“兄终弟及”的故实。关于这个故实,可以听听船山先生的意见。船山先生的《宋论》,是史学评论中最为精彩的大贤意见,要理解老赵,理解大宋,理解儒学的公道仁德正见,理解《大禹谟》以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教”,船山先生的这一段议论不啻于一把思想的秘钥,值得反复品味。

船山《宋论》曰:

……尤有其立本者存焉。忍者薄于所厚,则慈亦非慈;侈者必夺于人,则俭亦非俭。文帝之忮淮南,景帝之削吴、楚,太宗之手刃兄弟也;本已削,而枝叶之荣皆浮荣矣。宋祖受太后之命,知其弟不容其子,而赵普密谮之言,且不忍着闻,而亟灭其迹。是不以天位之去留、子孙之祸福,斫其恻怛之心;而不为之制,廓然委之于天人,以顺母而爱弟,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汉、唐之主所安忍怀惭而不能自戢者,太祖以一心涵之,而坦遂以无忧。惟其然也,不忍之心所以句萌甲坼,而枝叶向荣矣。不忍于人之死,则慈;不忍于物之殄,则俭;不忍于吏民之劳,则简。斯其慈俭以简也,皆惟心之所不容已。虽粗而不精,略而不详,要与操术而诡于道、务名而远于诚者,所繇来远矣。仁民者,亲之推也;爱物者,民之推也。君子善推以广其德,善人不待推而自生于心。一人之泽,施及百年,弗待后嗣之相踵以为百年也。故曰: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

……立国大道,更有人伦根本所在。狠心的人对厚待自己的人寡恩,这样的“慈”也不是真的“慈”;豪奢的人从他人那里掠夺,这样做,“俭”也不是真的“俭”。汉文帝之忌刻淮南王族亲,汉景帝对吴国、楚国的宗室削藩,唐太宗杀死自己的兄弟;这类做法,已经削弱了人伦根本,而一时呈现的枝叶繁荣,都不过是浮华而已。宋太祖受太后之命,知道兄弟赵光义以后很可能不能容自己的两个儿子,而赵普猜测到这一点,就秘密要求改变金匮之盟的意见,但太祖还是不忍心听闻,并且迅速地将这一番行迹消除。这是不以皇位的去留、子孙的祸福,来戕害人之为人的恻隐之心。并不为此做出什么制度安排,豁达大度地将不可知的未来委托给天命,并因此做到顺从母亲、呵护弟弟,即使陷入“仁者之愚”也不后悔。汉文景、唐太宗那种安于狠戾,宁肯愧疚,而不能停止的隐忍之心,太祖赵匡胤以一人之心全部涵容之,于是进入一种坦荡无忧的境界。正因为如此,不忍之心纷纷离去,根本一固,人伦之枝叶向荣而盛。不忍于人之死亡,则“慈”;不忍于物之奢费,则“俭”;不忍于吏民之劳,则“简”。这就是太祖的“慈”和“俭”出于“简”,都是因为他的心里容不下那些复杂的勾当。虽然太祖做事有“粗而不精、略而不详”的不足,但是那些操弄权术而从事诡道,追求名誉而超过真诚的人,与太祖比起来,那距离就太远了!古来“仁民”的理念和行为,是由“亲亲”的理念和行为而推出来的(爱自己的父母,而后爱邻居、爱天下人);“爱物”的理念和行为,也是由“仁民”的理念和行为而推出来的。君子善于推演内心而扩大德行;善人不用等待推演而“亲亲”“仁民”“爱物”自生于心。一人的恩泽可以施及百年,不用等到后嗣接续就奠定百年道义天下,所以我要说:汉光武帝刘秀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是非常出色的一位圣君。

同类推荐
  • 风雨荆丛

    风雨荆丛

    一个动荡岁月中,逐步走向没落的鼎盛家族;一个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碎了的地主家庭;一群被风雨巨浪,卷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却依然不屈不挠、挺着脊梁,演绎着人间真情的顽强的生命。。。。。。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白墙

    白墙

    本书讲的是一个旷代奇商经商抗倭的传奇故事,作品融入了一些武侠和喜剧小说的因素,基于小说创作的原则,笔者都做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切合于我们的故事,而非历史原貌,有好史者,相信可以从小说中读出历史中对应的人物与事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指明,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质疑,毕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主人公临变不惊,智慧超群,固然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但笔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其意并不在此,最重要的,是想突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即诚和义,经商以诚,做人以义,诚为根本,由诚至义,乃至为国为民的大义!商人固然以逐利为其本职,然而,能够超越利益,才能达成其自身的人格完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本书内容包括德军攻陷东南欧、巴巴罗萨计划、彼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保卫伏尔加格勒、库尔斯克战役、苏美攻克柏林。
  • 文治大宋

    文治大宋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文治大宋》结合宋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气氛,从多角度展示大宋三百年在艺术、教育、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
热门推荐
  • 王妃的淡定生活

    王妃的淡定生活

    穿越后要淡定,可是,眼前这位美人吸引力太大了,她没抵抗力怎么办?她被一捆报纸砸中脑袋掉入架空的夏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民”意嫁进王府当王妃,有吃有穿有住,唱唱歌、搓搓麻将安分守己日子过的潇洒惬意。一场血染的婚礼,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别人的圈套。一段当年的往事,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和快乐。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他最悲痛的过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想找回最纯真的笑容。
  • 分身

    分身

    分身:Doppelganger,有如死神的不祥之身,据说诗人雪莱在湖畔遇到自己的分身后次日身亡,世传凡目击分身者数日内必死。这世间是否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这世间是否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分身?迄今为止的人生,难道仅仅是一场残酷的骗局?氏家鞠子,18岁,北海道人,母亲于5年前离奇身亡。小林双叶,20岁,东京人,父不详,母亲突遭车祸去世。两名女子素不相识,却长得一模一样,且同样身世诡异。她们不是双胞胎,却有着比双胞胎更难拆解的共同命运……
  • 薄梦挽凉

    薄梦挽凉

    鸳鸯迟归情殊散,薄梦难挽缘凉尽。她的小半生,都在面对他的孤独与幻觉的对峙中。曾经有过灰暗的时刻,曾经自我封闭,曾经踽踽独行,曾经让爱与时间僵持,让孤独与幻觉对峙。
  • 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本文选取了十位哈佛知名教授亲自“授课”的精华,聆听他们从十个不同方面去解读人生。有桑德尔教授关于性格的高见,劳伦斯教授对处世智慧的运用,塞奇教授对潜能的认识等,包含什么幸福,人的正能量在哪和最高的职业素养等十个当下人最关心的话题。从这十位大师的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哈佛大学所推崇的人生哲学,在聆听丰富而实用的哲学思想的同时,让我们找到成功的力量,帮助我们从残酷的竞争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顶尖社会精英。
  • 爱个球

    爱个球

    在泥沙俱下的当今社会,人性、爱情观和世界观的混杂
  • 菊岛轶事

    菊岛轶事

    菊花岛古称觉华岛,俗称大海山。距兴城市(古称宁远州)海滨12公里。全岛呈长葫芦形,两端高耸,中间凹陷。在岛的南端有两小岛,一远一近,远的叫张山子岛,近的叫阎山子岛。岛的北端有一圆形小岛,叫磨盘山。这样一大三小,形影相伴,像大小四颗明珠镶嵌在大海碧波之中。菊花岛不仅风光旖旎迷人,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传说、轶事,更是令人心旌摇曳,唏嘘不已。经人们口碑相传,历久不衰。
  • 青霉逐马

    青霉逐马

    竹马大青梅三岁。青梅上了初一,竹马已经高一。青梅上了高一,竹马去了大学。竹马总是没有办法把青梅好好的看在眼皮底下。怎么办?!于是竹马半逼威半利诱的把青梅养成了一个情商为零的呆萌女。不过最后,倒霉的可是他自己······世界上最倒霉的竹马莫过于陆子言,世界上最呆萌的青梅莫过于夏紫妍。
  • 人类学世纪真言

    人类学世纪真言

    从1999年开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徐杰舜教授的主持之下,开辟了一个《人类学学者访谈录》的专栏。经过4年多时间的努力,徐先生和他的同事们访问了20多位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人类学工作者,并以翔实长篇幅刊登于专栏中。由于我一直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忠实读者,所以几乎所有的访谈录都浏览阅读过,觉得很有意思,增加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行内故事,因此也常常对这些访谈录有先睹为快的感觉。如今,徐教授将这30多篇访谈录汇编出版为《人类学世纪坦言》一书,让更多的读者能阅读到学者们的“坦言”。
  • 红颜乱之一代相后

    红颜乱之一代相后

    她本夏国公主,一朝国破,死里逃生。她誓死复国,隐姓埋名,换男装,馆青丝,参科举,历经磨难她终成一代丞相。却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仇人之子,她该如何抉择
  • 青少年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青少年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新时期青少年知识读本》共分为七章,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多个方面,选取了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些题目涵盖了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在选题方面,既有一般常识,也有逸闻趣事和鲜为人知的典故,既突出了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能够较好地扩展读者的发展思维能力,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