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600000004

第4章 两宋时期的孝悌文化

舒大刚

宋朝(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的时代,宋代的孝悌文化也进入历史的最盛状态。虽然当时武力不竞,北逼于辽、金、蒙元,西困于西夏、吐番,宋朝对外的纳贡赔款岁无虚日,但是宋代的文治和文化却是中国历史的最高峰。由于宋代统治者实行重文偃武政策,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较为繁荣的时代之一。

相对而言,当时“三教”鼎盛,儒学复兴,尊师重教,科技进步,政治开明,文化也丰富多彩。《宋史·艺文志序》叙述这一段历史说:“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其时君汲汲于道艺,辅治之臣莫不以经术为先务,学士缙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学不绝于口,岂不彬彬乎进于周之文哉!”

“道艺”即《周礼》之“德行道艺”,是重视人的道德品行、学术技能,属于“治术”(即“政统”)。“经术”即重视儒家经典教育,从历史文献中汲取经验教训,属于“经学”(即“学统”)。“道德性命之学”即重视心性义理研究、道德修养,属哲学、伦理学,时称“道学”(即“道统”)。宋代君臣、学士所重视的这三个方面,用现代眼光来看,分属于“政统”、“学统”、“道统”(牟宗三)三大领域,都是重视文治、提倡教化的儒家文化。

宋代非常重视儒学教育,宋太祖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伊始,即增修后周留下的国子监及学舍,“修饰先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文献通考》卷四二《学校》。。自是之后,增多黉舍、添加生员额数、选聘名儒为师、释奠、幸学、讲论经义,在宋代史不绝书。

靖康南渡,即使戎马倥偬,四郊多警,而重学之风未艾。绍兴十三年(1143)七月,国学大成殿告成,奉安庙像。明年二月,国子司业高闳请幸学,高宗从之,并诏:“偃革息民,恢儒建学,声明丕阐,轮奂一新。请既方坚,理宜从欲。将款谒于先圣,仍备举于旧章。”

绍兴十五年(1145),高宗皇帝又作《先圣及七十二子赞》,序曰:“朕自睦邻息兵,首开学校,教养多士,以遂忠良”《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中华书局标点本。云云,都表达了对儒学与孔圣的礼敬和重视。

皇帝提倡,政府重视,儒生努力,儒学到了宋代,焕然而有盛大气象,爽然而有崭新风貌!陈寅恪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儒学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自然不能例外。

在“孝悌”观和《孝经》学方面,宋朝统治者则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热衷和积极提倡。宋太祖就是第一个重视文治、体恤民力的君主。史家说他“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同时,他作为一代开国之君,还是一个订立制度、树立风尚的好皇帝,《宋史》说他“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由于有他开了个好头,形成了尚文风范,“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徳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太祖本纪》赞)

在个人修养方面,宋太祖“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爱好儒学,恭行孝悌。说他开国之初即意识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儒者”。还对母命是遵是从,帝位不传给儿子德芳却传给了弟弟赵匡义——“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说赵匡义曾经大病垂危,太祖前往视之,“亲为灼艾”,匡义感觉疼痛,太祖为了掌握好火候,“亦取艾自灸”。为了让弟弟能够顺利接班,宋太祖常对近臣称赞说:匡义“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等,可谓上孝下悌、无以复加了!

开宝二年(969),赵匡胤四十四岁生日,群臣上其尊号为:“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他死时五十一岁,群臣上谥号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生号“仁孝”,死谥“大孝”,都有“孝”字。继起的宋朝君主,也无不以“孝德”相勖勉。

宋太祖为提倡孝道,屡次奖励孝悌。开宝元年(968)诏令:“人伦以孝慈为先,家道以敦睦为美。矧犬马而有养,岂父子之异居?伤败风化,莫此为甚!应百姓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无得别籍异财。长吏其申戒之。”《东都事略》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强调“孝慈”是人伦的首要品行,“和睦”是家庭的最佳状态。犬马尚且有养,人类岂能不报?不亲父母,不事双亲,被视为“伤风败俗”的最大弊端!他明令天下臣民:凡是祖父母和父母在者,子孙不许析财别立户口!还要求政府(“长吏”)要严加督促,不准违背!这与“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贾谊语),视父母若陌路,自然判若两途。其所带来的重德兴孝、亲亲睦族的社会风尚以及价值取向,更是无与伦比的。

开宝三年(970)正月,宋太祖又“诏诸道州、府,察民有孝悌彰闻、德行纯茂,擅乡曲之誉,为士庶推服者以闻”《东都事略》卷二。。令天下将有“孝悌”德行之人报告朝廷,朝廷将予以旌表。八年(975)十月又诏:“郡国令佐,察民有孝悌力田、奇材异行,或文武可用者,遣诣阙。”

宋太宗继位后,为了加强地方官员察孝举廉、敦励风俗的责任心,太平兴国八年(983)特制《文武七条》戒敕,其针对文官的“文条”是:“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曰责实”、“五曰明察”、“六曰劝课”、“七曰革弊”。其中第六条“劝课”的内容为:“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宋史》卷一六八《职官八》。 “孝悌之行”是品德修养,“农桑之务”是经济生产,也就是汉代察举的“孝悌力田”,坚持两手抓,而“孝悌”的德行,又摆在发展经济之前。

由于宋代开国之君太祖、太宗的大力提倡,重孝兴悌也就形成了制度和传统。首先是在官制中明确规定地方官员有“旌孝”、“举廉”的责任。据《宋史?职官志》载,知府要奖励孝悌:“岁时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县令要推荐孝悌:“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卷一六七《职官七》。这样一来,地方官员不仅代表朝廷统治地方、收取赋税,而且还要代表朝廷敦劝孝悌、移风易俗,其“牧民”和“励俗”的双重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除了对官员的制度化管理外,宋代最高统治者还时时下诏劝勉、提醒地方官员履行“劝孝”职责,此类诏书史不绝书。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诏“民有孝弟力田、储蓄岁计者,长吏倍存恤之”《宋史》卷一七三《食货上一》。天禧二年(1018)五月,“诏长吏恤孝弟力田者”《宋史》卷八。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有司在上书中建议对孝子予以司法豁免权:“令州县考察士民有能孝悌力田为众所知者,给帖付身。偶有犯令,情轻可恕者,特议赎罚。”《宋史》卷二○一《刑法二》。

宋徽宗崇宁中(1102-1106),又有人建议给孝子以优先入学和特殊贡举的优惠:“如有孝弟睦姻、任恤忠和,若行能尤异,为乡里所推。县上之州,免试入学。州守贰若教授,询审无谬,即保任入贡,具实以闻。”《宋史》卷一五七《选举三》。

直到南宋末年,虽然国力不竞、外患频仍,统治者也没有忘记表彰孝悌。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十一月,“诏民有以孝弟闻于乡者,守令其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焉”《宋史》卷四六《度宗纪》。。

朝廷如此命令,地方官员也就必当奉命。如程颢为晋城令,凡县民有事来到县厅,程子“必告以孝悌忠信”。在他任内,每乡都有学校。他自己常常抽空到学校,召集地方父老闲话家常;遇儿童读书,必“亲为之正句读”。张载作云岩县令,“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初一,他常带着酒食,召集乡人中高年德邵者,集会于县庭,亲自给他们劝酒上食,“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朱熹做同安主簿,“兼领学事”。他在县时,选县邑优秀的童子青年,送到县学读书。还“访求名士,以为表率”。常常与县人和学员“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等到他调任南昌军军事判官,仍然常到郡学,“与诸生质疑问难,诲诱不倦”。此外,如陈襄之令仙居,蔡襄之守泉州,刘珙之知潭州,皆以“劝学兴善”为急务汤来贺《两雍议》,《皇朝太学志》卷一五四。。所有这些,都表明宋朝廷对地方官有敦劝孝悌要求,地方官员也能奉旨执行,有绩可考。

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虏,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曰》)为了加强人们对孝悌之道的了解和信守,宋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孝经》的教化作用。

宋代帝王与《孝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形式多样,除了前代已有的经筵讲授、皇子启蒙等形式外,宋代君主还多次手书《孝经》以赐地方(或大臣),屡次下令将《孝经》刻石立碑和刊版印刷,从而达到广泛宣扬和推广《孝经》之目的。

宋朝统治者做了许多普及《孝经》的工作,在沿袭前代经筵讲习形式的基础上,还屡次手书《孝经》分赐群臣;六刻《孝经》入石,特别是绍兴十四年(1144)令天下州郡庠序皆刻,并且“分赐官员和学生”,与唐玄宗“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帮助民众学会正确地履行孝悌,宋代士大夫将《孝经》教育列入童蒙首先必读经典。司马光《书仪》卷四:“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

司马光又作《家范》,处处体现了《孝经》的启蒙和教化作用。该书开篇全录《古文孝经》“闺门章”以为规范,强调家庭礼仪教育之必要。

司马光又有《论举选状》(嘉佑六年,1061)建议明经科“皆习《孝经》《论语》,为帖经”《传家集》卷二〇。。又有《乞令选人试经义上殿札子》(治平二年),建议“试《孝经》《论语》大义”《传家集》卷三七。。

不仅士子进身以《孝经》为敲门之砖,就是学者做学问,宋人也主张以《孝经》为首、以孝悌为本。

吕本中撰《童蒙训》说:“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吕本中《童蒙训》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这里,吕氏将《大》《中》《语》《孟》四书并举,这也许是在朱子前最早的用例,不过与后来朱子先《四书》、后《五经》、黜《孝经》做法不同的是,吕本中仍将《孝经》列于《四书》之前,这是重视伦理、强调孝悌的表现。他认为学习儒家经典,应当先学习《孝经》和《四书》,将其中的道理和准则体会深透了,然后再去学习《五经》,才会掌握其中的奥妙。有了这番工夫,心中有了主见和纲领,再去看诸子的书,然后百家学说才能为我所用,而不被异说惑乱。如果说《孝经》代表家庭伦理观、《四书》代表哲学和社会学、《五经》代表政治学和历史观、诸子代表百家杂艺的话,吕本中在这里所形成的自《孝经》而《四书》、而《五经》、而诸子百家的读书次序,其实正体现了他先孝悌、而仁义、而礼乐政刑、而后庶政百务的内修外理的观念。符合《论语》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悌伦理观念无疑是为人最基本、最首要的修为。

除正面表彰和提倡孝悌外,宋代与唐朝一样,也将“不孝”罪列入律条,予以严厉打击和惩处。《宋刑统》全盘继承了唐代法律关于惩处“不孝”的所有条文,对“不孝”行为及其量刑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更加严厉。

如:“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诸养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徒二年。”“诸闻父母及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者,徒三年。”“若祖父母、父母及夫犯死罪被囚禁,而作乐者,徒一年半。”“闻周亲尊长丧,匿不举哀者,徒一年;丧制未终,释服从吉,杖一百。”

这些关于“不孝”的界定和量刑规定十分明细,凡是詈骂、殴打以乃至向官府告发自己祖父母、父母者,因其伤及亲人的身体和性命,均被视为不孝,要处以绞、斩等极刑;凡是在经济供养上出现问题,则要处以一至三年徒刑;凡是在为亲人死后服丧问题上出现不孝问题,都要处以杖、徒或流放等徒刑。

宋代法律还规定,女不听祖父母、父母善良的教诲,冒犯祖父母、父母名讳,也都有惩罚。

以上这些规定,表明对“孝道”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也越来越法律化。孝道在唐宋时期已经超出普通的家庭伦理范围,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法律性,孝道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必须践行的社会职责和法律义务!

不仅如此,据学人研究,唐、宋时期关于“不孝”的惩处不仅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在实际执行中,对“不孝”者的处罚常常是非常严厉的,有时量刑甚至超过律条规定,予以从重处罚。

如宋太祖开宝二年(969)下令不许“父子异居”,《宋刑统》也规定“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是,开宝三年突然敕令:“诏川陕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论死!”《宋史》卷二《太祖纪二》。子女与父母析财别居,从当初的“不许”,到“徒三年”,再到“论死”!可见其量刑之剧而求治之亟!

不过,这里需要交待的是,虽然宋代《孝经》传习十分普及,可是随着《孟子》升经过程的加强,宋人却将《孝经》定格在童蒙教材的水平上,最终使《孝经》逐渐退出了科举考试的领域。

北宋初礼部贡举,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其中以“进士得人为盛”。“诸科”的考试科别,设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基本上是对唐代科目的沿袭。

考试的内容,“凡学究,《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尚书》各二十五条”,仍然以儒家经典为试士内容。其中《论语》《孝经》仍外于“兼经”地位,须得兼明兼通。

以《孝经》出题科举这一制度在宋代执行了一百多年,至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之法,史称王安石“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用《孟子》取代了《孝经》,“其后遵行,未之有改”《宋史》卷一五五《选举一》。

正规科举考试既已不用《孝经》,而“孝道”又不能不要,于是《孝经》乃蜷伏于“童子”一科。《宋史》“童子举”条载, “(淳熙)八年(1181),始分为三等:凡全诵六经、《孝经》、《语》、《孟》,及能文,如六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或赋一道、诗一首,为上等,与推恩”云云《宋史》卷一五六《选举二》。。从此,《孝经》只为童蒙课本,它作为士人修身之典的地位有所削弱。

《孝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谓每况愈下,西汉是《论语》《孝经》同举(匡衡上成帝疏:“《论语》《孝经》,圣人之言行之要,宜通其意。”);东汉是《春秋》《孝经》并提(纬书载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代,《孝经》还与《论语》作为“兼经”,是“明经”考试和重要教职必须讲明的经典。到了北宋熙宁以后,则是《论语》《孟子》相配,《孝经》已经退出作为经典命题考试的地位。

自兹以降,遂有怀疑《孝经》的作者,怀疑《孝经》的文字,乃至删除其字句,移易其章次,这种种行为的产生,都与熙宁时期《孝经》地位的下降不无关系。元钓沧子《孝经管见自序》揭露说:“荆公(王安石)执政,卑视此经,大廷不以策士,史馆不以进讲,家之长老不以垂训子孙,学之师傅不以课诲弟子。此经非特不为治平之具,且蒙习亦弁髦之矣。”(《经义考》卷二二七引)虽然言辞有个别失实,但其所造成的历史影响确也如此。

同类推荐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以小见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以小见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光阴拼图

    光阴拼图

    时间跨度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描写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细节,像一幅幅光阴的拼图,情节细而不碎,以小见大,用碎片反应时代,在轻松的阅读里引起对旧时光的回忆。既有欢笑,也有反思。
热门推荐
  • 王的代价

    王的代价

    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命运,一个布置缜密的复仇计划。牵动了整个商业界以及其背后的世界....本是一场无意的相遇,却铸就了一生不离不弃的跟随,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当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却成为了那个人向他复仇的一个利器时,他的选择又会是什么?默默地逃避,从他的生活消失?还是反过来成为王者与他一起并肩作战?这一切只有进入他们的世界才能知道......让我们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变成一个万人敬仰的王者!
  • 隋血

    隋血

    顺为奴,逆则王!隋末唐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时代!风云激荡,铁血横流,无数的英雄豪杰推动中国历史走向辉煌!一个来自现代的小人物,一步步成就自己的辉煌!征高句丽,破突厥,下江都,收西域,我无所不在!—————————————————本书要展现的隋朝,是对世界历史有着巨大贡献的王朝,而不是演义、传奇中被扭曲与丑化的隋朝!而是真实的隋朝:强盛而铁血!不仅要展现隋朝与周边地区与国家,诸如突厥、高句丽、日南、西域的关系;还要把隋朝放到世界舞台上,隋朝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大食、波斯、突厥的关系、利益争夺,都将得到全面展现。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朋友们谅解、指正!
  • 小宝乱清

    小宝乱清

    现代青年小宝,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在经历了许多如反清复明、三番之役、收复台湾、清俄战争等大事件,数番风云诡谲之后,小宝终于发现,那些历史的真相,竟也已经与他本人渐渐融为一体,无法分开。千古一帝?当真有那么神奇么?*请各位不要乱贴“投鞑”的标签,配角的政治观点和言论不代表主角。
  • 纵身极道

    纵身极道

    唐天,一个普通的魔院生,因一次打架致死一个,尔后展开了生死逃亡,从此纵身极道。
  • 自渡不渡

    自渡不渡

    顾梦澜在十七岁遇见了戚风,把所有的爱情都给了戚风,在二十七岁,她终于放弃对戚风的爱,原来不是所有的事情努力就可以,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你,我却不懂如何去爱你,余生没有我,你要好好过。
  • 炎黄泣

    炎黄泣

    天地浩劫,愚昧众生,当天地灵气溃散之时,妖魔鬼怪乱舞试图颠覆人间次序。无知的人类在这堕落肮脏的尘世中风雨飘渺,命运之河决堤而流,救世主是否能力挽狂澜。欲望沉沦,自私的人类面对诱惑,是否能共度难关拯救天下苍生……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本文主要讲述了: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个性与管理、激励与管理等内容。
  •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书的写作应用越来越广泛。办公室文书写作是办公室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为您提供了数十种文书写作,是广大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写作和管理的工具书。您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样本作参考。
  •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中用诗词鉴赏与传奇故事串联起多位古诗词大家的或凄美,或壮烈,或动人的爱情故事。诗词和故事的交织能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的背景及作者所要传递出的情感,又能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太多的诗词灵感来源自爱情,爱情不仅是诗词的催化剂,更是人间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 嫡妃笑倾城

    嫡妃笑倾城

    相府嫡女,遭奸人所设计,坠崖而死。上一世,她被庶妹夫君所设计而亡。这一世,她抛开了曾经的软弱无能,凤凰涅磐重生,看她如何扭转乾坤。“我定会让你们付出代价!”待她复仇归来,光芒傲人。只觉得无依无靠,一阵落寞。回眸,看那人正在灯火珊阑处,笑容和熙如风:“我心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