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3600000008

第8章 读书(7)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其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人的大脑只有越用越灵。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脑细胞就会不断更新。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这波纹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读书还可以疗疾。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消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疗病保健的效果。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养、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籍、盒式磁带、名曲唱片和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治疗”服务。其道理就在于读书能转移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保健。

既然读书有益身心保健,那我们就与书结缘吧。但情形却不大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这是2008年末《南方周末》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高达80%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2.81%和9.06%。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人说:

“没有时间读书”。我国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一生读书立着多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现在,许多勤奋好学的青年把它改为这样的“三余”:即“下班为工之余,放学为课之余,星期为周之余”。当今,又有人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现在的“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怎么没有时间读书呢?这说明只要善于用心挤时间,日积月累,就能积“余”

为“整”。1903年,世界着名数学家科尔论证了一道200年间无人攻克的数学难题。人们惊叹之余问科尔:“你解这道题用了多少时间?”科尔答道:“我用了近3年的全部星期天!”这就是说,科尔在本可用于休息、娱乐的星期天里,赢得了100多个用于读书和验算的工作日。

“书犹药也”。有些人为了保健,恨不得搜尽天下的奇方、吃遍天下的补药,唯独忘却了读书这剂“良药”。莎士比亚说得好:“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现在读书,犹未为晚;与书交友,多多益善。

健康的体魄是读书的本钱

国外流行着一句话,“肌肉饥饿是危害现代人健康的祸患”。肌肉饥饿,恐怕正是指的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的生活方式。

国内外许多论述学习的着作,都主张从学生时代起,就应该注意学习和锻练身体相结合。《学记》中强调:“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努力读书,在休息时尽兴锻炼。俗语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古人读书也曾主张“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兀坐书斋,人无一不脆弱”。意思是说,读书要张弛相适,劳逸结合,不能只顾贪多而弄得过分劳累。否则,整天坐在书房里读书不活动,身心没有不脆弱的。明代医学家李挺说“人徒知久行久立之伤人,而偿知久卧久坐之伤人也”。意思是说,人只知道长久行走和站立对身体有损害,却不知长久躺着和坐着不动同样有伤身体。着名诗人普希金就是坚持从三个方面做到勤奋的,即勤奋学习、勤奋写作、勤奋锻炼身体。他勤奋地向书本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他勤奋地创作诗歌,从15岁开始直至死前没停过笔,发表了大量优秀诗篇。他勤奋地进行体育锻炼,散步、跑步、滑冰、游泳、登山、体操、练剑……这就使他能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进行学习和创作。看来,把学习、创作和身体锻炼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不说是普希金充分发挥时间的效益,以短暂的生命取得诗歌创作上的显赫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着名医学家都力求用自己的实践和论着说明:珍惜寸阴读书和挤出一点时光锻炼体魄。我国东汉时期名医华佗,一生刻苦钻研医学,广读各种经书。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生理、医学知识和亲身实践,提出这样的见解:读书和适当的运动结合,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华佗很珍惜时间读书,却不像有的人一头钻进书堆里成天不动地方,弄得头昏脑涨的。那样获取知识的效率并不高,反而糟蹋了时间。他看书时间长,感到疲倦了,就停下来出去活动活动,锻炼锻炼,等到驱掉倦意、头脑清醒的时候,再回屋里继续读书。这样,他读书的效果格外好,时间的利用效率也相对提高了。

陆游所以能一生保持那么大旺盛的创作精力,除了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苦读勤写的实践以外,恐怕也得益于经常锻炼而保持健康的身体——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成才因素。陆游利剑刺虎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那是南宋时的一个深秋季节,陆游在南郑山(今陕西省南部)打猎,不觉有些倦意,便下马休息。他刚刚坐下,忽然冷风骤起,啸声震耳。只见一只猛虎忽地从林中窜出,张开血口朝陆游扑来。平时锻炼有素、身强力壮的陆游,一个迅敏的侧闪身,躲过扑来的老虎,接着一个箭步跳到一块大青石的后面,瞪目持剑以待。扑空的老虎猛地转过头来,一声怒吼,震得树叶哗哗直落。刹时,再次腾空向陆游扑来。此刻,陆游瞅准时机,突剑猛刺,利剑从老虎的喉咙插了进去。他趁势一拧,鲜血像喷泉似的从虎喉冒出,溅了陆游一身。老虎挣扎了一下,倒在大石旁边。

陆游单身刺猛虎的健壮体魄和英勇行为,一时在南宋军队和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陆游在以后写的诗中,也曾自豪地提到过这次壮举:“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古今有些健身长寿的名家,也是经过自己病痛的折磨之后,才醒悟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我国唐代着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活到100多岁,七旬犹如壮年,百岁神智清醒。在我国中医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着作《千金翼方》,就是他百岁时写成的。但是,孙思邈也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身体大有“练头”的。他家境贫困,衣食不周,自幼瘦弱多病,经常受疾病的痛苦折磨。他立志学医后,心欲终日博览群书,却常常体力不支。特别是他的好朋友——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虽然头脑聪慧,诗才惊人,却由于身体衰弱,30多岁便患了重病。后来,终于不堪疾病折磨,在极度忧郁中投水自杀。孙思邈从朋友的经历和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没有强健的身体,让病魔缠身,再有才能也难以发挥。要长久“无病无恙”身体好,就离不开经常运动和锻炼。从此,孙思邈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由少年多病变得老而犹壮。他认为人的健康和生命比黄金还贵重。黄金可以用钱买到,而人的健康和生命是金钱买不到的。

从这里看出,疾病对于人们来说,恰恰是对健康的一种考验。正如达尔文说的:“疾病一发现我们露出弱点,立刻乘虚而入。”而“没有锻炼头”的想法,和放弃锻炼的做法,又给疾病以可乘之“虚”。古书上有句话,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聪明的人,不是在疾病已经发生时才去治疗,而是要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去预防它。

同类推荐
  • 云间笔会(2011)

    云间笔会(2011)

    本书是上海市松江区文联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汇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形式,文笔流畅,内容健康向上。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体现出松江的地方文化氛围和创作状况。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元曲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唐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珍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文明最闪亮的明珠;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朵奇花。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热门推荐
  • 水叶惜

    水叶惜

    水叶惜,一个水一般的女子。云淡风轻,举手投足之间,从容随意。惊鸿一瞥,你会惊诧于她的不食人间烟火;偶然间,你又会好奇她的单纯可爱;而长时间下去,你会迷惑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背景。她的存在,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人们追逐她,她却若影若现。无论是谁,都为她疯狂。而她,淡然的看着世俗,想置身事外,却被外界所逼,不得不参与其中。今生为了身边的人,她对待敌人可以无情无心;前世爱情的背叛使得她不再轻易的相信感情。而就这样的一个人,最终又会去往何处呢?能跟她携手一生的人,又会是谁呢?
  • 终幻

    终幻

    [这不只是游戏,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幻想之域研发者-蓝痕“我何时说过我代表正义,只是在我个人的道德认知中,认为你该杀而已”许诺。“如果你死了,便真的死了。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一部死亡游戏,数百万玩家被困其中。原本代表未来希望的虚拟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数码坟墓。在这个充满死亡的虚拟世界,百万玩家在恐惧、死亡中挣扎求生!没有人知道明天自己是否活着。封测玩家许诺,也被困其中,独自一人的他,孤独的为生存战斗下去!看!许诺和无数玩家是怎样在这场死亡游戏中生存下去,寻觅逃脱的可能!新书上传!小杰就此拜过!本书为《刀剑神域》题材的小说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血染江山:倾城废材小姐

    血染江山:倾城废材小姐

    她说,今生今世。。我不会为爱而沦陷、为爱而痴狂。我要活出自己的天空。如果,这个天空不属于她,她---势必要毁掉它。。。他说,殇儿。请给我一次机会珍惜你、呵护你。一次机会就足够。。。她,令黑道白道闻风丧胆的a国的金牌杀手。每次出现,都如死神般降临毁灭一切。但,这样的她竟爱上了他。原以为她放弃了一切、并不各国的追杀而选择他。。但,却换来一场蓄谋已久的背叛。。他,灵界的最高统治者、人界夜冥宫宫主。他从来不相信爱情、相信一见钟情,以为只是人们安慰自己的谎言。但,这些情况出现在他身上。并对她死缠烂打、当她成为她。大陆将会掀起怎样腥风血雨。。看浮光千变、光年荏苒。将真情谱成一首悠扬的歌。。。
  • 斗武巅峰

    斗武巅峰

    沧澜大陆,玄兽肆虐,宗派林立,强者如云,只是那巅峰之境已沦为传说!一个穿越重生的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个神秘叵测、强者为尊的玄幻世界生存下去?一个永不低头的少年,一颗神秘的珠子,将掀起怎样的热血风暴?战天,战地,为的只是心中那不屈的执念罢了!***************疯狂已完本《浪迹花都》《丹帝》(已河蟹)《特种教师》《狩猎花都》四本书。
  • 废物公子

    废物公子

    她是令君家乃至X国深深忌惮的全能性人才——宫邪君。从出生起便被X国家研究院注射各种试剂,三岁被当做失败品被处理,侥幸逃脱。在外逃离两年。五岁时被君家抓获秘密培养。成为军界,政界,经济领域,杀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绝色。可功高盖主,终被君家忌惮,暗藏杀心。——什么收留之恩培养之义。我呸,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君家欲灭我,我便先灭君家!!!……君家大火冲天而起,惊天大爆炸中君家在世界除名而她亦香消玉损。于此同时银罗大陆君家,一纤弱的“少年”缓缓睁开眼睛。他叫君七,是君家的废物七公子,为本家所不齿,被世人所嘲笑,可当灵魂逆转她成为她,又将在这异世大陆上绽放出怎样的光彩?男权天下,她一身男装,冷艳高傲,魅惑自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引无数美女芳心暗投,更有高手帅哥前来助阵。看异世女主如何站上人生巅峰,温暖无情性格?(本文修真女强,喜欢此类文的欢迎来围观至于多元化情感还是纯友谊类修真根据主人公的性格慢慢发展,感兴趣的欢迎大家一起来等待结局。)
  • 树语者——外传

    树语者——外传

    本书为《树语者》外传,主要写非主角的一些小故事,为了不破坏《树语者》整书的阅读流畅性,特开新书,看起来方便。现在是有黑哥鬼手卷,不定时更新,如果有更新,会在《树语者》中通知。谢谢,不便之处,敬请海涵。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香气伊人

    香气伊人

    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但再华美甜腻的服饰,在女子冷冽的眉目中,硬生生衬托出一种英气来,不言而厉。是说那石榴花裙本就有那英气只是世人过分关注那甜腻,还是说女子的俊冷倒是冲淡这抹浓重,带来一股清风,佛说“不可说,不可问,有些事,一问就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蜜落清风

    蜜落清风

    当你沉默在黑夜的时候,我会陪伴着你。曾经的过去,无论你经历了多少伤痛,有我在你身边。“额,我还要睡觉呢,别来烦我。”一个男神,是怎样爱上一个女屌丝的?
  • 律动的青春致属于我们的歌

    律动的青春致属于我们的歌

    律动,无疑是谱写属于我们的篇章。青春,无疑是我们的资本。歌,是我们人生的一道风景线。现在的我们,是青春的象征,我们代表着青春。我们的稚气未脱,清新脱俗是青春必备的纯洁。谁没有青春呢?回望青春的懵懂,我们已悄然度过了我们的花样年华,回望青春的颜色,回望青春的梦想。不知你现在是否仍在坚持着。这一群青春可爱的孩子们用她们的青春谱写了新的一支歌,一首简单的歌,有懵懂懂的喜欢,属于青春的惆怅,回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欣怡、雨辰……一群处于花季雨季的花儿与少年在这一次的“旅行”中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姿态,花声笑语不时从我们的耳畔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