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13

第13章 文治(3)

句中正曾经用大篆、小篆、八分体三种字体书写《孝经》,刻石,到了真宗时进献给国家。真宗在便殿召见他,问他这块《孝经碑》写了多久。句中正回答:“臣写此书,十五年方成。”真宗嘉叹很久,赏赐甚厚。命人将《孝经碑》藏在秘阁——此地太宗时就有意要刻《孝经碑》,而且自己书写了《孝经》给当时的大臣李至,也曾刻碑。句中正的则是三体碑。

当时乾州(今属陕西咸阳)献古铜鼎,四方形,有四足,上有古文二十一字。没有人能解读。句中正与另一位文字学家杜镐,详细查验,引用典籍一个个解读了字义,有根有据,为人所信服。

句中正、王著,还有著作佐郎吴铉、大理寺丞杨文举等人,共同开始撰定《雍熙广韵》。句中正第一步先分出了字韵的门类,等于完成了结构性工作。太宗给了他很优厚的赏赐。《雍熙广韵》书成,凡一百卷。

这是一部韵书。韵书是将汉字中相同音韵的字编排在一起的字典。韵书需要注音,“反切”法为韵书所常用。传统文化中,字书、字典,是基础性建设,但需要极高文化素养才有能力修撰。字书字典,属于“小学”一类,筚路蓝缕的工作,从最早的《尔雅》开始,到《说文解字》,是一个高峰;到了《雍熙广韵》是又一个高峰。这是中国文化中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学问,如历史、文学、经学乃至于诸子学,都需要有“小学”的功底,才有可能升堂入室。王著、句中正、徐铉、张洎等人,以及更多的学问家,在太宗朝,一直延伸到真宗朝,所做的工作,都可以被称之为“中原文化重建”。五代乱世之后,有了这样一批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不坠。他们生平事迹都很简单,除了学问,似乎没有更多业绩可以谈。“杜门守道,以文翰为乐”,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是承续传统文化,使“中国所以成为中国”的文化守望者。

顺便说,《雍熙广韵》是对隋唐之际陆法言的《切韵》的一个补充、修订;也是真宗朝定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的前期形态。或者也应该说,《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太宗、真宗两朝的修订成果。

《广韵》为何重要?

它第一次将26194个汉字整理分属于206个韵部。而这些韵部,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布。每个韵部都有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目,史称“韵目”,这就成为韵部的排列顺序。而这个顺序,如“一东、二冬”之类,就成为记忆汉字,进入韵书的钥匙。之后,到了金朝、南宋,又有了著名的《平水韵》。《平水韵》将《广韵》一书中允许互通使用的韵部合并,另外合并了不能互通使用的几个韵部,成为106韵。于是,此书成为世人写作近体诗不可离手的工具书。它基本反映了中原诗人从隋唐以来作诗的音韵规则。因此,宋人乃至于今人创作近体诗,要有赖于《平水韵》,理解唐诗,也离不开《平水韵》。由这部韵书,可以上溯中原唐音,复盘千年前中国人发声用语的语音形态。而由此为依据,可以考据、解决的学术问题多不胜数。没有《广韵》可能就没有《平水韵》,那就像今人理解《诗经》一样,困难重重。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之外,太宗朝主持修订的《广韵》,以及《说文解字》《淳化阁帖》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这是比“平北汉”以及和平收复吴越国与清源军,更久远也更深沉的“文治”功勋。

“十六字教”

国子监总管李至推荐了国子博士杜镐、直讲孙奭、崔颐正等人之后,这些大儒都对帝国的文明推演贡献了学问、智慧和道义方向。太宗录用这批人物,一直嘉惠后人,若干年后,有一天,真宗皇帝对李至说:“朕宫中无事,乐闻讲诵。”我在宫中没有事的时候,愿意听听学者们讲诵经典。于是召崔颐正到后苑,讲《尚书·大禹谟》。

《尚书·大禹谟》,在学界被一部分人认定是“伪书”,但即使是“伪书”,从“制造”这部“伪书”的东晋梅赜算起,也在中国流行了一千六百年以上。其中很多思想已经进入传统,传播有效,成为中国记忆的一部分。《大禹谟》中最重要的意见是被人称为“十六字教”的四句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我在本书第一部《赵匡胤时间》中简略介绍了“十六字教”。现在重复来说它,实在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十六字教”直指传统政治管理,它直接叩问:政治,如何才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当的?人性恶,不可测,意味着政治充满风险。而如何治理,其道隐而不彰,并不是那么明白显示,让人轻松掌握。但一定存在一种唯一的精准之路可走,这条路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中道”也即“中庸之道”是必须考量的总体战略。“中庸”,不是“中间”;“中道”,也不是“中间”;不是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而是“平衡”。政治治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从“实然”起步,走入“应然”的过程。而“应然”,是一种价值诉求。文明邦国,必须以价值诉求为导向,而不是以利益诉求为导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人性恶的普遍环境中,在士庶对利益的普遍追求中,如何推演价值文明?这之中的“平衡”之路,就是优秀政治家的从政之路。一味顺从人性恶,引导本来就是“经济动物”的人类去瞩目于经济方向运转,等于“教猱升木”,教本来就会爬树的猴子去爬树,等于省略了价值诉求,天下攘攘,乃成一无义动物世界——文明规则的破毁,丛林法则的流行,原因在此。一味演唱灭绝私欲,推演纯洁利他世界,等于背离人情,天下嚣嚣,乃成一虚假天使世界——在虚假圣洁中自我高潮,在自我旌表中廉耻流失,最后演绎为一个犬儒主义天下,原因在此。

背离“允执厥中”的圣贤意见,不祥。

太祖、太宗明白这个道理,真宗也明白这个道理。在他们无数的治理经验中,这个理念指导下的政治经验,至为珍贵。

太祖“允执厥中”,以一种赎买而不是预先杀戮功臣,或无所作为的方式,解决了可能的“阴谋拥戴”问题。

太宗“允执厥中”,以一种政策性向“文治”倾斜的姿态,省略了多种“以暴易暴”的模式,尽量减少对武臣的各类制裁或轻蔑,引导大宋慢慢消弭五代以来,甚至秦汉以来的藩镇尚武的骄悍之气,收敛天地之间的杀气、戾气,以一代人的时间,推演了一个强盛的文明之邦。

真宗“允执厥中”,以一种“商谈”而不是“硬拼”的模式,与契丹平等对话,解决了多年对峙、流血的连绵战争问题,为大宋赢来了百年和平。

到了宋仁宗时代,晚期,开始渐渐偏离“允执厥中”的平衡路线,国家开始在祥和气象中隐约潜伏了不祥之兆。三百年帝国,有了危机。

“家法”与“家学”

宋代史论家吕中有专著《宋大事记讲义》,内中说大宋“家法”,有言道:“宋朝以家学为家法,故子孙之守家法自家学始,此范祖禹《帝学》一书极言宋朝承平百三十年,异于汉、唐,由祖宗无不好学也。然人君之学,尤在于所共学之人,故在太祖时则有若王昭素,在太宗时则有若孙奭、邢昺,在真宗时则有若崔颐正、冯元辈,皆极一时之选也。”这意思是说,为人所称赏的大宋“家法”,其实是来源于“家学”的!后代帝王之所以“守家法”,其实是从“家学”开始的。而这种“家学”,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共学”之师,这些人物都是当时顶尖级的儒学大家。

宋代的“家法”是一个绝大话题,千年以来,议论不休,近人也有专著、专文反复讨论。理解大宋“家法”可以有几个方向,吕中先生这一番话让我思考这个问题,有了几个节点——

第一,大宋“家法”,与“家学”有关,并来源于“家学”;而“家学”乃是以圣贤说法、儒家义理为核心的经典传承过程。

第二,并不存在“成文”“家法”,所有“家法”皆以“家学”为思想资源,因此,“家学”有多么复杂,“家法”就有多么复杂;但一以贯之的大道是“公道”与“仁德”——因为这是儒学价值的核心。

第三,“家法”事实上乃是一种诉诸“价值应然系统”的政治伦理规则。这种“规则”,由太祖、太宗开始,包括真宗的言行,成为后代帝王效法、援引的前代经验,但这种经验,具有“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的性质。

理解这三个节点,可以理解“大宋家法”大意。

太祖、太宗、真宗,作为十世纪后期、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领袖,合格。

崔颐正的《大禹谟》讲述甚为精彩。在以后的日子里,真宗不断召他来禁中讲《尚书》,一直讲到十卷之多。因为他讲得好,赐给他五品服。

太宗一朝听儒士说圣贤义理,成为一种传统。后来演化为“经筵”。

所谓“经筵”,就是延聘时贤,为帝王讲授儒学经典,令帝王接受儒学教育的小课堂。“经筵”制度化,是要帝王接受教育有连续性,不但这一代帝王日常要连续学习,以后一代代都要连续学习。这种教育的持续,成就为一种宫廷文明,在规则化的管理下,推演为有效引进圣贤理念的政治机制。是否接受圣贤理念,成为君主光荣与耻辱的尺度。在荣誉感召之下,君主的尊严也有了理性方向。因此,“经筵”之实质,是对君主行为奇妙的“价值制衡”。

李觉讲《泰卦》

端拱元年(988)的一个夏天,太宗车驾到国子监礼敬孔子。礼毕,升辇,准备回驾,临出西门时,看见一间经堂内正有讲座。

左右告知:“博士李觉正在聚众讲学。”

太宗知道此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时,因为通“九经”,李觉起家成为将作监丞,后来到建州(今属广东罗定市)做通判,任期将满时,当地人舍不得他走,一力挽留。郡县治,天下治。太宗喜欢治理地方有德有能的“循吏”,就下诏褒奖他,迁为左赞善大夫,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县),转秘书丞。后来又刊定唐代大儒孔颖达的《五经正义》,被同僚举荐,做了《礼记》博士。

同类推荐
  • 少将

    少将

    教教书,带带兵哪里需要哪里去……研究的课题很奇怪,如何在军费不富足的现在实现全军特种化?如何在十余万敌军中以百十来人信马由缰?如何在两个月内把战火烧到倭国全境?如何兵不血刃的瓦解丑国?所有的问题交给主角就是了……
  • 上邪记

    上邪记

    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漫天,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轻嗅风中血似酒浓烈,耳边兵戈之声吞噬旷野,火光里飞回的雁也呜咽,哭声传去多远。那首你诵的《上邪》,从此我再听不真切..............
  • 乱世凰后

    乱世凰后

    本是男身却穿越古代成为皇后。组建凰军,平灭三王,灭万机,永靖天国,五族为博她一舞甘攻城逼宫。她男人?她是女人?也许不重要了,她的功绩不言自喻。黄沙百战风飘摇!醉卧长沙迷人眼。还道江山谁人享。红颜一笑倾国城。愿博佳人百媚生,群雄并起战四方。不羡鸳鸯不羡仙,皇权富贵抛何方。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本书以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和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让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真切而直观的感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此外严格尊重史实,公正评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注重故事的文学性、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读者阅读历史事件时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教育,又能得到文学陶冶。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热门推荐
  • 温州人凭什么发财

    温州人凭什么发财

    温州人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情况下白手创业,起点低,风险小,回报率稳定,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关注市场,不在乎形式。当人们都在一味地追求“最好”时,温州人重视的却是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温州商人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所注目,吸引着许多人学习他们的经商模式,探寻他们的创业致富精神。《温州人:凭什么发财》从温州人生存理念、思维方式、经商手段、金钱观念、创业精神等方面讲述了他们创业致富的风雨历程。事例生动,故事感人,文笔清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是立志从商者必读宝典。
  • 冷艳成狂

    冷艳成狂

    或许我只为复仇而生,仙界中人,你们残杀我父亲,设计让我实力全失,更杀害我心爱女子,不可饶恕。
  • 绝世高手混都市

    绝世高手混都市

    一个柔弱的现代少年无意中被李寻欢附体,从此,他拥有了李寻欢的绝世武功,同时,无尽的麻烦也是接踵而至。黑道,白道,学校,监狱——没有哪个地方困的住他,他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
  • 复仇三公主VS校草三少

    复仇三公主VS校草三少

    十二年前,一个小女孩失忆出国,与昔日的朋友渐渐淡漠。两年后,剩余两个也被最亲的父亲与继母相逼陆续出国。她们发誓,要变得强大,只为让伤害她们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 地球人混星际

    地球人混星际

    慢热的一本书,多多坚持,请耐心阅读,开篇并不吸引人!美女、熟女、萝莉;种田、养殖、商贸、走私;战舰、航母、星际堡垒、无敌霸主;修炼、修仙、修神,迈入虚无之境,探索万物之源……地球的火种将为您带来这个宇宙以及宇宙之外的种种神秘……编编再不给推荐~真的要扑了……呜哇呜哇~
  • 落泪那分那秒前

    落泪那分那秒前

    爱是流沙梦想与现实相悖挣扎着用尽全力去爱最终换回漫天飞舞的眼泪你追我赶却逃不过现实的腐蚀先是人心继而人性
  • 仙莲

    仙莲

    我从炼狱而来,重生至人间!我前世已受尽劫难,今世定当傲视苍穹。若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宁愿在炼狱中沉沦千年,岂能再随那造化弄人?得知前世种种的方乾,为了抵抗轮回天命的嘲弄,宁愿在地狱中忍受千年折磨。终有一日,地狱破开,他得到上古传承,重回人间,将会演绎怎样的精彩?这是一个凡人与天命抗争的故事。
  • 孽爱掠宠

    孽爱掠宠

    她成为他的禁宠,孽爱掠宠,真正的爱情开始降临的时候,曾经强要的爱变成心心相印的时候,他们的孽缘才真正开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貌似都会从白马变成黑马,从此虐爱不息。
  • EXO:彼岸

    EXO:彼岸

    咳咳,这是小北的第二本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本小说是《EXO:命轮变迁》
  • 暑假还有多少天

    暑假还有多少天

    这是一本暑假故事选集,标签是轻松搞笑,如果变成了崩坏流我可不管呢~另外充满残念的封面是我手P的,你们不要再难为我的御用画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