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02

第2章 皇弟之死(2)

元份这个人很宽厚,守礼,气度不凡,有一种典雅昂然之姿。但他娶了个厉害夫人李氏。史称李氏“悍妒惨酷”,骄悍、妒恨、残忍、酷毒,宫中女婢有人小不如她心意,不是鞭打就是杖打,有时甚至将人活活打死。太宗赏赐礼物,给诸子时,往往告诉要“均给”,也即府邸中人都有份,但李氏常常都收归己有,不给他人。她对元份似也无情。元份生病卧床时,太宗亲自来看,发现左右居然没有人侍奉汤药。元份死的时候,李氏一点忧戚之容都看不出。大宋皇室,男儿往往心地柔软,身居帝王、亲王、皇胄之贵,却鲜有暴戾恣睢之人。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太宗五子赵元杰,真宗咸平六年(1003)的一个夏天,“暴薨”,忽然死亡,年三十二岁。死因不明。

这是太宗的一个才子,至道二年(996),授扬州大都督、淮南忠正军节度使,封吴王;真宗时又授徐州大都督、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改封衮王,大多为武职,但他骨子里却是个文人。史称元杰“颖悟好学”,他有诗词天赋,还有书法天赋,草书、隶书、飞白书法都有不俗的成就。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在自家府邸建楼,藏书两万卷。又建造大园子,内有亭台楼阁,且安放了很多假山,作为游乐休憩的所在。大园子建好后,他很得意,置办大型酒会,约请僚属参观、助兴。

有一位府中的翊善名叫姚坦,在一片叫好声中,独自低头不看那些假山。元杰就强令他看看,发表点意见。

姚坦说:“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

元杰惊问何故,姚坦回答:“在乡下田舍时,看见州县衙役们来催缴赋税,有人暂时凑不齐斤两,就抓人家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笞,只见流血遍体。这些假山都是小民租税所为,不是血山是什么?”

元杰闻言,很是不快,但也拿他没有办法。

当时太宗也正在苑囿之内做假山,听到这事后,赶忙叫人停工,将假山全部毁掉,不敢再建。

翊善,词义是辅佐人善言善行,唐代开始为太子设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主要职责是侍从讲授。相当于太子老师,是个很有尊荣的职务。

姚坦初入赵元杰府邸时,太宗就曾召见他和其他翊善们,很诚恳地说:

“我这些儿子生长在深宫,不懂世务,所以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士大夫作为辅佐导师,要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之道。你们这些翊善,都是朕千挑万选出来的,各自要勉力做好这件事。”

姚坦的故实,是思想史一大关节,理清个中委曲,对理解中国传统文人“以讦为直”的特点是一把秘钥,值得说说。

史称姚坦性情“木强固滞”,像木石一样坚硬,固执,不太懂圆通。但这是史上评价,太宗对他的评价却经历了一个过程。看清这个过程,可以了解宋代文人性格的复杂与丰富。

赵元杰虽然堆垒假山,不免靡费,但是并不一味搜刮民脂民膏,也并不过分放纵,但是只要稍稍有点“佚豫”,悠闲安乐,姚坦就要“丑诋”,用一些过分的难听的话矫正他,而且还常常“暴扬其事”,到处传播赵元杰的“佚豫”。元杰不喜欢这个“老师”,认为他太过分。太宗也渐渐了解到姚坦的“直言”有很大程度的攻讦成分,就劝导姚坦说:

“元杰啊,也算是知书好学的人啦,也差不多算一个贤良的亲王啦。即使他有不合于礼法之处,您也应该婉辞规劝开导;何况他并没有大的过错,您这么诋毁他攻讦他,这难道是辅佐赞助之道吗?”

赵元杰的左右也不喜欢姚坦,就教元杰装病不上朝。太宗每天让人来看望他,过了一个多月,“病”还没有好,太宗很是忧虑,于是召来乳母问元杰的病情。这个乳母正是教他装病的人,就对太宗说:“王爷本来没有病,但是这个姚坦总是挑刺,弄得王爷日常活动也不自由,不爽,所以生了病。”太宗一听这话来了气,他不是气姚坦,而是气儿子和儿子的左右。太宗说:“我好不容易选了端正之士,辅佐儿子为善,儿子不能用师傅的劝谏,现在又装病!这是要让我剔除端正之士,你们好放纵自便!做不到!况且我儿年少,一定是你们这些老家伙出的馊主意!”于是让人将乳母带到后苑,打了一顿板杖。随后,又召来姚坦,安慰他说:“爱卿居住在王宫里,能以正派被群小嫉恨,实在不易。爱卿就这样,不要担心别人进谗言,朕必不听!”

太宗此举,就叫明察,看上去很简单的事,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仁宗朝有个名相吕夷简评论此事说:

爱憎之不察,为害深矣。妺喜恶鄂侯,谗于桀而脯之。妲己恶比干,谗于纣而剖之。骊姬恶申生,谗于献公而杀之。靳尚恶屈原,谗于楚而逐之。绛、灌恶贾谊,谗于文帝而疏之。甚者李林甫谗杀太子,二王及其朝臣韦坚、李邕辈,又逐太子妃韦氏、良娣杜氏。呜呼!爱憎之不察,为害如此。且小人之心险如山川,毒如豺虎,微失其意,则无所不至。人君不能明之,则谗人得行,善人罹患,可为痛惜者也。太宗明宫人之诈计,知姚坦之见憎,虽尧舜之聪明,殆不过是。

如果不能明察人之爱憎,作为君王,为害就太深了。夏王朝的妺喜憎恶鄂侯,就向君王桀进谗言,结果将鄂侯做成了肉酱。殷王朝的妲己憎恶比干,就向君王纣进谗言,结果将比干剖了心。晋国的骊姬憎恶申生,就向献公进谗言,结果将申生逼得自杀。楚国靳尚憎恶屈原,向楚王进谗言,结果将屈原驱逐流放。汉代的周勃、灌婴憎恶贾谊,就向文帝进谗言,结果将贾谊外放疏远了他。更有甚者,唐代的李林甫还进谗言杀害太子、二位亲王以及朝臣韦坚、李邕,驱逐太子的妃子韦氏和良娣杜氏。唉!爱憎不能明察,为害就是这样!况且小人之心倾险起伏如山川,毒辣狠心如豺虎,稍微有一点让他失意,他报复起来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人君如果不能明察这一点,则谗言就会生效,导致善人遭殃,真是可为痛惜的啊。太宗能明白洞察赵元僖东宫之人的诈计,知道姚坦被他们憎恶,即使是尧舜那样的视听聪明,也不过如此。

太宗对善于进谗言的小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识别能力。

淳化年间,中书政事堂有一个大臣王沔,因为过错而被罢政,回到家中。正好有个小吏因为过去的罪过被人举发,小吏的事也牵连到中书人员。于是有小人就窥伺到这类机会,兴致勃勃地开始诋毁王沔。其目的一来是讨好君王——他认为王沔既然罢免,君王一定对王沔不满,正好借此迎合君王;二来是以此获得晋身的资格。太宗一眼看出这位小人乃是落井下石之辈,于是不动声色地对他说:“吕蒙正有大臣之体,王沔甚为明敏。”这话将吕蒙正也拖进来,做个掩护,像是在历数大臣功过,给这个小人也留了脸面。史称“毁者惭而退”,进谗言的小人惭愧而退下。

帝制时代——事实上,任何时代——领袖人物的“明察”,是一种珍贵品格。

卖直取名

几年后,赵元杰薨,改姚坦为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这是吏部下的一个中级职官。太宗因为与他是过去老相识,有一天召到殿中聊天。姚坦说到过去在王府中的事,说话间就流露了对诸王各种短处的批评,并自诩乃是一个“敢言”的耿直人物。姚坦退下后,太宗对左右说:“姚坦在王宫府邸,不能用正确的义理委婉劝导,诸王有点小的过失,他就批评矫正还到处传播。这种行为叫‘卖直取名’,不好。”

“卖直取名”,就是拿着忠直当作奇货,博取“直”的名声。这是古来读书人未能做到平衡之道,也即未能理会中庸精神的一种失礼行为。与此相近的一个说法就是“讦以为直”,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他人的隐私,来炫耀自家的直率。《论语·阳货》中,大贤子贡明确表态:“恶讦以为直者”,厌恶用“讦”当作“直”的行为。“称人之恶”“居下流而讪上”“勇而无礼”“果敢而窒”“徼以为智”“不逊而以为勇”(传扬他人的坏事、居下位因嫉妒而谤讪上位、胆大而没有礼、果敢而不通情理、剽窃而自以为聪明、不谦逊而自以为勇敢),都与“讦以为直”一样,是君子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君子所需要警惕的人类弱点。按现代交往理论,这类行为都属于“不妥当”。这并不是小事情。西方论人格成就,传统中国论修身,都需要在一种规则下行动。违背规则,就容易引发纠纷、矛盾、仇恨。所以儒学出于对天下文明的思考,有了对士大夫(而不是庶民)“以修身为本”的连绵不断的君子教诲。

王夫之有一篇著名的论文《俟解》,内中说道:“唯‘直’之一字最易蒙昧,不察则引人入禽兽。故直情径行,礼之所斥也。证父攘羊,欲‘直’而不知‘直’,堕此者多矣。”世人以讦为直,以为自己“直爽”“耿直”,却不讲“礼”之所在,此为儒学所不取。所谓“大义灭亲”,指证父亲“攘羊”,就是背礼之行。“直”,在孔子儒学那里,并不具有绝对价值。

太祖太宗之时,儒家人物往往“大醇小疵”,都有一些浮躁性质的弱点,距离圣贤人物的“恭而安”境界还有距离。

姚坦“卖直”,显然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太祖太宗,意欲养成文明天下,对这类不完善,负有“大祭司”式的道义担当,所以他们瞩目于此,在做着点滴努力,推进着天下的文明展开。太宗看到姚坦的“卖直”,就去教导他改善方法;但是看到王府人试图除掉翊善师傅时,又惩罚了王府人;当姚坦沾沾自喜于自家的直率时,太宗有了私下的评价。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对道德天下小心翼翼的呵护。文明之邦,自有如此一大关节。这是孔子以来,传统圣贤很注重的价值方向。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在他的《孔子:即凡而圣》一书中有言:“无庸置疑,孔子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以一种在中国前无古人的方式发现并教导我们:人的存在有一种精神—道德的维度。”承认人的存在的“精神—道德的维度”,就会理解历史圣贤的用心与大义。

犬儒主义者是不可能理解这一番道理的。

“八大王”赵元俨

太宗六子赵元偓,在一场大火后,受了惊吓,暴病中风,薨,年四十二岁。

太宗七子赵元侢,体质瘦弱多病,中年而亡,年三十四岁。

太宗八子赵元俨,在太宗诸子中享年较长,他病逝时,年六十岁。

元俨,也是太宗很喜爱的一个儿子。一般儿子都早早出宫,封官,但太宗不愿意要他早出宫,一直到二十岁,才给了他一个封号。宫中因此称他为“二十八太保”,因为他行八。史上又往往称他为“八大王”。戏曲中往往称太祖儿子赵德芳为“八大王”“八贤王”,其实真正的原型应该是赵元俨。

元俨长得很有威严,大脑门,方腮,这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之相。神态中更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宁毅之气。史称“天下崇惮之”,天下都对他有一种崇拜和敬畏,甚至“名闻外夷”,连契丹、西夏等都知道他。契丹燕冀之地,有小儿夜啼,家里人就吓唬小孩子说:“别哭啦,别哭啦,再哭,八大王来啦!”

元俨也是一个才子,平生“寡嗜欲”,没有太高的生活欲望,就是喜欢藏书,好文词,绘画有造诣,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工飞白——这是一种笔画中流露毛丝现象的书法艺术。太宗和五子赵元杰也善于这种书法。

他年龄大,仁宗即位时,元俨应该是赵氏家族中最为德高望重的宗亲。他担心太后猜忌,于是自我韬晦,关门在家,谢绝人事交往,甚至假装神经病,不再上朝。一直到太后病逝,他才恢复正常。当时陕西正在用兵对付西夏,他每年有一笔“公用钱”。这笔钱略似民国“特支费”,属于政策性公款,可以归主官自由支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就与“公用钱”开支有关。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容后慢表。但元俨体谅国家艰难,就主动上缴五十万,用来资助西北战事。仁宗不想拒绝他,但又不想让他生活拮据,就收了他一半。

元俨有一次曾经问他的翊善师傅:“元昊平未?”西夏的那个李元昊被平定了吗?翊善师傅说:“还没有。”元俨道:“如此,安用宰相为!”这样,哪里还用得着那些宰相!此言一出,给当时朝中的参知政事、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们,甚至枢密院枢密使、副使们带来极大压力,史称“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1043)冬,中原降雪,冰冻厉害,占卜者说:“恐怕对大臣不利。”结果赵元俨就病倒了,病情凶险。仁宗很尊重也很敬爱自己的叔叔,不免忧形于色,亲自到他的卧室内,调药给他。赵元俨于是屏退左右,跟皇侄说了很多体己的话,都是一些忠言。仁宗要赐给他白金五千两,赵元俨坚决不肯接受,对仁宗说:“臣病重就要死了,哪里还要让国家如此破费!”仁宗闻言不禁流下泪来。转年正月,元俨薨。

太宗九子赵元亿,很早就夭亡了。

“驸马升行”

可以略说说太宗的七个女儿。

太宗女儿史上记载,多没有出生时日,此处年龄据一般成婚在十八岁内推算。

长女,长滕国公主,早亡。

二女,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984)下嫁,淳化元年(990)薨。死时应该二十四岁。

三女,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982)为尼,号员明大师。八年(983)卒。她应该比徐国大长公主小,死时二十岁不到。

四女,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997)封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1002)出嫁,明道二年(1033)薨,无子。死时应五十岁左右。

五女,雍国大长公主,咸平六年(1003)出嫁,景德元年(1004)薨。死时估计不到二十岁。

六女,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997)封寿昌长公主,天圣二年(1024)薨,未婚,或不到三十岁。

七女,荆国大长公主。这是太宗很喜爱的一个公主,年龄最小,但享年最长,皇祐三年(1051)薨,年六十四岁。

这个公主从小就是个很严肃的女孩子,太宗曾经将各种宝藏陈列出来,让各位公主挑选,想从中观察一下女儿们的志向,这位荆国大长公主一无所取。史上讲述这个故实,是要证明:荆公主不贪。

不仅不贪,她还很贤惠,懂礼法。

按照“旧制”,公主下嫁后,驸马辈分要升格,升到与叔父一行;或者也可以说,驸马的父辈要降格,降到与驸马一行。譬如,名流柴禹锡的孙子柴宗庆“选尚”公主之后,成为柴禹锡的儿子辈,与自己的父亲平辈。譬如,太师王溥的儿子王贻永,“选尚”公主之后,成为王溥的平辈。平辈的标志是改名。柴宗庆的父亲叫柴宗亮,所以他的名字也要成“宗”字行;王贻永的父亲叫王贻正,所以他的名字也要成“贻”字行。柴宗庆、王贻永,都是“选尚”公主后改的名字。这是令今人几乎无法理解的一个“规则”。

为何施行这种“驸马升行”制度?据说是为了体现皇女的尊严——为了让皇帝的女儿到了驸马家,不至于向舅姑也即公婆行跪拜礼。因为舅姑属于“臣下”,皇女代表皇室,向舅姑下拜,于礼法不通。所以,“废公主事舅姑之礼”是“驸马升行”制度的原因。但是考察下来,会发现四个疑点:

一、所谓“驸马升行”,并没有诏令、敕书等官方文献颁布。这证明这不是正式的国家制度。

二、整个大宋王朝,明白记录“升行”的驸马只有少数几例。证明这不是一个普遍施行的国家制度,甚至不具有统计意义。

三、现在看到的实在案例,都发生在真宗一朝;而真宗又并不真心赞同这种制度,甚至鼓励公主们打破这种制度,老老实实地向舅姑行礼。这证明是否施行这种制度,公主可以自由选择。

四、神宗时,明确废除了这个旧制。这证明这种“旧制”不过是礼制演化史上的阶段性现象,影响不大。

基于以上疑点,我不得不怀疑,这种“旧制”,它的真实起源,很可能不过是由柴禹锡开其端的独立案例,被后来的驸马之家效法。

同类推荐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共分五十一章,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学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此次引入中国,我们不仅历时三年时间,逐字逐句地进行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尽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师力作。我们更针对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与文明发生的重大世界做了全新的论述,使这部名著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 斗明

    斗明

    莫惜哥,生于盗贼世家。性情机警,富有机变。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有贼行、有贼心、有贼品,而又重盗德、重盗义的盗贼。看这个警觉的盗贼,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自己成为嘉靖钦封的五蚌闲王、上杉谦信所封的越后战神、以及葡萄牙驻巴西副总督,竟受四国人民仰望……这本书是想写嘉靖朝的铁血史,战争比较多。在战斗中变得更强、更硬朗。大明的热血儿女、少林僧兵、葡萄牙人的铁炮和柔情、蒙古庚戌之变、日本武士道、诡异的伊贺忍者、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铁骑、抗倭、海盗、叶隐、寒刀、樱花、薰衣草、红薯、辣椒……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在错乱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的人。公正地说,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与常人相比,书呆气更浓重。而最终他又突破了制约书呆子的终极困境,把书本中的抽象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终于石破天惊地破门而出,始成一代宗师大家。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浸透着令人惊讶的人生哲思。
  • 雄起天下

    雄起天下

    亲上加亲莽篡位,无德无能积民怨!千秋万壑险难当,汉室宗亲终崛起!
  • 卡片三国

    卡片三国

    业余插画家穿越到一个依靠卡片召唤怪兽来决斗的三国时代。虽然不像名将能臣天生自带卡片,但是身为甄宓哥哥的男主人公却具有一个可怕的能力——利用自己的绘画技巧仿制其他人的卡片……
热门推荐
  • 火影日月传

    火影日月传

    “我想当火影是因为我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那大叔你是因为什么啊?”鸣人向白衣男子问道。“我啊……”看着那熟悉的金发,男子渐渐迷离,他似乎看到一个红发少女挥舞着拳头大声喊到:“我可是要成为火影的女人!”(小学生文笔,脑残对白,白痴剧情√)
  • 网游之替补传说

    网游之替补传说

    前WWE巨星,退役后为追求心仪的女孩进了女孩组建的战队当起了替补。他缺乏游戏经验,却有着出色的战斗意识。他常犯常识性的错误,却令每个对手头痛不已。暴力替补,帮助战队成为一流强队,剑指总冠军!
  • 毒舌王妃:风华倾天下

    毒舌王妃:风华倾天下

    她是相府废物——懦弱,花痴,废柴是每个人对她的评价。妹妹虐,父亲打,此生此世她死不瞑目。她是21世纪女王——冷漠,狠辣,恶魔,被她演绎到了极致。被算计!那就拉上她们一起死!双眸睁开,废物已逝,只留下绝世天才,绝代芳华。妹妹,太子,父亲,她要他们一个个的偿还!咦,这个突然蹦出来的妖孽美男是怎么回事,不如,纳为小妾?一场追逐与追逐的好戏,命运与命运的牵挂,就此上演……
  • 天道升级中

    天道升级中

    穿越者都去死吧,快把规则还给我。真·强迫症司道瘫着脸说。犹九渊的阴谋,深渊的叹息,真相一步步揭开。司道只能在一个个世界中干掉穿越者,然后给主角铺平道路。在现实中活了几千岁的司道表示,老人家真的受不了这种活。因为主角都是一群熊孩子啊!司礼:“加油哦。”司道:“闭着嘴没人把你当哑巴。”道的消失,法则的解离造成了犹九渊的破坏。“好久不见。”那个人说。“终于见面了,风先生。”司道看着眼前书卷气很重的男子,点了点头,“你究竟是谁?”“当然是,想毁灭你的人啊……”无cp,主角永远的反派。
  • 天赋星辰

    天赋星辰

    天赋星蕴百阶登神冷酷少年萧逸尘身负国仇家恨毅然踏上登天之道,向百阶的目标前进敌人,想要阻挡他的步伐,下场是魂归星辰魔族,想要阻挡他的步伐,下场是血溅七步诸神,想要阻挡他的脚步,下场是天地悲歌直到千百年之后,大陆上依然流传着萧逸尘的传闻萧逸尘被人们冠以一个新的名字——星辰战神。
  • 创世六扇门

    创世六扇门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整个大陆都被统一,管理亚蓝大陆的机构被称之为“世界政府”,世界政府在统治大陆600多年后,终于逐渐被揭发了其贪婪的本性,人民都是被政府剥夺的对象,拥有强大实力的人们则成为了政府的工具。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强大的政府根本不会听取人民的呐喊声,这时世界上需要一个能与“世界政府”相抗衡的机构,因此“六扇门”正在一步一步的诞生。
  • 互动与多赢

    互动与多赢

    本书包括疏导并举、点面集合、大小裂变、新旧更替、进退乾坤、互动共赢六篇。
  • 剑戳

    剑戳

    那一剑,醉梦红尘;那一剑,剑断苍穹;那一剑,闪亮了星空;那一剑,照耀了来世;那一剑,开辟了宇宙;那一剑,挥别了过往;那一剑,横向她心;那一剑,唤醒了她容颜;那一剑,不为仙,不为魔,不为灭,不为生,只为她重现昔日的温情。剑动星空数万年,怀抱伊人。人生若只初见,二世情怀。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当时的微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永不曾逝去的容颜;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躲在课桌后面的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泯着嘴悄悄偷笑的你;人生若只初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人生若只初见,昔日温情犹在身畔;人生若只初见,一切可又如愿。
  • 校园小神医

    校园小神医

    因为跳河去救人,纪小南因祸得福,去地府见到了陆判官,陆判官却发现自己工作失误,纪小南竟然还有三年可活。为了掩盖自己工作纰漏,陆判官决定送纪小南去别的世界逍遥三年,三年后再让他去投胎,于是,纪小南被迫穿越了……
  • 三公主的白马王子

    三公主的白马王子

    她们是圣依家族的三位公主,他们是南宫家族,慕家族容,上官家族的三位少爷,它们齐聚凌空学院,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