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0700000019

第19章 大产品的破坏力(1)

“迎接大爆炸战略的全新规则绝非胆小者游戏。这需要倾力投入、远见卓识以及强大的组织架构。”腾讯、联想、苏宁、新东方、招商银行、广发基金……一大批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大产品时代的各种改变,抵御大产品的破坏力,并积极热情地拥抱大产品时代。

“异数”微信

在大产品时代,消费者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产品“横行”的年代,“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而不幸的是,各种颠覆也同时盛行,传统创新者们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临窘境,甚至灾难。

如何规避灾难?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全球研究总监保罗·纽恩斯和特别研究员拉里·唐斯曾在2014年年初发表的《传统创新者的灾难》一文中,将应对这类“窘境”的方法总结为“大爆炸战略”:“迎接大爆炸战略的全新规则绝非胆小者游戏。这需要倾力投入、远见卓识以及强大的组织架构。”

腾讯、联想、苏宁、新东方、招商银行、广发基金……一大批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大产品时代的各种改变,抵御大产品的破坏力,并积极热情地拥抱大产品时代。

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新一轮高潮: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反向融合传统的PC互联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正从PC互联网时代的“按需上网”为主,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永远在线”。

在全新的产业背景下,用户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新需求,追求新体验,因此互联网厂商们也应该相应地利用新技术,从全新视角设计互联网产品。换言之,所有PC互联网产品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都需要进行自我颠覆,用PC的旧思维做移动产品,必败!

事实上,各个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例如在即时通信领域,更符合移动用户使用习惯的微信,正在手机上取代QQ成为用户的首选。

站在PC的角度看业务和站在移动的角度看业务,有哪些差别?举例来说,手机QQ是QQ移动业务的延伸,在这个角度上,手机QQ等于QQ。但是,手机QQ等于微信吗?答案显而易见:No。微信是从移动互联网视角去做的产品,创造了亦颠覆了旧的产品手机QQ。

从这个维度来看,微信也是我们所希望定义的“大产品”的最好案例,在旧产业背景的母体里孵化出来的新生命,符合用户在新产业背景下的新需求、新体验。

所以有人说,微信是一个异数,是腾讯未来十年的机会。这家诞生且成名于PC互联网时代的大公司,他们的上一个机会是QQ。

张小龙是谁?腾讯首席产品经理,“微信之父”,在当下的“大产品时代”,被诸多产品创新创业者尊崇为“产品教父”。

2012年7月,他在腾讯内部做了一次演讲,8小时20分钟,178页的PPT,其中谈到了哲学与艺术、性与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应该遵循的原则“简单就是美”,更深层次来说就是要“让用户很爽”,“产品经理应该像上帝一样了解人性普遍规律”。事后这次演讲被冠以“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热议,不少人直呼有醍醐灌顶之快感,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圣经,类似于雷军讲互联网创业的“七字诀”。

当时的微信,已经在一堆移动即时通信产品中脱颖而出,且来势最为迅猛。

其实,微信并不是中国最早发布的同类产品。

2010年10月Kik登陆苹果AppStore和谷歌AndroidMarket,迅速在海外蹿红。这是一款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同时跨越了运营商壁垒、硬件壁垒、软件壁垒和社交网络壁垒。

在此之前,在PC互联网领域,MSN、Gtalk、QQ、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老牌社交工具和社交网络新贵都是基于邮箱这一“弱关系链接”来推送消息。但是,Kik类应用让人们发现了手机通信录——这个一度被遗忘的社交关系网。这是比邮箱更具底层意义的社交网络。手机通信录不只是现成的用户关系、社交网络,而且可能是更真实、更直接的关系网络。

这一思路无疑点醒了中国互联网业者,尤其是当中国互联网创业处处绕不开腾讯之时。对于想要挑战腾讯的后来者,这就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对于王者腾讯,这就是一声警钟。

随后,包括小米“米聊”、腾讯“微信”、开心网“飞豆”、盛大“有你”、奇虎“口信”,三大运营商的“飞聊”、“沃友”、“翼聊”等在内的一大批Kik的追随者,蜂拥而至,参战者如云。

外界都以为,微信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马化腾是举腾讯上下之力来推广这款新产品。事实上,在产品开发的最初三个月,微信未能从腾讯公司内部得到任何支持。

坊间说法,大概在2010年下半年时,很看好Kik类应用发展的腾讯CEO马化腾,希望腾讯的无线团队来承担开发一款Kik类的产品,不过无线团队当时并未立即“接招”,提出因人手有限,得两个半月之后才能投入开发。后来,反倒是由张小龙领衔的腾讯邮箱团队毛遂自荐,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跨界开发了“微信”。

2011年1月下旬,微信iPhone版、Android版、Symbian版等各平台版本接连推出。2011年,被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

比微信早不到一个月,雷军和小米团队的“米聊”诞生。米聊出人意料地获得了领先,并率先采用了导入手机通信录、MSN用户等关键的产品思路。那时的米聊春风得意,最初的爆点是在广东汕头的中学里,当地用户开始疯狂增长,全国用户几乎一天翻一番,涨疯了。

相反,微信在推出后的最初三个月里,并没有得到腾讯公司内部任何支持。

对微信的态度,腾讯内部不是没有过分歧。比如担忧微信等Kik类工具将来有可能会对QQ造成冲击;比如担忧与运营商的冲突,这种Kik类应用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巨大利润来源之一的增值业务——短信和彩信,同时对中国电信运营商老大哥中移动的飞信也会造成冲击。

不过,微信非但没死,反而做到了用户四五百万。有长期关注微信的业内人士很肯定地说,微信是靠产品本身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张小龙对产品“超乎想象的偏执”,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且不知妥协,张小龙和早期的微信团队,在微妙复杂、理不清的内外部利益关系的纠葛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张小龙这个团队的生猛势头,甚至逼退了竞争对手。事后开心网内部人士回忆,因为微信,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不得不关停了运营仅一个多月的、与之一模一样的移动社交产品“飞豆”。开心网曾被视为中国很具Facebook相的社交网络,一度是中国SNS的代名词。程序员出身的程炳皓及其团队,以崇尚产品技术在业界颇有口碑,这支自诩中国最牛之一的产品开发团队,开发新品时几乎不会考虑竞争对手做什么。

但是张小龙和他的微信,给开心网团队很大的刺激。开心网内部做飞豆的开发团队,与张小龙的微信开发团队在同一周开始做产品开发,同一周结束开发做产品封闭测试,也是在同一周,市场上出现了开心网的“飞豆”和腾讯的“微信”。

此前开心网的产品从来不做市场推广,都是靠口碑传播。飞豆却是例外,推出后,开心网在很小范围邀请用户试用,受邀的都是些做产品技术的。但是,一个多月后,开心网管理团队把这个项目叫停了。

“微信差不多每周都能更新一到两次,我们可能撑死了一周一次,有时候两周一次,速度远远赶不上对方。它(腾讯)是一个巨无霸,还能保持这么大的创新,我们是这么小的公司,居然在这种特别细微的产品开发上,虽然是战略级的重量产品,我们没有PK过它,你们知道这种感受吗?”

微信推出早期,腾讯内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米聊则率先通过手机通信录导入好友抢得了先手,然后又开始导入人人网、MSN、邮箱以及新浪微博的好友资源。不过,巨人很快就清醒过来,也推出了手机通信录导入好友,此外还可以导入QQ好友,一下子用户数就上来了。

从产品开发到推出,大概是在半年之后,腾讯强大的推广资源跟进,开始发力推广微信。到2011年8月时,有非官方的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数达到1500万,3倍于米聊。

而裹挟着腾讯强大资源的微信,新增用户数非常惊人。据腾讯官方消息,到2011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份,微信用户数破亿。2012年9月17日凌晨零点34分,马化腾在微博中转发了微信团队发布的消息“终于,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移动即时通信类产品,微信当仁不让。还是坊间消息,2012年6月份之前,微信的官网域名在内测时曾使用next.qq.com,张狂吧。如果微信会死掉,一定是死在功能太多、野心太大上。这艘巨轮,承载了整个腾讯移动互联网的伟大梦想和蓬勃野心,但是移动互联和PC互联最大的区别就是单点突破的专注,大而全的产品体系会让微信沦为四不像,而非平台吗?

微信已经变了。比如,变得越来越“重”:安装包越来越大,大到手机运行它变得缓慢,有人抱怨“我只想用它聊天,你给我这么多,还让我没选择”;功能越来越多,公众账号、游戏、O2O[1]、电商购物等,甚至有人戏谑,未来某天打开微信,首先你会看到公众账号毫无默契地给你推荐京东商品的促销信息,然后你周围的打折信息又排在下方,紧跟着又有新游戏提示你“谁谁都在玩,你还不玩”等等。

张小龙也在变。现在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他,半推半就之间,或被裹挟着或主动地,正在走出自己的世界,尽管他内心仍坚持对于产品的超乎想象的偏执,却也在艺术家与商人之间,学习寻找那微妙难言的平衡感。

外界看到,2014年5月,腾讯事业群扩充,微信战略地位骤然提升,成立微信事业群,张小龙出任微信事业群总裁。与之相伴的是,微信的商业化趋势不可避免,而且会来得愈发强劲。

如张小龙在内部邮件《微信因你而美》中所言,微信团队将负责以微信为基础建设移动互联网社交、开放与O2O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与线上娱乐、生活和商业化的综合性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微信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孵化,从产品升级为腾讯战略级的业务体系,成为腾讯社交帝国的另一个底座,承载着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梦想与野心。

当用户数已经几亿时,是时候考量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运营和商业化能力了。

现在的微信,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广告营销、电商、搜索、在线招聘……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是关乎选择的问题。互联网的创业者以前经常被问到“腾讯做了,你该怎么办”,现在是“微信做了,你该怎么办”。

微信的公众账号、微信的O2O生活圈、微信的游戏平台、开放一级入口给战略合作伙伴京东等微信开放平台,都是它在移动端的盈利探索。

比如2014年8月,微信开放平台宣布上线开发者认证功能,与此同时开放的还有智能接口。有分析说,开发者借助微信开放平台,可以完成从基础服务、开发、运营、推广到变现的完整生态闭环。微信借助开放平台给开发者提供服务,无限延伸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让商业化充满了无限遐想。这是微信开放开发者资质认证和智能接口背后的真正野心!

在商业化的路上,对微信的担心质疑也接踵而至。有人说,微信已经逐渐失去那种让人惊艳的俏丽,正在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公司移动平台,重回循规蹈矩的路线,放弃了自己的巨大社交梦想,跟合作伙伴与公司伙伴把酒言欢。

张小龙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还是回到微信事业群(BG)成立时张小龙的那封内部邮件,其中有段话: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是的,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回到创业的初心。所以,我们会看到,微信一方面推出“微信小店”[2]功能,一方面严格限制朋友圈的集赞活动。换言之,现在在微信上面做销售,微信并不反对,但是微信不鼓励商家主动骚扰用户,对平台上的营销行为十分谨慎。这意味着微信希望将信息流通的主动权交给用户,以用户索取为主,而不是企业推送。

既然微信的商业化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由张小龙和微信团队来主导航行吧。

微信的商业化探索始于2013年,比如2013年年底,微信首先尝试深入地融入O2O产业链,和多家线下百货商场合作开展移动支付和购物业务。

在微信早期商业化时,张小龙负责产品,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商业运营,包括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就连微信的支付也是交由财付通团队来做。

之后外界看到,戴志康离职、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以及2014年5月微信事业群独立等一系列事件,有观察者将此视作一种信号,微信商业化的主导权交给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也正在试图找到艺术与商业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形成“商业化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家的方法论”。如腾讯内部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讲到的,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都纳入到产品的一部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产品则是商业的一部分。

你可以理解为,张小龙他们希望的平衡感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注释·

[1]O2O:即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线上,又可涉及线下,就可统称为O2O。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O2O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有所介绍及关注。2013年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于是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2]微信小店:在微信上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自助申请“微信小店”功能,从而实现批量添加商品、快速开店。“微信小店”的上线,被认为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启了“零门槛”的电商接入模式。

以“余额”之名

互联网的舞台上永远不缺少个性、非主流的表演者,人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层出不穷的热闹。

同类推荐
  •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本书选取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解读,立足于时代、社会、产业、公司与个人的多维角度,提炼出企业家在创业、商战、管理等领域的哲学智慧,通过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剖析企业家哲学智慧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给读者以启迪借鉴。 设计等十几个板块划分,选择符合企业家共性与独具个人特色的内容,提升图书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 中国私营公司十大生存危机

    中国私营公司十大生存危机

    本书为私营公司老板们指出了经营危机存在的形式与可能,分析了可供采取的行动与策略,提供了应对危机的技巧与方案。
  • 全世界最贵的总裁管理课:杰克·韦尔奇的秘诀

    全世界最贵的总裁管理课:杰克·韦尔奇的秘诀

    本书以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生涯为脉络,介绍了杰克·韦尔奇塑造个人领导魅力的法则,分享了让下属保持高效、高度负责的方法,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员工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以及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基层员工、毕业大学生,还是项目经理、企业高管,都能从韦尔奇的经验中受益匪浅。
  • 勾引客户

    勾引客户

    在当今“消费者为王”的时代,销售就是生产力,能销售就是硬道理。任何营销乏力、没有系统营销管理的企业都将被市场淘汰。做好营销,甚至可以掩盖由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跳跃式发展。
  •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

    本书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和商务交往领域中常见礼仪问题,针对如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如何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浅出的阐释。全书共分9个项目模块,包括认知礼仪、商务人员形象塑造、商务交往礼仪规范、商务人员职场礼仪法则、求职礼仪技巧运用、方位礼仪的基本常识、商务函电礼仪的基本要求、不同形式的商务宴请礼仪和中外民俗礼仪。本书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参考大量国内外最新礼仪资料和书籍,强调实训和练习,以便重点掌握相应的技能。
热门推荐
  • 初音穿越:绝对治愈萌歌姬

    初音穿越:绝对治愈萌歌姬

    一次醒来,依然是她的身体,却焉然什么都不知晓了。又突然跑出一小正太,将她推进另一时空……当时就换一个环境,处境却不一样了……萝莉眼角噙泪,看着身旁的饿狼,又想撇开身上粘着的正太,哽咽,“可,可以不要缠着我……?”正太和众人一笑,“不可能。”萝莉泪崩,只好躲去墙角画圈圈。【女主由骑士团守护的最可爱最治愈人心的初音未来殿加盟!!看男主mikuo强势扑倒!甜甜宠文啊啊啊!】
  • 妃临天下:红颜乱

    妃临天下:红颜乱

    她说他是她良人,为了他,她可放下一切;他说她是他挚爱,为了她,他可舍弃性命。片段一“今生,唯有你值得我一世相守。”他轻挑她的青丝,在她耳际呢喃着片片情话。她不甘心就这样眼睁睁地被眼前这位妖孽男勾了魂去,她勾起倾世的笑,搂着他狠狠地吻向他的唇……片段二“只要身边有你,无论富贵与否,我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头一次主动对他说这样的甜言蜜语,面露娇羞状。看着她姣好的容颜上又添一抹红霞,他满意地妖魅一笑,蜻蜓点水般吻了吻眼前这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 乱世奇缘之三生三世

    乱世奇缘之三生三世

    封印万年的魔王蠢蠢欲动!魔王重生?!拯救苍生!江湖侠义?!一段奇异爱恋由此而生!
  • 《萝莉魔王》

    《萝莉魔王》

    她苏离,因一次天灾而穿越到这个奇怪的朝代。别人穿越都很强,但为毛她就是个弱鸡,除了那双能蛊惑人心眸子以外,样样不及格!不过还好,她还有美人相公!
  • 医冠情受,老公惹不起

    医冠情受,老公惹不起

    安小乔,21世纪新型女性,上得了厅堂,下了得厨房,打得过小三,赚得了软妹币。最重要的是,她是个远近闻名的按摩大师,没错,按摩!但非常不幸的是,她惹上了总裁大人凌邵天……
  • 侠岚后传

    侠岚后传

    破阵因消灭三魂之幽身受重伤,留在炁云间疗伤静养,期间由柏寒暂任统领一职,而辗迟在消灭了幽后,离奇失踪。一年后再次与辰月、千钧等人相遇。而假叶,虽然得到了穹奇的信任,但还是心存芥蒂,阴谋仍在继续实施……时局再次陷入混乱,邪恶仍然继续滋长;面对邪恶的入侵,侠岚们该如何斗争?注:本人另一部作品《探异笔记》为悬疑灵异小说,连载于磨铁中文网,希望大家去支持一下QQ:1563664023微信:L1563664023
  • 天界真尊

    天界真尊

    神剑真尊文昌,在天界大战关键一役,竟意外陨落,降落人界。转世重生在一个倒霉没落的小家族少主身上。为解开当年天界大战之谜,文昌一怒崛起,破武冲升,势要再登天界,屠尽万神。这一世,我拥有天灵之眼,神秘灵宠,无穷转世经验。神通、秘笈、灵丹、法宝,通通不是事!脚踩大隆强者,笑傲三界诸神。一路横扫,傲剑苍穹。
  • 我的老千生涯

    我的老千生涯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老千,这个离奇的转变应该从一次转学说起,转学第一天被女校霸打了,一怒之下我KO了她……
  •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宋千娇

    大宋千娇

    不是他不懂风花雪月,不是他不识倾国倾城,不是他不知花能解语,不是他不爱天香国色,只是这一世,他只想做一只闲云野鹤。可是身在草泽的他,胸中却怀家国,人道生命几何,江山几何,今世的他会如何选择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