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7600000029

第29章 唐代土地制度变革:从均田制到两税法(2)

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关中本位政策”的基础。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也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管理。和平时期,府兵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唐初,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李唐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

可是,唐玄宗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户口、土地等大权,使原来的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节度使的部属。据《新唐书》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

同时,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府兵需要自备兵甲衣粮,负担沉重;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换,但随着唐朝后期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中央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唐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由募兵充任。

由此,由于关陇集团的淡出与科举政治的蜕变造成了“内轻”,府兵制的瓦解与节度使制度造成了“外重”,边境集结了大量的精兵,而京畿重地却无兵可用。到了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拥有牙兵牙将18万,而唐中央禁军只有12万,故“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在这种“本小末大”的局面下,其结果正如陆宣公所谓“故禄山窃倒持之柄,秉外重之资,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日(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

安史之乱,加速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溃。

(1)中央控制的户口数锐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控制的户数由唐玄宗时的900余万锐减至唐代宗时的130万,仅为盛唐的七分之一。

(2)中央户部诸司失权,财政安全无可靠保障。“赋敛之司数四,而莫相统摄,于是纲目大坏,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旧唐书?杨炎传》)

(3)方镇擅自截留赋税,王赋所入无几。“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旧唐书?杨炎传》)

(4)赋税名目繁多,百姓疲于奔命。“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休息。”(《旧唐书?杨炎传》)

安史之乱,不仅打乱了唐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而且加剧了政府财政收支上的矛盾,国家财政基本上陷入崩溃境地。于是,增辟农业税之外的其他财源,以保障平定叛乱和挽救王朝危机,成为一件十分紧迫,也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盐铁转运使第五琦采纳了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刘彤提出的由政府垄断经营盐铁木等山泽之利的建议,并将这一建议付诸实施。此时,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实际上名存实亡。

这一年,全部控制在政府手中,并提高盐的售价,从每斗10文提高到110文。实行这种禁榷制度的结果,是政府大获其利,榷盐收入每年在40万贯左右,史称这一变革“人不益税而国用以饶”,缓和了当时政府极度紧张的财政状况。

,使得政府不得不广置专卖机构,增派官员。官僚机构臃肿,经营管理的费用及损耗增多,从而直接影响了榷利的纯收入。

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任盐铁使并兼转运常平等使的理财专家刘晏主管东部海盐专卖事务。在此期间,他对第五琦盐法进行了系统变革:一方面大力精减原来臃肿的盐政机构和冗官冗吏;另一方面,把政府统购统销食盐改为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运往各地零售,使政府从烦琐的食盐运销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样,不仅避免了多设盐官扰民的流弊,而且减少了开支,使政府的收入大增。刘晏主持盐政之初,每年盐利60万贯,大历末年每年增加到600万贯,盐利收入占当时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皇室及军费、官俸开支的重要财源。

除对盐法进行大力改革外,刘晏还对漕运进行了整顿,并大力推行了常平法。

当时,由江淮沿运河向关中运粮的漕运是唐王朝的生命线。刘晏主持疏浚河道,训练漕卒,在扬州制造坚牢的运船,把十艘船编为一纲,分几段路程节级向关中运粮。这一流通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刘晏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做知院官。知院官每旬每月负责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汇报。政府在丰收地区用较高的价钱籴进粮食,在歉收地区用低价粜出,这不仅利用粮价之差获利,而且有利于保持各地物价大致稳定。

刘晏的改革,在当时为扭转国家财政困窘的局面发挥了一些好的作用。在盐法运作较为正常时,榷盐之利在国家财政中一直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时,租庸调不再是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退居次要地位。

杨炎的土地制度变革:两税法

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的大量流亡,使唐政府以身丁为对象的租庸调制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唐政府的财税收入不得不倚重于榷盐之利。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农业社会的主要税源还是在于农业。于是,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政府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了重大调整——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数额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这就是两税法。

其主要内容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与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相比较,两税法有利于降低收税成本,使官民两利,也扩大了税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等等。

租庸调法与两税法比较租庸调法两税法土地产权政府对民授田,土地不可买卖政府不再授田,土地可自由买卖征税原则税额固定,人民较有预算税额不定,符合实际征收项目分田赋、力役和贡品,税项分明分户税和地税,手续简化课税对象有主户、客户之分,迁徙后仍须向原籍缴税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定居地登记,按贫富缴税租庸调法两税法征税次数每年征收一次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课税形式以实物缴纳“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两税法”颁布以后,建元元年年末,就有了1300多万贯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贯,这一年,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是开元天宝以来最好的一个年份。

从更深层次讲,公元780年“两税法”改革不仅是唐代前后期赋役制度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古代社会赋役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换的分水岭。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1)自此以后,国家“不立田制”,虽然在产权上依旧“公田”与“私田”并行,但此后各朝代“私田”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偶尔有限田和均田的行为,但都很短暂且只是在局部推行,如清朝初期的井田法,仅限于直隶的某些地方短期推行。(2)两税法以“资产为宗”,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一定的均税精神,这是历史的进步。王公百官一律据资产纳税,商人、手工业者也据资产交纳。贫穷“不堪支济户”原则上可以减免。(3)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益松弛,佃农身份合法化。真正意义上租佃制的普遍化从两税法之后开始。(4)“两税法”为宋元时代所沿用,并开启明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地”之先河。

当然,两税法也有其局限处:(1)新增税种之时,很可能重复征税。历史上不断呈现的一项经验是,政府会不断寻找新的税基以增加其税收。租税改革的效果有时也会惠于百姓,但改革的目标及动机却在于增加政府的税收。增加政府税收的倾向,不仅存在于改革之前,也存在于改革之后。因此,当杂徭被取消之后,力役便成了未被课征的产出,也成了政府眼中的“肥肉”。不久,就如陆贽所言:“于是有巧避微文,曲承睿旨,变征役以召售之目,换科配以和市之名……大历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之类者既并收入两税矣;今于两税之外,非法之事复并存。”原来已被并入两税法中的庸,又再次以召售的名目出现,再次成为一种税基。当然,这种现象只是在一朝一代中出现,而非当代某些学者所谓的“黄宗羲定律”。关于这一点,后文详论。

(2)“两税法”的主要缺陷是“因出制入”,没有统一税率和固定税额,为聚敛开了方便之门。事实上,杨炎的改革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短期举措。因为,当时政府在租庸调制下的“正赋收入无几”,而“两税法”在短期内有利于降低收税成本、使官民两利。

实行“两税法”就如推行“税亩制”,政府与各级官吏取得统筹收支、判定税额与“因出制入”的裁决权后,政府权力对百姓的潜在损害是有增无减的。官吏的权势增加了,官员利用权势的机会也增加了,百姓的租税负担自然会增加。

同类推荐
  • 明末乱臣

    明末乱臣

    穿越到明末,成了左良玉的堂弟。名为良臣,实为乱臣。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内破闯贼,外拒清兵,逼崇祯退位,迫东林下野。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为了华夏的延续,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一个现代来的小人物,于乱世崛起,负满世骂名,手持屠刀,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明末中,杀出一个万世之太平!
  • 小小书童

    小小书童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小小书童也有大传奇!
  • 赌宋

    赌宋

    大宋重文,大宋轻武,大宋全民好赌!赌术高手魂穿仁宗盛世,混江湖、奔沙场、居庙堂,一路赌来四方名动;赌金银、扑田地、搏家国,逢赌必赢乾坤力转!赌出个富贵荣华,赌出个娇妻如云;赌出个国运昌盛,赌出个赫赫大宋!后世有云:一等闲人开盘口,自此再无弱宋名!
  • 苏禄王

    苏禄王

    一幅瑰丽迷人的异域风情,一次惊涛骇浪的朝贡之路。一卷万邦来仪的大明史诗,一段海枯石烂的爱恨情仇。这是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部落首领苏禄王带领家人、部属梯山航海,不远万里来大明王朝朝拜,却不幸死在大明,作为大明的一位王爷安葬,子嗣分布在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故事。故事曲折,文笔优美,绮丽迷幻,引人入胜!
  • 东宫传

    东宫传

    凡所有相,尽皆虚妄。权势、地位皆因欲念而生,千百年来,或是圣贤、或是凡俗终究难逃此劫!(纵观历史,且看人性权谋,东方版《纸牌屋》)用历史的眼光与角度,讲述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权欲江湖。(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弃女烟华

    穿越之弃女烟华

    在90年那个时代,正赶上计划生育严打的时候,那时重男轻女的厉害,白微微在家排老二,白爸妈已有一个女儿,一直想要个儿子,又不愿出罚款,所以白微微一出生就被父母送人了。养母对她并不好,从记事以来没有一天不被打骂的,在小学还没毕业就想逼她出去打工了,初中三年的学费是自己捡废品打零工凑出来的,在她初中毕业那年养母心脏梗塞而去世,后来亲爸妈又把它接回,愿以为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却不想,亲爸妈也是把她当做赚钱的工具。在一次同事聚餐,完后回家途中突然打雷下雨,不仅出车祸还被雷劈中,等她醒来的时候却没发现自己已经死了,而他的鬼魂穿越到了汉朝~。
  • 跟FBI学读心术

    跟FBI学读心术

    本书以FBI侦破案件为主线,告诉读者如何通过身体语言来了解对方心理、掌握他人行为背后的玄机、识别谎言。同时,还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怎样利用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及人性软点来影响并操纵对方、如何在第一时间看透并说服他人、怎样更好地与人交往等多方面内容。本书文理兼具,具有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实为一次风光旖旎的读心之旅!
  • 仙魔妖童

    仙魔妖童

    【珠峰山脉】隔开【东方的仙元大陆】与【西方的魔元大陆】。【两个大陆】发展出两个不同的修炼体系,【东方的修真者】与【西方的修魔者】。【修真界的大魔头】与【修魔界的大魔女】相恋。携手退出江湖十余年后,故事就此开始。
  • 第一狂:邪妃逆天

    第一狂:邪妃逆天

    新文已发《毒妃v5:禁欲王爷,宠上瘾》敢退姐的婚?看好了这是休书,一巴掌把渣男煽墙上,不好意思,姐不要废物!敢说姐这么彪悍没人要?姐就让你见识一下,啥叫九天魔神来抢婚!身披嚣张,脚踏狂妄,姐就是这么霸道!纵横寰宇,斗破苍穹,姐就是这么逍遥!
  • 四月的秋天

    四月的秋天

    你知道吗,爱过就是一生一世。20岁时,向往的爱情在最好的流年里遇见,恰好心动左右。一次遇见,便是一生一世。一次爱恋,便是一生一世。从此,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发芽、开花、生长,枝壮叶茂。以为爱,将是永恒的誓言..........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嫡女重生:魔界至尊

    嫡女重生:魔界至尊

    如果说当初的遇见是为了此生的钟情那我希望当初遇见你之时便是一见钟情——若霜如果说当初三生轮回是为了此世相守那我不后悔经历那三生失你之苦寻你之难——无双初遇,她是大家族落魄之女,他是高高在上的国师,那时她防他离他怎知他步步紧逼,见得真心却又因正邪而相伤,她死于正道之手,魂飞魄散只得轮回三生方得重生,他为了她血洗了这三界堕入了魔道,为她也候了三生。
  • 铁齿银牙妻主太痞

    铁齿银牙妻主太痞

    一个是魂穿在傻子身上的商界精英,一个是女尊世界的’武则天‘,他选择她是将就,她嫁与他是无奈。大婚当天,她奉旨进宫选侍,从此是女尊王朝上第一个女嫁郎,更是开创了这个王朝独一无二的经济盛世!
  •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阮小白,你喜欢我是不是?”呃……阮白白卡机了,完全失去反应能力。“不用思考,说心里话。”他的话里带着霸道的引诱。阮白白的眼睛渐渐亮起来:“嗯,我喜欢你。”她的话没有说完,嘴巴就被谁堵住,她定神一看,原来是顾蝶久。他倾过身去,环抱她,霸道地吻住她。
  • 开天古卷

    开天古卷

    那一场舞后,书生便输去了长安。那年的容华,叫人怎生得忘?你若是那闭月,舞后便是那羞花;当沉鱼浮起,落雁升起,你抿嘴笑过多少风流云散?皓齿启合过多少渔樵耕读?但我是谁呢,你可知否?我便是长安城里那书生,握书成卷,握竹成箫,手搓一搓,便燃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