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5600000054

第54章 从历朝取士看历史兴衰

从历朝取士看历史兴衰

晚上与两位网络上的朋友谈到中国自隋唐传下来的科举问题,颇觉意犹未尽。现在重发一篇文章,兼与二兄商榷。

科举自隋唐传下以来,一千五百余年,一直占据了朝廷取士用人的主流,直至今日仍是如此。唐朝的取士之法有两途,文武之道并举,“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⑴至于择人录取的方法则有四途,“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⑵身言书判之外,还有德行一个准则,所谓德行,指的自然是心术了。心术与人才的问题,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为这个问题所烦恼,较值得称道的是曹操,在他主政之时,即使是一些德行不好的人,也得到了重用与提拔⑶,史称其掌权的汉魏:“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但曹操显然无法预见他所死后的局面,在失去大政治家掌控全局的情况之下,奸雄一个一个走上政治的舞台,曹丕篡汉、司马氏篡魏,司马氏的晋朝,也是钩心斗角,群相内耗,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所以唐朝取士虽然条件比较宽,但也极注重心术问题⑷,当时的书法家柳公权就曾以笔谏劝诫皇帝,谓:“心正则笔正。”⑸说你心术好了,字就写得好了,言下之意,自然对皇帝的心术有所臧否。于皇帝如此,取士可知。

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度下影响最为深远、关系最为重大的一门,是进士之科。千余年来,一直有无数士人为之前仆后继,为之手舞足蹈,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儒林外史》中穷形尽相的描写,实在形容得再明白没有了。然而,那是明代以后的事,当时的科举制度明显的出现了质的变化,跟唐人关系不大。唐朝因科举出身的人才在历史上,相比之下应该说得上是极多的。著名的人物就不一一列举。以致于太宗李世民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入殿的情况下,朗声而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⑹得意之情如见。时人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颇堪玩味的是,在中唐之时,曾有大臣议废除进士之科。为什么呢?原因从高宗而起。进士科目,从隋大业年间开始,一直是以试策为主。“试策”,就是抛开书本子,直接以真本事做问对,优则取,不合则弃。这是真刀实枪的取士,和后来的形而上学的书本子制度大异其趣,高下之分也不须赘言。但高宗朝起,一个叫刘思立的在进士科内加了另外两项,一是杂文、一是明经填帖。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上书请废进士之科,诏诸大臣群议。议论的结果是,进士科有不是之处,但难以遽废。不是之处是:“上失其源,下袭其流,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乱臣贼子由是生焉!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大,是犹以蜗蚓之饵垂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⑺认为进士科的制帖明经是小道,不通经史,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这真正的人才,其喻体自然就是吞舟之鱼了。不可遽废的原因是:“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敦厚浮薄,色色有之(好的坏的都有),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⑻此后晚唐也一再出现废进士科的言论,不果行。

流及宋代,科举制度渐盛。因为宋太祖、宋太宗都提倡读书,所以特别重视读书人。当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带兵打仗的武将大部分也会吟诗作文,史书上记载说是,上马可打仗,握笔可写诗⑼。最著名的当然是范仲淹,“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名震西夏,仗当然打得相当漂亮。“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词也写得相当漂亮,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范仲淹应过科举,是进士出身⑽。这是宋朝前期的景象。如果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应该说还是有希望的,但便在此时,中国却出现了几个足以把持中国历史的人物,程颐(程门立雪的主角)、张载,以及后来声名更大,影响更甚的朱熹。他们在政治上当然没有也不可能左右历史,但他们创立了一种足以左右历史的思想——理学。

理学是极为内向型的一种文化思想,强烈主张以自身为中心,修心养性。儒家自来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学在这一方面有所继承,而且将这个思想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极端。因为《礼记》的原文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他们便断章取义,认为身修是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决定性条件,因而反复一再主张内在的修为。实际的情况就是,抛开整个世界,纯粹以自身为中心,外在的事物一概不闻不问,僻居一寓,去实践内在修养的登峰造极。此种学问,可谓唯心至极。当时宋朝在对外战争中接连失利,民怨沸腾,很多人都怀疑宋朝政府的合法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理学的提法,却无疑可以平息民间的一切物议。因而理学一出世,便得到朝廷的青睐,此后百余年间,理学成为南宋朝维系江南小朝廷的惟一支柱。学业士子见政府注重这些,便也纷纷攀附,以达到为朝廷所取的目的。中国汉人的积弱,大概便是从此时种下因子,此后每况愈下,十三世纪的献于元、十七世纪的献于清,从根本意义上代表了汉民族整体的没落。梅凋鹤老,盛唐之时的粗犷豪迈,那些极具扩张性的文化典型,后人不复再睹。

元朝没落,朱元璋以一介布衣起于淮右,将蒙古人逐回漠北,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片面性统一。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简直颇有点盛唐时期的调调,中华上国的泱泱之风又一次满足了汉民族的虚荣之心。殊不知那架子虽然还在,内囊却已尽上来了(曹雪芹语),随着程朱理学空前的受到重视,中国文化的第一刽子手——八股文出现了。所谓“八股文”,指的是:“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⑾其中略仿宋经义云云,显非实情。《明史》记载,八股文试题的来源——四书五经,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程、朱等人注疏的文字,非止是略仿,简直是照本宣科而青出于蓝了。中国的读书人便在这以自我修养为中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况下,埋首替圣人立言,四书五经之外,殊无旁顾。真正实用的经世济民之学,尽皆废置不论。当时的有识之士作诗讥之,云:“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那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便教他骗得了高官,也是朝廷的晦气。”⑿可以侧面做为注脚的有明代《三国演义》“舌战群儒”中的一段文字,孔明直接骂东吴士子乃是小人之儒,只会寻章摘句,而无济时之策,用来移评当时的明代士子,可谓入木三分⒀。

要之,读书士子所攻读的,乃是八股文,而攻读八股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读书人——八股文——做官,一人物,一手段,一目的,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无数士子沉迷其中。相信大家都看过以明代为背景的小说《儒林外史》,里面的两个人物,一个周进,一个范进。师徒二人先后为举业不中与中而昏死,而疯癫,穷形尽相,人性中的真实性与创造性毁纡殆尽。腐朽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腐朽的人才,主昏于上,臣庸于下,国势困弱,日甚一日。于是,当盛唐时期曾经作为中国学生的日本,以数千名盗贼的劫掠便搅得天下震动,东南一带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大明帝国只因为这些小小扰掠便实施了“海禁”,烧掉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数百年间无一国可与比拟的郑和船队。至此,内向型的文化思想全面形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⒁。而与此同时,一个新兴的欧洲,正在大西洋东岸悄然崛起⒂。

明失其政,清逐其鹿而有之,挟八旗军之声威,内除叛臣,外御强虏,实现了中华民族积弱近千年以来始有起色的康乾盛世。然而,清朝在武功上或可稍媲盛唐,文化上却继承的是宋明理学。康熙就曾为读朱夫子之书而万分激动,并一再下诏称扬程朱理学⒃,取士之道一如其旧,闭关锁国更甚明季⒄。因此,当西方人士带着他们本国人才制造的火枪谒见皇帝,天朝皇帝竟不屑一顾,举国上下,人人自顾自的沉湎于外在的纸醉金迷之中。直至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外国的坚船利炮将中国千年贯之的金科玉律击得粉碎,有识之士才意识到:凭中国固有的取士科举制度,绝对无法在世界上谋一席之地。一时之间,废科举、办学堂、兴工厂、变法纪,“求富”、“求强”的口号响遍全国,一个接一个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复兴而号呼奔走。然而这些“中国脊梁式”⒅的人物却没有预见到做为中国正统思想久已根深蒂固的理学,绝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更无法预见到中国保守势力令人扼腕的自欺力。同时,做为侵略者的西方国家,也决不会坐视这一个国家的强大而失去对其宰割的能力。于是,中国人做学生要被老师打,做儿子又要被家长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盛极一时的百日维新,就这样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反对扼杀之下,一一归于泡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临刑的诗句,每当我念起这句诗时,不自禁的为先辈的仁风侠骨而慷慨激昂,而壮怀激烈,同时也深深惊异于在理学把持之下的中国人整体上的觉悟。或许,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大悲剧,而为中国兴亡奔走在历史舞台上的仁人志士,一个个本身就是悲剧人物。他们在奔走之初,可能大多数都曾预料到自己的失败,但他们不得不为之奔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⒆,是他们的作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⒇,更是他们的理念。中国上下五千年至今没有消亡,中国文化三千年来至今没有毁灭,正因为有这些“脊梁式”的悲剧人物。

让我们把镜头摇到1900年的那个夏天,慈禧、光绪“两宫西幸”,仓仓皇皇的逃出了北京城,八国联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兵临城下,入主了中国的心腹。他们见人就杀,见到男的用刺刀杀死,见到女的便禽兽一般扑了上去,满足了之后再一刀刺死。北京城遍地尸首,有七十岁的白发老翁,有甫出世的黄口小儿。圆明园内,八国之人疯狂的装运满车满车的金银珍宝、文物字画,装不走的便用枪砸碎,大火整整一月不息。中国百姓在铁蹄之下的呻吟,就这样混合着国士的鲜血和眼泪(21),悲怆而无奈的凝固在那一卷卷残破的史书上……

二○○四、十、十六

注:⑴《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下》。

⑵同上。

⑶《三国志·魏志·武帝(曹操)纪》论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申、商指的是申不害与商鞅,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信、白起分别是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⑷《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上》:“太宗尝谓摄吏部尚书杜如晦曰:‘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它日复顾侍臣曰:‘致治之术,在于得贤。今公等不知人,朕又不能遍识,日月其逝,而人远矣。吾将使人自举,可乎?’”又说:“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贞观政要·择官》)(作者按:这几段言论可与后面的废科举之议互为参酌。)

⑸《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柳公权传》:“帝(穆宗)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⑹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⑺⑻俱见于《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上》。

⑼当时的宰相赵普,史书上说他“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宋太祖、宋太宗提倡群臣读书的言论甚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宋代的武将文化素质都极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

⑽《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举进士,……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主政时期的一项大变革,这场变革直接开启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如果两者都得到成功,宋朝的积弱现象将会一举革除,历史恐怕也远不是我们所见到的这个样子。

⑾《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

⑿清徐灵胎《道情》诗:“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即八股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⒀《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孔明曰:“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又说:“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⒁《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圣人”即是孔子,“六合”另有所指,此处引申其义。

⒂史学界的共识,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直接引导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致令欧洲崛起,而这一段时期,正是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全过程。

⒃康熙曾特地命人编纂《朱子大全》,并御笔为之作序,称理学为“裨益政治”、“内圣外王之学”,并于“(康熙)五十年二月,诏宋儒朱子配享孔庙,在十哲之次。”

⒄清初持续了明代的“海禁”政策,康、雍、乾三朝,西方国家屡次派遣使团前往中国要求通商,都被皇帝以各色各样的理由拒绝。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鸦片战争以后,才被列强以坚船利炮强行打破。

⒅鲁迅先生《这个与那个》:“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⒆《论语·宪问》第三十八:“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⒇明顾炎武《日知录》:“保天下者,匹夫之践与有责焉耳矣。”后世学者一般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信的史料最早出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21)邓拓《过东林书院》:“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谭嗣同《有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本文史观、史论均为个人观点,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同类推荐
  • 暮夕阳

    暮夕阳

    公元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虽然江湖上的门阀帮派数不胜数,却流传了这么一句话,“一教两盟三魔四家五剑六派”,他们代表着江湖最顶级的实力,影响着武林大势。可是,江湖自古就有一个传说,有这么一个组织,他们个个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人物,只要他们愿意,可以玩弄天下于股掌。自公元700年始,随着《山河社稷图》的再度出世,江湖便一直处于腥风血雨之中,王权之争、武林哗变,饮恨多少豪杰,又尘封了多少往事……
  • 游侠四方之玉笛萧萧

    游侠四方之玉笛萧萧

    他们有的人穷极一生去追寻他所认为之理想,到头来却发现最初的心动就是错误,他的荣华早已与他擦肩而过,人生于他,只是一梦之南柯。有的人糊涂一世,不懂爱与恨,不辨坦诚与虚假,却在垂暮之年认清一切,可惜再无年月去体悟这人世的纷繁,人生于他,只是那晚来之秋雨。有的人背负一生的骂名,将所有的责任扛在心头,此生却只能行走在落迫的阴影里,靠着回忆度日,人生于他,只剩灯火将尽之阑珊。还有的人用十年的光阴去等待那日丢下一句诺言便离去的恋人,最后才发现那人十年里从未想起过自己,人生于她,莫不是一场韶华帐下之等待?再有的人,远离尘俗的靡乱,用一生的时间行走在无人辽阔的大地,用他们的心去感受这大地的浩翰寂寥,最后竟发现一切皆虚空,不曾爱过,不知心向何处系,何来解脱?人生于他,只是一世之踏寻……
  • 浪花淘

    浪花淘

    一段情,半生执念,甘愿赴汤蹈火;一场局,腥风血雨,誓要颠覆武林。天下豪杰争天下,英雄长泪洒英雄。江湖过客行江湖,梦中旧人,留梦中......
  • 五常传

    五常传

    夜,很安静很安静!只有这家灯火通明的酒楼,才洋溢着男人们的淫笑声!他喝着小酒,眼看着她将衣裳一件一件剥下来,在酒楼中心跳着婀娜的舞姿.他不愿让别人见识她的妩媚,他会心痛;她明知他在心痛,她婀娜的舞姿却跳得更加疯狂……
  • 江湖至尊

    江湖至尊

    讲述了一个身世未知的孤儿张子奇在混乱的江湖中,逐渐学习各门派武林绝学,最后成长为武林至尊的故事。年轻时张子奇一心想要当武林至尊,在成长的道路上,武功越来越强大,但身边的人却一个个的离他而去。最后几经波折,张子奇被邪教陷害,武功失而复得,游走江湖的时候遇见了令他倾慕的女孩。最后迟暮之年的张子奇对自己的一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晚年仍壮心不已,有了自己伟大的江湖计划。
热门推荐
  • 天高地厚

    天高地厚

    《天高地厚》以华北平原具有丰厚历史承传和诡谲风土人情的蝙蝠村为生活舞台,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农村大变动的广阔背景上,展开了鲍家、荣家和梁家三个家族三代人升降沉浮、盛衰进退的生活变迁史,把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汐的牵引掣动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不息的奋争和所遭逢、所承受的曲折、挫败、困顿、辛酸和盘托出。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战法超神

    战法超神

    华夏一代巅峰战法宗师凌天,不幸带着一颗不知名的天外陨石穿越到灵战大陆。战法与超神系统的结合,凌天注定走向一条更加巅峰的道路。左手战法,杀尽万千圣皇阻我成神之路。右手超神,灭尽无上君神踏我超神凌天。《超神系统里面的英雄请借鉴:手游(全民超神)》
  • 走上宠妻路:霸气傲妃

    走上宠妻路:霸气傲妃

    “如果我能在强大一点,就好了。”这是他说的。“如果我能在坚持一下,就好了。”这是她说的。穿越之后,明明是受宠的小女儿,然而在这大陆上没有圣气的人却被人唾弃,为何她零圣气却在家中如此受宠?但是事实真相却不是如此。千年前的一场大战导致他们一个沉睡,一个飞往异世,如今他们在这一世重逢,随着探索一点点找到千年之前的记忆,然而又再次遇到千年前的敌人,这次他们的结果会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信子风洋,零丁在水

    信子风洋,零丁在水

    她的往生,一片空白,一眼情深,重现五年,消失五年,如风般不曾存在过。这一切记忆,他一人承受。物是人非时,两人墓园重逢,如路人,擦肩而过。你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那往事的种种情深意切,如她的身影,消纵即逝。拥抱的哭诉,信子是否在飘洋过丁,轮盘如沙砾,不曾拥有过。
  • 果香飘飘

    果香飘飘

    林果香在20岁的时候通过爷爷给的传家古玉穿回了前世,一醒来却发现:大嫂吵,婆婆闹,大姑一家看热闹。秀才软弱,大伯木讷,还有一堆极品邻居时不时的跑来添油加醋,一家子好不热闹。这些都不怕,咱会功夫,大不了一棍打之。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个未婚人士不但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便不幸夭折?算了,既然成了人家的妈那就要尽到该尽的责任,且看她与恶婆婆和大嫂等一切阻碍她过幸福小日子的恶势力作斗争。
  •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有心机,就能在人生长河中腾空踏浪,左右逢源,做事有心计,就能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事事如愿,做人没有心机,清澈如水看似美好,却食之无味,做事没有心计,自视清高看似骨气,却四处碰壁。
  •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我热爱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幸福。我喜欢寓言,是因为寓言不但形式活泼,短小精辟,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启迪,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理解,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人生,更加追求完美。
  • 寞桃花开自倾华

    寞桃花开自倾华

    陶夭是个不谙世事的姑娘,单纯,热情,引人向往。冉邵熙是华王朝的战神,冷漠,无情,令人恐惧。首次见她,一袭粉衣,三千青丝绕人心肠,眉眼弯弯歪头看他。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脑海里在看到她时便蹦出这句诗。她给指明道路,他不负圣望又一次立下战功。"我叫陶夭,陶瓷的陶,夭折的夭。""夭夭,我定不负你一生年华。""夭夭,我从不管你是谁,只要是你我便认定了……""夭夭,夭夭,我的夭夭……"
  • 恋上圣樱冷少

    恋上圣樱冷少

    她在小时候就等待着他的出现。--“羽儿,从今天开始。炎哥哥会保护好你的”年幼的她,不懂事,点了点头。谁知道,这一切竟是命运的使然。“我恨你,我希望我永远再也见不到你们了。恨你!!!!”爱?恨?究竟是多远?有人说是七秒,有人说是瞬间。其实我也不知道,爱与恨的距离是有多远。--------------------------多年以后,她带着一个小小的他,回到了有他的世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她”,而改变吗?要想知道,敬请期待我的处女作《恋上圣樱冷少》吧!------------------------作者大大:亲爱滴读友们,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啦啦啦〈某作抽风中。。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