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5200000016

第16章 谁在股市赚到了钱?(2)

一开始没有人相信他,后来在他的花言巧语下,终于有几个人拿出一两百美元试一下,权当是小赌怡情。没想到,庞氏真守信用,每个月都按时按量支付利息。好事自然不胫而走。由于前期投入金钱的人回报丰厚,庞氏成功地在7个月之内吸引了3万名投资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拿钱给他,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最后一次,庞氏竟然在几小时内吸纳了100万美元。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现在的几亿美元!

事实上,庞氏哪有什么发财的秘诀,他只不过是挪用后来加入的人的钱去“养”前面的人罢了。就这样,这只基金越滚越壮大,很快地形成了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状,底部特别浩大。这场游戏持续了一年,直到再也没有新钱吸纳进来,底部一垮,整个骗局便轰然崩盘,Game over(游戏结束)。

这就是著名的“庞氏骗局”,亦称“金字塔骗局”。如今,美国人把庞氏当做这种邪门手法的祖师爷。而事实上,当美国还是蛮荒之地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使用这种手法来聚集资金。在浙江,就有做“银会”的习俗,在民间曾十分盛行。

在金融业不发达的时候,“银会”是一种调节民间资金的有效方法,它既能使人们储蓄闲钱赚取利息,又容许参与者在急需用钱时透过支付利息取得大笔的金钱。但这种完全不受法律约束的金融合作,有时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比如“银会”的组织者“会头”,可以很容易地凭借身份之便,私下参加好多个份额,连续几期高价抢标,最后卷款走人。

而作为外围的会员,看到标价高,利润可观,当然欣喜若狂,等发现“会头”人间蒸发才如梦初醒,懊恼原来中了圈套。这种先诱以厚利再吸引人们掏钱的手法,与庞氏骗局真是异曲同工。中国媒体几年前就报道过,温州有一个文盲老太太,竟然将她的“银会”做到金额高达人民币1亿元以上。

典型的金字塔骗局,在中国台湾被称作“老鼠会”。曾有一家投资集团,是中国台湾第一家以异常高利的老鼠会形式吸收民间游资的公司。当时该公司推出4分至6分的高利,立刻吸引了大众的加入。传媒报道该公司经常举办所谓的“团结大会”,场面像宗教仪式般。到会者人手一支蜡烛,将会主团团围住,好似围绕着基督一样,十分夸张。

是“华人巴菲特”还是“华人麦道夫”?

继纽约的麦道夫之后,在多伦多冒出一位自称“华人巴菲特”的唐姓中国人。 他涉嫌6000万美元庞氏诈骗,已被加拿大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一旦定罪,将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金额的诈骗案。

2007年年底,我从纽约回到多伦多,除了华尔街的新闻之外,在本地的财经新闻版面上留意到华人们隔三差五地提到唐氏。为什么呢?唐氏把他多年的投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的巴菲特之路》,俨然以“华人巴菲特”自居。他自称能确保投资每周至少回报1%,2007年投资回报定会高达90%以上!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从长线来看,不要说大市和普通基金达不到,当年的四大对冲基金也无法实现,就连巴菲特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一人富不算富,唐氏想做活雷锋,要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于是,2007年唐氏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在多伦多的华人媒体大幅刊登广告,宣传该公司的业务,其资金主要投资美国的股票市场。

尽管这位“活雷锋”收费不低,在他的公司开户,门槛起码100万美元,2%的管理费高达2万美元!在引人注目的宣传口号“每周至少回报1%”的诱惑下,确实有人把钱送上门请他生财。接着几个月,每天都能听到唐氏公司迅速成长的消息:由他管理的基金规模即将突破上亿美元,客户遍布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甚至中国大陆等地区……

不久,美国的金融海啸蔓延到了加拿大,特别是自麦道夫东窗事发后,大家开始警觉起来。麦道夫以每个月1%的回报著称,就已经被人供奉为神;而我们这位唐菲特每周就有1%,多伦多竟有这般人物,比麦道夫还牛!那么他会不会也是……

为了消除大家的狐疑,唐氏逆流而上。2009年大年初一,他一连五天邀请投资者到他的公司公开示范,希望透过公开交易操作,辟除造假谣言。最有意思的是,示范的门票1万美元一张!门票虽贵得离谱,可还真有不少人参加。不过,5天的交易结果并没有预期的一周1%那么高。

据媒体透露,唐氏的办公室设备简单,只有一台电脑操盘,一部电视监察各种指数的最新变化。短短2小时,老唐便完成多达23笔交易,平均5分钟交易一次。这样看来,他的投资操作法与巴菲特的投资法简直大相径庭。他声称,从来不需看所持有股票公司的财务报表,只看图形作短线操作,这不就是Power Trading,俗称Day Trading——当日交易嘛。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长线投资的佼佼者,40多年来保持平均每年20%左右的回报率,因此才被奉为“股神”。不过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无法复制,我们在第二章曾经讨论过。那么,像唐氏这类短线投资者,是否能长期取得20%以上的回报呢?

曾有人询问唐氏是怎样监控投资风险的。他信誓旦旦地说:“我的投资方式是最保险的。因为我只用全部资金的1%入市操作。”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全部资金每周1%的回报率,将全部来自1%的资金。

我们不妨来举个例子,注意,为简单起见,这个例子里不考虑复利回报的因素。假设你有1万元,想要每个月上涨1%,就需要每个月赚进100元。那么拿1万的1%,即100元来操作的话,必须每个月赚进100元才能达到目标。也就是说,那1%的钱每月都要翻一番才行!这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拿唐氏和近几年国内的几位“股神”相比,他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国内有一位投资者,以区区8000元人民币起家,投资股市没有几年,便坐拥20个亿!简直是天方夜谭。

投资收益从何而来?

人们或许会问,投资收益应该从何而来呢?一般来说,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所投资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这体现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分红及企业发展潜力带来的价值提升,这部分就是长线投资的回报来源。据美国股市80年的统计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后,股票的真实回报介于65%和7%之间,也就是说,假设通货膨胀维持在3%左右,股市长期的平均回报应介于95%~10%。而投资的另一部分收益则来自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也可以说是价格的波动,我们称之为超额利润。这部分的收益吸引了短线投机者,他们认为凭借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够找到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股票,在短线内低买高卖,以此赚取利润。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以他们掌握的资源,利用做空、杠杆机制、期货以及期权等衍生工具,将投资收益放大。

由于短期内企业的内在价值并未有根本性改变,短线交易基本属于零和游戏,即短线交易者的获利,大部分来自其他短线交易者的口袋。所以,短线炒股与赌场的赌博类似,也和四个人打麻将的输赢结果类似。如果短线交易者能长期依靠炒股赢钱,除了比其他短线交易者更聪明外,还必须具有非比寻常的好运气,就像在赌场里撞了大运。请问,有谁能天天撞大运、中大奖呢?

因此,做长线、短线都不可能使股票涨这么多倍。那就只有另一种可能,即每次选股都能百发百中,这就更不可能了。学过概率的都知道,当投掷一枚硬币时,连续5次猜中就属于小概率事件了。当然,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内幕消息,但这样的炒股是犯法的;最后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是神仙!神仙也玩股票,是不是在天上太寂寞了?

几百年来,在金融市场上,每隔一些年就会出现传奇的“赌王”和暴富的神话。不过遗憾得很,这些神话都无法持久。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巴林银行到这一次华尔街的几大投行,几乎没有不全军覆没的。

既然人间没有神仙,那么神话破灭是早晚的事。巨骗麦道夫的神话持续了20多年,他将在监狱了此残生;大巫林园的神话延续了好几年,还著书立说,他在国内火了几年,直到最近才偃旗息鼓;小巫唐氏的神话寿命和他们一比就太短了,唐氏通过多伦多华文网站发表《告全体投资人书》,承认在投资过程中没有靠常规的积累方式、靠脚踏实地的爬坡方式去构筑平台,而是采取了巧取豪夺的方式,暗箱操作,在几乎达到既定目标时,被突然的大额挤兑所揭穿,计划夭折,从而陷入目前的绝境。

唐氏在承认投资失败的同时,说他决不是“华人麦道夫”,并没有将投资人的钱占为己有。他说有能力和信心偿还客户全部的投资及所承诺的盈利,请求客户再给他一次机会。

现在还有人信他吗?只要翻开历史看看,几千年来,骗子犹如走马灯,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架势。而绝大多数骗子的骗术都很低劣,但总是有人上当受骗。看来不能怪骗子,只能怪受骗人自己。因为贪婪和盲从这两种人类本性,时常占据着上风无法控制。普通百姓如此,所谓的精英天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这也和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有关。人有听神话的需求,骗子就造一个神话来满足这些人的需求,正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美国人的老生常谈说得好:Theres no free lunch 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not true at all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事情听起来美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绝不是真的。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穷人才炒股2011年6月1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公布了一项与交易对手针对尚未完成金融衍生品交易产品的广泛和解协议。公司表示,和解协议一旦达成,将会帮助雷曼兄弟公司加速了结这桩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破产案。

有超过30家金融机构对雷曼兄弟公司及其下属部门提出了220亿美元金融衍生品交易索赔请求。为帮助消除部分索赔,在和解框架中,雷曼兄弟公司提议与13家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达成相关协议。

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使一部分人暴富,也使另一部分人一夜间血本无归。

对冲基金最可怕

什么叫金融衍生品呢?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只要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全额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华尔街有一种说法,富人买固定收益的产品,穷人才会去炒股,因为股票是高风险的东西,富人已经有足够的钱,富人需要的是保值。其实不然,大家常听闻的玩金融衍生品的对冲基金,都是富人在投,但都是交给专业人士在操作。

和普通基金不一样,对冲基金最早的时候开户最少要100万美元。玩对冲基金的基本上就是金融大鳄,像索罗斯的老虎基金、量子基金,这些都是对冲基金的代表。

金融大鳄的胜算很大,因为它是在金字塔的塔尖,它总是先入市,想买什么东西就会通过新闻媒体炒作,先把它唱衰。比如2005年,国外的对冲基金已经看中了中国的房地产,他们经过分析以后觉得有一波涨势,海内外媒体就开始唱衰中国楼市。大量的对冲基金就在这时进来了,包括摩根士丹利同时有三四个对冲基金,四五百亿元的钱进来。高盛也有几个对冲基金,也是大概两三百亿元的金额,在中国圈地买房。等到中国房地产升到高位的时候,他们就撤出。据我所知,摩根士丹利两个基金就赚了1300多个亿,把中国人民的财富1300多亿人民币哗一下就吸过去了。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逐渐放松金融监管,不仅放宽了对对冲基金参与者的限制,也不断降低对冲基金的进入门槛,使对冲基金获得了完全的解放。对冲基金玩的金融衍生品,本质是由金融专才仅针对富有人群和专业机构私下募资的小众金融产品。为达成持续绝对回报目标,其交易手段和资产配置无所不用其极。

富人投资这些对冲基金,100万进去,很容易两三百万就出来。对冲基金是华尔街最可怕的东西,到处兴风作浪。华尔街推销的金融产品,越复杂的东西,听上去越光怪陆离的东西,你越不要去玩,特别是那种衍生证券、期权期货,离开它本品越远的东西越不要去玩,因为越远的话杠杆越大,杠杆越大风险就越大。

华尔街是饿狼的丛林,自己功夫没练好就贸然进入丛林,你就是等着被吞食的羊。

金融创新为哪般?

华尔街为什么要搞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华尔街内部,每次金融创新都会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金融创新衍生化的趋势越来越厉害。然而,一衍生化就有杠杆,一有杠杆就可以把泡沫吹大,吹大以后它就可以剪羊毛。这次次贷危机就是金融创新所闯的祸。就好似穷算命富烧香,穷人炒股,越炒越穷,富人玩衍生品,越玩越富。说衍生品“是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巴非特表面上坚决反对衍生品,一再警告大家要敬而远之,可讽刺的是,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是衍生产品最大的玩家之一。公司天文数字的金钱全都下注在衍生证券上,目前依然持有620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合约!

哪儿有赚钱的机会,哪儿就有华尔街的身影。广受欢迎的《阿凡达》票房突破25亿,投资却只有四五个亿,足足赚了5倍。华尔街看到电影票房是个很好的投赌产品,就又开始搞金融创新了,弄了个叫电影票房的期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都批准上市了,但其东家Cantor期货交易所主动放弃,主要是迫于反对者美国电影协会(MPAA)对国会施加的压力。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不管是姥姥还是奶奶,只要能够打扮成一个18岁的漂亮大姑娘,我照样可以把她卖了。这个就叫金融创新。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可以“创新”。

金融创新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能够形成对冲以避险。弊的方面,是容易形成泡沫,扩大风险。你把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打扮成一个18岁的大姑娘,然后推销给全世界。大家买了以后,等她一卸妆,回到80岁的老奶奶,这就是泡沫的破灭。当80岁老奶奶显现的时候,普通散户的钱就没了,全跑到投行的袋子里面了。所以,金融创新说白了就是华尔街掠夺财富的工具。

大家知道,华尔街的奖金简直高得没法想象,金融创新就是一大“帮凶”。投行高盛的两三万员工,每年的奖金一两百亿美元。麦当劳虽是全球前50大的公司,150多万员工每年税后的利润才不过四五十个亿。当然不是每个华尔街员工都能分到几十万美元,其中只有1%~2%的人,每年的奖金可以达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华尔街本身不创造一分钱的财富,财富重新分配是华尔街最大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李克强经济学”不是封闭在实验室里的数据计算和报告,不是静态的学说,更不是在瓶子里养鹅;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弹性的、不断成长和完善的中国新社会进步运动。或许,10年、20年后,甚至30年后,从大历史角度回头来看,我们的理解会更完整、更深刻、更准确。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本书对开发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竞争力分析模型,并构建了一套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市场管理、科技、相关产业、政府、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等八大方面对我国纺织产业进行了分析评价。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热门推荐
  • 异界系统大领主

    异界系统大领主

    一届宅男,穿越到另一片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玄幻,没有魔兽,有的只有真刀真枪的决斗,可他,拥有着逆天系统,召唤人才、各种物质、士兵,我都可以召唤出来,“哈哈哈”,吴锦放声大笑。统汉人,平蛮夷,灭外洋不再是梦想!
  • 无量圣主

    无量圣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皆有造化而生天元大天地上万族林立,圣地主宰一方,人族大能开疆辟土。争夺生存之地——且看从哪蛮荒之地走出的人族少年带领人族踏上世界的舞台,与那万族共争造化.........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铁血修罗传

    铁血修罗传

    皇都巨变,莫皇暴毙,皇子莫道修为被废,一夜之间从高高在上变为阶下之囚,并被逼入绝地。机缘巧合之下,莫道得到修罗之体,从此化身修罗,逆天改命!我一念开,赐你成佛;我一念闭,判你为魔;神道的巅峰,究竟在哪里?
  • 傀儡少女:霸道上将腹黑女友

    傀儡少女:霸道上将腹黑女友

    少女摔碎了珍藏的星星残屑遍野虚幻美丽少女一个人跌进时空的隧道遇见了那个男孩那片曾经延迟的冰冷爱意刻进灵魂用血换来的生命少年从此以往追寻那个存在
  • 破立道

    破立道

    二战战火弥漫人间,下界生灵一片涂炭;天界隐秘,千年来不谙世事,世人水深火热中早已忘却了尚有神明存在,天威荡然无存!一番震动,引起天界诸神色变,玉帝醒悟,亲身下凡,欲济世救人,重塑天威,却不知此番天上、人间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 不灭心火

    不灭心火

    铁可碎,金可熔,唯心难撼。命多舛,路多曲,唯心难移。火有焚天之势,心亦有容地之能。是登上九天,还是泯灭红尘。都亦由我而定
  •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帝太痴情,无情尊主快投降!

    魔帝太痴情,无情尊主快投降!

    三千年前,她是天界公主,他是魔界魔帝;小时候,那片樱花林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再见已物是人非,她遭人背叛心痛不已让自己沉睡于天地之间,他却毅然紧跟其后陪她沉睡,轮回,这次他不会在让她一个人,三千年后,在续前缘…
  • 愤青职场进化论

    愤青职场进化论

    极品上司,灭!极品情敌,灭!极品婆婆,娘喂,上!见到帅锅流鼻血的屌丝女白领与当街求爱未果的“小鸭子”帅哥将纠结出一段怎样的爱情旋律……~~~~~~~~~~坑品保证,不TJ,轻松欢乐职场吐槽文……献给寻爱和有爱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