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7400000011

第11章 互文性理论诞生的西方社会文化语境(6)

一、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对互文性的启示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其创立的结构语言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流派之一。索绪尔出生于一个崇尚科学研究的家庭,他的祖父尼古—泰奥多尔(1767—1845)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博物学家,日内瓦大学的地质学与矿物学教授。他的父亲亨利(1829—1905)是一位自然科学家。日内瓦文化界名流,著名的语言古生物学创始人阿道夫·皮克戴特(Adolph Pictet)是他祖父最好的朋友,此人在索绪尔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学习语言学。1872年,索绪尔15岁,事实上他还是一个孩子,就写信给皮克戴特说明自己对于语言真理的假说,即在普遍现象的背后寻求统一的结构模式。他太年轻了,以至于皮克戴特把它当做一个笑谈,但这个事件在今天看来足以证明他作为语言学的天才具有无可限量的前程。1875年,索绪尔18岁,他进入日内瓦大学后,按照家庭的传统和期望专修物理与化学。但是他很快觉得自己在“日内瓦的第一年几乎是浪费了”,他真正的兴趣是语言学,他参加了巴黎语言学学会,下定决心要以语言学为毕生的事业,于是劝说父母让自己离开日内瓦大学。他于1876年转学到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很快便展露出了语言天才,1878年便发表了震惊语言学界的论文《论印欧语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这篇论文被一位语言学家认为是“比较语文学中写得最出色的”一篇文章。在自然科学上的迂回并没有影响他在语言学方面的成就,相反,这种家庭影响使他能够借鉴自然科学的优良方法,他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方法来研究语言,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一点,恰如语言学家约丹尔敏锐地指出的那样:“很难想象在对语言事实的观察方面有比索绪尔更深刻、更客观的人了。因此,他的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精确的,差不多和数学一样准确,常常使人心悦诚服。”1880年2月,索绪尔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梵语中绝对属格的用法》,这篇论文得到了优秀。意大利语言学家莫罗称其“提出了新的观点,语言单位的价值是相关又相对的”。而L?Favre说,如果不是索绪尔谦虚有礼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个年轻的考生把答辩委员会委员这些学者推上被质问席”的局面注:这种趣事经常发生在天才的师徒之间,在维特根斯坦的答辩会上,他拿着他著名的《逻辑哲学论》在剑桥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答辩主持人是他的老师罗素和摩尔,当罗素对《逻辑哲学论》中的某些论断提出质疑的时候,维特根斯坦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别着急,你们永远也搞不懂这一点的。”于是答辩会沦为形式,在随便聊聊之后便结束了,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当然这种宽容也只能出现在天才与天才之间。

早在《论印欧语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的序言中,索绪尔就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设想,方法问题在他看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我不是在空想费解的理论问题,而是在寻求这一学科的真正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研究都是没有依据的、武断的、不能确定的。”这种对于语言学研究现状的批判及忧虑一直持续到1894年,他在给梅叶的信中倾吐了自己的苦闷心态:“我越来越认识到,要阐明语言学家所研究的是什么,需要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当前使用的术语极不妥当,需要改进;为了改进术语,为了说明语言是什么,使我对语文学的兴趣越来越小,尽管我非常希望不要让我去概括语言的本质。这会使我违心地去著书立说,毫无兴趣和热忱地解释为什么语言学中使用的术语对我来说没有一个是有意义的。我坦白地说,只有写成这部书,我才能在我停止的地方重新开始工作。”1907年,他在去世前几年开始隔年讲授普通语言学,他的革命性著述《普通语言学教程》并非“吾手写吾口”,而是出自他的学生的课堂笔记。沙·巴利(Charles Bally,1865—1894)和阿·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1870—1946)系统整理了索绪尔的学生的三期笔记,于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曾被人誉为语言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之后被陆续翻译为德语、西班牙语、俄语、英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引导了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从而使他本人享誉全球,成为最有创见、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整理出来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影响了之后几代的语言学家。

20世纪,西方哲学急需出现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来指导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与人的生存本身。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出现了,可谓适逢其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呈现的思维可以说是20世纪思维发展的总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人文学科思维方式。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思想对互文性的影响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到关系性思维

索绪尔将一种关系性思维引入他的语言学理论之中,他从符号的任意性入手,使关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深入人心。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张景深在卡勒著的《索绪尔》中将这对概念翻译为“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台湾则习惯于把它们翻译为“符征”(Signifier)和“符旨”(Signified),可参见吴新发翻译的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导读》,申小龙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中用的是“施指”和“受指”,但学界用得最多的译法是“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具体说来,能指是拿什么指的问题,所指是指什么的问题,能指与所指属于怎么表达和表达什么的关系。按巴特的说法,“能指构成表达面,所指构成内容面”。索绪尔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索绪尔的任意性是指表达面与内容面没有自然的联系,索绪尔没有具体论述什么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但今天看来,他指的是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二者之间不具有可论证性,是一种随意组合。在英语里,你无法论证为何“帽子”就是“cap”,而不是“bat”、“cup”或别的什么。代表能指的形象与声音与代表所指的概念之间的联结是武断的,其中毫无逻辑推理可言,因而,能指与所指之间就有非理性特征。既然,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道理可讲,那意义怎么来负载呢?为此,索绪尔从符号的任意性引出了另一种区分,索绪尔警示我们要注意区分“事实存在的实体”与“概念抽象实体”两个不同的范畴,即事物总是“实体性对象”与“关系性对象”的双重存在。对于语言来说,反映在人头脑中的首先是“关系性对象”,其次才是“实体性对象”。因而,作为负载意义的关系性对象,语言的符号之能指,通常表现为某种发音或某种拼写的能指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的意义的凸现需要其他能指的参与,因而,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能指和所指,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参照其他符号才能确立自身意义,“既然语言是一个系统,它的所有的辞项都有连带关系,而其中一个辞项的价值只不过就是另一个辞项同时存在的结果”。因而,一种关系性思维渐渐形成了,“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正如特伦斯·霍克斯曾说:“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的革命性贡献,在于他否定那种关于主体的‘实体的’观点,而赞成一种‘关系的’观点。”语言符号不是一种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其他符号的差异关系中来获得自身的意义,为此又引出了符号的差异性,这一点我将在下面一小节中着重论述。

这样,一种依赖于符号的关系的思想基本定型了,语言是一个系统,其中的成分完全是由其在整个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确定的,语言符号既然是由关系决定的,由语言符号组成的文学文本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特性,那么,文本是由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当前文本是以前文本的转换、引用、变形和改装,互文性思想自然而然地便可引出。虽然互文性作为解构主义大潮中的一员干将,其特质与索绪尔的思想有龃龉不合的地方,但这一思想源头却难以置弃。

卡勒在他的《索绪尔》一书中认为,把关系放到现代语言学和人类思维的首要地位是现代科学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使人们的研究兴趣由物质实体本身转入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这是与以往科学的最大不同。接着,卡勒引用了科学哲学家艾尔弗莱德·诺斯·怀特海的一段话来说明以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的不足:“几个世纪以来,‘独立存在’是哲学领域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观念。这种存在方式是没有的。应该根据每个实体与宇宙其它部分交织在一起的方式来理解它们。”为此,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把语言学与伽利略的新科学相提并论。这位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这样说:“在全部科学史中,或许没有比语言学这门新科学的兴起更为迷人的篇章了。其重要性完全可以与在十七世纪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伽利略的新科学相比。”可以说,对于关系性思维的强调使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意义超越了语言学,在人类哲学史、思想史上引起了一场变革,刷新了人们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这种关系性思维在后来恰恰成为互文性的核心要义,在20世纪不同的科学领域,人们渐渐地将研究重点转到对事物关系的研究上来,这种关系说直接启示了结构主义,乃至后来的后结构主义都深受其影响。索绪尔的学生安杜恩·梅耶(Antoine Meillet,1866——1936)有句来自于他的老师的名言:“我们必须提防不要把语言的要素看作孤立的单位。语言系统是一个总体,其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卡西勒大胆构想:“从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来看,世界在本质上不再是独立的实体或物体的集合,而是一系列关系构成的系统。”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qes Braque)宣称:“我不相信事物。我相信的是关系。”

对于关系性思维的简单理解可以粗略地用一种游戏假设来代替,当然,这种假设常常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以象棋为代表的各类游戏中,如果丢失了一个棋子,那么游戏者就会用随手捡到的随便什么东西来代替,这样游戏照样可以进行下去。丢失了“马”可以用“石块”代替,丢失了“车”也可以用“石块”代替;同样,丢失的如果是“炮”,你可以用“石块”、“木块”、“火柴棒”等任何一样来代替。事物的实体与游戏的意义没有必然关系,因为它的意义不在于事物的实体特质,而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关系决定着一切。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的性质不可能孤立地去理解,而应该将它放入到一个整体的关系网中去理解。特伦斯·霍克斯曾说:“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由此,索绪尔认为,人们看到的概念的价值来自于系统,概念是表示差别的,不能从正面对它做出理解,只能根据它们与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关系来确定它们的价值。

(二)语言符号的差异性

在符号中,差异性和任意性几乎是符号的最为重要的特质,在前面我们谈到了一要素的意义是由体系中其他要素的意义决定的,这就说明了意义的产生不是一种孤立存在,不依赖于它自身,而是依赖于符号的差异关系。索绪尔说在语言中只有差别,说的就是语言符号的差异性本质:“在语言里,却只有没有积极要素的差别。就拿所指或能指来说,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而只有由这一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差异性不但是符号的基本特征,而且是整个哲学的基础。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事物才拥有它的本质,而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亦借助于差异。海德格尔曾有一个说法:差异缺失处,无物存在。

差异性是符号的特性之一,在语言里,肩负意义传达功能的不是所指,而是能指。然而,没有先于所指而存在的能指,能指存在于一切符号的能指之中,通过同它们之间的差异关系来体现自身能指的不同。也就是说,某一个特定的能指对意义的传达不起作用,它只在语言体系关照下产生的差异性中彰显本身。索绪尔说:“在词语中,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词语与其他一切词区分开来的声音差别,因为负载意义的恰恰是声音的差别。”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差异性也显得极为重要,索绪尔曾举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如果我们要教一个外国人英语里表示棕色的这个词,他不是欧洲人,他学得很慢,我们首先把这个词教给他,然后再找出一百件各式各样的棕色物件,我们一一告诉他这是棕色,最后我们烦了,他也烦了。为了考察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把他带到一个屋子里,让他把所有棕色的东西挑选出来,我们以为他会迅速做出反应,结果却大失所望:他犹豫不决。于是,第二天我们又想拿出五百件棕色的东西来教他,结果可想而知。当然,这只是一个十分简单和极端的例子,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我们完全忽视了差异,教给一个人棕色就要教给他棕色和红色的区别、棕色和褐色的差异,棕色的本质不在于棕色本身,而在于它和其他颜色的差异。

同类推荐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热门推荐
  • 御血狂战

    御血狂战

    当灾祸降临,是谁在前方抵挡天灾,又是谁用身躯抗下人祸。有那么一群人容妆不管多么狼狈,站姿依然高昂挺拔。他们甘愿刀尖舔血,履薄临深。他们同样为血肉之躯,却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他们燃烧着激情,澎湃着热血,挥洒着青春。他们为战士!!!代表着正义,无畏与牺牲,捍卫着亲情,友情与爱情。战士当“御,周身热血。化,疯魔狂战。”
  • 守护甜心之爱情复仇者

    守护甜心之爱情复仇者

    因为唯世的变心因起的后患,她不是顿弱的,而是冷漠的……
  • 魔尊追妻:废材公子太绝色

    魔尊追妻:废材公子太绝色

    一朝穿越,元原变成元家旁支的废材公子,父失踪,母不详,天生无法修炼,被家族遗弃,为天下人所诟病。都说生子若如元七郎,愧对苍天二百年。谁知,一朝风云动,昔日的废材公子,竟然是......
  • 黑与昼三部曲

    黑与昼三部曲

    小说通过主人公李成哲等个体的坎坷爱情悲剧与理想追求,从正、反、侧面凝画了人文、经济、政治、宗教四大领域的时代变迁,缩写了幅幅遍及农村与现代城市社会的综合性改革的历史画卷,既刻画了个体理想主义者的心声,也展现了恢弘的时代运动的整体风貌。
  •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上)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上)

    本书继承了19世纪初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和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 无尽系列之永夜囚笼

    无尽系列之永夜囚笼

    传说时隔一千年就会在天空中突然出现九座巨大的古城。像诸神的遗迹。里面有神佛的秘宝,有诸神的遗迹。到了里面就可以获得诸神的传承,找到他们曾经修行过的秘典。成神,成仙不在话下。令人向往。
  • 医名宠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医名宠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21世纪呼风唤雨的医仙,无意中穿越?但这并不让她有多少惊讶,但是!!但是!她灵魂附体是没错!但为什么前身是个废材小姐?不行!本小姐要逆天!狗急了还会跳墙!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本文为作者处女作,不喜勿喷!)
  • 竖瞳

    竖瞳

    在他拥有超能力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平静。就在他的身边其实还隐藏着各种特殊能力的人,只不过以往彼此没有交集,但自从他获得这个所有能力者都眼红的能力——竖瞳。一切就都已经变了。竖瞳现,天地厌;天眼开,人自变;我欲成神弑,世人欲我亡。爱、恨、情、仇,都在竖瞳中诞生,又都在竖瞳中消亡。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 山神国度之浩瀚微尘

    山神国度之浩瀚微尘

    这是孤独的旅行,于茫茫宇宙之中。终点就在那里,我的眼睛却看不到。旅途中纵有再好风景也不能掣制的脚步,只有找到终点我的旅行才会结束。这是庥蔓曼司星球对遗失的星球的寻找。站在地上,对着宇宙星空只有仰望,那些星球上有什么样的景象无人知晓。庥蔓曼司族人守护的愿望如梦似幻,重逢也许不是童话。这是地球重叠空间中的长寿一族,对庥蔓曼司星球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