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0800000030

第30章 江舟谈玄 5

本节探讨道与儒。

道家自称黄老道家,从字面的含义是推崇老子的道,却实行黄帝的执政策略。其实道家的核心思想便是,尊崇老子的道,尊崇社会服从自然规律。

那老子说了,自然规律是玄之又玄,反复无常的,因此他们的治国理念便是因循自然的变化,审时度势,根据现实客观情况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这个词便来自道家经典《淮南子》。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实施黄帝的策略呢?这只是因为黄帝很遥远,没有人知道他的策略是什么,这个讲法便于揉捏。所以道家说什么是什么,只是打着黄帝的招牌。

道家是社会的改革派,从井田制改革为私有制,世袭世禄的王侯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度,都是出自他们手中。

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儒道融合。

道家即社会服从世界观,指如何顺应和利用大自然。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不承认现实是不行的。当儒学暂时不再适合这个社会时,中国紧抓“道家”,完成复兴。(实事求是,黑猫白猫,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都是道家理论。)

=============================

儒家遵循个人服从社会规律。儒家总结的社会规律是就仁义体系。(宗教也是遵循个人服从社会的,但是它总结的社会规律不是仁义)

而儒家孔子崇尚的是周公的治国理念,周公的治国理念就是西周那一套井田制和世袭世禄,这个治国法规叫《周礼》,被明确的写在铜鼎上。因此看似追古的道家却是改革派,看似追今的孔孟却是保守派。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道家率先崛起,甚至包括法家,也属于道家的一部分,属于道家的极****,司马迁在《史记》中要把韩非子归入黄老之士。

而儒家是从荀子改革之后才从保守派转向改革派。在儒家的历史上曾经有两次方向性的改革。第一次起自荀子,他首先肯定了天道有常,不已桀存,不已纣亡;圣人可以不知天。进一步强调人服从社会,推出法后王,将法引入儒学,使儒学支持的方向发生截然不同的改变。由直接支持地方诸侯,间接支持中央改变为直接支持中央****。

社会在向东走,而儒学所持的政治理论,是要维护西周的政治体制。这使其产生了‘方向性’的大错误,给儒学带来不可逆转的颓势。而在理论上改变这一颓势的是荀子,荀子在仁义的基础上,并举礼法。尤其是其“法后王”的理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不慕往,不闵来’,‘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使儒学的最终思想产生方向性的转变。儒学从反对改革者,一举成为改革的先锋。

“天人相分”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荀子将法引入儒家,并不是对道家的抄袭,而是赋予“法”真正的意义。

西汉时,曾经有一位官员向窦太后说,他崇尚法家,应以法家理念治理国家。窦太后马上就给他一把匕首,命人把他扔进野猪圈里,和一头凶残的野猪拼命。当这名大臣浑身是伤的从野猪圈爬出后,窦太后告诉他,我规定汉朝的律法就是让崇尚法家的人去和野猪拼命。窦太后如果把这一做法定为一条法律,这并不妨碍法家的原则,这件事深刻揭露了法家的缺陷,法必有心,法上必有法。如果希特勒规定谁骂他一句就拉出去枪毙,您认为这样的法律妥当吗?

所以,荀子将法引进儒学,把服从社会规律作为法的心,是儒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道家没有什么关系。道家强调“道生法”。如果一条小船载五个人就会沉到水里,就法定不允许第五个人上船。

荀子改革了儒学,是因为他所处的时期已经是改革的后半期,人们都看清了井田制和世袭世禄被替代是不可逆转的。儒学必须产生方向性变革,才能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在隋朝以前,荀子的儒学被奉为儒学的核心,文人、政客和学者的文章中在引用名人的话语中,引用最多的是孔子,排第二的便是荀子。

荀子的儒学核心是经学致用,因为那一时期学习儒学便是为了治理国家,或者治理庄园,因此儒学体现出很强的经学致用的色彩。

从荀子自己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者是干什么用的。荀子说,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

荀子说,仅仅是一个很一般的儒士就可以非常轻松地治理一个大国。而水平很高的儒士能够治理一个弱国,让大国不敢轻易敌视他。而由一个超一流的儒士来治理一个小国,那么不出三年他身边的大国就得向他臣服。当然荀子比较爱吹牛,最后这一点牛吹得比较大,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儒学经以致用的色彩非常浓厚。

儒学个人服从社会有其缺陷,就像让孔孟和荀子一块去治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韩国,这个韩国也是要被灭掉的。不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是儒学的缺陷。

社会自有社会的规律,道家失之于否认社会。

早期儒学有很深的经学致用的原则,因此追求修身、立业的儒学人士,和追求修生养心的玄学人士比,显出一分的鄙俗;玄学人士一切求之于心,显出一分轻薄。

而儒学第二次改革是在隋唐之后,随着“钢”的普及,庄园经济没落,人们学习儒学,不再能轻易地当官或治人,儒学向修身、安命发展。从隋唐后,荀子的儒学逐渐向思孟儒学转变。孟子的“义”被深刻引入社会,唐人以韩愈为首发起了开除荀子,拔高孟子的运动。

儒学慢慢的演化成主讲“德”的哲学。学习儒学的首要功能是学习修身,安身立命。这一时期后,思孟哲学被深入挖掘。

宋明理学主要探讨“德”,以孟子的性善为起点,推导出性本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假定‘性本善’为起点,推理出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讲,人的本性是善德,要把善德的一面全部挖掘出来(穷理尽性);认清这些善德(致良知),并且人的行为要围绕着人的善德(知行合一)。

在社会治理上,更加深入挖掘孟子的义,在自然村、宗族围绕着义来治理,仍然采用无为之治,儒教仅以孝‘义’作为对村民的约束。

我们今天知道的孔孟儒学,是宋之后的孔孟儒学。在宋以前,孟子的地位非常低,到了元朝,《孟子》才成为十三经中的最后一本入选者。而荀子在唐以前的地位非常高。从韩愈开始儒家掀起了开除荀子的运动。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为其管制村民的伦理基础。‘义’在这时起到了‘法’的基础。社会出现更高一级的公正。淡定点儿,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公正’的心理准绳来衡量他。

道家的道侧重于自然,儒学的道侧重于社会。二者虽有抵触,却更多的表现为互补。因此中国两千年的思想是儒道媾和的。

怎么还用这么难听的词。笔者说西方文明是自由派媾和宗教。因为两方虽然知道离不开对方,可是谁得势了就会去批判另一方。

而儒道并存两千年,早在西汉儒学就被道家嘲笑为‘腐儒’。而儒家则干脆把道家清一色都划入法家。因为指鹿为马的法家早就臭了,划入法家使他们不批自倒。

总的来说,道家突出一点,社会更加自由,粗犷一点;儒家突出一点,更加公正一点。

总的来看儒道两家还要搭帮走下去。你要造个潜水艇,用社会的仁义‘道’做指导是不行的。我的孩子老是考鸭蛋,将来可能成为自己的负担,咱也不能把他扔到垃圾堆上。

儒家遵循个人服从社会规律。形成以仁义为道德体系的社会观。道德是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妥协,是人对社会的妥协。因此道德不是自然存在的,是由人们的认知水平决定的。因而儒学只是道德的一个流派。

历史上成功的道德标准有儒学道德、佛教、基督、******教道德等等。好像没有资本主义道德···

我们在上一章探讨了玄学的世界观,本来这一章该探讨玄学的社会观。由于玄学核心是个人服从自然规律,这就缺失了社会观。可是没有社会观有不行。玄学要求人们自由放达,可是庄园中的奴隶和部曲也都自由放达,那样士族们就去喝西北风了。因此玄学又急切需要一个社会观来指导庄园生产。

而在玄学兴起的时代,道教和佛教道德还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到的成熟的社会观只有儒学,因此玄学只有硬着头皮赖上儒学。

如何把儒学社会观纳入玄学体系,成为玄学开启后第一个重大课题。下一章我们继续探讨玄学的社会观。

同类推荐
  • 消失的燕京

    消失的燕京

    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大明书生

    大明书生

    某毕业男穿越到大明万历末期,被迫开始了大明版的读书人生活,身怀利器,科场得意、入仕升官,发财扬名,妻妾成群......咳咳咳,有点俗套了,故事不仅仅如此,应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事情发生,敬请期待O(∩_∩)O~......本书已经正式A签,评价打赏窗口已开。状元、榜眼、探花之位虚位以待,还请兄弟姐妹们不吝投票,不要让那位置空着太难看!石头一直坚信,收藏养肥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O(∩_∩)O~
  • 三国——有点意思儿

    三国——有点意思儿

    一本大家能看得懂,看得下去的三国文。我的目的是:让大家在休闲娱乐的时候能了解一点三国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发时间。尊重历史,我只写真实的历史,没有依据我不会乱写。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贵公子

    贵公子

    本书已结束。
  • 决战三国

    决战三国

    平淡的历史毫无意思,而平淡的三国,更是难以想像。让我给这个乱世添一把火,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大江东去浪淘尽三国风云人物,群雄逐鹿。曹操、刘备、孙策、袁绍、马腾、吕布、刘表、主角…各路诸侯全力对决。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诸侯,有声望没实力者下,实力不济者下,有实力运气不佳者下。大浪淘沙,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三国霸主。*********************************三国交流群:33645728,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入群。隆重推荐:《曹冲》,轻松幽默,蕴涵历史哲理,非常精彩的三国作品。《回到三国当王爷》,轻松搞笑,值得一看的三国作品。
热门推荐
  • 大学·COM·狼

    大学·COM·狼

    著名作家王闲云从省城开会回来发现老婆和同事的奸情,悲痛欲绝。他和老婆分居之后遇到晚报记者周轻盈,周轻盈被王闲云打造成了美女作家。后来周轻盈离开王闲云,受到欺骗的王闲云到省城师范大学做了兼职教授。小说由此转入王闲云的教授生活。小说涉及到了和王闲云发生关系的女博士、中文系主任、大学副杉长、校长等人物,在描写情感生活的同时,也揭示了大学权力斗争,融趣味性、可读性、思想性于一体,在嬉笑怒骂中完成了对笼罩于知识分子头上的神圣光环全方位的消解与颠覆。
  • 匆匆若梦

    匆匆若梦

    阔别七年,再次见面,两人犹如陌生人李望君,难不成你还想她跟你说“我喜欢你”这四个字吗?这辈子,恐怕也听不到了……“我怀孕了!”这是她给你的四个字回答!不是没想过再见面会是怎么样一个场景,只是没想到会以一句我怀孕了,终结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终结,还是开始!不悔初心,方得始终,一切如梦幻泡影般继续前行!晚风拂杨柳,轻雨聊惜梦,匆匆若梦,望君珍重,望君惜梦!
  • 明月照不尽离人

    明月照不尽离人

    “妈咪,我想找爹地”“妈咪,我只想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妈咪生我想要个妹妹来保护她”“妈咪,妹妹跟着隔壁小子跑了!”
  • 穿越千年的爱恨纠结

    穿越千年的爱恨纠结

    身在21世纪的暗影杀手,莫名其妙的穿越,只手遮天的黑暗刺客团,身在古代的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西楚仙王

    西楚仙王

    天有九重,人分十等。天圆地方。神州之大,非真仙不知其远;天之九重,非真仙不知其高。神州之上,宗派、皇族、世家、联盟等势力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纷争、战乱从无间断,权势是这里永恒的主题。大周王子姬瑜夺位失败,与老师鬼谷子密谋五年,方让项王分封他于放逐之地。历经种种挫折,机关算尽中苦苦经营着,终于让半妖一族崛起,更名为巫族。而姬瑜的麾下也聚集了人族、妖族、巫族的强者,开创三族并存的盛世,麾下真仙占据神州半数,史称西楚仙王。
  • EXO之谢谢你把我改变

    EXO之谢谢你把我改变

    “我恨你们!我哥做错了什么,他也是为了公司,你们怎么能这么对他,我会报仇的!"-------"婉勋,你误会了,真的不是我们!“--------”婉勋,不要相信他们,你还有我,我们一定会报仇的"--------"婉勋是无辜的,你这样对她有什么好“----------”因为我喜欢她,我能给她幸福,而你们!不——能——!“
  • 斗罗大陆之五域传说

    斗罗大陆之五域传说

    混沌破,天道乱,一代剑神西门吹雪带着无限的不甘与遗憾意外重生到斗罗大陆。穿越,注定不凡,重生,即为弥补,在这里,他遇到了五域之主岳天龙,为了自己所在乎的,他和七怪一起,踏上了一条十死无生的路.....陆小凤,楚留香,楚阳,君莫邪,秦羽,纪宁,姬动,唐三的乱入又会引起怎样的火花呢
  • 达生

    达生

    随意的小故事,背景不定,狗血酌情!就酱!
  • 逆天魔猴

    逆天魔猴

    自西天取经成功后,孙悟空等人接成佛,三界开始了短暂的和平,不料千年后人界再次大乱,正在次关键时刻当初女娲娘娘补天的五彩石诡异破碎。众仙只能把人间苦难抛之脑后,合力修补五彩石,后佛祖提议让众仙亲传弟子解救苍生,一场华丽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而孙悟空的亲传弟子究竟是谁?又会和其他神仙碰擦出怎样的火花?
  • 星系那边

    星系那边

    我在真实与虚幻的独木桥上,犹豫。支撑这个世界的,不再是双腿。潺潺的人流中。我在颤栗。这一天,我离家出走了……(第一人称只是简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