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5800000025

第25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2)

一般而言,政党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具有性质、主体、功能、原则以及组织形式和实施范围的不同,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而且从全局上看,政党党内民主也属于社会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党内民主示范和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并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实现民族解放和人们独立,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因此,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历史合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执政后的党内民主建设,并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国家建设进程中致力于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虽然一度缺乏正确处理两种民主自身的发展和两种民主之间的互动发展(一度尝试扩大人民民主来推动党内民主)而导致党和人民事业的受挫,但整体上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党的执政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同样具有历史合法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人民民主也快速发展,两者之间更是前所未有互动互促,而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都呈现出快速而全面发展的局面,党紧紧依靠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党的执政队伍又有着显著的现实合法性。

2.人民民主的快速发展对党内民主也是一种推进动力

有学者提出,人民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压力性动力。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已经是唯一的执政党,是长期执政的政党。过去、现在和将来,人民民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现实中人民民主一定程度和水平的超前发展,当然也会成为执政党党内民主的推进动力,而且,这种推进动力是两种民主密切关系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形式。

在党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上,人民民主一定程度的超前发展,一般来说出现在两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前者是以发动群众运动的形式达到监督和推进党和政府工作的目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事实上是破坏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后者主要体现在以引导和支持“群众自治”的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事实表明这种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成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有序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成为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推进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实的政治发展进程中,人民民主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的对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愈发明显。1979年是我国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那时人大代表选举和地方政权机关领导人选举都开始推行“差额选举制”。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委会主任开始推行“直接选举制”。从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来看,1987年开始推行党代表的“差额选举制”,2002年开始推行县级党代表“直接选举制”,以及一些地方推行的村支部书记选举的“两票制”、乡镇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制”、2010年推行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这些表明党内民主以选举为突破口,逐渐渗入到“县委权力”这一基层权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如果从发展的时间看,人民民主领域的基层实践都要早于党内民主;如果从发展的空间看,人民民主领域在基层实践的力度和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也都要大于党内民主。这种现实政治发展局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观点:人民民主的发展“倒逼”党内民主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对党内民主的推进性动力。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时间为序来判定党内民主滞后于人民民主。因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历史教训,党从战略层面积极引导和规范人民民主的发展,遵循先易后难,从基层做起,以“村民自治”为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方案。不难明白,适应随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普遍增长的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而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选择。但也要看到,政治发展中党内民主相对滞后的局面,必然会对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基层民主对党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方面,也包括基层党员对党组织的信赖度和支持度。因此,执政党秉承改革创新精神、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对人民民主发展“倒逼”态势的积极回应,更重要的是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上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既要认可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外在推进力,又要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全局中来看待两种民主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互动互促关系。

与政党组织的先进性动力和人民民主的推进性动力相同的,还有党员主体性动力,这个问题是本章着力分析的重点,故作为单独部分加以论述。

二、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内涵

从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实践看,作为执政党其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竞争性体制下,政党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是为了增强党组织自身的组织整合力和社会吸引力,目的是赢得选举上台执政或执政连任,因此其外部的竞争性动力非常显著;另一种是非竞争体制下,执政党是唯一的和长期执政,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往往是为了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自觉选择,因此政党外部虽然也有社会民主的推进性动力,但政党组织自身及政党成员的主体性动力十分显著。

(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概念界定

党员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在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实践中居于自主、积极和主动的地位。党员主体性,一般指党员所具有的积极的、主动的力量性因素,与组织作用、行政作用显性化的非主体性相对应。党员主体性动力与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主体性概念密切相关,是以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和前提的,是党员主体性的力量外现。因此,党员主体性动力可以界定为: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是党的根本主体等执政党建设思想基础上,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障、主体作用的广泛而有效发挥所产生的党内民主的发展推动力。

(二)党员主体性动力概念的理解

对于这一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

1.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前提和基础

党员是党的组织肌体的细胞,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主体。因此,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构成主体,又是党组织活动的行为主体。不管是“构成主体”还是“行为主体”,都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根据和表现,也都是党员主体性动力以此为前提、为基础的规定和说明。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党员主体性动力就是“发挥积极性”。“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党员主体地位对于主体性动力(“积极性”)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主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地位对于理想和信念追求的坚定;二是主体地位对于党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三是主体地位对于主体意识固化的促进。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理想和信念追求的坚定。党员加入党组织,首先是作为考察对象经过党员介绍人的介绍、党组织的思想政治考察等过程,在入党宣誓后成为预备党员的。成为预备党员,也只是履行了程序式的组织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入党。基于对党的纲领、章程等高度认同是加入党组织的必备条件,但是入党后的思想改造却是无止境的。主动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条件,而这种自觉主动的思想改造的动力则来源于党员在党内的“主人”角色和主体地位。党员在党内有了主人与主体的角色和地位,其责任感和归属感会逐渐增强、其主体能力和主体作用会逐渐增强,而这些逐渐增强的责任感、归属感、主体能力、主体作用等,都是党员理想和信念进一步坚定的动态表现。反之,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老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出现“晚节不保”的现象了,根本的就是党内主人角色的蜕变、主体地位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理想与信念的动摇,从而缺乏思想改造的持续动力。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推动党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在对精神与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中实现的。党员也不例外。党员党内主人的身份和主体的地位,各项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和有效行使等,都能使党员在精神层面得以满足。但是,仅有精神层面的满足还不是完整的自我价值实现。党员主体地位虽然不能给党员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满足,但是党员的“积极性”是推动党内民主发展、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包括激励与救济制度等)的重要力量,最终会转化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成果。邓小平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主体意识的自觉。党员主体意识是党员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综合。主体意识自觉,就是党内民主的价值要求渗入主体的意识观念系统,使主体自觉形成相应的心理认知、政治态度及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身稳定的、民主的行为规范。该情形下,主体一般都具备清晰、规范的政党意识和党员权利意识,能够自觉产生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要求、规范的政治行为。所以,该机制的形成及发生作用要依赖于长期的教育、宣传及党内民主生活氛围的积淀。党员主体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民主权利的享有,而其现实基础则是党员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因此,党员主体意识的形成,是在党员与党组织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党组织由于党员的积极主动参与而获得活力,党员则由于党组织及党组织活动等载体而实现党员价值。对此,列宁曾有过描述,“应该努力做到对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最广泛的讨论,应该要求全体党员以十分自觉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些决定。应该使所有的工人组织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赞成哪些决定,不赞成哪些决定。如果我们是真正地、严肃地决定在我们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如果我们决定吸引工人群众自觉地解决党的问题,那就应该在报刊、集会、小组和团体中进行这样的讨论。”

2.党员主体性动力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同时显现示范人民民主发展的效果

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规定,是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拥有、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主体性动力与党内民主是互动互促的辩证关系。党内民主的发展既依赖于党员主体性动力;党内民主的发育和完善又能促进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和发展。

党内民主的发展依赖于党员主体性动力。党员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主体地位、能否正确认识和行使党员民主权利,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管理党内各项事务,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离开广大党员积极有效的参与,党内民主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失去其最根本的动力载体。

党内民主的发育和完善又能促进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和发展。只有在发育较为成熟、运行较为健康的党内民主环境中,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起来,党员各项民主权利才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党员主体性动力通过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而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并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特色方式。以倒推的逻辑思路,党员主体性动力必然也会成为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动力。

理论界对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观点也呈现多样化。有学者从内在逻辑层面揭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先于人民民主而建立,为人民民主的起步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党内民主较之于人民民主具有更高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可以从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上、从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上体现出来。有学者认为,从机制创建的角度看,通过民主理念的导向作用、建设路径的示范作用、民主作风的带动作用、民主规则的约束作用、民主法制的保障作用五个方面可以实现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作用。

同类推荐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热门推荐
  • 驭兽:庶要逆天

    驭兽:庶要逆天

    人生最悲催的不是废柴,而是这个废柴,爹不疼,娘不爱,心仪的男人还跟姐姐订了亲。整个一人生茶几上满满的杯具。人生最震惊的不是穿越,而是穿越后从棺材里蹦出来,吓死了一干众人,倒也不辜负一个爽字。一个是上吊自尽的庶出四小姐,一个是离奇穿越的女强人。==============================================她狂,目中无人,她狠,瑕疵必报。她黑,无黑不吃,她冷,毫无人情——什么仗势欺人啊,什么黑吃黑啊,在她的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叶岚风的天下,且看她如何覆手为云,翻手为雨。==========极品之人的极品对话===================“三小姐,为何昨夜睡在棺材里。”某女从三姐房中自在而出,笑道:“三姐说棺木材质独特,冬暖夏凉,还具有起死回生之效,要和我换个地方睡,我便勉为其难的答应她——”“水无痕厚脸皮的又来求婚。”某女吃着刚炼好的极品丹药,气定神闲道:“让他门外跪着求吧——”“太子又在暗中保护小姐了。”某女周身银光阵阵,盈盈笑道:“那就继续让她暗中隐着——”“小姐,那可是极品灵兽,你赶紧给收了吧。”某女啃着鸡腿,剔着牙,无视道:“小样的,敢跟爷吹胡子瞪眼,让它有点萌物的样。”=============腹黑男主闪亮登场================某男星眸荡漾,嘴角挂着万年难见的笑。这个女人——他要定了!她想步步登天,他便推波助澜。她若遭人欺负,他便血洗天下。她若高贵冷艳,他便腹黑倨傲,偶尔的死缠烂打,深情对视也是必须的——PS:女强的背后,少不了更强的他!
  • 痴魂引

    痴魂引

    世间最美的景,守最痴情之人。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相思难解,爱更难解。
  • 开风气之先 谋天下永福

    开风气之先 谋天下永福

    本书汇集了海峡两岸一批关心三坊七巷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信通过他们对三坊七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解读三坊七巷与台湾的情结,阐述闽台两地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将有力地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 王源永入我心之十年之约还当真吗

    王源永入我心之十年之约还当真吗

    这是第二部上一部是《王源永入我心之天使的面容》尽请期待
  • 重生之修仙神女

    重生之修仙神女

    本仙界第一仙主。却遭背叛,自爆重生。“冥冥天道,鸿蒙无则,仙主陨落,神女涅盘,异界重生,九天认主,混沌圣体神女之魂。九天一界,任吾翱翔”一个修仙女重生现代,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重生之修仙神女。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狐如一夜春风来

    狐如一夜春风来

    药荨:小欢啊,你……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众师兄:师父,你不知道龙族在幻化期之前是没有性别的吗?倾欢:师……药荨:娘啊……(遁走)众师兄:倾欢,你不知道师父有女性恐惧症么?倾欢:狸小猫!你害我变成女人,害我被师父嫌弃,害我无家可归,你要负责任!不然我死给你看!某狸:好,如果你敢死,我负责把你埋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向着无光世界的彼岸

    向着无光世界的彼岸

    结束也是开始,究竟谁能斩断回旋不断的恒常之锁。宛若深海的绝望世界里,少年只为无形的未来书写自己的故事。
  • 甲亢最佳保健方案

    甲亢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甲亢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意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日常生活保健、预防保健、心理保健、护理保健、婚育与性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 会说话的女人最优雅

    会说话的女人最优雅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伊立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文雅的谈吐。女人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口温润有礼,保持应有的涵养和温文尔雅的气质,把锐利的谩骂、叫嚣、狠话统统过滤掉,让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含蓄温婉。这样的女人,走到哪儿都会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