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81000000024

第24章 艺术之目的

[法]柏格森徐继曾译

无论是绘画、雕刻、诗歌还是音乐,艺术唯一的目的就是除去那些实际也是功利性的象征符号,除去那些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般概念,总之是除去掩盖现实的一切东西,使我们面对现实本身。

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现实能直接震撼我们的感官和意识,如果我们能直接与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相沟通,我想艺术就没什么用处,或者说,我们全都成了艺术家,因为这时候我们的心灵将是一直不断的和自然共鸣了。我们的双眼就会在记忆的帮助下,把大自然中一些无与伦比的画面,从空间方面把它们截出来,在时间方面把它们固定下来。我们的视线就会随时发现在人的身体这样有血有肉的大理石上雕刻着的和古代雕像一样美的雕像断片。我们就会听到我们心灵深处发出的我们的内在生命的永不中断的旋律,就像听到一种有时欢快,更多的时候则是哀怨,但总是别具一格的音乐一样。所有这一切就在我们周围,所有这一切就在我们心中,然而所有这一切又并不能被我们清楚地看到或者听到。在大自然和我们之间,垂着一层帷幕。是哪位仙女织的这层帷幕?是出于恶意还是出于好意?人必须生活,而生活要求我们根据我们的要求来把握外物。生活就是行动。生活就是仅仅接受事物对人有用的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而其他一切印象就必然变得暗淡,或者模糊不清。我看,并且自以为看到了;我听,并且自以为听见了;我研究我自己,并且自以为了解我的内心。然而我在外界所见所闻都不过是实用的简化的现实。

在感官和意识为我提供的关于事物和我自己的景象中,对人无用的差异被抹杀了,对人有用的类同之处被强调了,我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路预先就被指出来了。这些道路就是全人类在我之前走过的道路。事物都是按照我可能从中得到的好处分好类了。我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分类,它比我所看到的事物的颜色和形状要清楚得多。就这一点来说,人无疑已经比动物高明多了。狼的眼睛是不大可能会区别小山羊和小绵羊的;在它眼里,二者都是同样的猎获物,因为它们都是同样容易捕获,同样好吃。我们呢,我们能区别山羊和绵羊,然而我们能把这只山羊和那只山羊,这只绵羊和那只绵羊区别开吗?当事物和生物的个性对于我们没有物质上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是不去注意的。即使我们注意到的时候(例如我们区别这一个人和那一个人),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也不是个性本身,即形式与色彩的某种独特的和谐,而只是有助于我们的实用性的认识的一两个特征罢了。

总之,我们看不见事物的本身;我们只是看一看贴在事物上面的标签。这种从需要产生的倾向,在语言的影响下就更加的增强了。因为词(除了专有名词以外)指的都是事物的类。词只记下事物的最一般的功能和最无关紧要的方面,它插在事物与我们之间,使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形态——如果这个形态还没有被创造这个词的需要早就掩盖起来的话。不但外界的事物是如此,就连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当中内在的、个人的、只有我们自己亲身体会过的东西,也都不为我们所觉察。在我们感到爱或者憎的时候,在我们觉得快乐或者忧愁的时候,达到我们意识之中的,真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感情,以及使我们的情感成为真正是我们所有的东西的万千难以琢磨的细微色彩和万千深沉的共鸣吗?如果真能办到的话,那我们就都是小说家,都是诗人,都是音乐家了。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我们的情感不过是它的人人相通的一面,也就是言语能一劳永逸地表达的一面罢了,因为这一面是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差不多都能同样产生的。这样说来,即使是我们自己的个性也是为我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是在一些一般概念和象征符号之间转来转去,就像是在我们的力量和其他各种力量进行富有成效的较量的比武场里一样。我们被行动所迷惑、所吸引、为了我们的最大的利益,在我们的行动选好了的场地生活着,这是一个在事物与我们自己之间的中间地带,既在事物之外,又在我们自己之外的地带。但是,大自然也偶尔由于一时疏忽,产生了一些比较超脱于生活的心灵。我这里所说的这种超脱并不是有意识、理性的、系统的,并不是思考和哲学的产物。我说的是一种自然的超脱,是感官或者意识的结构中天生的东西,并且立即就可以说是纯真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或思想表现出来的东西。

如果这种超脱是彻底的超脱,如果我们的心灵不再通过任何感官来参与行动,那就将成为世上还从来不曾见过的艺术家的心灵。

有这样的心灵的人将在一切艺术中都出类拔萃,也可以说他将把一切艺术都融而为一。一切事物的纯粹的本相,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式、色彩和声音也好,是人的内心生活当中最细微的活动也好,他都能感知。然而这是对自然太苛求了。即使就我们中间已经被自然培养成为艺术家的人们来说,自然也只是偶然为他们揭开可那层帷幕的一角。自然也只是在某一个方向才忘了把我们的知觉和需要联系起来。而由于每一个方向相应于我们所谓的一种感觉,所以艺术家的艺术禀赋也仅仅限于他的一种感觉。这就是艺术的多样性的根源。这也就是人的素质的专门化的根源。有人热爱色彩和形式,同时由于他为色彩而爱色彩,为形式而爱形式,也由于他为色彩和形式而不是为他自己才看到色彩和形式,所以他通过事物的色彩和形式所看到的乃是事物的内在生命。他然后逐渐使事物的内在生命进入我们原来是混乱的知觉中。

至少在片刻之间,他把我们从横隔在我们的眼睛与现实之间的关于色彩和形式的偏见中解脱出来。这样他就实现了艺术的最高目的,那就是把自然显示给我们。——另外一些人喜欢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探索。在那些把某一感情形之于外的万千萌发的行动底下,在那表达个人精神状态并给这种精神状态以外壳的平凡的社会性的言语背后,他们探索的是那个纯粹朴素的情感,是那个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为了诱导我们也在我们自己身上试作同样的努力,他们想尽办法来使我们看到一些他们所看到的东西:通过对词的有节奏的安排(词就这样组织在一起,取得了新的生命),他们把语言在创造时并未打算表达的东西告诉我们,或者毋宁说是暗示给我们。——还有一些人则更深入一步。在严格说来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那些喜怒哀乐之情中间,他们捕捉到与言语毫无共同之处的某种东西。这就是比人的最有深度的情感还要深入一层,那就是因为它们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关于沮丧和振奋、遗憾和希望的活的规律。

这些艺术家在提炼并渲染这种音乐的时候,目的就在于迫使我们注意这种音乐,使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加入跳舞行列的行人一样,不由自主地卷入这种音乐之中。这样,他们就拨动了我们胸中早就在等待弹拨的心弦。——这样,无论是绘画、雕刻、诗歌还是音乐,艺术唯一的目的就是除去那些实际也是功利性的象征符号,除去那些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般概念,总之是除去掩盖现实的一切东西,使我们面对现实本身。由于对这一点的误解,产生了一书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论争。艺术当然只是现实的比较直接的形象。但是知觉的这种纯脆性蕴涵着与功利的成规的决裂,蕴涵着感觉或者意识的先天的,特别是局部的不计功利,总之是蕴涵着生活的某种非物质性,也就是所谓的理想主义。所以我们可以说,当心灵中有理想主义时,作品中才有现实主义,也可以说只是由于理想的存在,我们才能和现实恢复接触。我们这样说,绝不是什么玩弄词义的把戏。

作者简介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生于巴黎。他对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有深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900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01年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院的研究员,1914年当选为该科学院主席,并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历任驻西班牙和美国大使。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1922年担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主要著作有《试论艺术的直接材料》、《创造进化论》等,192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心香一瓣

艺术的目的何在?艺术是我们与事物之间沟通的桥梁,艺术会除去那些功利性的象征符号,让我们面对现实本身。

由于外界环境、自我心理作用等因素影响,人总是不喜欢展现自己全部的真实面貌,并且总是倾向于掩饰不光彩的一面、展露可以炫耀的一面。这就需要一面镜子,让人们可以照见自己灵魂真实的影子,照见各自内心真实的想法。伟大的艺术,正好承担了这种艰巨的任务。

艺术取材于生活,反映生活,有时又高于生活。

一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立刻实现或不易表达出来的理想、情感等,都会借助艺术走进受众对象的内心,实现它们的目标。这就是艺术的存在价值和力量。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选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英语国家的最出色的创作型歌手、最有影响力的歌词创作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大半个世纪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跨度:从风靡美国的乡村民谣,到裹卷青年一代的嬉皮士摇滚;从唱遍街头的说唱乐,到近年令无数人神往的新世纪;从浸透美国底层色彩的布鲁斯,到意图融合民族风的世界音乐。《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一一介绍评论他们的代表人物,仔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共享音乐的魅力、歌词的妙义。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热门推荐
  • 忆婆娑

    忆婆娑

    齐林无力的靠在冰冷潮湿的墙壁上,耳边时而有鞭子的抽打声和犯人懦弱的哀喊,还有身边不知名的小昆虫爬过干草的窸窣声。不远处躺着一只残破的饭碗,许是牢房的老鼠都嫌弃,直接把碗拍翻了。她舔了舔干涸的嘴唇,如枯草般的头发黏在她的脸上,她甚至都不愿抬手去抚开。偌小的窗户外,看不到月亮,只有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格洒在昏暗的地面上。她想到了佛,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就是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不会体会快乐。齐林嘲弄地扯了扯嘴角,这个过来人,倒是手执珠玑,睥睨着众人……
  • 日月星曜

    日月星曜

    不好意思啊,再接下来要开学了,也就是说从开学开始这本书就要改成一周一更了,如果嫌弃本书更新太慢,建议先看别的书,等更完了再说。对不起了,学法律的孩纸伤不起。
  • 风和雨的歌

    风和雨的歌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唱着我们过去曾唱过的歌。那是我们的少年时的故事,念着我告诉你们的诡异。这是我们的故事,风和雨吹过身边。
  • 业火的伪装

    业火的伪装

    一名十九岁的流浪少年,通过一张寻人启事,竟然伪装成失踪者,在警察与家族中寻求生机。只是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 饮食小窍门

    饮食小窍门

    本书的作者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食方面的小窍门。
  • 守护甜心之池泪茶雨

    守护甜心之池泪茶雨

    雨,无情的砸落在少女身上,可惜心已经感不到痛;风,冰冷的吹落在少女身上,可惜心已经不再炽热;雪,飘落在少女身上,少女觉得是那么的冰冷。。。。。。“边里唯世,你真的不愿相信我吗?”少女眼中溢满了泪水,看着他坚定的表情,她苦笑了一下,友情真的如此脆弱。“好,请你记住今天的选择。我,会回来复仇的。你,等着吧!“
  • 海晏

    海晏

    那一年,他二人举步维艰,他只是个小小的礼仪官,她只是根基未稳的美人,他托着她的手,走过四百三十二阶梯,一步一步走向塔楼,他二人,说着这天下更替,说着这琐碎小事,说着这命途坎坷。那一年,他二人深陷黑狱,自私如他,却在那一日,冒着死将她救出黑狱。那一年,她爬过多少山,趟过多少河,来到城楼下,问他,问他,何为道?这道,究竟在哪?那一年,他登基为王,封她为皇后,众官纳闷,从未见皇帝成亲,怎么来的皇后。他问,何为皇后?众臣答,自然是母仪天下,心怀百姓,谦逊包容,贤良淑德外还当为人所扬。他答,那她做得起你们的皇后。人本有私欲,可纵有这千般不堪,我仍想做些什么,只为那些人莫像我,过得如此凄凉。
  • 彼岸花开:爱恨纠缠于一世

    彼岸花开:爱恨纠缠于一世

    梦,已经醒了。最伤心的,最难过的。永远是她。她没有说任何事情的权利,只因为,她配不上他。前世的模样,今生的模样,不过都是一个人而已!何必去介怀?何必去在意?他爱她,她并不知。她爱他,却不敢轻易说出。他为她在后面默默承受这么多,她却一点也不知道!他越来越冷落她,直到她学会坚强,学会真正放弃这份美好的爱情时,他却出现。打破了她放弃的权利。“为什么?不爱我就别挽留我!”她对他怒吼!“不为什么,只因为,我爱你。生生世世,永生永世,至死不渝!”多好听啊!多美好的两句话啊!
  • 神兵英雄传

    神兵英雄传

    英雄问天,天地变色。神兵争锋,日月无光。
  • 阴阳百货

    阴阳百货

    季小专找了份网络兼职,是给一家淘宝店做在线客服。可是接下来他发现自己兼职的这家淘宝店有点不一样,真的不一样。然后,各种坑,各种被坑,坑别人,自己被鬼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