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81200000045

第45章 论教育(节选)

[美]爱因斯坦(佚名译)

在教育方面,我可不敢妄称权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睿智和善良的人们已经就教育问题进行过阐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作为一个不太懂教育的门外汉,我深知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才敢站在这里。因为,除了经验和信仰,我并无其他可资借鉴的东西。假如我们今天的讨论纯粹属于科学的范畴,也许,仅凭这些倒已足够令人信服。

不过,关于人类的心智活动,则又有所不同。

在这儿,光有真才实学还不够;相反,必须不断努力去更新知识,这样它才不至于湮灭。人类的知识仿佛一座竖立在沙漠中的大理石雕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必须用勤劳的双手细心呵护,它才能始终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愿自己也加入这呵护的行列。

多少年来,学校一直是传承和推动文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今天,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家庭作为传统认知和教育担当者的作用已日渐衰微,因此,学校的重要性就比以往显得更加突出。可以说,当今的人类社会,其薪火相传和繁荣昌盛,无不需要大力仰仗学校之功。

有时候,人们仅仅把学校看做是向年轻一代灌输大量知识的工具。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服务的对象却是活的。学校应该培养年轻人的集体意识和能力,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福祉贡献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允许扼杀个性,允许个人沦为集体的附庸,就像一只无足轻重的蜜蜂或蚂蚁那样。这是因为,当一个社会处处雷同,其中的成员缺乏个性、失去生活的目标,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幸的社会,它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学校教育的目标必须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当学生以自己所长服务于社会时,他们也同时看清了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据我所知,英国的学校教育体系最接近于实现这样的理想。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这样一个理想呢?

是否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教化来实现呢?大可不必。

口头的说教向来空洞无物,在通往地狱的路上从来都不缺少高谈阔论。但人的个性是通过行动和实践造就的,而不是凭着口舌之功。

有鉴于此,最有益的教育方法始终在于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能力既可以指学童发蒙的试笔,也可以指大学里博士生的论文撰写,抑或仅仅是背诵一首诗歌,写出一篇文章,翻译一个文本,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或者还可以是参加某个体育活动。

不过,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动作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动机。这个动机随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更显得清晰和有力。在这里,巨大的差异出现了,其对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样做一件事情,有人也许是出于恐惧和受到胁迫,也有人可能是想着要成名成家,还有的人或许真对它抱有兴趣,渴望去了解它、去揭开它的真相。这就应了每一个健全孩子都拥有的宝贵的好奇之心,只可惜,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这种好奇心就已不那么强烈。同样做一件事情,其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完全不同。这取决于孩子是因为什么才去做,是因为担心受到伤害,还是因为真正喜欢并愿意去做。

在我看来,学校教育中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滥用威胁、恐吓和家长制的手段。此等做法容易伤害学生美好的感情和真挚的情怀、打击其自信心。它培养出来的是逆来顺受的乖小孩。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比比皆是。但美国的学校不存在此一弊端。在瑞士,也没有——在大概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也不存在此一弊端。要想使学校摆脱这一害人的弊端相对来说并不难。只需让老师手中拥有尽可能少的胁迫手段,这样一来,老师身上唯一值得学生敬畏的就只有他的人文气质和学养了。

处在第二位的动机是野心,或者,用委婉一点的口气来说,是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可的一种心理,它根植于人性之中。倘若缺少了这样一种进取之心,人们之间的合作将变得完全不可能;因为渴望获得他人的赞许显然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儿的情形有些复杂,建设性的力量和破坏性的力量犬牙交错、纠结在一起。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一种正常的追求,但是,渴望被评价为比他人更好、更强或更聪明,却容易导致形成极端自私的心理定势,从而对其本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伤害。基于此,为了引导学生发奋努力,学校和老师必须尽量避免一味简单地激发起他们的野心。

许多人曾经引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适者生存理论,想要证明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还有一些人,也用同样的方法,试图煞有介事地以科学之尊来证明有必要为了经济利益而相互厮杀。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存,要得益于他是社会的动物。在一个蚂蚁堆里,蚂蚁之间相互的争斗,尽管毫不起眼,却事关生存。但是,在人类社会之中,其成员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形。

因此,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向年轻人灌输不合时宜的成功理念。因为一个成功的人士,其从他人那里的所获往往大大超过他自己付出的回报。可是,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取决于他的奉献,而不是他能索取多少。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人们之所以去做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动因应该是他们乐意去做,认为其中有成就感,认识到其对社会大有裨益。我认为,在青少年中呼唤和强化这样的精神品质才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一旦具备了如此健全的心智,那么,人的最高境界、知识以及精湛的技艺等也就变成了通途。

当然,上述富有成效的心智力量,尽管颇有裨益,要想把它们挖掘出来,却要比一味要强和强调个人野心来得困难。关键是要开发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顺应他们渴望获得认可的心理,再加上准确的引导和帮助。假如我们的学校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那么,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就会以学校为荣,他们会把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看成是一种享受。我知道有些孩子更喜欢上学而不是度假。

这样的学校要求老师应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学艺术家。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呢?正如完美的人生没有定规一样,在这一点上,也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不过,还是有某些必要的条件可以得到满足。首先,这位老师应该是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二,这位老师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自主决定教材和教学方法。因为,对他来说,外界的干预和压力也同样会使工作的愉悦荡然无存。

假如你们刚才一直在认真地听我讲话,可能会产生一个疑惑。我谈了那么多——根据我自己的体会——究竟应该如何来教育年轻人,但是,我没有谈到该如何设置课目,也没有谈到教学方法的问题。究竟是应该偏重语言,还是应该突出理工科?

我的回答是:所有这些都是次要的。假如一个年轻人通过体操和跑步练就了一身肌肉和耐久力,那么,他将来可以干任何体力活。学生心智的锻炼以及脑力和体力的运用也是这个道理。可见,那个语带诙谐的人并没有错,他把教育定义为:“所谓教育,就是即便你把学校里学的东西全都忘记,仍不会消失的那个玩意儿。”正因为如此,我一点也不着急做出选择,到底是倾向传统的文史教育观,还是那个更注重理工科的教育观。

另一方面,我要反对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日后能迅速派上用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生活的内涵远没有如此肤浅,在学校开展这样的专门培训似乎不太可能。再者,在我看来,把学生当做死板的工具也令人心生反感。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始终是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专家。即便是那些术业需专攻的专门学校学生,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始终把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得,摆在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比起另一个只注重吸收细枝末节的知识的人,他将来必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心香一瓣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年轻人?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锻炼动手能力,应杜绝体罚学生,应避免向学生灌输不合时宜的竞争理念……这些论述都直指教育的宗旨。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终极责任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假象时,不做一棵随风摇摆的小草。任何脱离这一轨道的教育模式都是急功近利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晚年曾发出这样的教育之问:“当下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拔尖人才?”对照本文,我们不难发现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源于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及培养方法。

同类推荐
  •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中用诗词鉴赏与传奇故事串联起多位古诗词大家的或凄美,或壮烈,或动人的爱情故事。诗词和故事的交织能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的背景及作者所要传递出的情感,又能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太多的诗词灵感来源自爱情,爱情不仅是诗词的催化剂,更是人间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北大美文

    北大美文

    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只见到张竞生君的一篇“爱情的定则”。凡要讲真正完全爱情的人不可不对于所欢的时时刻刻改善提高被阴爱的条件。一可得了爱情上的时时进化的快感,一可杜绝敌手的竞争”这一书话,总是十分确实的。但是道学家见了都着了忙。以为爱应该是永久不变的,所以这是有害于世道人的邪说。道学家本来多是“神经质的”(Neurotic)、他的特征是自己觉得下劣脆弱他们反对两性的解放,便因为自知如没有传统的迫压他必要放纵不能自制,如恋爱上有了自由竞争他必没有侥幸的希望。他们所希冀的是异性一时不慎上了他的钩,于是便可凭了永久不变的恋爱的神圣之名把她占有专利,更不怕再会逃脱。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有时候,最让人感觉难解的秘密就在我们面前。本书发掘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120个让人迷惑的难题。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解难题——院子里的生物学、厨房中的化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前沿物理学。本书从《纽约时报》之《350天为什么》专栏摘取日常生活的问题集结成书。在此书中,所有的问题均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部分是成人)提出的,他们对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 守护剑仙

    守护剑仙

    一万年前剑仙集体轮回,只为帮其人间度过大劫。本应是平凡的人生,在那一刻偏离了轨道
  • 绝色倾城之怪我太过妖娆

    绝色倾城之怪我太过妖娆

    你怎么能让我穿越成废材?爹不管娘不爱不说,渣妹还来挑衅,很浪费脑细胞的说。为他们浪费脑细胞真的很不值啊!算了,看在你送我两件逆天宝物的份上,就不计较了,看我怎么在这个傲世大陆上混个风生水起!场景一:某棵樱花树下,一个不懂浪漫为何物的穿越女和一位腹黑美男。“北辰千枫,你干嘛要喜欢我啊?你不要喜欢我好不好?穿越女对腹黑男说。“好啊,那萧儿先把那些困难解决了吧!,比如修炼冰玥术时候找到纯阳体质的男人,那些不厌其烦追着你的男人,再加上从我的无影盟里找到前往至尊神殿的飘渺地图。”“停停停停停!”穿越女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北辰千枫的无影盟是那么好闯的吗?
  • 微小说语录

    微小说语录

    微小说,每一则都触动你的心,微小说像孩子一样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凤玄星辰

    凤玄星辰

    本是宠冠后宫的风国宸妃,本是名闻天下的神算军事,却流落江湖,六年后,宸妃、风皇再相见,又能否揭开宸妃自焚于凤宸宫的秘密?朝堂局势多变,辰若琳在当上雪皇之后,又成了花国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夫妻两一人是一国之帝,一人是两国之皇,一统四国已是必然之势,看凤皇宸帝立于凤玄之巅!龙泉风云温柔的弟弟云溪竟是背叛者,在他的阴谋下,玄澈粉身碎骨,辰若琳夫妇和小女儿落入海中。龙泉,另一个大陆,无权无势的他们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浪?云溪又是什么身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宅男复仇记:相逢一笑两欣然

    宅男复仇记:相逢一笑两欣然

    家境富裕的顾欣然,父亲遭人陷害,一夜之间,人财两空。没工作没家人还身材走样的她,一不小心撞伤了落魄的穷小子,没钱赔偿,不得不租房抵债。同居屋檐下,充满火药味。女主外男主内,她辛苦赚钱还债,他悠闲在家中当宅男。不是冤家不聚头,看大女人如何虐小男人。对抗不成情义生,无奈情深缘浅,棒打鸳鸯。再次重逢,他成长为身家不菲的腹黑男,她是事业有成的白领丽人。强强对决,他恨她当年的无情无义,她恼他今日的薄幸寡情。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爱到极致,方知恨不过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忍辱负重,揭秘商场阴谋;步步为营,深谙职场之道;乐观豁达,追梦理想人生。
  • 苍茫星辰传

    苍茫星辰传

    神奇的纳古大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的存在,更不知道这个世界存在是具有着怎样的意义,只是普通的观看,会发现他的一切其实很特别。风雷火山,草光冰云,这里的一切活物都是自然的诞生体与原始强大的生物然后化生为人,因为,这里是星神的诞生场所,而在纳古大陆的天空连接着星神的地方——星神界。一天,天命叶之星的夜戈出生在天地,与神秘使命猎杀星神的龙啸在纳古大陆踏上了成为星神的道路……
  • tfboys之源之恋

    tfboys之源之恋

    几经周折,我们经历那么多坎坷,终于见到了彩虹
  • 回到唐朝之红尘作伴

    回到唐朝之红尘作伴

    她,误打误撞回到唐朝,什么都不会的她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又该怎样在完全陌生的朝代生活?又会遇到什么人?且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个菜鸟的精彩唐朝生活!
  • 一生一世一锦年

    一生一世一锦年

    春天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她叫锦璃,锦瑟的锦,琉璃的璃。红颜薄命,每一世她都活不过十七岁,这是她的宿命,无法扭转,无法改变。幽深的古道上,少年撑伞缓缓来到她的身边,庇护了雨中瑟瑟发抖的少女,她诧异地抬起了眼?,他立于雨中,玉冠束发,月白长袍,墨画的眉,眼眸里满是清明,宛若谪仙。她跪坐在青石板上怔怔地看着他,两目相对,缄默无言。他带她游遍京城,看遍繁华。春归陌上,繁花落尽,醉了锦年。她的拘谨在他的注视下消于无形,她的感情却在这无声的注目下汹涌成灾,一场超越生死的爱恋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