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8100000030

第30章 第一继承人(2)

约翰三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不是为父亲办事,也不是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学徒,而是作为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独自承担一项任务。约翰三世果然没有让杜勒斯失望,1951年,约翰三世先后3次到日本,会见了日本各界和各地的领袖达1000人以上。约翰三世还组织了几个工作小组,接见了100多位日本领袖,并与这些人共同制订美日文化交流计划。在搭建美日文化交流桥梁的过程中,约翰三世被日本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了。随着对日本民族文化了解的深入,约翰三世感觉到,日本人除了具有武士道精神外,他们也有互谅互让、谦逊谨慎的一面。约翰三世想,如果美国人对日本人有所了解,他们就不再会把日本当做一个法西斯国度来看待了。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美国人民了解日本和日本的文化。

没过多久,约翰三世起草了一份长达88页的报告,详细阐述了他的美日文化交流计划,其中包括两国互换大学生和教授、在美国和日本分别设立美日文化中心;以及保持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交流。这项报告实际上完成了日后的美日交流活动的基础设计。约翰三世向国务院提交报告不久,便收到了国务院的一封信,信中要求他从个人角度为增进美日关系继续努力。信中还邀请他出任日本协会的会长,约翰三世欣然赴命。在约翰三世的努力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了一笔大额捐款,在日本建立了一座国际大厦。日本人、美国人以及从世界其他地方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在大厦中互相交流,而且各国学生也能在此共同学习和生活。

能在家族之外的领域有所成就,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殷切希望,约翰三世做到了,而且他还会继续做下去。

5.为计划生育服务

在陪同杜勒斯出访日本之前,约翰三世曾代表小洛克菲勒到日本交流,他向一些地区提供医疗、公共卫生、粮食供应等慈善项目,约翰三世意识到,亚洲国家在改善医疗状况和有效实施公共卫生计划后,高死亡率大大降低,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数大幅度增加,人口的增加又带来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随着与亚洲人交往次数的增多,约翰三世感觉到亚洲拥挤的空间要容纳众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人口问题,亚洲的发展会面临更多问题。因此,约翰三世在大力推进美日文化交流的同时,还尽心尽力地开辟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为计划生育服务。

约翰三世提出的控制人口的想法,在当时无异于“异端邪说”,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但他相信控制人口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他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支持他的人。一次,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理事长和一些主要行政人员举行的会议上,约翰三世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想法,他询问那些富有经验的长者,如果由基金会主持一项控制人口的工作是否合适。所有与会者在露出惊愕的表情后,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他们的反对理由有很多,如控制人口会牵扯政治问题、宗教问题等。虽然这样的结果是约翰三世意料之中的,但他还是有点失落,为什么人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呢?

就在约翰三世苦恼不已的时候,小洛克菲勒又给他施加了压力。约翰三世接管慈善事业以来,小洛克菲勒很少过问他的事情。不过这一次是个例外,他不想让儿子摔跟头。把约翰三世叫来后,小洛克菲勒说:“听说你最近要进行控制人口的活动?”约翰三世没想到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解释说:“战争刚结束,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是一团糟,没人会想起来去调查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但是,汉城、东京、上海、北京这些城市里都挤满了人,而且以后还会更多。如果不加以控制,总有一天他们的人口会像炸弹爆炸一样,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约翰三世还补充道:“我认为洛克菲勒基金会有义务承担起这项工作,这是对全世界人民都有好处的一件事。”尽管小洛克菲勒也觉得儿子的话不无道理,但他还是不想让儿子冒险,于是他说道:“约翰,你的这些话很有道理,也很让人感兴趣。但是现在让基金会腾出手来做这些,还不是时候,基金会正忙着解决增加卫生服务和粮食供应的问题,你说亚洲人应该控制人口,可是你问问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他们的回答肯定是食物和药品。约翰,我只想告诉你,如果你非要做这件事,你会遇到很多麻烦的。”约翰三世低头不语,最后只说了一句:“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约翰三世跑到普林斯顿大学,找到了人口研究室的主任富兰克·W.诺特斯坦因。当约翰向诺特斯坦因提出控制人口的想法后,诺特斯坦因非常支持他,终于有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了,这让约翰三世看到了曙光。随后,约翰三世着手安排以诺特斯坦因博士为核心的四人小组的远东之行。这个小组出发后,约翰三世就在国内广泛地征询各界对人口控制的意见。约翰三世认为他一定可以唤醒人们对控制人口的认识,总有一天人们会认同他的想法。

当约翰三世控制人口的计划在国内遭到天主教强烈反对的时候,诺特斯坦因博士的研究小组给他带来了好消息。这个小组把一份长达125页的报告交到了他的手上。报告的核心是:“在远东所有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中,人口的控制问题是最困难的,但也是最重要的。”这份报告让约翰三世看到了希望,他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接下来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来自基金会内部的压力。他恳请基金会的受托人之一、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所长德特列夫·W.布朗克博士主持一次“讨论在人口增长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这一问题上能搜集到的事实和互相冲突的观点”的会议。1952年6月,布朗克博士以国家科学院的名义举办了这次会议,许多在医学、物理、公共卫生、人口统计等方面的杰出人才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尽管在会议上一些极端的人试图将人口统计问题作为危机类的问题来讨论,但一些科学家却将它变成前景规划。会议最终得出了一个决议:建立人口问题基金会,并且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同意。建立人口问题基金会的决议相当于约翰三世得到了科学界授权书,这是他同那些反对意见作战的最有力的武器。

1952年11月,约翰三世组建了独立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口问题协商会。人口问题协商会的宗旨是在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认识的同时,训练专业人员、提供计划生育的技术援助、提高避孕技术,还要充当全世界人口情况的情报交换所,并澄清一些人口政策问题。在人口协商会成立的第一年,约翰三世捐助了25万美元,他也因此登上了人口协商会理事会主席的宝座,并且任命前任将军弗里德里克·奥斯本为会长。约翰三世在控制人口方面采取的行动,已经开始影响到家族的声誉了。洛克菲勒第三代的兄弟之间有一个约定,凡是影响到洛克菲勒家族荣誉的活动,都要互相协商。为此,约翰三世把弟弟们请到纽约的尼克博克俱乐部参加早餐会。所有人都到了之后,约翰三世说:“我组织了人口协商会,外面是怎么评价我的,你们都知道,我也不想多说。但是,我相信这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无论有多少人反对,我都不会轻易放弃。”在约翰三世表明自己的想法后,纳尔逊笑着对他说:“这个想法很好,你好好干吧。但是你可别指望我们会为它卖力,那是你的事,你得靠自己去完成。”纳尔逊说完,戴维、温斯洛普和劳伦斯也都随声附和,他们很高兴约翰三世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并希望他能成功。

第二年,人口问题协商会就发挥了作用,它接到了印度政府的帮助请求。1955年,以诺特斯坦因为首的工作小组开赴新德里,他们的任务是帮助那里的人们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建立可行的计划生育规划。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口问题协商会的顾问已经帮助土耳其、菲律宾、智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完成了人口控制工作。这一切让约翰三世更加坚信他的选择没有错。

1959年,当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方便、廉价而又有效的宫内避孕器后,约翰三世兴奋极了,他立刻组织人口协商会推广这一技术,1963年,他设立了技术援助部门,专门负责把新的宫内避孕器连同如何制订计划生育规划的详细意见一起分送给求援的国家。接下来的几年中,当统计学关于全球人口的“双倍增长率”问题第一次使美国公众担忧的时候,人口问题协商会变得更有名气了,而且在人口领域创建专家小组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委员会批准建立了综合性大学和研究院,并资助一部分学者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培训。渐渐地,人们感受到这个计划的影响。在这项计划实施6年后,世界人口增势分析部发表言论,“在世界的很多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的人口被证明也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维持政治稳定的最大障碍。”

1965年6月,约翰逊总统站在联合国大会的会场上,对着全世界发出呼吁:“让全世界各国人,包括我国在内,直率地面对我们成倍增加的人口所造成的成倍增加的问题,寻求对这个向世界做最深刻挑战的问题的答案吧!”1970年春,约翰逊总统设立了人口、经济发展和美国未来委员会,约翰三世当选为主席。约翰三世的控制人口计划已经不再受到美国人的批判了,但在国际上,还有许多国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虽然约翰逊总统把人口问题作为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不能满足约翰三世的要求,他还要为人口问题获得全世界的公认而努力。

国际上阻止计划生育的强大力量是教会。1965年7月,约翰三世去梵蒂冈以私人身份觐见了教皇保罗六世,他同教皇谈了45分钟,劝说教皇改变教会在节育问题的强硬立场,但教皇丝毫不为所动。不久,他的第二次努力也宣告失败了。几个月后,约翰三世开始向全世界的政府首脑发送一份由他执笔的关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宣言,他要求各国首脑明确表示要做出长期计划,以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结果出乎意料,这份宣言发出几周之内,就得到了12位国家元首的支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也表示赞同。此后一年,包括约翰逊总统在内的18位国家元首在宣言上签字。1967年12月11日,约翰三世高兴地收到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签署的宣言。几年前,当约翰三世向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提出关于计划生育的想法时,苏加诺背后把他的话称为“帝国主义的狗屁”。虽然约翰三世在控制人口问题上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最终取得的成就让他感到欣慰。

6.美国的“亚洲先生”

人口协商会的组织形式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约翰三世在创办人口协商会后,又创立了农业发展协商会。前者致力于限制人口数量,后者在于为需要帮助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食物。

同类推荐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所谓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所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清朝那些人

    清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热门推荐
  • 九星迹

    九星迹

    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原大陆的子民纷纷迁徙到了另一个世界。拥有了强大的力量的原大陆子民,开始了探索回原大陆的心愿。又是一场关于爱与恨,守护与毁灭的斗争,将会从这里开始……
  • 战天斩轮回

    战天斩轮回

    宿命?轮回?亦或是哪些幕后黑手的牺牲品,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琢磨、不可预知......看少年闯天魂,探身世,破迷局。携至尊血脉,修上古圣经,斩尽四方妖孽,只为至亲之人。苍天弃我,我战天!命数已定?我便斩轮回!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怎样当好职工代表

    怎样当好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定基本形式,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企事业单位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既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反映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
  • 崩坏妄想乡

    崩坏妄想乡

    妄想一步步击碎现实的玻璃,崩坏一次次袭击沉睡的琉璃,睁开眼是遍目的恐惧挣扎和离奇,闭上眼是无尽的黑暗空虚和颓废。这里是妄想乡之地,光怪陆离打破所有世界隔隙。前方满是荆棘,后退,一落千丈。
  • EXO之奶茶情缘

    EXO之奶茶情缘

    一杯奶茶,一次艳遇,让大小姐伊静重遇自己的青梅竹马等花美男。接下来,她又该如何选择?“小青梅”金俊勉?朴灿烈?冤家边伯贤?大哥哥般的吴亦凡和金俊绵?自称男闺蜜的鹿晗?还是更多奶茶艳遇的花美男?让我们来一层层揭开这阴谋的面纱吧
  • 苗寨风月

    苗寨风月

    他深入大山深处的苗寨收购凉茶原料,没想到竟惹无数苗寨姑娘芳心暗许……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就此上演,一件件匪夷所思的诡事也接踵而至。且随猪脚一起在美女如云的苗寨领略苗族姑娘的万种风情吧!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 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断指弦

    断指弦

    每隔一两年,江京市总会有一位妙龄少女失踪,不久后,家人会收到一个盒子,装有一块染血手绢,和一根失踪少女的断指。这些被认定为遭到残害的女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受警长巴渝生之邀,江大心理系女研究生那兰决心与保外就医行将就木的强奸惯犯米治文,开始一出危险的猜字寻凶游戏。在隐居高人楚怀山的帮助下,那兰试图找出纵贯三十年——“血巾断指案”的秘密。却发现自己知道的事实越多,离真相却越远。恋人、知己、疑犯、警察、受害者……究竟谁在说谎?
  • 重生相濡以沫

    重生相濡以沫

    前世识人不清,被害得家破人亡。父母遭车祸惨死,爱人为护她身亡。涅槃重生后,她不求名利富贵,只求家人平安康乐。不求轰轰烈烈的恋爱,只期待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
  • 绝望岛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