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100000013

第13章 美的感受(2)

我们古代有很多美丽的爱情传说和故事,但是总结一下却发现,放牛郎、农夫们偏爱天上的织女、七仙女,抑或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但是书生们却爱的是崔莺莺、王宝钏、杜丽娘这样的千金大小姐,再不济也是大财主家有学识的祝英台。村姑或丫鬟从来就没有进入过他们的爱情视线。村姑那么勤劳,丫鬟那么机灵,但是美丽可爱的小芳或者是善解人意的红娘,怎么从来不被农夫和书生们喜爱呢?鲁迅也说:“贾府里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这话很令人奇怪,难道貌若天仙的林妹妹在焦大这里就变丑了吗?

其实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审美趣味的问题,在美学中有句话叫做“趣味无争辩”,讲的就是不同欣赏者对同一个审美对象的不同看法。

审美趣味也称“审美鉴赏力”,是我们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审美趣味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且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趣味无争辩”就是面对同一个审美对象,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但是这些不同的欣赏趣味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们没有必要追求一个唯一的答案,更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人。一般来说劳动人民认为面色红润、身体健壮、性格开朗的人是美的,而贵族则认为美女应该纤细白净、笑不露齿,红润的面色反而被认为是乡土气息的;儿童对事物的形象和色彩比较敏感,审美趣味就倾向于形象夸张、色彩亮丽的对象;青年人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审美趣味倾向于形式完美、内涵饱满、风格热烈的对象;中年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人生体验,思维和情感品质成熟而稳定,但是感知的活跃度有所下降,他们就比较喜欢内涵复杂而深刻的对象;女性通常喜爱明快的、优美的、单纯的对象,但是男性就喜欢凝重、崇高、有哲理的对象。所以男孩可能为大海汹涌的波涛而倾倒,女孩则可能在海滩上捡拾贝壳。

对于同一艺术形象,大家的看法也未必一样,还有很多俗语说明了审美趣味的多样性,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有人就会说,那岂不是在美学中就成了人人言殊、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请注意上面的话还有下半句:“但哈姆雷特永远不会变成李尔王。”人们的审美趣味虽然多样,但是面对白天鹅与癞蛤蟆,却有着不约而同的取舍。这就揭示了美的欣赏中主观差异性和客观一致性的统一,切合了人们的审美规律,正因如此它被当做一个格言一直传诵至今。

何处觅知音

上一篇主要谈了审美中的趣味差别问题,但是美的欣赏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况,也就是说美感也有共同性的特征,会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有时因为这种共鸣的难得而更显珍贵。

《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目光所及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激动地说: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弹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生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对知音的追求就是对审美中情感共鸣的追求,是美感共同性的升华体现。审美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感受。产生这种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们欣赏的对象来看,有些审美对象本身就没有阶级、民族或时代的差异,比如自然美、形式美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倾向比较淡薄或隐晦的艺术作品等;就我们自身来看,即使我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民族,仍然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趣味、习惯与理想。

说明美感有共同性的例子很多,如《淮南子·说林训》: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淮南子·修务训》:“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世界各国人民、各阶层人士在观赏我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古老而雄伟的建筑时,也能产生大致相近的共同美感。之所以有这种共同的美感,首先在于我们有着欣赏美的同样的眼睛和耳朵,还离不开人类长久以来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以及共同的社会文化。

从好莱坞大片看审美疲劳

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众多眼球。但是除一些经典之外,很多都是模仿秀的“同系列”,画面上不外乎光怪陆离的电脑特技、捍卫自由的精神主旨、血腥暴力色情的片段、对外族文明的异化等。比如《斯巴达三百勇士》就存在对古东方文明的妖魔化,本来英明神武的波斯君王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浑身挂满金锁链、戴着耳环鼻环眉环的巨人,而且基本所有波斯人的形象都是珠宝商的造型。然后,波斯大军里的东方部队,要么是骑着大象,要么骑着皮糙肉厚的犀牛,要么拿着简易手榴弹,甚至还有些怪物级别的半兽人。可怜东方文明的神秘灿烂到了好莱坞大片里就成了这个样子。这样的电影看多了也不免觉得故事有些俗套,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使人难以提起兴致,这就是一种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是说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就开始变弱。通俗点说,就是对于一种事物的反复欣赏所产生的一种厌倦心理。作为一个欣赏者,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认知和感知的原动力,如果一件事物或者行为长期地出现在眼前,人就会对这个事物或者行为在心理上失去好奇感,潜意识就会让你的头脑或者意识转而去发现可以重新唤起好奇感的事物,这时所谓的审美疲劳出现了。

审美疲劳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审美对象变得不美了,事实上只是人们对习以为常的美变得“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为了避免审美疲劳,迎合我们“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征,就要不断地求新求异,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审美对象。比如电视剧《红楼梦》在选演尤二姐这个演员的时候,让每个人演一段尤二姐吞金自杀的那场戏。许多来应征的女演员都哭得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地去吞金子。只有一个演员表演时一滴眼泪也没流,她平静而近乎绝望地表演使她终于赢得了这个角色。大家可以想象,尤二姐的自杀是封建道德的悲剧,尤二姐是流了无数眼泪之后绝望自杀的,如果这时候她还哭,反而会让人觉得她自杀时的心情过于浮躁。她没有眼泪,悄无声息地吞下了金子,正像她那样悄然无声地进入了贾府,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她悲惨的命运一样,反而给尤二姐那并不光彩的一生画了一个合情合理而又带有无奈与悲凉的句号。

在艺术创作领域,任何法则最终都会被淘汰,今天看来是美的法则也许明天就是美的桎梏,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所谓的法则的话,那就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若要俏一身孝——色彩体验

白色历来是纯洁、天真、轻盈的象征,给人一种害羞的感觉,但这不是真正的害羞。它们只是在耐心地等待引起别人的注意,看上去很害羞,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外向活泼的。喜欢白色的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带着一种圣洁的生活态度。别人也会认为他们如此,尽管他们可能并非真的如此。当年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还用白色战胜过她的情敌呢:约瑟芬不仅美丽而且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她曾因拿破仑另结新欢而失宠。一次约瑟芬得知拿破仑将带那位“情敌”出席一个重要的晚宴,伤心之余她并没有采取任何过激的举动,而是暗中打听出那位新欢当晚将穿一套绿色的晚装,于是约瑟芬便派人将宴会大厅所有的落地窗帘全部换成与其晚装同样的绿色,自己则备了一套乳白色的礼服。宴会当晚,那位情敌完全淹没在一片绿色之中,而身着白色的约瑟芬则被衬托得清水出芙蓉般美丽耀眼。这一“白色”之战使约瑟芬重新赢得了爱人的心。

灰色是最为柔和的色彩之一,任何色彩只要加入了灰色都会变得平和。较之于白色的纯洁、灰色的平静,黑色却以其深沉成为缤纷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黑色的含蓄、冷静、矜持以及神秘在潮起潮落的服饰风尚中所向披靡。其他的色彩也各有各的象征意义,比如绿色的宁静与和平、红色热烈而有激情、橙色的运动与活力、蓝色的悠远淡泊等。

2002年,电影界有部大片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它就是由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影片以剧中人物无名在宫殿上被秦王接见为这部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再以无名和秦王讲述的两个版本、三个故事为整个框架的内部要素,使得一个简单的刺客刺秦的故事变得扑朔迷离,情节跌宕起伏。其中,最让观众念念不忘的是导演在该部电影中所采用的一个创新性的叙事手法,即对色彩修辞的运用。他大胆地采用黑、白、红、蓝、黄五种不同的色调来表现故事情节,刺激观众的视觉思维,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一句话,观众在这部电影中获得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盛宴。

赤橙黄绿青蓝紫,正是这些色彩的精灵共同塑造了这个美的世界!

闻香识人

美国影片《闻香识女人》(又名为《女人香》),虽然有一个香艳的名字,但它讲述的却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感人故事。长期的失明生活使得史法兰中校对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这不仅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还源于人类对气味的审美。

当你走进清新宁静的乡村时,你会嗅到那泥土气息和淡淡的青草味儿;当你漫步于大森林时,那树木,那花草,那苔藓,那动物……你会嗅到不同的气味,让你感到好像打开了一个魔幻气味瓶;当你欣赏那五颜六色的花时,你也会嗅到花香的美感也是有别的。梅花的清香,含笑的浓香,桂花的甜香,兰花的幽香,茉莉的馨香,以及别具一格的玫瑰花香、松针的香气等。正因如此,世界知名品牌的香水都经久不衰,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安娜苏品牌洋溢着浓浓的复古气息和绚丽奢华的独特气质;香奈儿“我最怀念年轻时的可可,她活泼、叛逆……当我开始设计产品时,就会想起她”。香奈儿现任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如是说;贝纳通就是要体现色彩,显示青春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年轻人,更送给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

为什么气味儿能带给我们美感呢?因为嗅觉是记忆和欲望的感觉。气味是无法被时间消磨的记忆。在对人体所有功能感觉的研究中,嗅觉一直是最神秘的领域。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味觉比视觉记忆更长久。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包含1000个不同基因的大型基因家族,清楚地阐释了人类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自觉感受到春天紫丁香的香气,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记忆”。熟悉的气味总会伴随着往日的生活细节,欢乐与痛苦,甜蜜和寂寞。我们有时会说“眼睛欺骗了我”,但是比起视觉和听觉,嗅觉反而更可靠和真实,而且更不容易让人遗忘。比如远游的孩子在异乡不经意的一缕味道也许就会使他惊呼:“妈妈的味道!”随之而来关于妈妈的憧憬与回忆瞬时就包围了他,获得美的享受与满足。

气味还是一种撩人心魄的东西,气味决定爱情早已被人们认可。据说,现代人的婚姻中爱情变得稀少是与常在外面洗浴有关,使得气味混浊不清了。在莎士比亚时代,适龄女子常将一块削了皮的苹果放到腋下,混合了自己的体味再给意中人吃,如果对方喜欢这种气味,便是有缘人。拿破仑从战场回家之前会写信给他的妻子,要求她在他回来之前不要洗澡。原因在于,如果长时间洗浴会减少身上的体味。

这世界是有气味的世界,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人能否认它弥漫四溢、无可抵挡的力量。

让梦告诉你——弗洛伊德与《释梦》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著有《释梦》一书,认为在精神活动中,梦起了主要作用,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我们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心灵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这是一种几乎人刚出生就有的性能量,艺术创造和欣赏、做梦都是性欲冲动象征的、变相的满足,人的一切活动的最终基因就是无意识之中的性欲。这样,弗洛伊德就奠定了他的文艺思想和艺术学说的心理学基础:从无意识的象征表现来考察和决定文艺的本质和特点,从性欲本能的变相满足来评价和欣赏,文艺实践最终就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纯精神的心理活动。

近年来美学评论中关于“深层现实”的展示、多重人格的揭露、精神分析的运用以及文艺创造中性题材的增多都说明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东渐和强大影响。美的欣赏中常常伴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幻想,弗洛伊德解释说:“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关联。这些激发幻想的愿望,根据幻想者的性别、性格和环境而各不相同;但是它们自然地分成两大类,或者是野心的欲望,或者是想出人头地;或者是性欲的愿望。”

如此说来梦就是愿望的达成,这种愿望与潜意识有密切联系。潜意识和性本能就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作家通过创作使本能和欲望得到宣泄。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作家的创作是白日做梦,他们在创作中也表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看风景的女孩

    看风景的女孩

    本书收录作者小小说65篇,包括《一束鲜花》、《看风景女孩》、《无名花》、《团圆饭》等。
  •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森林不再是一个狩猎场,而是科学家寻找自然秘密和宝藏的地方。如果,你又幸运地掌握了艺术创作,那么你就会因此变成大自然的诗人,用神奇的语言描绘着儿时的梦想。《小山雀的日历》是比安基作品童话集,其中包括《小山雀的日历》《圣诞老人和春姑娘》《百灵鸟醒来了》《女儿与鸟》等几个故事。它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动物之间稀奇古怪的新鲜事,故事引人入胜,富有感情。把自然界里的生态变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春”到“冬”,比安基带着我们感受着四季的细微变化。
  • 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将这些人物和事件丰润、真切地介绍给青少年读者,无疑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完整再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社会生活需要进步,历史就是动力。关注历史,读点历史吧,它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越发显示出其光芒和价值。
  • 古堡秘影的故事

    古堡秘影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纳米技术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纳米技术

    一个微小的精灵——纳米,却具有非凡的能力,科技的发展成就了它的伟大与不平凡。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弥补了传统工业中一些材料的弊端,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例如在工业、微电子行业、医学界等领域的突出贡献。纳米技术是一个新诞生的科学宠儿!了解它的人很少。事实上,纳米的出现结束了微米时代,开创了纳米新天地。正由于此,它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它的出现时间还不算久,但是却有许多关于它的传奇故事。既然纳米技术如此神奇,那么就让这本书带你走进这个崭新的纳米世界吧!
热门推荐
  • 毒徒归来:重生之凤逆天下

    毒徒归来:重生之凤逆天下

    【作者已改笔名,叫黎盺盺,在此书站继续连载小说】师徒?恋人?“师父,徒儿只是想啃啃你,你不用每次都把自己脱的淋漓尽致的惹的色狼惦记...”“哦?花姑娘,你这算是对本座变相的邀请吗?来来来!本座衣衫已褪,待君...”花重锦嗷呜一声狂扑过去,顿时,一片旖旎春光。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一次,她奉陪到底!前世,她是不受待见的废柴,今生,她是他手心里最珍贵的宝。她以为一切都将不会改变。堕胎,误会,大战挑拨,前世,今生...执着的魔君,傲娇的上古之神,逗逼的龙族太子,她又该如何抉择?他们之间,可会还有机会,对月长谈?逆天的天赋,传奇的奇遇,最强大的灵宠,与天道之间的斗争...
  • 烻界寻仙

    烻界寻仙

    万年前,仙妖之战后,仙界自此消失,修真界在无人踏入仙界。每每有人渡劫最后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不知何时起,传闻打开仙界之门的人已降世。。
  • 重生之护花兵王

    重生之护花兵王

    玉石齐出天下乱,世间难断遇红颜。饕餮现世浩劫定,神霄五雷济苍生。成熟知性的姐姐,任性刁蛮的大小姐,泼辣可爱的二小姐,冰山美女的学姐,大胆开放的女闺蜜,呆萌娇羞的俏萝莉…………等等十二名大小美女齐上阵。PS:QQ群(195172629)
  • 恋上残废总裁

    恋上残废总裁

    传说,凌氏总裁虽双腿残废,却因凌氏集团的背景,让所有的女人还是趋之若骛,想成为凌家的大少奶奶。可就是这位残废总裁为了一个山里来的女人,抛弃了名门闺秀的未婚妻。而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夏寻。都说这夏寻长得美,实足的狐狸精。为了荣化富贵,抢闺蜜的老公。一个现代版的坏女人。事实真的如传说中的那般吗?
  • 笨贼伴侣

    笨贼伴侣

    隋朝隋炀帝即位以后,命令民工建造东都,开辟大运河。自此,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活口,苏韵雪不得不去做贼,潜入皇宫进行偷窃。竟意外遇到同行苏羽辰,两个笨贼劫富济贫,开始了他们的偷窃生涯……
  • 玫兰曲

    玫兰曲

    两个姑娘竭力想把自己嫁的好一点,选择了不同的奋斗方法。究竟会有什么结果呢,嫁人成亲神马的,永远都是生活中不变的主题啊。
  • 变身之超神修改

    变身之超神修改

    【物品可修改,是否修改!】【修改成功,物品增加30%魅力遮挡!】【性别可修改,是否修改!】【修改成功!】ps:欢迎加入超神修改器,群号码:434245210
  • 血染江湖泪

    血染江湖泪

    相传明朝年间,江湖有四宝,嗜血魔刀、《嗜血大法》、《百战奇略》、《阴阳八剑式》、崇祯听魏忠贤谗言将袁崇焕杀死,为的就是《百战奇略》兵书,十五年后,袁崇焕的儿子袁腾飞学艺下山决定报仇血恨……
  • 时空黑洞:异能总裁的罂粟花

    时空黑洞:异能总裁的罂粟花

    世界突然变得混乱,异能潜行者们莫名地闯入时空的空隙一时间怪物横行,文明世界开始崩溃异能者不停地穿梭在两个世界中,没有法律的约束,杀人者,心怀天下者……
  • 上仙独爱魔女

    上仙独爱魔女

    他是高高在上的仙。她是被人类所畏惧的魔。似乎所有的的事情都在那个陷阱划上了句号。昔日的情早就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有爱亦有恨,他爱她,他恨他。三世纠缠,或福?或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