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02200000006

第6章 楚汉风云录(5)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夷三族”是古代极不人道的刑罚,为了杜绝复仇的种子,统治者就采用这种斩草除根的手段。有一种说法叫“株连九族”,其实就是“夷三族”的另一种说法。“九族”包括父族四(本族、姑母及其子、姐妹及外甥、女儿及外孙),母族三(外祖一族、外祖母娘家、姨母及姨侄),妻族二(岳父一族、岳母娘家)。

萧何协助吕后诛韩信这件事,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很难说三道四。站在汉室的立场,萧何不过协助吕后粉碎了一次军人“政变”。不过,司马迁对他是有微词的: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萧相国世家》)

这是说,萧何在秦时,也就一个碌碌无为的文书罢了,没有过人之处。由于跟对了人,所以发迹了。到韩信、英布等功臣被剪除,萧何地位就更显要了。

《萧相国世家》并没有大量地正面地描写萧何的功绩,反而花较多笔墨从多个方面表现他与刘邦间的复杂关系,在功臣传记中是很特殊的。秦时,萧何原是刘邦的上司,曾多次给刘邦以优待和回护。如每逢刘邦带领民工去咸阳服役,别人赞助盘缠三个钱,萧何独给五个钱。这个情刘邦一直是记着的,称帝后大封功臣,“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这二千户就成了那两个钱的利息。导致刘、萧关系的第一次变化的因素是陈涉起义: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读七),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乃立季为沛公。(《高祖本纪》)

刘邦因纵徒役而亡命,回沛县人们对他已是刮目相看了,沛令无决断,授人以柄,遂致杀身。萧、曹等不愿当出头鸟,尽让刘季,历史就这样作出了选择。

刘邦以萧何为左右手,离不开他,但也不完全放心他,时时防嫌他。白居易诗云:“天可度,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也难怪刘邦。当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一连多次派人慰问萧何,连幕僚鲍生都看出来了:“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萧何照办了,于是“汉王大悦”。后来,萧何帮刘邦除掉韩信后,刘邦“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另一幕僚召平又对他说:“以今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尉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悦。”萧何又照办,于是“高帝乃大喜”。当英布反,刘邦亲往镇压时,萧何还想与以往一样“悉以所有佐军”。又有人提醒他:“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读矢)贷以自污?上心乃安。”萧何又照办了,于是“上乃大悦”。

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当然是很累的,主要是心累。正是:高处不胜寒,高有高的难处。

六 一编书是帝王师

萧何虽然功居第一,刘邦论三杰却又首称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后世他的名气之大,过于萧何。宋人真德秀云:“子房为汉谋臣,虽未尝一日居辅相之位,而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其人在伊吕之间,而学则有王霸之余;其才如管仲,而气象高远过之。其汉而下,唯诸葛孔明略相伯仲。”(《史记评林》引)

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祖十二年间所封列侯一百四十三人,立传(世家列传)者只有二十来人。功居第三的张敖、功居第五的樊哙、功居第六的郦商都入列传。按理说入世家的张良,至少应紧随萧、曹,功列前三。

然而,在功臣侯者年表中,张良却排在六十二位。这不好解释,唯一可以说得通的理由是——这是张良自己要的结果。

《留侯世家》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齐是一块肥肉,当年田肯对刘邦说:“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本纪》)

而张良只要留这样一块小地方,这就是张良自己的选择。这使人想起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张良是做到了。他本是黄老的信徒,要的就是明哲保身。明哲保身就须低调,低调是张良的处世哲学。

张良本是书生、文士、谋臣,却是以侠客、杀手、亡命徒的身份露面的。这是《留侯世家》很奇特的一笔: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清人朱彝尊词云:“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水龙吟?谒张子房祠》)“为韩报仇”——是家仇国恨决定了张良一生的事业。博浪沙行动的失败,张良动心忍性,改变策略。

接下来张良有一次奇遇,就是遇圯上老人即黄石公,此人更像个小说中的人物。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留侯世家》)

据苏东坡《留侯论》的见解,老人授书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考验张良的韧性。推翻秦王朝必须有持久的打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见张良有这个韧性,老人才肯授书。

张良在刘邦的建国大业中的卓越功勋,主要是运筹帷幄,也就是坐镇指挥。他的一谋一划,无不关系刘邦的安危得失。如计破峣关,使沛公先入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读尧)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留侯世家》)

如既入关,刘邦欲留居秦宫,喻以利害,劝还霸上。如面临项羽大军的威逼,紧紧抓住项伯,使刘邦脱身于鸿门宴。

在刘邦被排挤到边鄙的巴蜀时,张良又通过项伯,为刘邦请到汉中之地。项羽为了稳住刘邦,居然也就准其所请。张良在探知通往陈仓之故道的前提下,劝刘邦火烧栈道,示无还心,以麻痹项羽。又诱导项羽把攻击目标转移到齐国,使刘邦乘隙还定三秦。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留侯世家》)

同年,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又劝其捐关东之地与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后来就成为破楚的主力,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有七个异姓王,这三个人地位最突出: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留侯世家》)

如韩信欲代齐王,蹑足就封,化解危机。以上这些,都关系到建国大业的成败。

又如劝封雍齿,防变于未形。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世家》)

《老子》六十四章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张良之策,就是防患于未然。此外,如劝迎四皓,卒定太子,都关系到建国之后的稳定。

张良学黄老之术是学到了家的。从入世的角度说,就是权变,就是先让步后还击。《老子》三十六章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宋人杨时说:“老子之学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单弱的人,到紧要处发出来令人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子如峣关之战,与秦将连和了,忽乘其懈击之。鸿沟之约,与项羽讲解了,忽回军杀之,这便是柔弱之发处,可畏!可畏!”事见《项羽本纪》: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鸿沟(也就是中国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是战国时魏国所开的一条引黄入淮的运河,北起荥阳,经中牟、开封,南流至淮阳东南入淮水支流颍水。******读史,曾经作过绘声绘色的表述: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刘邦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总之,无论是在峣关对付秦人、鸿沟之盟后对付项羽,还是灭楚后对付韩信,张良都是出其不意,只问结果,不择手段。

从出世的角度说,就是功成身退,全身而退。《老子》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史记》中有不少功成身退的故事,最好的例子就是范蠡,霸越亡吴计已成,范蠡马上带着西施经商去了。他不恋栈不掌权,进入民间系统,当了财神爷,当了陶朱公。民间的财神爷就是范蠡的标准像,经商有极好的效益,还把西施接管了。张良没有他这么浪漫,但也是比较能够保护自己的。

清人林伯桐说:“汉高一生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酂侯(萧何),英雄如淮阴,皆不免于疑忌。他如英布之勇,郦食其之辩,其始皆不免于狎侮,唯遇留侯则自始至终无敢失礼,亦无有疑心,岂徒以其谋略哉?观留侯自称,一则曰‘为韩报仇强秦’,再则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其进退绰绰有余于功名爵禄之外者矣。考其生平,居得为之地,而无田宅之好,无声色之嗜,至其经营天下,则如行所无事者,谁能及之哉!”(《增评历史纲鉴补》)

关于张良的相貌,《史记》有这样的记载——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味其言,也就是说张良其貌不扬吧。这正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七 吕氏强梁嗣子柔

有句话说“人生而平等”,其实是“生而不平等”。常人都愿生富贵之家,都羡慕帝王之家。然而,常人看到的只是这些人的风光,个中甘苦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这个话,好像是唐文宗最早说的,后来明建文帝也说过。由此看来,生在帝王之家,也不那么值得羡慕。《世说新语》中殷浩有句话说得好:“宁作我。”只要不是生在“负郭穷巷”,只要有那么一亩三分地,就值得庆幸。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法则,是非常残酷的。帝王政治,只要涉及政权及交班,其惨烈有类自然法则。发生在蜂群里的行为,发生在狮群里的行为,在政权斗争中也会发生。利益大,风险也大。处在权力中心的人就像处在旋涡中心。一失败就是灭顶之灾,以丧失生命或自由为代价。

同类推荐
  • 明星火

    明星火

    作为穿越众的穷屌丝马泰,只想做个富家子,好好享受一番富人生活,可命运之手却将他一次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个被俘虏的皇帝,一个残疾的皇后,一群亦正亦邪的文臣,一群只知道享受的勋贵,一伙志同道合的兄弟,当然还有一位上的厅堂下的厨房、却又有些泼辣的老婆,且看马泰为您带来的这个故事......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 我跟三国抢天下

    我跟三国抢天下

    朦胧的誓言: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彼此陪伴,穿越了三国,征战是唯一的火焰,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还有烈酒,就能取暖,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两个懵懂的少年穿上了铠甲,挺起了双肩,盼望三国梦想能实现,多少当年的三国英雄。二十年后早已不见,而我们但还为此一战,因为三国还在继续,就算已雄踞西凉,彼此却坚信总有一天会像神话一样活到2016,就在这二十年前,这世界悄悄的改变,穿越了三国,苍老的容颜,命运就此断念。
  • 窃汉

    窃汉

    本书为非完全穿越架空历史书,南宋无敌大将高宠挑滑车后一部分灵魂碎片被注入三国盗马贼裴元绍体内,由此,开始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一段属于无敌将与盗马贼的男儿豪情——。……摘自无名氏《男儿赋》:冲天豪气,自在我心中!轻名利,结豪雄,笑谈中,生死同。提长剑,御骏马,七尺身,未曾恐,蹈火从。我辈纵横,斗勇城南东,碧血如虹。……一诺千金重,争功蔑伤痛,长啸当空,显雄风。聚我族众,饮酒轰,日日共,未有梦。战鼓催,旌旗动,我自心如火,刀剑丛,向前冲。有尔翁,厉声斥:“汝为虫!”恨无长缨,戳他个窟窿,复问可曾悔?齐道:“男儿至死,丹心不动!”……嗯,开始第一卷稍闷一点,第二卷开始发力!大家按口味选择,QQ群:34763914。
  • 清明上河图秘史

    清明上河图秘史

    北宋画家张择端不仅画了《清明上河图》长卷,而且在图中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这些故事在张择端给学生们讲述时,被学生们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下面赵太丞家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清明上河图秘史》初稿已完成,在初稿的基础上便修改便上传,现已上传约近六万字,考虑到整体结构、人物与情节等方面需要较大的修改,故决定暂停上传,请读者们见谅!待修改完毕后继续上传!
热门推荐
  • 魔法清教之百合女神

    魔法清教之百合女神

    层出不穷的BOSS,让地球君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芙罗莉斯伸了一个懒腰,看着侍立于床榻侧的一众有着御神、骑士王、雷神、魔王、人间飞弹、贤者、封印人偶使等等称呼的少女们,她说道:“没办法,出去溜达一圈吧。”“她才是最像大BOSS的货色吧!”上面三位齐声吐槽。
  • 惟日杂难经

    惟日杂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园黑道的宠儿

    校园黑道的宠儿

    她,是他的一切,他,是她的一切,身边的这几个人是他们的无敌挚友
  • 发迹1556

    发迹1556

    当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参加过严酷考验的新时代男性回到了动荡的日本战国的时候,他会怎么做?长在红旗下,生在新社会的热血青年,既然回不去,那就好好游戏一番吧。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至于你,给我滚出去。OK,游戏结束,主角获胜。
  • 陌上妖玉

    陌上妖玉

    外公的离去让她和楚家彻底决裂,多年后,她强势归来,打的楚家措手不急。~~~~~~~~~看起来,她玩世不恭,可是,没有人知道她玩世不恭背后的苦衷。谁能亲手把自己的家逼得支离破碎?但是,她冷妖玉却做到了。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错过后的重逢

    错过后的重逢

    初中青涩的初恋,他与她,本是班上的学霸,她比他成绩略好,两人之间磨出爱的火花。她却因种种原因放弃了,选择了离开。十年之中,她的真实身世浮出水面,他也变成了称霸商界的总裁。十年之后,两人再次相遇,又将如何……
  • 冷酷男友我回来了

    冷酷男友我回来了

    两年前,他冷酷的说,像你种又丑又平凡的的丑女,我只是跟你玩玩罢了,她伤心欲绝,两年后,她涅槃归来,只为复仇。。。。。。
  • 天璇帝传

    天璇帝传

    富城一中,我们两场梦的起点......到底是我混社会,还是社会混我?
  • 国士

    国士

    一个诉说开国大帝成长的故事。看他奋剑看他怒吼,看他哭泣看他欢笑,是悲怆的孩子,是乱世的书生,是战场的修罗,是绝世的帝王,是无双的国士,年少轻狂,一路逆流,他是——赵养卒。那一年,夜半登楼,独步紫禁之巅,他握住了权与力,生与死,雄狮百万,万臣驯服,把苍生都玩转掌中,负手俯瞰关河十万,他醉唱。你听,那歌声还在梁间缠绕:胡马长嘶风,汉旗翻白雪,少年投戎旅,志在掌旆旌。日负龙泉剑,夜斩单雄头。狂倚狼山唱,闲坐马头吟。愿竭有生岁,大汉复强秦。立地男儿事,狂歌纵马去。……那一年,江南,杏花春雨,乌衣巷里,夕阳西斜,微雨燕飞,她们打着油伞,蓦然回首,向你我倾诉昔年的风华绝代。(暂定简介,点娘很危险,追书需谨慎,嘎嘎,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