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8500000021

第21章 荀卿救世(4)

直到近代英国,经历过斯图亚特王朝后期乱糟糟的局面,霍布斯写出《利维坦》,也是认为人类天生的欲望把人生弄得“险恶、残酷而短促”,理性全靠后天培养(类似“化性起伪”),议会会造成更大的浪费,议会分裂的结果往往就是内战。总之,还是君主制最完善。

所以,在战国末年的情势下,荀老师把“以民为本”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结果却推出了要更加尊崇君王的结论,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大概是他能想到的自保自强,免遭侵略和屠戮的唯一办法。

他仍然赞同汤武革命,却极力否定尧舜禅让,也正是在民本与尊王之间找平衡。必须先有桀纣造成尖锐的君民矛盾,商汤、周武王的革命才有合法性;但无需君民矛盾,禅让一样可以进行,这太容易成为权贵篡位的理论依据(后来的王莽、曹丕、司马炎、刘裕们,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承认革命是扞卫民本的大原则;否定禅让,实际是企图减少来自高层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荀老师在理论上赋予君至高无上地位的同时,他对君也充满了警惕。

我们知道,政论家谈人性,总是和他的政治主张密切相关的。

像托马斯·潘恩那样,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人因为善而组成社会,因为恶而需要政府。而政府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不得不要的坏东西。这样的理念自然会主张限制政府权力。或者我们不妨打这么个比方,政府就好像是一只避孕套,它的价值在于防止意外而不是创造,而且它的存在最好让人感受不到。

如果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极端之善,坚信“人是何等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行动多么像天使,悟性多么像神明,真是世界之美,万物之灵”之类的言辞,那么这样的人会专心做自己,对权力不感兴趣。骨子里,偏好的是无政府主义。像庄子一派,没事就念叨人的自然状态有多么完满,自然也就是主张不治的。

当然也可能反过来,因为相信人性善就要求所有人必须臻于至善,用专制手段逼迫大家必须善。想要追求通往天堂之路,却反而打开了地狱的大门,暴政产生。孟老师在后世,就产生过这样的影响,如所谓“理学杀人”就是体现。

把人性看得十分险恶,但相信统治者具备某种神性,这是善的;但明知统治者也不善,却表示无所谓,那就肯定是要主张极权专制的了。像荀老师的学生韩非就是这样。

荀老师自己却不至此。第一,他对普通人向善的能力并不低估①;第二,在谈论性恶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尧舜禹这些圣人给摘出去,他们的本性也还是恶的,所以对他们也要提防。①

所以荀老师做了三项安排。

第一项,是在朝的圣臣、功臣也好,在野的大儒、雅儒也好,荀老师都强调他们对君的制约功能,所谓“从道不从君”。这都是孔孟的老原则,荀老师也没放弃。

第二项,他强调君主要有道德,特别痛批“主道利周”(为君之道,是行事要隐秘)。这一项,和他的弟子韩非“术不欲见”的主张放在一起,尤其对比鲜明。

第三项,荀老师实际把君主放在了行政系统之外。

《君道篇》说:“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就是说君主只需要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怎么治国你不用管。那么谁来管?

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王霸》)

农贾百工的事情,天子自然是不插手。士大夫们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各诸侯管好自己的封国,天下大事汇总到三公那里讨论处理,天子啥也不干,他只需要摆个道貌岸然的姿态,供人民仰望就可以了。

这么看,世袭的天子是国家元首,选拔出来的三公才是政府首脑。君最大的功能是代表核心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具体的事,确实不用他管。要说荀老师已经有了“虚君共和”的观念,可能是有点过——实际上荀子非常强调君的人事任免权,而这足以使一切虚君主张成为泡影。②但荀老师关于无为而治的论述,确实光明磊落,没有老子、韩非的那股子阴谋家气息。

又要尊君,又担忧君权肆虐,荀老师两头牵合,也算是苦心孤诣。一度,他就想用这个主张来改造秦王。

儒生有何用

荀子到秦国,见到了秦昭襄王,也见到了当时担任秦相国的应侯范雎。

推算时间,当时应该是长平之战爆发的前夕。

此时山东六国的形势是魏国早已衰落,齐国刚刚经历浩劫,楚国被秦国打得不敢作声,燕国、韩国太弱小,分量不够。只有赵国看来尚堪与秦一战,不过赵国能力有限,很明显没有真正向秦叫板的本钱。

抗秦似乎已经没多少希望,所以改造秦国,就显得尤其迫切。

秦是公认的虎狼之国,这样与虎谋皮,风萧萧兮渭水寒,荀老师或许也做过一去不复还的心理准备;关中是儒生从未涉足的土地,打破传统,荀老师在儒家同门那里大概也面临了不小的压力。

但我们无法知道更多。荀子入秦这件事,史学家完全没有关注。荀老师自己,也只作了最简单的记录。

从情理上说,荀老师应该是先见的范雎。范雎是魏国人,与荀老师算小同乡。范雎问荀老师,在秦国见到了什么。荀老师称道了秦国的功业,认为秦的威势已经超过了汤武,疆域比舜禹更为广大。然后说:秦国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有淳朴而敬畏官员的人民,有严肃认真而恭敬勤勉的办事人员,有公私分开、各尽其职的官员;还有一个廉洁有效率的政府。据世俗意义来说,秦国已经接近一个完美的国家,当然,还不能以王道的标准来衡量。

这番评价,更是后来荀老师挨骂的一个重要理由。

我们无法判断,荀老师这样说是欲抑先扬,想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以期进一步的交谈,还是确实发自内心。如果是后者,也绝不奇怪,游历了那么多腐败、奢华、淫靡、自以为是而暮气沉沉的文明国家,陡然进入一个看来朴素落后但有昂然气象的环境,感受到一种被红星照耀的炫惑,那是很自然的感觉。

荀老师又说,秦国最大的缺憾,就是还没有儒生。

《强国》篇里没有记录范雎怎样回应荀老师,但他大概是把这个意见转告给了秦王。所以秦昭襄王见到荀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

儒无益于人之国。

于是荀老师就详谈了儒生可以有什么用。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埶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於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

大意无非是,儒生当臣子特别敬业,儒生的人生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君主变得更尊贵。君主给他点权,他是合格的官员;君主把他丢一边,他就是恭顺的百姓,而且会带动其他人也当顺民。不管混得有多惨,当顺民这个原则,他是不会违背的。

这番话读下来可真使人憋屈。同样是大儒,梁惠王跟孟子谈“利”,孟老师说谈什么利,谈谈仁义嘛!那秦昭襄王跟你荀老师谈“益”,你自然也该说,谈什么益,谈谈礼义嘛!

结果你啰里啰嗦表白了这么一大堆,形容出来的都是些多么恭顺的人啊,对比孟老师在君主面前的浩然之气,这些儒生散发出来的味道,像尾气。

所以后世的志士仁人,读书至此,简直忍不住要拍案而起。如谭嗣同就大骂: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仁学》)

但至少从这次对话看,当时的大盗也并不待见乡愿。

秦王对荀老师的言论评价了一个字:“善。”

我觉得这不见得是好话,类似洋人说OK,意思可能不过是,好了,到此为止吧。

同类推荐
  • 大历史的边角料

    大历史的边角料

    本书从作者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本书为张鸣精选集丛书之一。 本书作者从其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出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了作者他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书中,你可以揭密义和团的难解之谜,文学戏剧的意外影响,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等。
  • 仙狙

    仙狙

    他是共和国狙击之王。他是仙界人民大救星。在人间,他拯救失踪航班,深入敌境作战,剿灭恐怖组织……自从莫名其妙妙地飞升,仙界就有了坦克大炮,有了陆海空军,更有了铁血烽烟!东方仙界,西方天国,荣耀神殿,诸神混战!叱咤天地,纵横捭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条男儿成长路,一部仙界战争史!书友群:仙狙群号543688195
  • 北宋说书匠

    北宋说书匠

    赵天奇是一个扑街的网络写手,因为第十三本书再次扑街,与朋友喝了一点闷酒,竟然穿越到了北宋!在这个同品级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并且各地钱粮都由文官掌握并且直接监督武将的重文轻武的时代,赵天奇无奈的操起了老本行:说书。本来他只是想好好说个书,在这个大时代里娶个媳妇生个娃,喝喝小酒种种菜,可是一说书就引起了各行各业人的关注。李清照:“赵哥哥,那猴子好生奇怪,竟然还能背着棒子打妖怪呢!”高太尉:“咳咳,老夫听闻这里讲着一些《水浒传》的玩意儿,特来听一下,在书中我与宋江的友谊。”宋徽宗:“昨日朕仔细研究了刘备和诸葛亮,觉得三顾茅庐还是有所虚假,与朕同是龙体,怎么可屈身前往?”
  • 抗日堡垒张家营

    抗日堡垒张家营

    《抗日堡垒张家营》这本书,正是中国人民展开全民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也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 江山画卷

    江山画卷

    五年为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终究回归,朝堂之上却风起云涌。在涌动的暗流中抽丝剥茧,揭开重重迷雾,他在成长,也在蜕变。
热门推荐
  • 佛说如来兴显经

    佛说如来兴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头,结局,我要自己决定

    开头,结局,我要自己决定

    张迅磊是圈子里的人,他换了几任男友,却没有一个合意。心灰意冷想安静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谁对着他吹着泡沫,那些泡沫如梦似幻,戳破了很多,却又迎来下一波。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鸿蒙极尊

    鸿蒙极尊

    楚天,华夏五大家族家主的孙子,因家庭利益和莫家莫轻舞联姻,素未谋面的两人都不情愿;然而,胳膊始终是拧不过大腿的,楚天被家里硬派到了莫轻舞学校……演义一段真挚的爱情,然而,楚家遭遇灭门楚天遭遇追杀,莫家为求自保、轻舞为求保护楚天痛斥楚天毁婚,楚天绝望地被追杀回到祖家,最后跳下山涯……且看楚天如何大难不死,名扬古武界,并站在地球之巅……然而,这里并非尽头,楚天真正走向了弱肉强食的世界……
  • 冷面BOSS的独家宝贝

    冷面BOSS的独家宝贝

    为保家族利益,她被送到a市最尊贵的男人面前!羞辱,玩弄,她的尊严被撕碎……然而,当她能够转身离去时候,他在轮椅上艰难的拉住她,倨傲的眼神不在,有的是丝丝乞求!明明知道该狠狠拒绝,她却不忍……
  • 逆天邪少

    逆天邪少

    他有情有义,桀骜不驯。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有一批赤胆忠心的兄弟誓死跟随。同样他也不是一个坏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我兄弟,杀,动我女人,杀,动我家人,杀,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龙有逆鳞,触者死。
  • 志摩小说

    志摩小说

    在徐志摩的文学创作中,小说似一本风韵各具的画册,既有浓彩重墨的渲染,又有轻描淡写的隽永。徐志摩的部分小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所叙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存在并为作者所熟悉的,这类小说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春痕》《老李》《家德》《珰女士》等,都是以作者的忘年交、同学、家仆、朋友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本书在收录徐志摩创作小说的同时,还选录了作者的五篇翻译小说。这些翻译小说涉及面较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兼容。既有对自由、爱情的讴歌,也有对社会丑恶、人性堕落的揭露与批判,鲜明体现出作者与译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从英国的金本位制不经意的确立到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渊源,从美国历史上刹那出现的唯一改革到日本历史上的以退为进,从东亚金融危机到由希腊引发的欧元危机,从人口涨落到国家沉浮,作者旁征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历史大潮中的细节,背后却有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隐喻。
  • 霸道小神农

    霸道小神农

    简介:秋天的一个上午,回村大学生陈大志偶然发现村长把隔壁村刘寡妇给拖进了苞米地……书友群:386226995大剑球球号:2296078437
  •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传说中南诏古国的开国之秘,地下九天之城的诡异神奇,南诏人信奉的精灵之神……在云南腾冲神秘的火山洞穴中,我和战友们再次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神奇历程,只存在于南诏古国传说中九天之城的神奇诡异,遭遇上古生物龙和凤凰,揭秘古南诏国兴衰之谜……继绝密军队在九天之城探秘的结局又会是怎样一场意外?
  • 读素问钞

    读素问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