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9200000029

第29章 图像上海与读图时代的上海(3)

在点石斋中,我们多少还能了解到一些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实景,但如果你也想要从月份牌中得到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实描绘的话,那就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不要忘记,月份牌首先是一个商业广告,对于广告,杰姆逊说:“商品并不是纯物质的对象,商品中有些观念性的东西。”所以,购买某一商品不仅是购买这一商品的本身,而是购买其深层意义上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广告就在于传达某种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促发着人们的购买活动。那么,作为广告的月份牌就是这样,给我们许诺了一种世俗的想象的“美好生活”,正是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上海普通市民心理意愿、而不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实情的窗口,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从月份牌中看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形态的原因。但,当然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态势,或一个世俗的生活梦想,那就是:什么时候能拥有如月份牌里那么一个既知书达理,又风情万种的“美女”,住在那么一座豪华舒适的公寓,过着一种富贵而有闲的生活。对一个上海的普通市民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重要呢?

那么,我们常会在月份牌里看到一些“生活在爱丽丝公寓里的王琦瑶”的形象。“沙发上是绣花的蒲团,床上是绣花的帐幔,桌边是绣花的桌围”,从天花板吊到地板上绣花的帷帐,光彩夺目的地板,壁画,壁炉,吊灯,花盆,书架,狮子狗……当然沙发上坐一个身着旗袍,跷着二郎腿的女子,她右手夹着香烟,左腕戴着手表,樱口微启,似笑未笑。要么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几个衣着体面、聪明伶俐的男女小孩,各自抱着各式玩具,在他们的母亲身边玩耍,而身着旗袍的年轻母亲则是一脸的关爱和满足。对于这样的一种幸福生活,男人们准是在想:“这么美丽的午后,又有这么解事的伴侣是应该DEMONSTRATE的。怀里又有了这么多的钱,就使她要去停留在大商店的玻璃前不走也是不怕她的。”

月份牌就是这样,通过商业与艺术的互相配合,发挥着广告、日历、年画的功能,并准确地把脉了普通市民的心理,通过“美女”主角“温柔婉转”的形象和“诗书气质”的内涵,许诺给广大市民一种世俗、温馨、富足而悠闲的“美好生活”,进而达到商品的广告目的。

3.木刻:铁与木的艺术

和商业之于月份牌一样,30年代国际共运的影响和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现实因素,使得鲁迅一手领导的木刻运动成为这种历史情境中的选择。

那种抗争性的题材取向,“力之美”的审美旨趣,都决定了这种铁与木的艺术,而不是别的艺术样式的出现和发展。因为这种用铁笔在木板上直接刻画的“创作木刻”是一门“‘力’的艺术”,是富于“力之美”的,而这也适合此类题材的表达。比如,你要用柔懦细腻的月份牌形式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那种铁板胡笳般的争天抗俗性内容的,你要用这种“力之美”的铁木艺术也无论如何传达不出月份牌“美女”那种脂腻香浓和万种风情的。

木刻虽然是知识精英对现实的一种积极参与和反应,但其中的大众化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它的可复制性使得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普及乃至宣传效用。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鲁迅都为木刻艺术走出象牙塔,进入大众生活作了相当多的理论指导。鲁迅要竭力扳正当时那种认为“高雅的作品才是艺术”的观点,他说“‘懂’是最要紧的,而且能懂的图画,也可以仍然是艺术”,并“举出事实,证明了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

“懂”决定了鲁迅所倡导的木刻艺术形式主要是写实的,他反对西方的现代派手法,如立体派、印象派、未来派、象征派等。他说:“假使不是立方派,未来派等等的古怪作品,(大众——引加)大概该能够理解一点。”他甚至说:“‘达达派’是装鬼脸,未来派也只是想以‘奇’惊人,虽然新,但我们只要看Mayakovsky的失败(他也画过许多画),便是前车之鉴。既是采用,当然要有条件,例如为流行计,特别取了低级趣味之点,那不消说是不对的,这就是采取了坏处。必须令人能懂,而又有益,也还是艺术,才对。”基于木刻本来就比文字更能贴近大众这么一个认识,他认为木刻是可以为大众所理解的,并尽量将为大众所不能理解的因素加以本土化改造,使大众能懂。他说,“为了大众,为求易懂,也正是前进的艺术家正确的努力。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他对木刻的大众化这样具体地建议道:连环图画,“一、材料,要取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是大众知道的人物,但事迹不妨有所更改。旧小说也好”;“二、画法,用中国旧法。花纸,旧小说绣像,吴友如之画报,皆可参考,取其优点而改去其劣点。不可用现在流行之印象画法之类,专重明暗之木版画亦不可用,以素描(线画)为宜。总之:是要毫无观赏艺术的训练的人,也看得懂,而且一目了然”。

可以看出,即便是图像形式,也有其精英化与大众化之分,而鲁迅则是力图将木刻打造成一种使“毫无观赏艺术的训练的人”都能看得懂的大众化艺术。

4.漫画:夹杂着苦笑的战叫

“漫画”二字最初是从日本输入的,1925年,丰子恺的画“最初发表在《文学周报》上,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也许在这时候初见于中国”。毫无疑问,上海是中国漫画最发达的地方。点石斋且不算它,早在1895年,就有英国人H.W.Hayter在上海办的《饶舌杂志》(TheRabble),它以幽默见称,图文并茂,内容也多是以讽刺中国人为主的。另外,《上海泼克》(1918年)、《上海漫画》(1928年)、《时代漫画》(1934年)、《漫画生活》(1935年)等,都是上世纪前半叶上海漫画的著名代表。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是丰子恺对漫画的定义,它以抽象、幽默、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给大众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其形式的大众性、内容的讽刺性、审美的趣味性和意义的深刻性,使得漫画在30年代的上海备受青睐。上海市民为张乐平笔下的三毛邮寄来过冬衣物的故事多少说明了漫画在上海的普遍接受程度,这同时也说明了,即便是以讽刺“为己任”的现代知识精英们,也在都市文化的大众化上进行着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所有这些,当然还包括一个动荡时代里“众声喧哗”的可能性,使得漫画形式在上海勃然兴起。我们知道,现代知识分子天然地承袭了传统文人那种干世情怀和入世精神,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在30年代左右上海出现的一些现象,如世俗平庸、油滑恶趣,物质盛行、人情淡薄,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等,都是现代知识分子所深感痛苦、并要讥刺的地方。这个时期,作为精英意识代表的叶浅予、丰子恺、张乐平等人,分别通过“王先生”、“瞻瞻”和“三毛”等艺术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从道德层面、文化对立和经济角度三个角度对当时上海进行着全方位的、感情越来越强烈的批判(从叶浅予的“平和”到丰子恺的“厌恶”到张乐平的“诅咒”),这其实是反映了在当时上海存在着的“个人与社会”,“乡野与都市”,“贫与富”三对矛盾。而这三个角度或者三对矛盾又比较充分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其时都市上海的日常生活、文化形态和社会情形的信息。

叶浅予通过“王先生”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普通市民典型的“上海性格”,并通过“王先生”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其时上海的日常生活形态,这甚至和鲁迅笔下的上海完完全全地一一对应着,比如上海的影院上演裸戏,通过练拳、读经、做法会来救国,在小报上造女明星的谣等等,这也说明了漫画反映的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可靠性。

丰子恺能在纷乱芜杂的世界中,以赤子之心,悲悯之怀,温情而细致地敏感着周围的万事万物,从世俗生活中撷取那几乎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情事物,用诗样的心去观照,去锻造,并放大成人世间的大美来。这里有对宁静淡远的古风的眷顾,有对儿童纯真稚朴世界的向往,有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人性化观照,有对社会不公人生压迫的憎恨或者说讽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站在传统中国乡野文化立场上的丰子恺则分别从“人”(冷漠与温馨)和“物”(人工与天然)这两方面在都市与乡野中的对立,表达了对都市上海“人情淡薄”(“人”)和“人力穿凿”(“物”)的厌恶和不满。

张乐平是通过“善良”、“可爱”、“弱小”的流浪儿三毛,反映了当时上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并对这极端的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示以莫大的愤怒和诅咒。同时,张乐平的笔下也反映了上海的“流民”(毛泽东语)现象,他们处于社会的最边缘,没有正当职业,不受正常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受人压迫,但又可以压迫更弱者。而其时上海正是中国最盛产“流民”的地方。

5.宣传画:激情燃烧的岁月

宣传画本身就是“战争”的“副产品”,其实30年代的木刻可以说已有“宣传画”的性质,然而,自抗战一直至建国,宣传画并没有达到一个鼎盛阶段,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宣传画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且还有戏剧,歌曲,漫画,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等同时发挥着宣传的作用。直到建国以后,尤其是“文革”时期,由于强调一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政方针”,使得这个时期的社会仍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思想上的“战争状态”。那么,“革命”就得保证大众的“万众一心”,就得宣传,而宣传的对象又必然是各行各业的群众(“大众”),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士气”,因为战争的宣传画作者最懂得这一点。

基于这么一种接受对象与宣传目的,就必须使得宣传画能为大众所“懂”,这就不得不顾及这些图像性的艺术样式,因为它比文字小说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为大众所接受。对宣传画来说,不只是要求大众能懂,而且能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白它的意义。比如,宣传与广告,两者看来似乎风牛马不相及,但西方有人就发现,海报,或者说宣传画,常常是由对商品广告比较熟悉的商人,而不是艺术家,所设计的。因为,商家最懂得如何使得广告取得最大效力并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此外都退居其次。从直接性、简洁性上来看,广告与宣传画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正是这一种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以及特殊背景的特殊要求,使得宣传画成为“文革”前后图像大众文化的重要代表。

于是,在这些宣传画中,我们就会时时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火热的劳动场面和现代化建设的满腔激情,以及这激情背后的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情怀。《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这是一幅标明了“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十一位知识青年学习”的宣传画,描绘知识青年们在“毛选”精神的感召下,在洪水中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当然,除了表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之外,也有的宣传画反映了一些良好的社会风尚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如《乡邮员》的画面上是一个女邮递员给一个农村妇女念信的场景,这多少表现出了一些人情的温暖。《学习工人叔叔勤俭节约》则是画了一个小朋友将弯曲的钉子用榔头敲直,并给“工人叔叔”看的场景,这也是在宣传一种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这一面的内容及其丰厚意涵,又常常为我们所忽视。

6.连环画:众口易调的文化大餐

连环画,小人书之谓也,起初叫连环图画。后来“图”与“画”意思相似,就简称为连环画。更早的就不必说了,上海世界书局在1925年到1929年陆续推出的五部长篇连环画《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连环图画岳传》,可以说是连环画的发轫之作,其封面印有“男女老幼,娱乐大观”的字样。连环画正是以它特具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将天下读者一网打尽。以此为滥觞,连环画风雨七十多年,其间经历了三个鼎盛期。

连环画的第一个鼎盛期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当时的盛况用茅盾的话来说就是,“这些小书摊无形中就成为上海大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上海的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只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的密排着各种名目的版式一律的小书”,连环画的风行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的成立,即20世纪50年代,是连环画的第二个鼎盛期。新政府对连环画理论和创作的高度重视使得这个“民间”的艺术种类得到了它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出版了影响颇大的《连环画报》,同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线描加皴擦、水彩、木刻、素描、剪纸等等,不一而足。连环画也由过去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神仙鬼怪一变而为革命题材、现实内容、政治配合,这在此后的文革中愈演愈烈。据载,“1952年秋曾将各并入出版社存书一一审核,凡是可以再版重印的古装连环画几乎全部被新华书店拒收,只保留一本《陈胜王》。直到1954年之后,才开始出版古装连环”。陈毅就批评过这种倾向,他说:“现在儿童看小人书,这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小人书有个很大的缺点,净是些生硬的政治概念,把儿童的脑筋搞得简单化……儿童应该有很多的幻想,很多美丽的故事,很多童话故事——如《天方夜谭》那样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是连环画的最后一个鼎盛期。在此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出版局等联合举办了第二、三、四届连环画评奖活动,大大地促进了连环画的繁荣。以1982年为例,全国共出连环画2100多种,印数多达83000万册,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高的出版纪录。由于文革后大众对精神娱乐的渴求,但当时的影音媒体尚不十分发达和普及,而连环画无论在形式的成熟上、内容的性质和深广度上都为它的第三次鼎盛做好了外在和内在的准备,这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大众”读物,自然成为“久旱逢甘霖”的“大众”的最佳选择。

我们以新版连环画《红楼梦》(计十六册)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将诸如《红楼梦》这部最适宜用文字、而不是图像来表达的小说改编成连环画的。那些“删繁就简”(对繁复的事件条理化简单化处理的能力),“精裁妙剪”(在头绪繁多的线索中剪裁故事的能力)的“灵心妙腕”之处为古典名著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热门推荐
  • 豪门重生之长媳难为

    豪门重生之长媳难为

    她是财阀千金,从小智商超群,20岁即继承家业,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商界闯出一片惊为天人的商业帝国,商界称之为“神奇女子”,并以狠辣、冷血著称!如此传奇,却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去世。享年,28岁。据说,车祸现场,一家三口尸首四分五裂,惨不忍睹。外界传闻,此等残忍画面,只会因仇杀所致!……她是上流社会豪门长媳,也是上流社会豪门笑话。据说,她丈夫双腿残疾,下身不遂,而她却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还听说,她胸大无脑,误杀佣人,有过3年牢狱案底。更甚者说,她婆婆不爱,妯娌欺负,甚至几次扫地出门…………冥冥之中,天注定!当她,变成她!冷艳的黑眸微紧,一道狠戾的眼神,浴火重生!……片段一:某天,夜黑,灯暗。某女一身清凉,出浴,若隐若现。某男直勾勾的看着某女,脸色微变。某女低头,遂问道,“你不是,不行吗?”某男敛眸,“我允许你,亲自验证。”一夜。惊天动地。某女仰天长叹,悔不当初。招惹到大人物,如何是好?!……片段二:某日,闲来无事。“小猴子。”某女对着前面5岁大的某小孩。某小孩很委屈。他不是小猴子,他是她儿子。“来来来,说说咱俩曾经都被谁欺负过?”某女问道。某小孩看着她,小心翼翼的说道,“爷爷,奶奶,二叔,二婶,小叔,小阿姨,姑姑,二弟,三妹,还有家里的金毛狗……”某女皱眉,眼眸遂一紧,“有没欺负过咱倆的人吗?”“有。”某小孩很响亮的回答。“谁?”“爸爸。”“……”“不过,昨晚我听到了,爸爸欺负了你。”某小孩有些难受的说着。“……”某女咬牙!小猴子,那不叫欺负!……简而言之,此文就是一枚商业奇女子被人陷害重生在一个毫无地位的豪门长媳身上,然后凭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站稳长媳地位,报复渣男,并收获爱情的故事。简介小白(仅供参考),内容绝对不白。小宅坑品不错,欢迎跳坑。
  • 流浪狗传奇

    流浪狗传奇

    本书是一部针对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读物,主要讲述一只被人抛弃的流浪狗奇奇如何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如何战胜自我,进而战胜强敌,永远做人类忠实朋友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本书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与收藏价值。
  • 萌学园之神圣使命

    萌学园之神圣使命

    魔法预言书预言冰亚公主即将现身,而这时消失以久的乌克娜娜回归。接着,神秘长发女生出现,萌学园又转来新生,坚尼回归……这一切的事情似乎都与艾瑞克、谜亚星、乌克娜娜有着一丝隐秘的关系……
  • 我的暖男老公王俊凯

    我的暖男老公王俊凯

    ‘’王俊凯,你还我清白。‘’‘’要不,我们直接在一起算了。‘’
  • 恸天之塔

    恸天之塔

    一个平凡的人...一款不平凡的游戏....不平凡的游戏铸就了平凡的人......
  • 男多女少之夏家小妹

    男多女少之夏家小妹

    末世中丧命于僵尸之口的夏晓暑魂穿到一个诡异的时代。这里男尊女贵,性别平等。这里男多女少,女子是稀有动物,国法给了女子诸多特权之外还规定了一妻多夫制!穿越大礼包,夏晓暑成了夏汐,拥有了三个颜值爆表的妹控哥哥,两个女儿奴帅爹,一个在家执掌大权的奶奶和三个对她溺爱无边的爷爷,这日子要怎么过,让他们一家子大手拉小手召唤神龙好了!本想做个米虫,平凡一生,奈何老天不许,给了佛前种花的容貌,无意之中桃花朵朵开!
  • 星际之虫族崛起

    星际之虫族崛起

    【本文已内签,热烈欢迎各路同学前来打瞌睡~】当铺天盖地的虫族异形大军覆盖在人类的星空,人类开始像数千年前‘匣子时代’地球上的小虫子一样瑟瑟发抖...(谨以此文,沉痛悼念星际2中被削弱的虫族!)---PS:本文是正宗的伪科幻文,概不解释诸如以下此类问题:女人为什么能小孩、男人为什么好色、熟女控萝莉控玉女控全能控的心理基点是什么等等。
  • 崛起商途之不良校花

    崛起商途之不良校花

    前生,她病蘼之体,时日无多,还遭遇天降大祸,她怒、她怨、她恨。今世,她凤凰涅槃重回孩童一世,她发誓绝不会再庸碌一生。她,淡静如海,动如魑魅,她是黑暗之王,一双柳眉下的一对黑宝石如波澜不兴的黑海,让人不禁被其吸引。他,高权者之子,完美的代名词。他是强者里的王者,一双剑眉下的一对细长的桃花眼,三分邪三分傲三分妖。。。。。。。翻手是云,覆手是雨三更阎罗定生死,银针素手起乾坤世界地大,江湖水深,且看她如何谱写不一样的传奇。————那天,窗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却暧昧缭绕,擦枪走火他如是说:“女人,你说,我把你的翅膀折了,是不是你就能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她嘲讽一笑:“呵,是啊,不过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给你又如何?”他勃然大怒,低沉的嗓音,危险的眯起双眼,有些咬牙切齿:“女人,不要挑战我的极限,别让爷再看见你这样对我笑,不然后果,你知道的。”她没有再回话,定定的看着他:“你爱我吗?”他峻眉骤然拧起,爱?爱是什么?谁说他爱她了?没听到回答,她不意外的笑了笑,挣开他的禁锢,樱唇轻启,一字一句,却气势逼人。“男人,不要试图禁锢我,那是你办不到的事,若你想我只属于你一个人,很简单,这里,拿这里来换。”波澜不兴的黑海紧紧盯着他的眸,白皙修长的素手,覆在他的心口。。。。。。。1v1,不np小声嘀咕,这里是商女后续哦,啦啦啦,一般人我都不告诉她~~~
  • 天穹之下

    天穹之下

    周朝某年,天雨传道,佛祖显灵,世人开始问道修佛。宁王朝太宗年间,十五岁的失落王子宁海,在虚妄海旁开启了自己的修道之旅。
  • 帝女谣

    帝女谣

    我叫王婉儿,出生在苍梧国南陲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人说,我出生的那天,有紫霞从东方来,散在我家屋子的上空。也有人说,自我出生,家中满园的繁花尽谢,三年寸草未生。我本以为我的一生就会是安安稳稳地在这个小渔村中度过,如邻家的赵家姐姐一般,在14,5岁的时候嫁给一个健壮有力的渔家汉子,生几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每日里织布补网,等着载着我家男人的渔船在天海间由不见到见,由小变大。然而这一切在我五岁那年,忽地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