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900000041

第41章 经世学的现代诠释(9)

综上所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以往的史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它把历史研究与革命事业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直接的政治实践功能,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气息。它既继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又注入了改革社会,创造新社会的理想,从而把中国史学传统的经世致用推进到了现代意义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致用性与求真是相一致的。真实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于求真有着自己的阐释。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便对“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作了新解。他指出“批判”与“整理国故”的区别:整理的终极目标是在“实事求是”,批判的精神是要在“实事之中求其所以是”;整理的方法所能做到的是“知其然”,批判的精神是要“知其所以然”。指出整理只是批判过程所必经的一步,而不能为其所限。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于求真的一种新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具有充分的致用自觉,而缺乏必要的求真自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并不否认历史的“求真”,但它所追求的真,并不仅仅是现象之域之真,而更重视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之真,更重视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他们看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法则,便是历史发展的本质之真,并表现为“主义”之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和其他革命者一样,他们抱着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历史领域追求着主义之真,并坚信主义之真也就是历史之真。正因如此,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家都表现出了一种倾向,即几乎无一例外地去全力论证中国历史遵循着普遍的社会发展规律,而较少论及中国历史自己发展的特点。即使是从事学术性很强的如甲骨文、金文等的考释工作,其治史旨趣也与前人不同。如郭沫若指出:同样是研究甲骨、卜辞,“但我们的目标却稍稍有点区别。我们是要从古物中去观察古代的真实的情形,以破除后人的虚伪的粉饰——阶级的粉饰。”此后他编撰《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古文字学著作,也称:“余之研究卜辞,志在探讨中国社会之根源,并非拘泥于文字史地之学。”其考释甲骨、金文,均旨在据以“观察古代的真实的情形”,研究中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以探求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视探求历史本质之真,在理论倾向上具有宏观把握的特点,同时又十分重视方法论的问题。郭沫若称其研究方法是以唯物史观为“向导”,认为:“没有辩证唯物论的观念,连‘国故’都不好让你轻谈。”吕振羽也指出:“史的唯物论,不啻是我们解剖人类社会的唯一武器,是唯一正确的历史学方法论。”他们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认为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必须“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用近代的科学方法来及早疗治”,要求从相互的联系上去把握,作辩证的考察,“否则,材料的堆积,反足以混淆历史的事实而隐蔽其真象”。郭沫若便指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学界支配了几年,但“对于中国古代的实际情形,几曾摩着了一些儿边际?”吕振羽也批评陶希圣“对中国历史的真际性不曾把握”,并指斥观念论、机械论、实验主义者,“像这样的历史研究,能给予历史的真象以何种说明么?”马克思主义史学这种重视理论、方法的倾向,从学术发展的逻辑来说,无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当时的史学界状况来说,在抗战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史料学派与实证主义史学,他们主张求真,而缺乏理论思辨。就学术发展的需要来说,当时史学界忽视理论把握,否认历史有规律性可寻的史学观点,无疑是影响我国历史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一种障碍。在当时一般史家只是一味强调求真,在实践中又表现为搜罗史料、考辨史实,而很少注意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之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理论分析的重要性,追求历史的本质之真,显然是对前者的一种纠偏,对于现代史学导向具有路标转换的作用。而且在史学实践中,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优势。这不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而且对于整个中国史学界的发展趋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视探讨历史发展的本质之真,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放弃或排除了对一般求真的要求。一般来说,他们也比较重视史料的真实性,认为史料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的真相”。李达在为吕著所作的《序》中说:在中国史研究的课题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历史方法论的问题,第二是史料的缺乏及其真伪考辩的问题”。指出“史料的真伪的鉴别如有错误,结果必会颠倒历史的真相”。吕振羽认为:“史料的缺乏,最足限制我们对一个时代难于达到正确的理解。”“若是我们不注意历史材料的真伪,无条件的去应用,则依此所作出的结论,仍不过是观念着的结论。”郭沫若指出,中国的历史素来没有科学的叙述,有关中国的社会史料,大抵为历来御用学者所湮没、改造和曲解,因此在据以为研究材料之前,“材料的可据性的研究当然是先决问题”。在史料的真实性问题上,他们尤为重视考古资料。强调研究古代社会史,首先“要找寻第一手的资料,例如考古发掘所得的,没有经过后世的影响,而确确实实足以代表古代的那种东西”。郭沫若认为,古代的遗物、甲骨、铭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绝好史料,“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因此肯定王国维、罗振玉的功劳,即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不能不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他指出在得见甲骨文字以后,“古代社会之真情实况灿然如在目前”,“其为后人之所粉饰或伪托者,胥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强调“真实的要阐明中国的古代社会还须要大规模的做地下的挖掘,就是要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后的究竟。”吕振羽同样认为,“只有用作发掘的锄头才不说假话”,指出殷墟遗物是“殷代铁一般的史料”,《史记·殷本纪》中“已由甲骨文字中得到确证者,我们便无法抹煞其真际性”。主张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应以考古材料为主,而以神话传说为副材料,对古书中的材料,则“必须要经过一次开挖的手续,才能正确引用”。针对古史辨派疑古过分,否定一切古史、古书,乃至一并否认古籍所载神话传说中的古史成分,他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足取。那些散见于各种记载中的神话传说的来源,虽说不敢完全确定,“但它们能代表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真际意义,是我们敢于确定的。”古书中传说式的记载中,有“合于历史的真际事实”,从谰言连篇的废话中,“抽出真际可靠的部分来”,“这是历史研究上的一个必要工作”。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不惟掺杂在真史中的伪的成份能够分别出去,即伪史中的真的成份,也不难分别出来,供正确的引用。”他利用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史前社会,对中国古籍所载神话传说作了比较科学的阐述。

在致用与求真的相互关系上,比较而言,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偏重于致用性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他们抱着革命的热情与目的来参与历史研究,不是为历史而历史,为了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而是为致用,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坚信主义之真亦即历史之真。这种偏重于革命性的史学致用观,及强调理论、方法的重要性,在致用与求真、求真本身的向度上无疑造成了畸重畸轻的偏向。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似乎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真理,史家的任务只在于提供相应的历史依据,故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只重视论证五种社会形态和规律,而轻忽对材料真伪及具体史实的考订,缺乏对于中国社会自身特点作具体的说明。在具体的论证和结论中,也不无牵强和生吞活剥之弊,带有严重的公式主义和教条倾向。如后来郭沫若自己所说,“感情容易跑到理智的前头”,并坦言其著作“差不多死死地把唯物史观的公式,往古代的资料上套”,“犯了公式主义的毛病”。这种倾向势必导致对史学求真认识的不足与深入,影响到有关研究与结论的科学性。

从现实出发并服务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致用性的宗旨。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致用性进一步得到弘扬。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为配合全民族的抗战,其研究宗旨由为革命而转向为抗战救亡服务。吕振羽指出:“加强抗战建国的指导原则和实践动力,这是现实课予我们的任务。”翦伯赞在抗战初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在前言中说:在民族抗战这样伟大的历史变革时代,“我们决没有闲情逸致埋头于经院式的历史理论之玩弄;恰恰相反,在我的主观上,这本书,正是为了配合这一伟大斗争的现实行动而写的”,目的是“要以正确的活的历史原理,作为这一伟大斗争的指导”,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批判“隐藏在民族统一阵线理论与行动阵营中的‘悲观主义’、‘失败主义’等等有害的倾向”。基于此种认识,他们把为抗战救亡、为现实斗争服务,看作是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此期的史学活动,从对秋泽修二法西斯侵略史观的批判,到驳斥“战国策派”宣扬的“战国重演论”,无不体现了这种倾向。

抗战时期危害最大的是法西斯史学观点。当时日本的一些御用学者,著书立说,歪曲中国历史,公开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辩护。其中秋泽修二的《支那社会构成》影响尤劣,书中散布所谓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亚细亚的停滞性”,是中国社会自身不可克服的痼症,并称此次中日事变“皇军的武力”将“给予中国社会之特有的停滞性以最后的克服”,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所谓“圣战”制造理论与历史依据。这是抗战时期在中国社会史领域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因此对其批判,“不仅是历史科学的研究任务,而且是目前中国民族解放斗争中一个紧要的政治任务。”出于斗争的需要,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吕振羽、李达、翦伯赞、华岗和吴泽等,都撰文对秋泽修二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吕振羽发表了《亚细亚的生产方法与所谓中国社会的停滞性问题》、《日本法西斯蒂的中国历史观批判》,李达发表了《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华岗发表了《评侵略主义的中国历史观》,吴泽发表了《中国历史是停滞倒退的么》等文,揭露了其歪曲、伪造中国历史,以为侵略和灭亡中国的险恶用心,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侵略史观”。这场批判,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的一次有力反击,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对国内“战国策派”宣扬的所谓“战国时代重演论”的批判,也同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致用性的这一特点。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致用性,规定着其史学研究的目的和旨趣。对此,翦伯赞曾概括说:“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启示我们正在被压抑中的活的人类;不是为了说明历史而研究历史,反之,是为了改变历史而研究历史。”他认为,史学是人民革命的战斗指南,也是革命阶级从事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过去的历史不只是说明过去,而在实际上,是可以充作现在正在被抑压的人类冲锋陷阵的战斗的指南。”在他看来,一切历史家描写及批判过去的历史,“都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把历史作现实的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为了“改变历史”而研究历史,把历史当作斗争指南与工具的认识,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普遍认识。后来吴玉章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中也指出:“历史科学是为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而斗争的有力工具。”这种对于史学的界定,既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强烈的致用性和战斗性,同时也使它具有某种“工具论”的色彩。

这种史学致用观,在其具体表现上,又显示出古为今用的特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任务。如为纪念明亡三百周年,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史论文章,无论是在国统区还是在解放区都引起了震撼。郭著并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现实,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延安的《解放日报》曾全文予以转载,并加编者按称赞它“充满了爱国爱民的热情”。中国共产党把它作为整风的必读文件,用农民起义军的教训来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并从延安亲自写信给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称其史论“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又如何干之曾设想写《中国民族战争史》,毛泽东在1939年致何干之的信中说:“如能在你的书中证明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两条路线的谁对谁错,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义者痛斥一番,把那些民族抵抗主义者赞扬一番,对于当前抗日战争是有帮助的。”这些说明,从党的最高领袖到马克思主义史家,在思想认识上,都是打通古今,将历史研究与现实之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古为今用的致用特点,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传统。

如果说,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致用性在继续加强,那么,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求真的认识也有所转变。在40年代初,学术界兴起“学术中国化”的讨论;此后的延安整风运动则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者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形式主义与教条倾向的反拨,后者是对党内教条主义的纠正。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有一完整的阐释,这一思想路线要求“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不是只会片面地引用马、恩、列、斯的个别词句,而是要“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家来说,如何真正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揭示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前一时期的史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对史学的致用与求真作了新的审视。在坚持史学革命性的同时,突出了科学性的要求。由此,致用与求真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史学那里,实现了一种命题的转换,即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同类推荐
  • 垃圾有救了

    垃圾有救了

    面对垃圾难以处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飞速消失等种种环保问题,也许,焦虑的我们有了新的指望——高科技。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本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作者蒙台梭利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教育理念。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智力、运动、工作、节奏、行走、秩序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敏感期。
热门推荐
  •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如何做事决定命运、财富源于方法。这是每个人都应认可的名言。人与人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做人做事的观念方式上的差别。我们从小就会被教导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也是一种人们所习惯的常理。做事的态度要讲究方法,讲究思路,思路对,就会柳暗花明、思路错,就会山重水覆。凡事换角度,凡事逆向思维一番,也许这样一换,对事物的本身原貌就会看得更清晰,准确。从而正确地把握事物,进而产生正确的思路和行为。如果本书能帮助各位读者发现自己的盲点,修正自己某些偏颇式错误的观念,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助益,那么我将感到由衷的高兴。
  • 二重身断,几许情深

    二重身断,几许情深

    他不能动情,情欲与他于毒物无疑,却为她动了情,殒了命他先遇见的她,她对他芳心暗许,却最终走向末路她看似无情,装作无情,实则深情
  • 大明星男友

    大明星男友

    该作品我已暂时停更,我现在先更新作品。希望大家能关注我
  • 重生血祖

    重生血祖

    有一剑,为无上剑;有一法身,为无上真身;有一法,为无上法:有一道,是为无上道!所以血祖又自称四一道人。。。
  • 霸道总裁狠狠爱

    霸道总裁狠狠爱

    贱人骂她不要脸,恨不得将她拆骨入腹,诅咒她有朝一日被他从云端踢下。她淡定的朝她笑:“贱人就是矫情,下地狱的游戏,姐就不陪你玩了!”晚上,她差点闪了腰。隔天,尽是贱人伤人被捕关进疯人院的消息,她大笑差点又闪了腰。男人从她身后抱住她,慵懒磁性嗓音在耳边响起,“满意了吗?”满意两字她都还没说,就被吻封住了唇!
  • 天心漠然

    天心漠然

    在象棋里,有五个可有可无的棋子,叫做卒它永远只能向前,因为没给它退路一个无欲无求的少年,本想无拘无束的生活,奈何上天总是爱作弄人这是一个少年被强者的故事。
  • 失宠王妃休王爷

    失宠王妃休王爷

    穿越了?穿越了!!“嘘,小点声,别把我吵醒了!”不理会丫头那满头的黑线。“盖个章,你是我的了!”从此魔教教主成了她的专职“男宠”。“长得像怎么样?小魔,给我打,哎哎哎等等,给我护住那张脸!”欧阳宇:"别以为是本王的王妃,你就可以任意妄为!在我心里你永远没有雪儿重要!”君翊:“天天,有你在,我天天都幸福!”
  •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倾江湖:盟主王妃惹不得

    凤倾江湖:盟主王妃惹不得

    她不是杀手特工,她只是吃货小白!她不会施医制毒,她会点暗器轻功!重生前世,白捡美爹俊夫。闯荡江湖,自带神器铺路。那几个世家,个个阴险狡诈,那些个男人,个个貌美如花。北宫阑:“瑧儿啊,那些男人如狼似虎,诡计多端,怎及本王!乖乖回来做本王的王妃吧?”容瑧:“是啊,怎及你如狼似虎,怎及你诡计多端!”如果把被虐千百遍还待你如初恋的圣母白莲花儿的设定设想在她身上,那就大错特错啦!
  • 系统之拯救病美人

    系统之拯救病美人

    林筱买了个山寨手机,却被强行附赠了一个奇葩系统,美名其曰拯救美少年系统。意思就是林筱需要穿越到某个美男子的正太时期,将他养育成根正红苗的好孩子,防止他日后的黑化。林筱迫于无奈开始了她的任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