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900000049

第49章 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1)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人的两大“疆域”受到“侵犯”。一是“国土”疆域,一是“文化”疆域。国土受犯,全民共愤,一致对外,不言而喻,而当“文化”疆域受到挑战,引起的回应就复杂得多。西化派对文化旧“疆域”投以鄙夷,对西方新学术热烈欢迎。或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或如胡适的“全盘西化”,几同“开门揖盗”。文化民族主义虽则欢迎西学的播入,然而对国学多一分情结。他们力倡传统再造,文化复兴,与批判主义“楚河汉界”,门径大异。

就像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的批判史学属于文化启蒙与批判主义思想派别,中国民族史学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阵营。这个史学派别强调考实与求真,不期然被文化民族思想支配。他们用翔实的史料说话,表达民族性的精神诉求。具体史观自可多彩纷呈,基本的态度却大体一致:对传统尊崇与弘扬,同时也对旧史学作深刻反思与检讨;对本位文化首肯与实践,形成史学形态的“三大理论”;对人生问题予以特别的关照,建构独自的“心灵”体系。这一切既为民族史学的基本特点,也为该史学的重要学术与思想成果。

反思旧史与民族史论的创设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出现批评旧史学的飓风。这个史学批评运动的掌旗人不属于启蒙批判学派,而为民族史学的开创者梁启超等人。奇特的历史现象启迪人思:中国民族史学本世纪的最初登场,非以“保守”姿态亮相,而以“批评”形象面世。

一、对旧史的审读与批判

批评旧史的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民族史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他在20世纪初发表的《新史学》一文,成为至今研究民族史学演化进程的经典之作。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对中国旧史学进行系统批判。依梁所论,中国旧史学推其大端,有以下四方面弊端:

其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十四史非史也”,只不过是中国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产生这样弊端,是因为过去的史家总抱着如此的想法:天下者乃君主一人之天下。故此为史也只是论述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失之。梁启超说明,国家与朝廷不是一回事。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君主与国民合而所成之物。单为君主作史而舍民众,是乃非完整之史学,或根本不为“史”。

其二,“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史学乃君主与“个人”之史。中国历史成为君主的家谱与彰显“个人”功德的“墓志铭”。中国历史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但也绝不可忽视民众的作用。他将民众说成是“群”。中国“国民之群力、群智、群德所以永不发生,而群体终不成立”其文化根源就在这里。

其三,“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记录陈迹,乃是为今务服务。记陈迹而不求于今务的实际效用,其记录乃是无用之记录。事实正是,记录与分析过去,如同诊病,中国民族于近代已有沉疴在身。“史”犹如“尸”,解“史”如解“尸”。解“史”可知中国历代王朝症状,据之又可知近代社会不振之病因,继而投以药石。进而言之,今天是过去的继续,洞悉今天,即可对历史作更深刻的探究,舍今而研史,也无法对史作正确的判断,将无新意,无发见,无创获。

其四,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他举例说若人有四肢身体,有手足、脏器与皮毛。中国过去的史学研究外部事变,如研究人体之皮毛。然而,精神与哲学是中国之史的内在驱动,表现了中国的理想与追求。中国历史过程,是时间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人精神发展与演化的过程。研究“历史”而不去研究中国“精神”,则使所记录的人物如蜡人院的蜡像,全无生气。如此,中国人治史,只对皇帝治术有加,而于民智启发,究有何用?

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引人注意,令人感悟:新史学创造无法新旧并举,旧史学是新史学的阻力与陷阱,对旧史学批判愈是彻底,新史学的前景愈益廓清与开阔。不过也要说明,梁启超毕竟没有将这项工作坚持到底,也许他认为只要给予一定的火力,封建史学就会寿终正寝,不再还魂。也许他对史学建设的兴趣远远超过批评与破坏。他似乎不久就放下了这项工作,集中精力转向新史学的建设工作上去。而这项别具攻坚性的使命不久就旗帜易手,由更勇猛坚决的五四青年去担当了。然而历史还是证明: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民族史学,已经出现自觉更新的气象,于自我反思的立场出发,追随时代进步,自造适应时代的新史学精神。

刘师培“新史”论

刘师培是无政府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当他从事史学活动时,更表现出民族史家应有的见地与立场。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别具一格的“新史”论,与梁启超同样对中国旧史学作有力批判。

刘师培有《新史篇》,从史学角度说明他的文化观。他对中国旧时代著史精神与方法表示怀疑与反对,论中国旧史有以下几大缺陷。其一,“所谓历史者,大约记一家一姓之事耳”。如果记“彼族所存之史”,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并其所谓一家一姓之事者”。因此在刘师培看来,一部中国历史在历代史学家手里便成帝王史、英雄史,民众在历史中完全没有地位。

其二,史家以其一己之好恶,对所记人事,文过饰非,隐恶扬善。他反对这样的史观,即“隐修君亲,亦臣子之大义”。显然,他主张秉笔直书,将历史的真相表露出来,以供后人借鉴,而更重要的是保存一部真实的中国历史,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孔子著《春秋》有其笔削曲笔的著史原则与思想,这样的史学精神是与儒家“君臣父子”的名分观联系在一起的。看一部二十四史,其中绝大部分都浸染着浓郁的儒学色彩。刘师培反对著史以“曲笔”与“隐饰”,其本意是反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伦理。

其三,揭露封建史家的修史目的在于“掩耳盗铃”,文过饰非,而最终“可以助愚民之用”。人们说起“国粹”,便想到文化上的守旧与思想上的滞后,显然,就刘师培来说,其早中期思想与其说保守倒不如说激进。他在《警钟日报》上发表文章署名“无畏”,也可以说明他与旧制度、旧文化对立的决心。

刘师培又著有《中国历史教科书》(1905年)。张岂之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时评论:刘师培也批评过去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他著《中国历史教科书》,“其用意与旧史稍殊”,注重“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他与章太炎一样,认为“今日治史不专赖中国典籍,西人作史者,详述太古事迹,颇足补中史之遗”。故他“于征引中国典籍外,复参考西籍,兼及宗教社会之书。庶人群今后之理可以稍明”。可以说《中国历史教科书》是刘师培对阐扬史学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

何炳松与《新史学导言》

何炳松也是中国现代民族史学的重要代表。1920年,何在北京大学开设“历史研究法”课程,所用教材是美国史学家鲁滨逊的《新史学》。1921年2月何着手翻译《新史学》,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有他的《新史学导言》,原载《史地丛刊》第2卷第1期,1922年6月出版。《导言》介绍《新史学》主要内容与精神,阐发“新史学”基本理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成前后呼应之势。《导言》论旧史学“有偏重政治史的毛病”,未能概括人类活动的全部;专述“触目惊心之事实”,而成“特别的事实”的连缀,本当删去“无关宏旨的逸闻”,而去反映人类进步的概貌。《导言》对史学“资治”功能也予怀疑,以为史学功用并非“前车之鉴”一词所能包揽。人们需要史学,乃因史学为人类复写真实的过去,提供完整的知识。专求“以史鉴今”,很可能曲解历史,而使知识化为谬误。《导言》所要告诉人们的是,史学作为一门纯客观的学问,保持其“客观性”与“真理”性是题中首要之义。

《导言》介绍全书太重。在西方,即使宗教改革以后,无论新旧教徒,都将史学视为宗教附庸,直至16世纪以降,史学始摆脱宗教拘牵,显示独立性格,还原世俗面貌。

18世纪中叶以后,史学道路几经转折:《法意》出版,激起宪法史研究的热情;法国革命时期的史学强调“大同”主义;革命以后忽又激起民族主义的史潮,这个主义在德国获得特别发展,遂有《历史哲学》出世。

《导言》强调,近代西方历史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历史抱有科学的野心以后,就生出两个结果来”,其一,对过去的史料做严密的批评;其二努力做到“秉笔直书”。但是这两件事还只是历史科学的初步,并没有实现科学化的完成。历史成为科学需要做到两件事:第一记写普通人的普通事;第二发现且应用“天然的定律”。对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是经济学,因此要对历史尽可能作经济学的解释,从中找到“历史上最普通的而且永久的实质。”由此,本书对巴克尔《文明史》有很高评价。《导言》指出:历史难以成为“纯粹的科学”,并不是历史学家的罪过,实在因为历史的材料“同他种科学的材料不同的缘故”。

自20世纪初梁启超倡“新史学”在先,继有刘师培论说“新史”,再有何炳松译《新史学》,文字相通,寓意相合,形成前后接续,步步前进的思想链。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民族史学对旧文化并不回护包庇,其反思之深刻与求新之急迫,堪与五四精神交辉。

二、民族史学的四大理论

中国现代出现过中国本位文化运动。所谓“中国本位”,即承认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吸收西学,推进文化建设。中西方文化历来对立统一,现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的话题就是如何摆正西学与中学(东方文化)在文化新组合中的各自地位。中学派坚持中国本位,并在民族史论中将此观点作充分阐扬。本位运动虽发起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类似这样的思想,早在20世纪初,就有章太炎等人以“国粹”名义首倡。由国粹“国光”论到文化民族论,而至于中国本位论,再加上民族史学特有的人生心灵论,可以纵览中国民族史观的前行道路。

国粹“国光”论

章太炎等发起的国粹运动,很可能与日本同名思潮有密切联系,就是“国粹”名称也从日本输于中国。不可武断这两个运动性质完全相同,但可以说都是东方文化值西学东渐,为保存自身价值作出的积极回应。当中国学界开始鄙薄本国文化,对自身传承信心丧失的时候,章太炎举起国粹旗帜,大声呼吁文化凋零将导致民族沦亡,热切期待“国光”重现。

上天将国粹付予,自我章炳麟初生而到于今,三十有六岁,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惟余亦不任宅其位,系素臣之迹是践,岂直抱残守缺而已,又将官其财物,恢明而光大之。章太炎对天长叹,自觉天降大任,一个无以推却的“天职”落在肩头:

承续国统,光大国粹。他获得如此的生命憬悟,激发无限的激越之情:“至于支那闳硕壮美之学,而遂新其统绪国故民纪绝于吾手,是则余之罪也!”中国之学“闳硕壮美”,倘若断绝己手,其“罪”难赦。

章太炎在《民报一周年纪念会祝辞》中曾对为什么主张国粹思想有一个说明:“相我子孙,宣扬国光,昭彻民听,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底虏酋爱新觉罗氏之命。扫除腥膻,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呜呼!发扬蹈厉之音作而民兴起,我先皇亦永有攸归。”显见他宣传“国粹”,为要“同心戮力”,以达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目的,“国粹”与“革命”由此发生深刻的内在联系。他心中自有一个“文化天下”观,文化即是天下,“天下”先于国家。因有其文化,方有其“天下”,因有其“天下”,方有其国家,有其民族,有其种群。惟有文化的自觉,国虽亡将可以再起,族不灭将其永兴。他明言发动“国粹”运动的目的乃“以国粹激动种性”,他说的是“种性”,是“民族之性”,民族的精髓与灵魂。此一精髓与灵魂有时会麻木与沉沦,要靠一样东西去激动与惊醒,就是“国粹”。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的欢迎会上,他设问:“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国粹?”接着自答:不是要人尊信孔教,而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广义上说,实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表述,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

他批评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方人所差甚远,“因此他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之心,一日衰薄一日。若他晓得中国的长处,晓得中国的历史,即使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情,也必定风发泉涌。

他建言,若要增进爱国的热肠,中国历史上一切功业学问上的人物,须选择几个出来,时常放在心里,这是最紧要的。若是没有相干的人,古事古迹,都可以动人爱国的心思。当初顾亭林要想排斥满洲人,却无兵力,就到处去访那古碑古碣传示后人,也是此意。诚然一个国家向现代化转型时,从社会与政治层面说,必须是“民族”的,必须做到民族独立,民族自觉,且拥有民族自决的基本权利。为什么反清革命具有历史的大意义,因为这个革命的目的,从最初意义上说是为了实现中国真正的“民族化”。

从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看,一个国家走上现代化的历程,必须打点它的精神行装,这种“精神”也必须是“民族”的。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将无法走好现代化的道路。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假定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国的,将因失去民族的自尊自信,而被排斥于世界之林。章太炎在20世纪初就意识到“全盘欧化”的危害,就责成中国人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重要,并作了许多切实的努力,所以我们说他对中国文化建设有很大的贡献。章太炎将国粹作联系思考,认为阐发国粹,弘扬国光,要做的最大的工作是重视中国的历史。他对经学延续与发展没有说太多的话,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史学的进步,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国粹史学。应该说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最初形成与章太炎发端的国粹史学关系密切。日后中国民族史学形成壮阔之势,国粹史学恰为其源头之水。

在章太炎对中国文化作正面肯定的同时,刘师培也对传统表示肯定,通过实证史学的实践,成为著名的国粹史家,他明确将史学作为鼓动民族革命的号角干戈。

刘师培早年是一个激烈的反清革命派,与章太炎交往,且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参加过蔡元培的军国民会、暗杀团。他写过《黄帝纪年论》、《攘书》、《论激烈的好处》等论文,宣传“排满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这时他手中的精神“武器”,是传统的“攘夷”思想。《攘书》(1903年)开首便说,“攘,《说文》云,推也”,“吾谓攘字从襄得声,辟土怀远为襄。故攘字即为攘夷之攘。今攘书之义取此。”他又说,“豕韦之系世秉麟经,我生不辰,建虏横行,鉴于前言,扶植人极,炎黄有灵,实凭实式。黄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刘光汉识。”鉴于时代的具体情况,刘师培以“攘夷”宣传革命是历史使然。这使我们想到日本明治初开时,维新志士也同样使用过这个历史口号,其在鼓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为后世所认可。

同类推荐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祝酒辞集锦

    祝酒辞集锦

    本书囊括了迎宾、生日、婚宴、节庆、乔迁、开业、庆功、聚会、送行、答谢等所有日常酒宴所能用到的祝酒辞。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热门推荐
  • 凰藐天下之绝色禹王妃

    凰藐天下之绝色禹王妃

    她是谁?她是21世纪的绝色特工女神,她死于美国政府围攻之下。她是谁?她是东凤王朝凰族嫡三小姐,不能凝聚蕴力的废物草包一个,她死于自己的表姐的手下。她们的灵魂交融,血乳交合,她们是凰殇璃!谁敢欺负凰殇璃,凰殇璃就让他残废终生!谁敢欺辱凰殇璃,凰殇璃就让她名节不保!世人说她霸道,不可理喻,光有其貌没有其表!是吗?那么看看眼前那个善良温柔的美人是谁?世人说她贪婪,惹人厌恶,谁会娶她!那么看看这个死皮赖脸想要娶她的流氓是谁?那不是东凤王朝所有女孩的梦中情人禹王吗?“她凰殇璃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女人!”
  • TFBOYS之唯爱一生

    TFBOYS之唯爱一生

    讲诉了三小只与三位女主角的完美邂逅完美的青春校园爱情故事说了女主角为了自己的男神而努力只希望能见到他们可是一切不是那么顺利一路上有很多阻碍最后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00后又一个风暴级组合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
  • 羽化飞升经

    羽化飞升经

    他。是正道300年来最杰出的弟子。是整个正道的希望。他。是杀人无数嗜血成性的魔头。她。是天之娇女。无数男子仰慕的对象。她。是万人唾弃妖媚无限的妖女。这是属于我心中的仙侠。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以上!
  • 嬴小白历险记

    嬴小白历险记

    赵高抚着他的头:你远走欧洲,年少无知,为师欲掌朝政,不能同游,送你一个朋友,他叫嬴小白,可时时事事警戒,保你心境清明,不入凡俗。
  • 重生之禁之恋

    重生之禁之恋

    “回来吧!回来吧!”一个苍老却不失精神的声音在小轩耳边不停的响起。梦中,小轩不停的在一个四周空白无物的地方停转,耳边只传来一句“回来吧!回来吧!”他,小轩,没有姓,因为是个孤儿,他不愿自己称个姓,也不愿用别人的,用他自己一句话说:“那些都没有意义。”小轩在孤儿院呆到15岁就出来打工了,他必须要靠自己双手才能活下来。在这虛伪的世界没有人会同情你。
  • 毕业终点是失恋

    毕业终点是失恋

    七月的秋风吹落满树的红枫,校园街道上铺满秋天的气息,踩着枯萎的黄叶,嘎吱嘎吱地漫步校园,手上提着一份热腾腾的饭盒,向音乐厅走去。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呼喊。“明溪”我转身一看,原来是我的好友——希楠。“哟!给谁送饭呀?嗯。看来是给若铭吃的吧。”希楠俏皮地低头偷看饭盒。“嗯。。。是啊,他又顾着创作,忘记吃饭了,这样他身体会不好的。”我提了提饭盒。“咦,说起来我还没吃呢,我也叫吴少秦送饭给我吧,嘻嘻”“诶,你呀!!!”如此两个人像普通大学的两名女生之间的闺蜜谈论,这样的场景在大学校园里很常见。
  • 一报还一报
  • 雨琪就是你

    雨琪就是你

    雨琪就是你,只是想表达个人对妹妹的一种关爱。记得这是一句很温馨的话,妹妹是家庭的欢乐,更是哥哥的天使。无论哥哥是多闹多坏,可是对妹妹而言,他会放弃自己的一切来守护她,会改变自己的一切来保护她,不会容许任何人来欺负她。发生任何事情,不问对错,都会先抱紧她,任何责任,都由我一个人顶着。我是她的天,也是她的地,她在我的手掌之间,只容许我一个人陪在她身边,看着她长大。直到出嫁的那一刻,我也会牵着她的手,在礼堂面前在她耳边轻轻说,有哥哥在,不要怕,有什么事情哥哥顶着,只要你一句话,哥哥立马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要妹妹开心,哥哥也会一辈子开心。。。
  • 三国,没那么简单

    三国,没那么简单

    历史没有真相,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才是历史的真意
  • 痛苦的青春

    痛苦的青春

    放肆的青春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朦胧的爱情往往会让我们受伤。主角就是这样一个被青春的爱情伤得遍体鳞伤的人。中考失意,情场更失意,我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