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8000000004

第4章 解开“马加爵现象”之谜(2)

来解释。的确,那种极度凶残的杀人手段对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确是太过异常,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马加爵是不是有精神上的障碍。然而司法鉴定的权威性却不容置疑。恰恰是马加爵没有精神障碍才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这个案件的本身。

事实上如果马加爵真的有精神障碍,精神病人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杀人,那他的行为也就不难解释了,一切的论述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马加爵是在精神状态正常情况下实施杀人的行为的,这就为心理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心理也会有一种“亚健康”状态,通俗而言是一种介于心理正常与心理障碍中间阶段的“心理失衡”态。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出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状态在我们青少年朋友中越来越普遍,但却并未引起我们的家长、老师及青少年朋友的重视。

现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压力或不和谐,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由于需要的不能满足,动机的不能实现,更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冲突。而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挫折或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许多方式来应付与适应。与之相应的就是要么心理重新回到健康的状态,要么心理问题更加的严重。

而在生活中一提到心理问题,人们往往都和精神病、性变态等联系起来。这也难怪,其实就连心理学的发源地欧洲以及心理学的新兴大国美国,曾经也在一段不算短的时期把心理医生比喻为“疯子的医生”。在法国,20世纪50年代竟然只有50名心理医生,70年代才增加了22名,80年代这个职业才被人们渐渐认可和认识,法国人逐渐懂得在茫然失措的时候,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在他们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有过心理问题,另外的百分之一则在说谎。与此相应的是所谓的心理健康者就是懂得快速越过心理障碍的人,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则是那种让生活难题永远伴随着自己而不去解决的人。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其实长时间以来我们所认为的心理有毛病的人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度里,心理有毛病甚至比得了癌症更可怕。的确是这样,真正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患,的确是很难治疗的,但对于我们上面所说的“心理失衡”,国人要么没有引起重视,要么就认为是神经病避而远之。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实际上心灵就好像一条流动的河,有涓涓流水,也有混浊的淤泥。混浊的淤泥就好像因人、事、物、家与社会串联而成的不安、恐惧、抑郁、焦虑、迷惘、空虚、孤独等等心理压力,每一种压力都具有一定的极限,超过极限就会击毁河流的大堤,形成心理障碍。

我们知道河流要随时清理,而却不知道心理的垃圾过多,如不清理也会造成心灵河流的阻塞。

所以正确地认识心理的问题要求我们懂得一方面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另一方面心理障碍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特别对于当今的青少年,他们成长的环境和过去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对于心理处于定型期的青少年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围绕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正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马加爵走到今天,肯定有其深层次上的原因。我们说马加爵其实就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事件中的一个特定角色,一个悲剧的角色。对于他的杀人细节、动机、心理的关注要有度,马加爵是典型事件中的非典型个体。通过这个事件我们要警醒,要分析究竟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问题有多严重?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不要因为这个事件而放大性地否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类似马加爵的极端事件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眼光要放在更多的正在出现问题和将要出现问题的青少年朋友上,我们始终相信,如果采取有效的手段,类似马加爵这样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杀人日记之谜

在马加爵短暂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情特别引起大众的关注:一件是他在初中写下的一篇“杀人日记”,另一件是他在高中时期的一次“出走”。在很多人看来,杀人日记与出走就是马加爵案件的“预演版”。究竟中间有着什么样的“谜”

呢?在揭开这两个谜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马加爵家乡之行所了解到的关于他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简单的成长历程:

小学

孩童时代的马加爵同其他的南方农村小孩一样健康淘气。马加爵的一位小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这样说道:1987年9月至1994年7月在马村小学读书,其中小学二年级时留级复读了一年,由于顽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加爵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整个小学阶段,马加爵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语文方面更是先天不足。

初中

1994年9月,马加爵考入了宾阳县宾州中学,这是宾阳县的一所普通中学。按入学的成绩马加爵当时并没有被编入学校的重点班,初中一年级时马加爵的成绩不十分优秀,尤其作文基础较差,一般要求写600字的文章,马加爵最多能写300字左右,选词造句显得很吃力。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怀下,一年后,马加爵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二年级时马加爵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年级成绩第一”的奖励,获得人生第一笔奖金共25元钱,这是马加爵一生中第一个比较荣耀的时刻。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出色管理下,马加爵所在的158班总成绩不断提高,各方面表现突出,被学校提升为重点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断激励下,马加爵显得淳朴而富有朝气,学习更加勤奋,有时甚至偷偷利用早上做操的时间钻到教室里看书,在受到老师批评时,马加爵作为学习委员总能主动承担责任。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马加爵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这对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在荣耀的光环里,这个年纪的马加爵一心向学,勤奋守纪,文静腼腆,是家长和老师们心目中的乖孩子。

高中

1997年9月,马加爵以571分的总成绩考入了广西重点中学——宾阳中学,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个历程。环境的改变,成长的冲动使得高中时期的马加爵逐渐显出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他的班级不是地区重点班,在众多优秀学子组合的环境里,马加爵不再显得一枝独秀,掌声也渐渐少了,此时马加爵的纪律也有所放松。家境的窘迫,体貌的改变,思维的进化,社会环境的综合信息反馈等等,让马加爵并没有发育成熟的心灵充满了矛盾,此时的他学业已经不再是惟一思索的东西,对人生的疑虑,让他变得狂躁而迷茫,甚至苦闷不已。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叙述中我们知道马加爵童年经历和所有孩子一样,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特别的是一本初中时期写的日记。而中间关于杀死他父亲的文字叙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那篇写父母吵架的日记用了整整6面纸,他写道,起床之后,本来想和爸爸打个招呼,但爸爸没有理他,他写道:

“我狠狠地瞪他一眼,但是他没怎么样,我的热血又一次沸腾,都集中到两只手上,力气似乎增强了几十倍,结果我最终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只做我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真使我难忘,我会报复的。狼的眼光是很吓人的,它代表狼的本性,凶狠,但有时它却不表现出它的本性,到了一定的环境才表现出来,当这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当它向别人求救的时候,它显得很可怜,很值得同情,但一旦它的性命保住了,它会忘恩负义,它会吃了救命恩人。我也真真正正遇到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上当,不要被误解,被这个外表所迷惑。”

在他辉煌的初中时代,因父母之间一次小小的争吵,马加爵怕外人听见伤了他的面子,在日记里暴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想杀掉自己的老父亲。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

要知道,我的前途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我真恨,恨,但我恨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还有一次,马加爵与奶奶一起看电视,因为频道的问题,让他对老人产生了极大的怨恨心理,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好恨奶奶,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

一些人认为杀人日记中的论述与马加爵将来的杀人有必然的联系。但在我们看来,情况却不尽如此。

我们认为:写杀人日记实际是马加爵压抑的心灵的一种宣泄的手段。

从马加爵的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所谓“仇恨”之深已经达到足以“下手”的地步,为什么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呢?

这篇日记反映了他当时心理的压抑。事实上,当一个人处在极端压抑而又无法找到一种解决的办法,内心极度苦恼时,人们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下意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马加爵选择了写日记。他把最狠毒的语言写在纸上从而释放内心的郁闷。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中,类似的日记并不少见,写到这里笔者依稀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吧)因考试不理想,回家后遭到在厨房做饭的母亲的训斥(后来知道,那时母亲的工作也非常不顺利,心情很不好),当母亲训斥完转身离开厨房的瞬间,我顺手拿起案板上的菜刀,对着母亲的后背,咬牙切齿地做出一个砍她的动作。

突然间,母亲转回头来,看见我晃动的菜刀,问我:“你在干什么?”我马上笑嘻嘻地对她说:“妈,我想帮你切菜。”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神奇的情绪,爱与恨、恨与爱的转化真的就在短短几秒。

杀人日记也好,提刀吓母也罢,其实说到底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若不及早加以防范与革除,任其发展,对于青少年人格的塑造都是有害的。

马加爵从小到大都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中,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理解和安慰他,时间长了他对世界对别人的看法会产生扭曲。写日记在当时是他对环境的一种不适应的代偿心理表现,他不能找到具体的对象,对于父母吵架等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行为,他惟一的宣泄方法,恐怕就是写日记。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写杀人日记,马加爵的心理得不到宣泄,还不知道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提出这个杀人日记,并不是想耸人听闻,说什么马加爵很小就有暴力的倾向,有杀人的动机,或者把这个日记作为他的人格有多么的不健全的一个“佐证”。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对于这本日记的误解。

此刻我们真正想说的是,杀人日记和未来杀害同学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相反,通过杀人日记我们却得到了这样一个清楚的事实,那就是其实马加爵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他心理遇到问题时,他选择了自己的宣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心理的正常防御机制,其结果是避免了过激的行为的产生。写日记,在当时对于马加爵怨恨的心理起到了一个宣泄的作用,在主观上淡化了他极端的思想,在客观上使得他的杀人计划在纸和笔的游戏中预演,而使他的亲人在现实生活中幸运地躲过一劫。

而被他杀害的大学同学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此时的马加爵已经不写日记了,而是一位游走在虚幻网络世界里的“大侠”。杀人日记在现实生活中仅仅是文字,而到了网络世界里却成为了可以操作的杀人游戏。与写日记相比,作为大学生的马加爵似乎更喜欢后者。

出走之谜

马加爵的一生中,为常人不可理解的事情除了初中的“杀人日记”以外还有就是他在高三时的一次“出走”。

对于这次出走我们的了解是这样的:1997年11月,不知道什么原因,马加爵没有向任何人打招呼就离开了学校,过了几天后,同学才将此事向学校汇报,并到公安局备了案。他的老师、同学,公安人员及他的家人四处寻找,在方圆几里的地方张贴了很多张有他画像的寻人启事,结果音讯全无。同学们判断他可能轻生,于是到学校周围的枯井、河沟中寻找他的尸体。马加爵的父母为此几乎精神崩溃,但他们只有含泪等待,一个星期后仍然没有儿子的消息,他们以为儿子永远不会回来了。

谁会想到,此时的马加爵竟然被关在离学校50公里外的贵港市的一家派出所内。事后他对此事的解释是,他没有见过大海,贵港的名字听起来很像大海,就想去看看。据他的班主任老师说,大家都认为他的解释不是心里话,真正的动机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马加爵到贵港的第一天深夜就被关进了派出所,并在里面呆了一个星期。进去前,他一人在街上游荡,当他发现有两个警察向他走近时,误认为他们要抓他,此时,一下子变得非常惊慌失措,转身想逃。巡警见状,就拼命追赶,终于在一个转弯处将其逮住并被扭送到了派出所。

第一次进派出所,马加爵惊呆了,话也说不清楚,警察因为弄不清楚他的身份就把他关了起来。直到马把自己的身份讲清楚后才回到了学校。学校为此给了他处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令他惊心动魄的这次“牢狱”生活让他洗心革面一般,随后的时间里他发疯似的补习以前拉下的功课,凭着最后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成绩排在了全班第四名。因为他的拼命苦读考上了重点大学,他的家人再也没有深入追问他那次突然出走的真相。

马加爵这次突然出走,究竟为何?据马加爵自己说是没有见过大海而想去看海。在老师和同学看来,这种解释不合逻辑,但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常规的解释是:这次出走是他被压抑的心理问题的总爆发。

具体的理论依据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和焦虑。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中的马加爵,被自卑困扰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于是他选择出走,向大海“求救”,这不但符合马加爵的性格,同时也满足了马加爵心灵的需要。

这次出走,随着马加爵后来考上大学而被家长忽视了。

如果说“杀人日记”是马加爵的心灵在极度困惑时下意识寻求到的一种宣泄方法,那这次出走,恐怕就是马加爵心理矛盾激化的总爆发。“杀人日记”只是在笔和纸之间的模拟,而出走则成为了一种具体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马加爵心理发育渐渐偏离了轨道。

同类推荐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本书分为思路成就出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左右一切、学会为人处世、突破常规束缚、善于思考与发现、创新其实并不难、新思路打造成功、让你的思维作锻炼、人无自信不成功、给自己好的改变、逆境之中显英雄、做个受欢迎的人、好口才带来好人生14个部分,从心态、观念、环境、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口才交际等方面,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并针对思维定势这一难题进行突破,旨在帮助人们寻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门。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热门推荐
  • 青龙寺轨记

    青龙寺轨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4号杀手

    4号杀手

    选择淡然,就可淡然活着吗....风息不歇,战殇不止,唯争霸结终
  • 能量进化

    能量进化

    末日到来,修真者现,末日过后,全球陷入了修真风波之中。林影一名天才少年,本应进入修真者行列之中,却因强权被人冒名顶替,与修真失之交臂。天无绝人之路,在他绝望之中,遭遇改造,拥有了稀有能量,不断升级,他今后的命运就是吸收能量,进化,进化,再进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魔法纪之六道传

    魔法纪之六道传

    这是一个错乱时空中诞生而无从得知的世纪,在这里魔法师们毕生都在追求强大力量,而这些追求则源于各自的信仰与成长。有的为了权力、财富,有的为了仇恨、理想,也有的为了家族,而少数人的则是与生俱来所背负着的使命。当融合了五行元素而旦生出的六道之火,又会给世界带来何等影响?当神龙通过契约再次降临人间,与众多远古奇器、冥界邪器、甚至是神器一起会交织出怎么样的史诗般巨著。(新人新书,求兄弟姐妹们给个推荐收藏。)
  • 奈何BOSS太祸人

    奈何BOSS太祸人

    “人生啊,你敢不敢不要这么跌宕?!三流演员终于翻身当主角,开机就撞上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阴险小人。偏偏这人是她的金主,想报复?做梦!最佳拍档张俊弦抱大腿求喂养,垂涎她厨艺求勾搭!金主啊,你又不满意啦?撂下狠话:不准和妖孽男玩暧昧!Boss,遇见你,我上辈子是折翼天使,这辈子是新奥尔良烤翅啊!剧透:Boss心思太难猜,妖孽勾搭太暧昧。小妞翻身太困难,各位看官瞧过来。”
  • 无情天道

    无情天道

    我以,我之名义,赋予“天道”弑神之力,我以我之意志加持“天道”无情之道。
  • 战至天外天

    战至天外天

    卢意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父亲都是军人,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的他一直都是各种调皮捣蛋的孩子王,19岁时候因为在学校混不下去了,父亲把他送去参军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次的改变了其一生。一次任务中,为了保护自己的队友和一件国家“文物”而中枪身亡,但是阴差阳错的激活了“文物”里的特殊力量使得自己的灵魂来到了另一个位面的世界——星辰大陆。却不知一切才仅仅只是个开始......
  • 仙道

    仙道

    一个根骨奇差的修真小痞子,终日只想混吃等死打酱油,却因被个女仙人的元神入侵身体而改变了一生。什么仙界法规,什么修真法则,他都不在乎;只要她能回眸一笑,满天神佛他都能斩个干净。
  • 娇妻难宠,总裁老公太腹黑

    娇妻难宠,总裁老公太腹黑

    “林晴如!你永远都记不住你不再是我的妹妹,而是我的老婆”我算计了所有,却唯独没有算到你的心!不过,就算是拼尽一切,你也休想再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