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8600000025

第25章 谈谈“绝对的出版自由”问题(2)

1899年,列宁在为党制定纲领时,参考了劳动解放社的纲领,他写道:“信仰、言论、集会等等绝对自由(这里似乎应该特别加上罢工自由)。”1903年,列宁最后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提出了党最近的斗争目标,其中的一条即是“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罢工与结社的绝对自由”。制定党的纲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为了保证它的明确性,列宁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作为最近的斗争目标,他使用绝对的言论出版自由这样的概念,是以一定的已有的出版自由的模式为背景的,这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的言论出版自由。他当时说过,美国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就人民群众的政治自由来说,美国是举世无匹的。可以说,就使用“绝对的出版自由”这一概念的含义而言,列宁和恩格斯是一致的。

五、评对“绝对的出版自由”的批判

既然出版自由在法律、政治、社会的范围内已具有特定含义,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出版自由是抽象的,它只能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有否“绝对的”这个副词,表示的不过是一种自由完备的程度。对于这样的概念,它可以超越阶级,资产阶级使用它,无产阶级也在使用它。当然,“绝对的出版自由”仅仅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概念,要求它能够说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出版自由的局限性和实际上各阶级享有的自由不平等,则超出了这个概念的负荷。列宁在谈到美国时,就注意到各种概念的涉及范围,他说:“美国没有贵族,而且资产者和无产者有同样的政治权利,可是他们在阶级地位上不是平等的”。在这里,政治权利和阶级地位这两个概念承担的负荷都是适当的和准确的。

绝对的出版自由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出版自由最彻底的表现形式,对每个人和每个政党来说,仍然意味着不平等,最根本的障碍是金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这个障碍,并正在致力于健全法制,因而,它应当具备比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为优越的条件,实现绝对的出版自由,即在出版方面彻底消除“人治”现象,按照最进步、最广泛的法律办事。我们不应该把这个概念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要求在中国公开宣布没有绝对的出版自由,只实行有限制的出版自由,并以此为自豪,这在理论上是愚蠢的,在策略上也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当然,仅仅为了说话方便,我们也没有必要把“绝对的”这个副词挂在嘴边,但是应该在理论上对绝对的出版自由有明晰的理解。

至于谈到出版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这在像沙皇俄国那样的专制国家里的确如此,但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这个结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共产党人。恩格斯曾指出,在1846年谷物法废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取得的任何一次胜利,都不得不同一个新的社会力量分享”。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1846年以后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就是最后从法律上确立出版自由,而新的社会力量即是英国工人阶级。由于这个原因,恩格斯多次说过:“英国工人阶级有其历史悠久和力量强大的组织,长期以来享有政治自由。”“英国无产阶级依靠着发展水平最先进的工业,而且享有最大的政治活动自由。”当代欧洲各国共产党也认为,出版自由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独享的权利,它也是人民斗争的成果。1975年法共和意共联合声明指出:“所有自由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和本世纪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伟大的人民斗争果实——应当加以保护和发展。这些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自由。”当然,他们不认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享受的出版自由已经足够了,但这些自由权利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1975年西共和意共联合声明就曾指出:“社会主义只能通过民主的发展和民主的全面贯彻才能确立。发展民主的基础是:……言论自由”等等。

六、“绝对的出版自由”为什么会遭到批判

造成我们多年来对绝对的出版自由进行讨伐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政治上讲,有一种保守的思想在起作用。夺取政权前,我们党认为言论出版自由“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将它视为最主要的一项自由权利来争取。掌握了政权,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伴随着一种已经变得不正常的心理:一听到出版自由的要求,就认为是随心所欲地胡说胡写。把自由作如是理解,那出版自由确实是不得了,整个社会思想就会一片混乱,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了。

如果再加上个“绝对的”副词,那仿佛就一定会与犯上作乱有必要联系了,当然在批判之列。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由恐惧症,谈自由而色变。这种心理状态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很不相称,倒与我国几千年的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相适应。

从认识、思想上讲,这是长期忽视法制建设的结果。由于特别的历史斗争环境,我们习惯于按上级的指令办事;夺取政权后,没有及时改变这种情况,而是把它发展到国家的范围,使得人们习惯于抬头看上司,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发动的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缺少法律意识,也不懂得自由在法律上的含义。与此同时,哲学普及中的庸俗化、简单化和形式主义倾向,从理论上助长了对自由认识的混乱。这种倾向使得有丰富内容的哲学变成了几句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大白话。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出版自由这个看法,就是由于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又把它简单搬到哲学领域的结果。在哲学认识论领域,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绝对是无数相对之和。根据这样的哲学逻辑推理,不仅绝对的出版自由不被承认,就是出版自由也是受到怀疑的。

其实,出版自由作为政治的概念,是指人的法定权利;哲学上的自由概念由于学派不同,看法也不同,但与政治概念上的自由有区别则是没有异议的,例如,认识论的自由是对必然而言,价值论的自由是对他由而言,等等。这是几个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绝对的出版自由庸俗地理解为无政府主义,为了反对无政府主义又宣布出版不应该是自由的,那么这种思维逻辑就很像着名的绝对专制主义者拿破仑第三了。马克思曾这样评论他说:“按照他的声明,他之所以享有现在的权力,正是归功于对这种无政府状态的憎恨。他把这种对无政府状态的憎恨作为一种理由,用来替……取消一切出版自由、把所有反对他的绝对专制的人加以放逐或发配到凯恩去的行为辩护。”为什么在出版自由的问题上我们的某些理论,与历史上的专制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的理论同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上,不能把哲学上的自由与法律上的自由混为一谈,这个观点早已有人提出,但很少被人理会。在《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吗?》一文中,可以看到一段也许是唯一的对这个观点的反驳。作者说:“语言是思想的衣服。人们认识到什么程度,他的言论也就自由到什么程度。”“一定时代的人们不能穷尽真理,因而也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言论的绝对自由。”“同样,新闻、出版也没有绝对自由,总是受到人们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不能把自由的两种含义对立起来,更不能以摆脱外来强制为借口,否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这里,首先出现的是一种逻辑上偷换概念的错误。从哲学认识论上讲,思想认识的自由程度受社会发展的限制。语言是思想的衣服。所以言论不能有绝对自由。这个三段论无形中将思想和语言这两个概念偷换了。既然前提不成立,后面讲新闻、出版也没有绝对自由的道理,便站不住脚了。

作者最后要求把“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纳入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这实际上是在说,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否则就谈不上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要求,等于要求一个人认识了客观规律才去探索客观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调的自由论,口头上承认实际上取消任何自由。

绝对的出版自由本来是一个有稳定的内在含义的概念,如果能够有宽松的百家争鸣的环境,是个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它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如此遭遇,实在是人为造成的。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胡启立同志不久前的一段话,也许会对这样的讨论有所帮助和启发,他说:“关于自由、民主、人道主义,人权等等,我们不能把这些口号的使用权都让给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我们放弃了,说这些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社会主义还剩下什么呢?”

同类推荐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编辑寄语:在现代学术空间中,论及自由,都绕不过哈耶克;在中国的学术中,论及哈耶克,都绕不过邓正来。】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热门推荐
  • 快穿古代耽美:受闯天下

    快穿古代耽美:受闯天下

    凤凰作为凤氏集团唯一的儿子,长相可谓是一绝,家世又显赫,凤凰这个名字,又是寄托了深深的期望。可又是因为这个名字,凤凰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可怜如他仰天长叹,上帝,赐我个美人吧!终于有一天,伟大的系统出现了,给了小凰儿一个快穿泡美人的机会,本以为是妹子环绕,可是……凤凰:“系统,你给我死出来,为什么美人是男的!”系统呵呵一笑:“小凰儿,我可从来没说过美人不是男的呀~”本文总受,不喜勿喷哟~
  • 悲情极限

    悲情极限

    一个长满法国梧桐树的城市,一对相亲相爱的姐妹,一双青涩的花季雨季恋人,一个生老病亡的宿命,一个沉重伟大的誓言,一个难以预料的生死离别,一个扑朔迷离的复仇计划,一个默默无闻的付出,一种伤痕累累的蜕变,一份沉重而又无奈的解脱,一个痛彻心扉的真相。。。
  • 华夏娱乐天才

    华夏娱乐天才

    叶飞泡了人皇的老婆,被天柱山五老抓住,经过三年卧薪尝胆,终于逃脱。刚出牢笼却被天雷击中,穿越到华夏国,被两个神秘女人请回了家中。于是,叶飞纯洁而暧昧的生活开始了,神秘总裁的垂青、时尚靓女的倾心、军区娇女的暗恋、冷艳女警的……燕瘦环肥、争芳斗艳。
  • 魔妃逆袭天君哪里跑

    魔妃逆袭天君哪里跑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杀人盗窃无所畏惧,全球通缉十年未能将她抓获,一张面具遮住魅惑脸庞,突然神秘失去记忆,成为小书店的女老板,身边总有一只金眼猫咪作伴;她是千斤崖下一块冥顽不化的石头,历经万年,化为人形,天君游历人间,怜惜将她带回天塔,从此她成了七星塔扫塔的鬼面婆婆,年年复年年,众人皆不知她艳绝天下;她是她是她,三世之约,衔玉来赴,君归否?
  • 第一狂女:霸宠无良王妻

    第一狂女:霸宠无良王妻

    前世被人毒杀,重生后她遗忘了一切,成为帝国氏族的三小姐,商中之王,翻雨覆云!手足相残?天下皆敌?她横眉冷笑,哼,失去的,欠了她的,十倍讨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更有一尊大神,堂堂七国商业霸主,宠她护她,百年伟业拱手相赠,宁与天下人为敌,也要保她一世无忧:“天下与你为敌,我便杀尽天下人!”
  • 都市位面霸主

    都市位面霸主

    某个扑街作者在捡到位面穿越神器这项厉害的金手指后,逆袭高帅富,低调赚钱发展泡妞开公司直至带领人类进入星辰大海的故事.........
  • 爱是一道光芒

    爱是一道光芒

    一次偶然的邂逅,美丽绝伦的云磬遇到了爱情的再次降临,身份的的悬殊有使他们欲爱不能。旧日情人邱麟的痴缠,让几人都陷入命运的泥潭......
  • 修仙之无敌奸商

    修仙之无敌奸商

    如花一个长得丑陋却又爱贪小便宜,但做食物特么好吃,喜欺软怕硬,最终上天不愿世人受苦,一道雷将她劈入异世。可她终究还是不安于室,最终也因贪小便宜让她遭受横祸,在这修仙的世界,她一个柔弱女子又如何存活,好在上天对她不薄,给她带了金手指,同时也得到一了本修仙书。一次的英雄救美,同时将她整颗心埋葬,她的二世第一次初暗,她的暗恋,为了那一次回眸,她知道她愿为了他而失去所有,为她挡去一切困难。然并不是每一次的爱恋都能得到回报,也不是女追男隔层纱这个道理。在异世之中,她能否步步高升,寻得真爱,是否,第一次的初恋便是主角。
  • 重归九天

    重归九天

    白果一朝穿越,机缘巧合拜师学武,本以为能实现小时候上行侠仗义,快意江湖的武侠梦。突然有一日召唤出一只会修炼的大鸟,本以为这就够扯的了,没想到又遇到了前世的男友,于是扯出了一堆更扯的事!她竟然是九天之上的一位仙女,不知什么原因被困在轮回里出不去,与某男生生世世纠葛在一起。要想回归,还是先破了这一世的局吧!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