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8600000043

第43章 论孔子的传播思想(1)

——读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

写于1994年底,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1期。

报载,1994年在曲阜为孔子2445年诞辰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这不禁使人想起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以下同书只注篇名)的感慨。他在世并不得志,死时没有任何谥号与尊荣。然而历史选择了孔子。从后世反观孔子,他当时处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转折点上,因而在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方面,他起的作用是其他思想家所不能比拟的。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接受的东西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和最久远的烙印。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传播结构及其特点,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孔子的思想。

1988年出版的吴予敏博士的着作《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为这种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本书将中国的社会化传播结构分为三个领域:生命(生活)-传播结构、社会-传播结构、历史-传播结构(我看后两个结构归根到底从属于第一个结构),从而勾画出一幅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的立体图式。从远古到清末,从儒墨到道法,读了令人感悟颇深。可惜的是,作者关于中国传播结构的论证安排在最后一章,不到万字;关于孔子的传播思想,该书的评述仅有两页,均没有展开。但是,这本书的研究是开创性的,正是它启发我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传播结构在孔子那里的雏形。这里讲的“传播”,主要是文化意义的传播(disseminate,散播、发散),也包括与此相关的较为具体的信息传播(communication)。

一、以人伦为基础的孔子的传播思想

中国殷商以前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建立在对部落神、氏族神灵和图腾的崇拜基础上,辅以血缘辈分的自然序列秩序。通过超自然的神所形成的合法性信仰,比子代对父代的服从要牢固得多。那个时代的社会信息传递,从战争、生产到天象、祭祀等十二大类,神灵的启示无处不在。《尚书·洪范》云:“立时人作筮:

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史记·龟策列传》也写道:当时“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不易之道也”。中国新闻史的教科书上列举的商代“占卜新闻”,其社会背景便是“神道设教”。

随着疆域的扩大,夏、商很不严格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权力转移,出现了愈来愈多的问题。首先是接替回数增多,在位时间短促,不利于巩固统治。其次是没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引起无穷的权力之争,例如商代仲丁之后的九世之乱。疆域越广阔,出现这类情况对社会的威胁越大。周公吸取前朝的教训,从他本人做起,将血缘关系的自然序列化为严密的统治秩序。他相武王伐纣功劳最大,本可继武王之位,但他摄政立年幼的成王,最后还政于成王。严格的子继之法,还伴随长幼相及的嫡庶之别。上行下效,这种继统法渐渐在王公大夫以下的家族中,甚至在社会最低等级家庭中,都形成相同的宗法结构。这种制度从君统转为社会化的系统以后,中国文化的演变倒向宗法血统根基,神灵宗教的地位下降。中国社会生活传播结构中缺少其他民族均有的系统宗教的传播,起点就在这里。所以,不少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史的外国学者,找不到至高而延续的中国创世神;我们自己的研究者,绞尽脑汁才从无数典籍的字缝中隐约抓住本民族远古的神灵。

然而,社会生活传播结构中是不能留下这个空白的,它由孔子开创的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儒学所替代。虽然愈到后世愈带有宗教色彩,也有人尝试过建立孔教,但它始终不会等同于宗教,因为人伦关系的现世化与宗教神灵永远不会完全重合。

在家庭中,父子、兄弟的关系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交往关系。如果借用这样的关系确立权力的继承,小到族长的权力,大到皇帝的权力,在一般的血缘交往关系在超出家庭以外之时,就带有了社会化的统治色彩。曾经被炒得很红的小说《白鹿原》,从传播学角度看,便是艺术化地描绘了家庭这较小范围内人们联系的亲疏变化,尽管它的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

周代创制,主要完成的是将权力叠加在血缘关系上面,即伦理权力化,这实质上是很野蛮的。它还需要另一种工作,就是权力伦理化,给存在的社会秩序以合理的灵魂,使强硬的权力关系转化成伦理顺从。例如,将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不仅理解为一种秩序,而且也是一种先天义务。如果个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洒扫应对之中认同这种秩序和义务,那么攀附在血缘关系上的权力便显得合理和温文尔雅了。在伦理权力化和权力伦理化的互动中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再去灌注到个体的灵魂中,让众生通过道德自觉,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秩序),这些周公制礼作乐后未竟的事业,由孔子大体完成了。他把人的情感、信仰、仪式这些宗教传播的要素,引导并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人世关系之中。如果这算是一种哲学的话,它的特点就如一个美国学者讲的那样:“中国哲学历来对人类的彼此关系以及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特别关注。”

这一中国文化演变的最初选择,当时并不显得很重要。由于适合具体的国情,后来被逐步强化,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于是,死后的孔子就变得愈加荣耀了。

任何一种传播结构,都离不开传者、受传者、传播情境、传播渠道(媒介)这四个基本要素。传播理论一般将传者和受传者的关系定为传达和反馈的关系,而情境和媒介是共享的。其实,即使是两个人为完成一项社会活动而进行的信息传播,也不会这样简单。他们必须确定关系和责任。如果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传者就变成了群体和历史文化的意志,而受传者则变成了个体,被置于一种“命定”的接受信息的地位。社会生活中传播的两级是不可能平等的,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即是社会对他的同化过程,信息主导流向是朝向个体的。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甚至这样写道:“每个新生儿都威胁着社会秩序。他的生物潜在能力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加引导而任其自由成长。”社会已有的占主导地位的意志,必然引导个体顺从社会。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传者对受传者的传达形式是教化、引导、规范、制约;受传者反馈的形式只有顺从和认同。“情境”的含义变得宏观了,是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形态;“媒介”也变得更为广泛,包括民族语言(世代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态度都记录、保存在语言中)和社会独特的人际传播网络。个体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制于它们载负的文化规范。

这种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是各民族自文明以来都具有的。

它的功能有两个:第一,个体与群体生存的协调;第二,社会既定意志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塑造。在中国的这种结构中,基本没有占统治地位的神灵,而是将人伦关系神圣化(天人合一)。维护这种制度的以人伦为中心的儒家学说,带有宗教色彩,但它又始终不等同于宗教,因为人伦关系的现代化与宗教神灵永远不会完全重合。

伦,据《尔雅》的解释,是石子投下水后形成的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波纹。吴予敏将他论述的生命(生活)-传播结构图解为以“身”为中心的四个圈层,便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信息传播的温文尔雅的人伦性质。圈层的中心是“身”的层次,个体生命的实体;“身”外的层次是“家”,个体诞生、训育的起点和人生的归宿;“家”外是“国”的层次,个体生命意义、社会责任的实践场所;最外的层次是“天下”,生命的永恒寄托所在。这个同心圆的圈层结构实际上是孔子阐述的。他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个体的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推及家族内部传播,再推及社会职责范围的传播,最后推及想象中“天下”的传播情形。

这样的递进扩延结构,反映了中国古代个体生命活动和社会传播活动的同一性和依存关系。

二、孔子“身→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

孔子言论最集中的《论语》,凡492章,1.27万言,无处不在为确立这一传播结构进行论证。许多研究孔子思想的论着,都将他的思想核心归结为“仁”。《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是:“亲也,从二人。”它的原始意义,即二人以上群居在一起,自然融洽,相亲相爱,所以引申为亲。在孔子那里,“仁”被置于亲子之爱的情感心理基础之上,提升为涵盖所有人伦关系的一个概念,要解决的是个体如何与群体(社会)保持自觉的协调,个体如何完全投入群体。孔子为宗法制进行理论论证,因而必须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规则,强调家、国上下左右和尊卑长幼之间的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仁”也可以说是孔子传播思想的核心。

怎样做到按照宗法秩序(“礼”)来从事交往活动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克己”即修身,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学而》)。朱熹就孔子这句话特别写道:“夫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紧要处正在这里。”看来,愈到后世愈强调自觉的修身,因为这是在确立社会生活传播的内在标准和起点。

修身的基本方法是“思”。思是一种由于外在信息刺激造成的“客我”与“主我”之间的交流。孔子在这个社会生活传播的核心圈层中,极为强调对信息的取舍,使人始终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他的那句名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就其一般的学习而言,很有道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则是要求主动用“礼”衡量外界信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这就是孔子在“思”方面作出的榜样。如何思,他提出一系列要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愤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几乎所有语言和非语言的传播,都必须按标准先“思”(修身)。这个传统一旦建立,人心惟危,道心惟危,遇到问题只能企望通过道德修身重整了。

在《论语》中,“学”字遍及43章,共有61个,均为动词。学是个体接受新信息的过程,孔子关于学习的许多语录对于一般意义的学习,很有教益。但是,他讲的“学”,范围很有限。《论语》中关于“学”的内容,计有学文、学干禄、学易、学诗、学礼、学道等六种。显然,“学”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在孔子那里只是达到内在人性的成熟和道德圆满的修养手段。

当人进入家族系统时,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亲亲”特征。血缘关系中的相互关心,特别是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本来是各民族共通的,但孔子提出的“孝弟”要求,则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亲子之情。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强调亲子关系中的秩序观念,而不仅仅是“养”。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朱熹对此的注释讲得更清楚:“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这样,亲子间的信息传达关系,就成为永恒的上下尊卑关系。

第二,无限期延长父对子的观念影响。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孔子的学生宰我,只因为居丧一年而不是周礼讲的三年,即被孔子批评为“予子不仁也”(《阳货》)。问题并在于几年,他是要通过这样的规范,保证父辈修身正心的理念代代相传。

第三,通过这种人伦关系决定社会生活中信息传播的亲疏、远近。孔子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依靠亲族里的人,才是靠得住的)当发生“家”与圈外信息的接触时,“家”

的利益成为主体,凡不利于“家”的信息,孔子的意见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第四,通过在家族圈层内确立“孝悌”观念,为其成员进入“国”的层次奠定言与行的基础。孔子说的“孝慈,则忠”(《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等等,便是这个意思。

孔子的孝悌观,为后来父权扩展为治权、治权带有父权色彩作了理论准备。由于有了高度理论化的伦理范畴,就可以依旁孝弟,以及忠、义等等来规范社会各分子间的关系,各种组织形式和生活形式,不是家族,也可以家族化;没有血缘关系,却可以宗法化。

在“国”的圈层里,信息的传播是一种放大了的“家”的圈层,因而人际关系被规定为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这八个字。既然君、臣都要与自己的名分相对,君在“国”中便是父的推及或象征,因而信息传播的前提是“正名”。

同类推荐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语录中国

    语录中国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地域和人群中迅速盛行、广为传播的语汇。它反映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广泛的群众性。这本书是近十年流行语的精选,是千淘万漉的流行语集萃。这些流行语是人们从实践生活中感悟和提炼出来的,既鲜活、深刻……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 高考状元经验谈

    高考状元经验谈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洪荒圣主

    洪荒圣主

    陈宇偶得混沌珠,穿越时空回到开天之初,客至洪荒。看他如何在神话、历史及现实之中徘徊,寻找自己的道路,开创新生。开天辟地吾最先,混沌珠中悟己身。舟皿十口血裔脉,紫气东来傲天宇。鸿钧天道圣第一,道宇圣主更在前。
  • 越种禁恋:吸血鬼的幸福

    越种禁恋:吸血鬼的幸福

    在吸血鬼家族中生活了十七年,偶然听到了自己身世的密码,自己竟是吸血鬼与人类的混种。哼,谁说吸血鬼与人类不能恋爱,本姑娘偏偏就要打破这吸血鬼的破禁忌。吸血鬼家族的长老们,你们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清楚了,爱情的力量可不是你们这些古板的吸血鬼能体验到的。
  • 剑桥魔法史

    剑桥魔法史

    提起《剑桥魔法史》,想必诸位读者对此不会感到太过陌生。这套丛书作为论述西方魔法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在西方大陆诸国上广泛流传,更是被各大魔法学院列为必读书目之一,也是政府魔法相关行政部门人员聘任时的基本考核用书之一,下至魔法学徒,上至高阶魔导师,几乎人手一份。遗憾的是,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这套丛书未有权威系统的译本,而多以个人翻译部分章节的形式在修真界内小范围流传。西元2003年,由修真界群仙联盟长老提议,经群仙大会投票认可,在文书管理局的统辖下,组织了翻译学界和西方史研究学界的诸位泰斗,开始着力翻译包括《剑桥魔法史》在内的系列史学著作。经过众多专家坚持不懈的工作……
  • 龙十子

    龙十子

    每五百年支撑世界的两种灵气就会因为积聚而产生碰撞,生灵会陷入战争,力量会彼此杀伐,恰巧堕落之神的阴谋借机而生,在前所未有的灾难中总会有英雄诞生。。。
  • 奇幻逆旅

    奇幻逆旅

    一个异星球的人经历了地球人的成长,在找寻人生的美好的时候碰到了原本属于自己星球的军队入侵,才发现了一连串的秘密,才见到了地球上各种力量的神秘。。。人类知道的太少了!
  • 帝越九天

    帝越九天

    一个秘密,一个少年,站在巅峰俯视苍生。。。。。。。。。
  • 迷网

    迷网

    他是命运多舛且患有心理疾病的秦齐。曾以为他的人生会一直荒芜下去,在某个自己不知道时刻终结,却在那个雨夜,遇到了林溪。他是天子骄子,坐拥商业帝国的林溪。却对他极尽温柔,给予他温暖和爱,给他生活下去的动力。秦齐曾以为,林溪所作的一切都不过出于朋友的感情。却不知,原来从头开始,自己不过钻进了他精心编织的网。故事的真相往往令人吃惊和动容。最终,林溪究竟编织了一张怎样的网?他能否如他预期的那样,顺利的将秦齐拉出黑暗的深渊?本文治愈系,有点费脑。
  • 极品天师系统

    极品天师系统

    林铭打通了一部神秘的游戏,获得了游戏现实化的资格,但他却发现自己的舍友竟是黑客之王,而且还是女的,因为自己是至阴之体,引来了美艳女鬼想要得到他的第一次,校花的芳心暗许,暴力女教师的强行推倒,无数妖魔鬼怪接踵而至,他又该如何应对?
  • 天域神尊

    天域神尊

    顿悟七年,开启无上道魂,灭皇城,踏天才,为寻茫茫大道。战远古六族,为红颜,一人一剑,傲战群雄。
  • 血眼浩天

    血眼浩天

    守护家族的衰弱,天风大陆风雨飘摇,战乱不断,百年战争的结束,大陆换来了短期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