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9300000011

第11章 创新思维(2)

(2)模糊性。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及其要素与过程等不是能够被自我意识清晰地觉察到,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过程是“模糊的”。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证明一条定理时,被折磨几年之后才突然灵机一动而获得成功。他回忆说:“如同一个闪电那样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之中,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实际上,这种思维模糊性仍然是以显意识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经过反复细致思考而获得大量准确的思维信息的积累为前提的。

(3)意向性。这种思维意向是在诸信息之间相互碰撞中形成的。它寓含着某种形象,其不断重现就会引起某种暗示或启迪,从而使主体产生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预感,不由自主地走向成功。

(4)互补综合性。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是灵感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想象力与直觉等思维能力的互补综合、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

(5)新奇独特性。灵感思维过程及其成果并不是简单地在显意识中按常规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而是另辟蹊径,在潜意识与显意识相贯通的复杂过程中超常规思维活动的结晶,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新奇独特性也反映了灵感直觉思维的创新功能和特殊价值。

有关灵感的概念和激发灵感的方法可参见本章(第三节)。不难看出,上述对创新思维基本形式的划分,体现了人类创新思维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也科学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创新经验思维-→创新抽象思维+创新形象思维-→灵感直觉思维。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开发

当前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的智能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人的创新思维培养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证实创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潜能。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人人是创造之人”,揭示出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虽然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但是这种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教育、训练与创新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被开发和提高。

1树立信心

不少人对参加创新活动有心理包袱,认为在创新上有所作为的都是一些天才,自己没有创新细胞,和他们有天壤之别,没有进行创新的信心。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甚微,而人的大脑潜力是巨大的。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极其微小的差别,却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事业、成就上的巨大的差距。因此,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日本某一个棒球运动员击中球的概率是35%,也就是说,对投过来的100个棒球他能击中35个,而普通棒球运动员的击中率是25%,仅比棒球明星的击中率低10%,即每百个球比棒球明星少击10个球,看来击中差别不大,关键是明星充分发挥自己微弱的优势,创造出比普通运动员高出许多倍的价值。反过来说,要发挥出比别人多10%的优势,可能需要付出一百倍训练的代价。

在创造力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除极少数人创造力很强或很弱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造力。造成创造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平时对周围事物关心的程度和训练的程度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很小,这一点可以通过智商(IQ)测定的结果来说明。杰出人物的IQ平均为135,普通人的IQ为100,相差不大,而且,有不少杰出人物的智商与普通人十分接近。由此可见,我们不要迷信天才,给天才罩上一个神秘的光环,认为高不可攀。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就是他对天才的精辟释义。

2把握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态

人的创新思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就需要把握住它的发展形态,即探明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创新思维特征。

创新思维与智能不是同步发展的,甚至在一定时期还可以看到创新思维滞后的现象。就人的创新思维发展,日本东京大学的渡边茂教授曾研究指出,假如人的一生为81岁,那么可以这样划分:第一阶段为出生到27岁,这是“成才时代”,是积累知识、经验和择业的时代;第二阶段为27岁到54岁,是“活跃时代”,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挥才干的时代;第三阶段为54岁到81岁,是“充实时代”,是对一生进行思考总结的时代。这种划分表明,即使到了老年,大脑也未必衰退。只要有顽强的毅力,老年人也完全可以像青年和中年人一样有所创造,再出成果。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生最富有创造性的“黄金时期”,是从青年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年前期,即大约在25-45岁之间,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创造力辉煌的唯一时期,高水平的创造力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产生。

二、合理开发大脑,提高大脑的利用率

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潜力巨大,担心自己的大脑不够用是多余的。如何合理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大脑的利用率,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涉及大脑本身的特点,掌握了这个特点,才能更好地去发挥它的作用。

1大脑用进退废的规律

所谓大脑“用进退废”,是指大脑越用越进化,越用越好用。反之,则大脑就会退化。

人的大脑“用进”,必须经常进行一定强度的脑力活动,使神经元相互之间建立更多、更紧密的联系,使记忆力保持在灵敏状态,自然人也会越来越聪明。不动脑筋,神经元得不到必要的条件刺激,久而久之,各神经元之间联系中断,造成日益迟钝,记忆力减退。

勤用脑,有可能造就天才。俄罗斯着名的世界象棋冠军阿廖欣,1938年在芝加哥用12个小时,同时下32盘盲棋,能够准确无误地记住两千个方格上的千余个棋子,这是常人做不到的,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由此可见,人的记忆潜力是很大的。不用或少用脑,则有可能造就成“狼孩”。1976年,印度就捕获了一个狼孩,尽管他重返人类社会,还受到心理学家悉心调教,但由于长期不进行思维,大脑已经退废,直到他16岁去世,也恰好是狼的正常寿命,智力也仅仅达到正常小孩4岁的智力。

2优化大脑功能

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右脑称为“创造脑”,左脑称为“知识脑”。如果大脑两半球使用不平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知识脑在重量上、质量上优于创造脑,即左脑优于右脑,那么右脑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成为“单一脑半球使用者”。创造脑长期不用就会“退废”,成为毫无创造力的人。因此,在优化大脑功能时,如何开发右脑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常认为,创造力=综合能力+想象力。想象力是通过人类的设想而产生的。开展小设想活动,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有利于开发创造潜力,是开发右脑的有效办法之一。设想的方法有上百种,有关的内容可以在有关创造学知识的书中找到。如果每天提出并记录下一条设想,就能培养你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兴趣,养成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的习惯。“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为你未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基础。

健脑当然不仅局限于小设想活动,还可以做一些益于右脑的健脑操。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在构成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决定因素。掌握创造性思维应注重以下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1训练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或称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能够得到很多可能的答案。它是一种思维不局限于一个方面,而向多方面发散,找出的答案数量愈多愈好的思维方法。怎样才能训练出求异思维能力呢?

可以借鉴一些创造技法,比如特性举例法,来训练求异思维能力。例如拿一支橡皮头铅笔,列举其用途,举出的不仅仅局限于写字、图画、记电话号码这些用途,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这样,铅笔的用途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会大大增加。

通常,经过这样的教育和训练,设想数量能够增加3倍左右,求异思维能力会得到显着提高。

2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在感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它是灵感的源泉。

在纸上画一个圆圈,想象它是什么。可以组织大家轮流发言,相互激励,思维共振,在较短时间内引出众多答案,比如湖面水波涟漪、海面上彩虹和它的倒影等,然后评一下看谁提出的最新奇。这是培养想象力很好的方法。人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永不满足已有的现实,向往美好的未来。富于天真烂漫的想象力,长久保持童心未泯,有利于激发创造灵感的火花。

3培养联想力

人们想象如鸟一样在空中飞行,再发挥联想力,设想像船一样的飞行器,于是便构思出了飞机的构造。因此,产生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设想,既要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又要超越它们,这种超越就需要联想。联想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过程。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概念、方法、形象想到另一事物、概念、方法和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由红铅笔想到蓝铅笔、由圆柱想到筷子等。联想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联想越远越有创新性。

联想可分为:(1)接近联想,如闪电-雷鸣-下雨-滴答声;(2)相似联想,如语文-数学,铅笔-钢笔;(3)对比联想,如黑-白,写-擦;(4)关系联想,如铅笔-铅,橡皮-擦除。我们不妨利用这四种联想来进行训练,如从铅笔开始进行联想,和它接近的是什么、和它相似的是什么、和它对比的是什么、和它有关系的是什么,如此就会产生一连串的联想。在一定的时间内联想的东西越多,联想能力的训练效果越好。

当然,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人们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使用新知识。在联想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技巧和能力。

四、克服创造心理障碍

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人们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创造心理障碍。如何来克服这些障碍,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努力。

1克服习惯障碍

“创造”这个词,本就是在破坏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新事物的活动。显然“破坏”长期流传下来的、现有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人们对旧事物的留恋,长时间形成难改的习惯,久而久之便趋于保守,在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心理定势,形成创新思维障碍,阻碍创造性活动的开展。

人们往往对习惯了的事物失去敏感性,反应变得迟钝,甚至熟视无睹,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自然就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我们从小用惯了筷子,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更不会去想办法改进它。一个“老外”用惯了刀叉,第一次使用筷子就感觉非常不方便,非常机敏地提出改进方法,发明了像夹蛋糕夹子一样的筷子。因此,不克服这种习惯心理,势必会影响到创造性活动。

2克服感情障碍

和习惯障碍一样,感情障碍也是创造心理障碍的一部分,它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害怕别人嘲笑、怕丢面子的思想顾虑。发明要超越常规,向习惯势力挑战,往往不被人理解,受到嘲笑,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障碍。(2)害怕失败。

一个新的设想一试就成功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害怕失败往往是自信心不强的表现,而自信心对于勇气、毅力和创新起着关键作用。(3)害怕吃苦。发明是一种先驱者的事业,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新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成功是强者,可以造福于后代,失败也是强者,做了应该做的事。

3克服一些认识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有:(1)我现在还小,发明创造是将来的事情;(2)我现在学的知识还少,没有办法搞发明;(3)我现在学习很紧张,没有时间搞发明等,这些也是有碍创新的不利因素。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法

一、突破思维定势法

1突破思维定势的含义

思维定势是指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创新时,思维定势不仅无能为力,相反还会起反作用。这就好比花盆为花的生长提供了许多优越条件,能长出美丽的花朵来,但“花盆难栽万年松”,松柏必须突破花盆的限制,才能茁壮成长。因此,突破思维定势是指在思考有待创新的问题时,要善于主动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

突破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在人们的创新活动中有着极大的价值。它有助于打破旧框框的束缚,有利于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打开新的思路,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新思想、新方法。比如,在火车刚问世时,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容易引起打滑,因此,那时的车轮和铁轨都有齿。

而英国发明家斯蒂文森却不这么想,他大胆突破思维定势,将铁轨和车轮都制成光滑的,结果,这样的列车在铁轨上行驶,不但不打滑,而且大大减少了摩擦力,列车的速度显着提高,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机车和铁轨的难度和费用。

2突破思维定势的几种方法

思维定势是普遍存在的,隐含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突破思维定势,首先必须认清我们头脑中的思维障碍,查明产生的原因,总结出突破的办法。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要善于转换视角,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2)要利用形象思维,大胆联想、大胆想象,这也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突破;(3)发挥人的潜思维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能增强人们突破思维定势的能力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也能冲击那些定形了的思维模式,让人看到在常规情况下很难发现的事物的另一面。如果我们善于捕捉这些偶然事件,往往也能做出创造发明。如前苏联的一位青年工人丘吉柯夫,在一次用超硬合金车刀切削一根软钢棒时,突然发生了停电事故。于是车刀缓缓地触向正在旋转的软钢圆棒,然后渐渐停了下来,这时他想取下车刀,却怎么也取不下来。这一偶然事件引起了丘吉柯夫的注意,并由此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焊接法——摩擦焊接法。

二、发散思维法

1发散思维概述

同类推荐
  •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介绍了假想游戏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让读者了解假想游戏,提示读者正确观察假想游戏,更进一步,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大量日常行动方案建议。
  • 习惯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习惯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习惯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三版)

    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三版)

    本书分餐饮概述、餐饮服务和餐饮管理三编,介绍了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各种要素及其运行的程序与内在联系。内容包括餐饮企业的地位、任务和经营特点、餐饮服务基本功、餐饮产品的生产管理等。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本书编写方法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与方法结合,传统管理与新的经验结合,目的是帮助商业经理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功底。因此,本书不仅辅导应试,还是商业经理和其他商业干部的日常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包括各种业余大学)商业专业学生的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金钱世纪

    金钱世纪

    钱,世界进步的原动力。看完这本小说,你也许会对世界有新的认识。
  • 武法神

    武法神

    这里是魔法大陆,所有人都在冥想,都在吸收天地魔法元素。在地球活了大半辈子超级宅男洛寒穿越到了这个世界。从此他有了一个会魔法的父亲,还有一个不会魔法的母亲。更有了一个会魔法的妹妹,她叫洛天依,最喜欢吃的就是洛寒做的包子了。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零界驰骋

    网游之零界驰骋

    讲述一个玩网游的穷小子,因为玩了这款游戏,从而遇见的一些奇闻异事,脱离了穷生活的日子。游戏中畅快的战斗,稀有的隐藏职业,主角在游戏中怎样驰骋天下,尽在《网游之零界驰骋》
  • 冥拥

    冥拥

    风中,如钩的月亮被阴云渐渐遮蔽了。月亮完全消失的时候,时间到了它所等待的这一刻——这一刻的到来,就好像一本存封多年的书注定要被人打开第一页,又好像一久旱之后天空注定要下雨——躺在石棺中的少年睁开了他的双眼!少年醒了,他真的没有死。可是,如果他没有死,为什么会躺在这金字塔的石棺之中?如果他没有死,为什么会在这座坟墓里沉睡这么久?又是为什么,会让他在沉睡了整整十五年之后,在今夜醒来呢。没有人知道——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
  • 穿越异界争霸

    穿越异界争霸

    这是一个都比的故事!说多无益看吧我就不多说了!
  • 草根石布衣

    草根石布衣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天下谋士皆以布衣自谦,这就是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的布衣精神,千百年来一代代传承。而到了2000年:“职业”“……军师、幕僚、谋士?”“开什么玩笑,这什么年代了!学历,特长!”“我……是师父教出来的,没有学历,特长……观相,鉴人……”“什么相?”“面相,就是相面观人……”“滚!算命的骗子都骗到这里来了!”“我真不是算命先生!我是讲科学的!”草根石布衣的现实生活。
  • 或许,只是风吹过

    或许,只是风吹过

    遇见他是在高考完的那个夏天,公车上白衬衣沾上了汗水的咸味。期待和他下次见面!偶遇不如制造,汇智大学,没错,我来了!
  • 一生三舍

    一生三舍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这是普通人都能认识到的道重。你不能总是望天上掉馅饼,没有付出的回报是不长久、不现实的。“舍”的学问比我们表面年到的要深得多,它是一种立世存身的价值观念,一种实现人生目标的智慧,一种无所不明又无所不包的胸怀气度,一种身心和谐、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精神境界。
  • 女神保镖

    女神保镖

    有着律师职业的梦想,有着称霸世界的野心,有着不平凡的运气,身边有着美女的陪伴,这样的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刺激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