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1300000028

第28章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制度(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内的原因来看,主要是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以实现经济“软着陆”为目标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控制了总需求扩张,制止了通货膨胀。这表明,经过这一轮的宏观经济调控和连续几年实施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过热的问题已基本得到克服,而经济紧缩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因素来看,主要是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起点,进而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并波及世界而造成的全球经济不景气。这对经济外向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我国来说,不能不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其程度要比预料的更为严重。由此造成的外贸出口增长回落,使整个社会的总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与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相联系,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也有所下降。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为644.08亿美元,1998年为585.57亿美元,1999年为526.59亿美元。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已经出现的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整个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情况表明,随着我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也在提高,因而国际经济发展的波动必然会波及我国经济。而且,在我们对如何消除国际经济发展冲击的经验还不足、对策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冲击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就更大。因此,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不看到对经济发展影响更甚的这一因素。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国内、国际发生的这些经济现象,只是加快了我国经济由“短缺型”向“过剩型”的转变,而不是决定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最根本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这一时期在国内、国际没有发生上述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也将逐步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因此,这一转变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决定我国经济运行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的深层原因是体制因素,即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常态是短缺。这是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供给不足。由于社会供给是按计划提供的,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供给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计划难以与实际相符,市场需要的东西计划不安排就不能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低效率,使整个生产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徘徊。由于企业的生产只是为计划进行的,而与市场是无关的,并且企业的生产与其的经济利益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企业所能得到的利益,既与自身的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与市场竞争没有关系。这就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既失去了内在的动力,也失去了外在的压力。在生产者没有动力和压力的情况下,整个供给必然是处于短缺的状态。其突出的表现是: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低,使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工业企业因自身缺乏生机和活力,长期维持着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各种工业品远不能满足需要。这种状况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计划范围的扩大,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都严格地纳入计划的轨道,由此形成了计划性越强越短缺、越短缺越要实行计划这样的反复循环。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始终摆脱不了短缺的阴影。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体制的转轨,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在经济运行中确立起了主导地位,并以其内在的规律支配着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生产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只要有市场需求,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有利可图,因而供给(生产)就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整个经济的发展是有市场需求来带动的。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规律,又迫使生产者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日益丰富的商品来占领市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说,经济运行发生的问题不在供给方面,而在于需求方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此所作的理论概括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常态,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一套政府着重于宏观需求管理的调控体系和政策措施。

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经济运行逐渐纳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改革前的“短缺经济”已逐渐成为历史,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经济过热”也在经济运行中逐渐消失,“过剩经济”这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常态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这将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只有从体制转轨这一深层原因上来认识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的态势,才能科学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只有从这新的宏观经济环境出发来认识国家的经济调控问题,才能科学地把握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系列问题。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社会商品总体上出现供大于求,产品大规模积压,生产能力闲置。首先,市场上商品全面出现供大于求和销售困难的情况。1996年以来,各种市场均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市场出现全面的供过于求,原因无非在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我国这一时期的情况来看,当然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需求方面。从供给方面来看,主要是在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的低水平的生产能力扩张,使过剩的供给不断地增长。从需求方面来看,这一时期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投资需求增长缓慢。在紧缩需求、抑制投资过热、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重新启动投资有着相当的难度,这样的情况下,一段时间里出现投资需求疲软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消费需求增长滞后。在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收入的高幅增长与需求的高幅增长并行,由此形成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但在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长放慢。同时,由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加大力度的改革,使居民对预期消费更加看重,从而减少了当前的消费。这是造成这一时期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农村,由于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农村市场的需求难以拉动。这就在总体上决定了我国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第三,出口需求增长停滞。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对上述地区的出口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外贸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在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出口增长的停滞必然直接加剧需求不足的发展。其次,产品大规模积压。据统计,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品每增产10%,就有1%的产品积压。1996年库存积压增加额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15%以上,相当于1.5-2.0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库存增加过快,必然导致大量资金占压,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经营困难。同时,库存增加意味着无效供给增加,这使经济过剩的现象更加突出。产品的大规模积压从另一个方面表明经济处于过剩状态。

再次,生产能力闲置。市场商品的供过于求,库存的大量积压,必然会演化为生产能力的过剩。到1997年上半年,多数行业的企业开工率低于70%,有些低于50%。其他要素市场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对投资者来说,难以寻找好的投资项目,从而投资的欲望下降。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信贷资金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环境。

2.物价水平长期走低。从1997年起,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在低位运行。199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了0.8个百分点,1998年物价指数增长为-2.6个百分点,1999年物价指数增长为-3个百分点。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价格走势是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显示器和晴雨表,物价水平连续几年的走低,是通货紧缩、市场疲软、经济过剩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3.失业率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通货膨胀,失业率的问题并不构成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在长时期经济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相联系的。进入90年代以后,失业率的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与高通货膨胀作斗争,而且要与高失业率作斗争。我国的失业率在1993年达到3%以后迅速上升,到1997年达到7%,1998年我国城镇真实失业率达到7%-8%,1999年达到失业高峰,失业率约为8%-9%,失业人口约为1500-1800万人。中国经济市场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失业率指标反映整个经济运行基本状况的真实性也在不断提高,它和物价走势一起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1997年以后,当高失业率开始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时,实际上已经说明整个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已处在过剩经济的状态了。

市场商品的全面供过于求,物价水平的长期走低以及高失业率的存在,这三个方面的现象是经济运行处于过剩状态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尽管对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有不同的分析,但这些现象的存在则说明“过剩经济”的出现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其发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一般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的增长。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是“短缺经济”的基本态势,因此,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增加供给量,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放在量的增长上。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社会产品数量的增长不会出现市场问题,在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产品数量的增长都能在市场上比较顺利地实现。与此相联系,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这就是说,在经济处于短缺状态下运行的时候,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数量不足,要实现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加供给量,因而量的增长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第二,经济发展基本上不受市场条件的约束。由于社会经济总的态势是供不应求,经济发展面临的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即“卖方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居主导地位,买方是跟着卖方走的。这样,经济的增长就基本上不受市场条件的约束,企业提供多少产品,总能被市场所消化。企业所考虑的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而是我生产什么,市场就消费什么。或者说,企业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来扩大生产,增加产品数量,而不是如何去开拓市场。这种基本不受市场条件约束的经济增长就成为“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又一显著特点。

第三,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缓慢。从经济发展的内涵来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由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数量问题,因而经济发展也就主要表现为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经济发展的这一格局在实际经济生活的表现就是,经济发展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因此,低水平的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始终是“短缺经济”条件下难以克服的顽症。这一顽症不能解决,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进展。所以,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是不可能以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主线的。

总之,“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和短缺这一宏观环境相联系的。如果这一宏观经济环境不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也不会变化。当然,这一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也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也具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在“过剩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的整体来看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因而简单地靠增加产品的数量是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面对市场过多的供给,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是生产效率比较低的供给被逐步淘汰,社会供给将更多地留给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把提高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简单地把增加产品数量放在第一位,整个社会经济也就通过每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供大于求的宏观经济环境使竞争能够发挥着充分的作用,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低效率的企业是难以存在下去的。因此,经济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的。

第二,经济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的制约。从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短缺经济”面对着巨大的需求,因而它的发展基本上不受市场的制约。“过剩经济”面对的是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面临的是产品不能实现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因此,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市场问题,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这就要求把开拓和研究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宏观经济环境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突出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这是“过剩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经济发展是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相联系的。在“过剩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不再只是表现为量的扩张,而更主要的是表现为质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表现为依靠有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的。因此,着重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成为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这就使经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不断的、较深刻的结构变动。同时,这种结构变动也直接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方式,使经济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同类推荐
  •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将主要讲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身边经济事,以那些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消费、职场、情感、理财、博弈、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事例为切入点,并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解读这些事例后面隐藏的经济学现象和经济学原理。
  • 学习经济

    学习经济

    本书对目前经济学发展的状况作个简要的评价,根据新剑桥经济理论框架,我对“学习经济”的国内结构调整机制做了一个粗略的设计,重点强调了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提出一个新的“国家学习体系”的概念。
  •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本教材介绍了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与框架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控制与规避、担保、保险、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与文件等内容。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热门推荐
  • 异族公主的复仇之旅

    异族公主的复仇之旅

    她,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拥有着比她的国家所有人还强的魔力,但在她小的时候,父母双双因为车祸身亡。然而她却不能因此而放弃,因为她身上肩负着太多太多的使命。一次偶然间,她意外来到了人界,开始了新的生活。却不料,原来父母的死不是一场意外。在悲伤的同时,她站起来了,踏上了一条复仇的路。但她未曾想过竟然还能遇见他,遇见他们......
  • 萌娃狂找爹:娘亲要出嫁

    萌娃狂找爹:娘亲要出嫁

    酷宝的任务:寻爹的同时“防蜂防蝶”,防娘亲扑人。娘亲的想法:我儿好看,我好看,我相公也得好看,甚至我家的狗狗都得好看。儿:娘亲,那人那么丑,你怎么不讨厌啦?娘:他的背影好看。儿:你是不是不想找我爹爹了?娘:想啊,只是那谁看起来很顺眼,那谁谁谁长得真好看,对了,你爹爹是谁呀?儿:……这是当娘的应该说的话吗?
  • 妖人神话

    妖人神话

    杀戮和血腥铺就成妖之路!
  • 彼岸、忘川

    彼岸、忘川

    初入人间,因为一只鸡她和一只千年狐妖结下了姻缘,却也因此招惹了一只残忍无情的狼。第一夜,她无故化身三只小狼的奶妈?她不但被人附身落入密洞之中,经历九死一生,还被那只狼折磨的命悬一线,难道这一切都只是机缘巧合?上天界,她捡回了一条命,却丢了记忆,更是招惹了神子,他天真的脸上带着媚笑,捏住她的下巴,媚声道:“怪不得,他如此迷恋你,从不多看我一眼,你说,我是毁了你呢?还是爱上你呢?”一朝上巫山,从此,巫山神教乃天下第一教。传说,教主身边总是有个一身黑衣,满身煞气的冷峻男子,那日,四国圣教围战,他一刀劈开一条血路,只道:“谁人敢伤她分毫?”不幸,遭人暗算,她再一次失了记忆,却不通人情世故,被骗入青楼。她容颜倾世,他一掷千金。当他再一次拉住她的手,她不悦的皱着脸说:“你~是你~抢我的鸡!”他好看的凤眸里尽是戏谑:“是又如何,连你我也要一起抢走!”可是,那一夜醒来,她便握着一把匕首,而匕首早已深深没入他父亲的胸口,看着他决绝的转身,狠心的划断那截袖口:“从此,你我犹如此袖!父仇不共戴天!”她以为那月桂树下的永远真的存在,可惜却短暂的好似昙花一现。她以为,这世上总有一种情可以天长地久,总有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会微笑着等你回头。当她绝望的站在忘川水边,看着那一池能让人忘却一切的水,决绝的一跃而入,她要忘记一切,这伤人的记忆里,她居然什么都没能留下,来生,她来生,要当个看戏的人……她成为西城国的公主,天赋异禀,蕙质兰心,和人间最冷酷的杀手抢生意,和天下诸侯论英雄,却掉入一张逐渐收紧的阴谋之网……前世,今生,当她亲手拉开这最后的序幕,她该如何抉择?
  • 梦靥乐园

    梦靥乐园

    这不是无限流,睁开眼就能够见到现实的世界!只要你能醒来……在梦里做什么都随你的心意!只要你能醒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就是梦境!只要……你能醒来!否则请沉睡在我的乐园里。梦靥的乐园,只等你的光临。。
  • 穿越古代之恋爱这件事

    穿越古代之恋爱这件事

    一朝穿越,她穿成了胎儿。家人和睦,吃穿不愁,只是恋爱这件事嘛。。。。
  • 全服热恋:大神嫁给我

    全服热恋:大神嫁给我

    她,一届小白生,跟随驻扎网游多年的闺蜜【倾城染染】来到了新出的网游《剑雨online》,认识了死皮又赖脸的榜上大神,从此装逼已成习,高调出没已成惯。谁聊大神居然是……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由“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两部分构成,都是梁启超授课讲义。《中国历史研究法》于1921年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于1926年至1927年在清华研究院讲授。两部作品虽然都叫“中国历史研究法”,然内容上并非前后连贯。《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专谈史料学;第六章则阐述史实上下左右的联系。《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在“总论”部分论及修史的目的、史家四长,概说五种专史;在“分论”部分则详细论述了各种专史的体例、特点和撰修方法。这两部著作都是梁启超先生在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总结的治史经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学习、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其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自不待言。
  • 无限之不一样的恐怖

    无限之不一样的恐怖

    穿越之后又穿越,看穿越前是一个游戏解说的某人是如何在这生死的边缘上活下来的。
  • 光影世界

    光影世界

    一世缘,一世因果,乱世浮尘中吾与光明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