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2500000002

第2章 磨砺——自古英雄多磨难(1)

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两个环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无法抗拒的,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砺你意志的过程。

1.家教家传志存高远

李嘉诚如是说: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两个环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无法抗拒的,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砺你意志的过程。

李嘉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曾祖父开始到李嘉诚的父亲,都是以教学治学为生涯。在书香世家里长大,李嘉诚具有许多成功人士具备的良好的品质和素养。在传统文化下成长,李嘉诚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从而铸就了他的成功品质。

据李氏族谱载,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第10世。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韩江之畔的祖屋里。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在李家门前还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以记其事。李氏家族,世代教学治学,闻名乡里,深得四野乡村人崇敬。李嘉诚的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也是饱学之士,无奈未能求得功名,只好在村中做一个教书先生。20世纪初,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人民痛苦不堪。同时,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也逐渐渗透进来。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梦想教育救国,他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他们学成回国后,分别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1912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无缘继续求学,他便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聘,开始了执教生涯。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在乡邻四野颇受尊重。1935年春,他被聘请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

李嘉诚早期接受的教育就来自于父亲李云经的传统文化教导。深厚的家学培养了李嘉诚许多优秀品德。不可否认,这些优秀品德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如何,有时的确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李嘉诚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5岁的时候,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当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历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经受工业革命的洗礼。而这个学堂俨然还是以“之乎者也”为内容的传统教学。在这样的古旧学堂里,李嘉诚不仅不满于老师所讲的诗文,反而还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他虽然似懂非懂,竟也能沉醉其中。

就是在这所学堂里,李嘉诚初步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当时学堂里课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天看,天天念,这对联早已烂熟于心。对于一个5、6岁的孩子来说,虽然根本不懂得何谓“国事”,但是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后来,李嘉诚在课外的书籍里逐渐接触很多爱国教育的诗文。李氏家族古宅里的藏书阁,给小小年纪的李嘉诚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他尤其喜欢文天祥、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渐渐地,他也能体味出其间的豪情与忧愤。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美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之士尤其敬佩不已。他还经常缠着父亲给他讲解不懂的诗文、历史背景、人文故事等。

李嘉诚的父亲虽居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潮汕,但是时刻不忘着为国效忠。他重义轻利,热衷于教育事业,希望能通过教育振兴中华。他在李嘉诚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灌输爱国思想。李嘉诚从小就聪明好学,不仅悟性极高,而且还勤勉刻苦,深得父亲的喜欢。到了1935年,李云经受聘担任宏安小学校长不久,李嘉诚便转入宏安小学就读,从此父子俩有机会天天相聚。父亲时常向他讲起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暴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语和忧郁的神色,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壮怀激烈的岳飞,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杜甫,在寒冷的秋夜,对着自家的破茅屋,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父亲的这种爱国精神时不时地激励着少年时的李嘉诚。年少的他,将父亲奉为自己的楷模。李嘉诚父亲的许多优秀品质就这样慢慢地渗透到李嘉诚的内心。深受其影响的李嘉诚就暗地里立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可以看到,李嘉诚后来在商业道路上许多做人的品质,都来自他儿时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父亲的影响。父亲教给李嘉诚丰富而珍贵的做人道理。比如“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等。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世不忘,并延展为从商的准则。

比如他的自立自强,宁愿在茶楼当堂倌,也不愿意依赖舅父。这就来自他父亲的影响。又比如李嘉诚在经营他的产业时得到许多有情有义的“客卿”相助,就来自他父亲给他讲的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深明大义,崇尚贤能,李嘉诚就能任人唯贤。他后来虽然没有遵循儿时的志向,走求学治学之路,但小时候所受国学家传的熏陶,却培育了李嘉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大志向。在以后的岁月中,李嘉诚虽历经坎坷,饱尝贫穷之苦,但他自强不息,不甘沉沦,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他早年立下的志向。

一个人要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立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立志就是制定人生的大方向,有了方向,在人生的奋斗之中才不至于迷失。这个大志向跟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立志宜高远,这样,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自尊自爱;即使身处贫贱也不会自轻自贱,而力求改善不利处境,以获得受人承认的成就和受人尊重的地位。

有记者问李嘉诚,你今天的成功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你认为志向是不是天生的?李嘉诚回答说,以哲学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两个环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无法抗拒的,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砺你意志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童年的时候,父亲教育我要学习礼仪或遵守诺言,而我呢,也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多知的教师。但是后来环境一改变,贫困的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不可能了。赚钱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在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勤奋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创业感悟:追究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家庭背景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中国人历来都重视家传,很多家庭都有“耕读传家”的训条。家庭是一个人的启蒙学校,一个人的性格、人格素养,以及做人准则,都是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培养的。虽然说家庭背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日后的人生道路,但是家庭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来说,还是举足轻重的。

2.环境逼迫感受人生

李嘉诚如是说: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

李嘉诚回首往事,如是描绘他少年时的心态:

“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李嘉诚来到人世时,世界已不太平。尽管此时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世界经济经历长久繁荣后,接踵而来的是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殖民主义帝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更多地把眼光瞄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开始,日军迅速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更大的苦难降临在中国人民面前。1939年6月,潮汕沦陷,日寇横行,宁静而美丽的潮州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潮州城到处飘扬的是横行霸道的太阳旗。潮州人开始四处逃难。李云经痛苦万分,他虽有报国之志,还经常与城里的知识分子相聚在一起,密谋抗日大计,但是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小,不能抛下家室前往抗日前线。不过,潮州城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1940年初,李云经携妻带子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乡,寄住在姨亲家。不久,又辗转投靠在后沟小学任教的胞弟李奕家。当时李云经一家生活无着,还有家人染上了疟疾,没医没药,祸不单行,苦不堪言。这一年,李嘉诚的祖母去世。李云经、李奕两兄弟全力草草为母亲办了葬礼后,由于找不到教职,还是没有经济来源。胞弟李奕薪水微薄,李云经不忍心长期受其接济。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靠妻弟庄静庵。庄静庵是香港的富商。此时,内地战火纷飞,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成为战时内地人所向往的避难所。1940年冬天,李嘉诚一家就踏上艰难的旅程,准备去香港度过这艰难的生活。当时去香港也是要穿行枪林弹雨,爬重重的封锁线。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来到目的地香港。

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像众多的潮州人一样离家外出闯荡。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布质、皮质表带做起,一步步做大。他的产品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后来开始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再销往东南亚各国。等李嘉诚一家来到香港的时候,庄静庵为他们腾出住的地方,然后设家宴为他们洗尘。但是面对姐夫一家的困境,庄静庵却根本没有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因为他不会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庄静庵从来都是在商言商,即便对自己的家人也是这样。而当时他自己正忙于扩大经营规模,资金分外紧张,家庭生活仅属小康。姐姐一家的到来无疑会成为庄家的负担。

生性清高的读书人李云经也没有向自己的妻弟求情,于是打算自己出去找工作。庄静庵极力赞成说:“香港时时处处都有发财机会,就怕人懒眼花,错过机会。潮州人最能吃苦,做生意个个都不错。我认识好些目不识丁的从潮州乡下来的种田佬,几年后,都发达了起来。”

但是对于李云经这个儒家读书人来说,在大商业社会的香港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几经碰壁之后,李云经后来终于在一家潮商开的公司做上了小职员,算是找到了一家人谋生的工作了。

小小年纪的李嘉诚还没有彻底的看到这个动荡的时局,商业社会里这冷漠的人情世故。在潮州逃难的时候,李嘉诚以前虽然常从书中读到有关国破家亡的描述,但没想到此种凄惨景象这么快就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美好的童年生活彻底结束了。日本人横行潮州,逼得潮州人们四处逃亡,很多人都妻离子散,这凄惨的情景还有父母脸上愁苦忧伤的表情,深深印在李嘉诚的脑海里。到了香港以后,他又看到清高的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辗转在商业社会的各个角落,吃尽了苦头。在李云经终于承认“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候,他开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对儿子的教育观。在这样的现实生活里,李嘉诚不可能再去向父亲请教古书上的问题了。父亲慢慢地接受这样的现实后,李嘉诚就得到了父亲另外一种教育。他不再以古圣先贤的风范训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从而融入香港的商业气氛之中。李嘉诚还通过舅父看到了商业社会的实用主义。这些经历使李嘉诚感受颇深。他小小年纪虽然不会明白这一切人情世故的根源,但是这些人情世故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商业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一个少年来说是灾难,但它催人早熟。商业社会是现实而理智的,它迫使少年李嘉诚丢掉幻想,自我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人生总要碰到逆境和顺境,真正的成功都是从逆境中磨炼出来的,因此不惧怕逆境是一名大商人必须锻炼的能力。

创业感悟:“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奋斗力量,成就一番事业。

3.贫困家境上进好学

李嘉诚如是说: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同类推荐
  •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本书包含稻盛和夫的主要思想、以及其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涵盖成功之道、人生哲学、经营智慧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成功所需要的梦想、追求、心态、行动、实践、做人等各个要素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独特的视角,全方面展现了稻盛和夫的智慧精髓和成功精华。无论是对渴望汲取经验助己之力以取得更大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还是胸怀抱负、立志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 马斯洛论管理

    马斯洛论管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是马斯洛挑战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之作。当时的管理大师,如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而很少有人关注人的因素。马斯洛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本书中马斯洛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他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 从员工到领导的十二堂培训课

    从员工到领导的十二堂培训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快速树立领导者的思维模式,让你快速领会领导艺术的真正内涵。全书内容包括做形神俱佳的领导者、领导要有一张威信的牌、敢于负责就是最大的能力、决策是领导者的专业等。
  •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本书中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各种状况,针对企业的人才经营并以服务于各级管理者而写成的。书中的各部分内容,或多或少都能够反映出当今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境况。任何一个章节,即使是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或者是那些看似琐碎的处方建议,都可以为每一个管理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伟人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好的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如同良师益友,它既教你做人,也教你做事。周一波编著的《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是您学习领导学的良师益友。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领导者的领兵技术,领导者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领导者刚柔相济的艺术,等等,都是《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探讨的重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即使您现在是一个初学者,一个渴望掌握领导能力的普通人,你也能从中挖掘金子,助你成为一个领导者。
热门推荐
  • 唯你倾心

    唯你倾心

    浪漫传说同人文,唯你倾心。这是只属于他们三个的故事,他们一个冷酷无情却为一些事情变得二货兮兮,一个阳光灿烂却变得面无表情,一个孤冷清高却变得为朋友着想,这是我眼里的他们,也许与原漫不符但是这就是我眼中的他们,我眼中的,浪漫传说!
  • Derrick Vaughan--Novelist

    Derrick Vaughan--Noveli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袁郭之执手谐老

    袁郭之执手谐老

    文案:温柔阳光大暖攻,欢乐逗比炸毛受攻老袁,受老郭大学四年里,他们不过点头之交。他是他大学时期的偶像,而他,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挺阳光的小伙儿。毕业后的各奔东西,他做了话剧演员,他进身娱乐圈。再次相见,他已小有名气,而他默默无闻,依旧是擦肩而过的相遇,他记在心里。如今,他与他十指相扣,心心相印,有情人终成眷属。且听,本作的脑洞大开的声音。【ps:文半真半假,看看就好,两家粉求不要找我撕逼,注:我是郭粉@( ̄- ̄)@】
  • 重生之家有萌夫

    重生之家有萌夫

    重生醒来后的慕楚只有两个宗旨:一是远离渣男,二是抱住萌夫大腿坚决不撒手。
  • 美女契约

    美女契约

    叶萧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加班族,因为过度劳累而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 杀手眼泪

    杀手眼泪

    小七是一个孤儿,受尽世间疾苦。也是一个杀手,以杀为生。他只想自食其力过平淡的生活,但“江湖”却不答应!最后到底是在顿悟中成神?或是在堕落中成魔?让我们一起去看这个精彩纷呈的江湖!
  • 逍遥小岛主

    逍遥小岛主

    一座私人岛屿,独一无二的人间天堂。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雪白的沙滩、碧绿的浅滩,浩瀚的大海,我的地盘风景秀丽。美味的大龙虾、横行的大螃蟹、憨态可掬的海龟,还有深海鱼、浅海鱼和具有观赏性的热带鱼,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海鲜?没事儿种种菜、逗逗家养的各种萌宠、再泡泡温泉、带着亲朋好友开游艇出去转上几圈,休闲的生活谁不喜欢?因为一颗祖传的吊坠,龙萌获得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岛屿。岛上除了一座座青山、满是萱草的平原、幽深的密林,还有一扇奇异的石门……有兴趣的可以来忘忧岛生活:518135129
  • 遗失的记忆带不走我的爱

    遗失的记忆带不走我的爱

    是谁放逐了情爱,任其在红尘中颠沛流离?是谁掸落了晴空云霞,忧伤了午夜里的一首诗阙?曾经,有你的日子,心的字典里没有落寞,没有悲伤,有的只是写不尽的江南诗意,道不完的江南柔情。当流星陨落爱情的唯美,生命就开始哭泣,受伤的人就喜欢躲在黑暗的角落,任其身体的荒凉,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爱情,这一刻我更喜欢孤寂。对于我,一个早已被显赫的身世宠坏了的孩子来说,也许在你们的面前我是那么的光彩,但真正陪着我的却只是自己落寞的身影。我原本以为我会就这样地度过我的一生,直到她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我的整个世界不再呈黑白色,我的世界,都亮了......
  • 紫台行

    紫台行

    为保家族,她舍身入宫。奈何佳丽三千,勾心斗角处处充满血腥。逆来顺受不是她的性格,奋起反抗才是生存王道。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牧碧微清楚的知道,身处人心险恶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的奋斗,成为执掌一切的后宫之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6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